- 冠狀動脈CTA臨床應用
- 林社章
- 308字
- 2019-12-29 18:35:12
4.冠狀動脈搭橋術后隨訪
(1)臨床適應證
1)患者種類:
冠狀動脈搭橋后。
2)臨床意義:
冠狀動脈搭橋血管、吻合口、遠端血管狹窄的診斷。
有多種影響因素:
金屬夾偽影
鈣化偽影
吻合口管徑
血管直徑
(2)科研論文:
6篇。
結果1:
1)搭橋血管的類型和特點:
見圖1-1。
靜脈搭橋 乳房內動脈搭橋
直徑較大(3~4mm) 直徑較小(1~2mm)
移動少 金屬夾偽影

圖1-1 VR重建影像,顯示搭橋血管
通常無鈣化 可能鈣化
2)吻合口特點
可有鈣化、金屬夾和運動偽影。
直徑<3mm。
3)診斷準確性
完全梗阻:敏感性97%,特異性100%。
明顯狹窄:敏感性98%,特異性97%。
結果2:
1)遠端血管特點:直徑小(1~2mm),時常有大量鈣化斑塊。
2)診斷準確性:9%不能觀察。
3)可觀察血管:敏感性86%;特異性76%。
推薦閱讀
- The Origin and Onset of Thrombus Disease: collapsed balancing func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triggering factors 血栓病的起源與發生:免疫細胞平衡功能崩潰與啟動機制
- 內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冊
- 長爪沙鼠組織學圖譜
- 兒童早期發展系列教材之二:孕產期營養
- 首批全國健康促進縣區優秀實踐案例匯編
- 精神康復藝術治療實務
- 從便秘談養生
- 阜外心血管體外循環手冊
- 解惑子宮切除:寫給被子宮疾病困擾的女性
- 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集(第二輯):內科分冊(心腦疾病)
- 2014年青島市青少年煙草調查報告
- 老年常見疾病實驗室診斷及檢驗路徑
- 腫瘤分冊
-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合理用藥指南
- 東方柔性正骨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