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展 望
HBV 感染及其導致的HCC 是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盡管對于HCC 的病因學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結論,但是對其分子水平的發病機制研究仍未獲得突破性的進展,今后應重視在下面三個方面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一、開展以癌癥進化發育學為指導理論的肝癌發生發展及轉移機制研究
我國學者在國際上提出了“癌癥進化發育學”基本學術思路,即在從癌前病變到癌癥發生和復發轉移的癌癥進化發育全程中,經歷了表觀遺傳修飾、體細胞基因的突變和選擇、動態信號調控網絡等系列重要分子事件。 免疫平衡失調維持了慢性炎癥,慢性炎癥為癌癥進化發育提供微環境并貫穿進化發育過程始終。 癌癥進化發育學相關研究的目標,是探索慢性炎癥微環境促進腫瘤起始細胞“變異-選擇-適應”的進化過程,闡明癌癥進化進程各階段的主要檢測點,建立可以通過靶向治療干預以終止和減緩癌癥進化過程的主要分子標志和治療切入點等,為高危人群的篩選和早期治療提供科學基礎。
二、以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為主要手段實現癌癥控制關口前移
由于我國HCC 基本上是由HBV 慢性感染所致,如何在HCC 發生前確定將會發展成HCC 的那30%男性和10%女性HBV 慢性感染者,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靶向治療以降低HCC 發生率、推遲HCC發生,以及對該人群進行特異性HCC 篩查以發現早期HCC 進行手術切除,是有效應對 HCC 的重要措施。 以人群為基礎的大規模前瞻性研究隊列是確定何種HBV 感染者容易發生HCC,驗證早期診斷標志和預后標志、評價預防性治療措施/效果的最佳選擇,也是實現HCC 控制“關口前移”的根本保障。
三、基于致癌通路研究的靶向治療策略擁有良好前景
我們前期研究證實索拉非尼對實驗性HCC 術后復發和轉移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目前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c-met 抑制劑靶向治療HCC 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效果值得期待。 腫瘤細胞特征性MTH1能預防腫瘤中8-oxo-dG 對腫瘤細胞DNA 造成氧化損傷。 目前研發MTH1 特異性抑制劑能顯著增加腫瘤細胞單鏈DNA 斷裂,對癌癥有特異性治療作用。這些小分子化學抑制劑或蛋白分子大多可商業獲得,而針對關鍵信號途徑設計靶向治療小分子化合物是解決晚期HCC 的希望所在。
(劉文斌 丁一波 曹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