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從玄府理論新視角認識風藥
玄府理論源于《黃帝內經》,創立于金元醫家劉完素,經歷代醫家不斷補充發揮,已經成為獨特的中醫理論,其臨床指導價值日益受到關注。編者在多年來研究玄府學說的過程中,認識到開通玄府是中醫臨床治療的一項基本原則,而風藥則是歷代醫家最常用的一類開通玄府藥物,從中感悟到風藥發揮諸多治療作用的基點,正是在于開通玄府。因此,從玄府理論的新視角認識風藥,將有助于揭示風藥發揮療效的機理,更好地掌握風藥的性能和功效特點,指導臨床正確運用風藥。
一、玄府理論簡介
金代劉完素在《黃帝內經》“玄府”論述基礎上,吸納我國古代道學、儒學等有關內容,結合自身體驗與認識,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玄府理論,成為其以“火熱”著稱的河間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與完善了中醫藏象、病機、治則學說的內容,是對人體結構和功能認識的一次深化,為臨床各科疾病,尤其是疑難病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與臨床實用價值。
(一)玄府——遍布人體各處的微觀竅道
“玄府”一詞,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如《素問·調經論》:“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薄端貑枴に疅嵫ㄕ摗罚骸八^玄府者,汗空也?!北砻餍畛跏侵钙つw的汗孔。至金元時期,劉完素賦予玄府全新的概念,在所著《素問玄機原病式》一書中指出:“皮膚之汗孔者,謂泄氣液之孔竅也,一名氣門,謂泄氣之門也;一名腠理者,謂氣液出行之腠道紋理也;一名鬼神門者,謂幽冥之門也;一名玄府者,謂玄微府也。然玄府者,無物不有,人之臟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間萬物,盡皆有之,乃氣出入升降之道路門戶也。”自此,玄府的外延得以空前擴大,內涵亦倍加豐富?!靶币辉~出現廣狹二義。狹義者即通常所說之汗孔;廣義者為遍布人體各處的一種微細的孔竅及其通道結構。
歸納劉完素的有關論述,玄府具有如下特性:①分布廣泛,無物不有。玄府數量眾多,遍布人體內外各處,不僅分布于皮毛、肌肉、筋膜,而且存在于臟腑、骨髓、爪牙等,乃至世之萬物(應指生物)中。②形態微細,肉眼難見。玄府作為構成氣機通道的基本結構單位,應是比汗孔更為細小的孔竅。所謂“玄微府”,即言其形態之玄冥幽微,殆非肉眼所能窺見,故又稱“鬼神門”。③性能獨特,貴開忌闔。玄府以通為用,具有“門戶”的開闔屬性及“隧道”的通塞屬性,貴在開張通暢,最忌郁結閉塞。
(二)玄府功用——氣血津液精神運行的微細通道
作為迄今為止中醫學有關人體認識最為細小的結構單位和最為深入的一個層次,玄府不僅是氣機運動和氣化活動的基本場所,而且是精血津液與神機運行通達的共同結構基礎。氣、血、津、液、精、神六者,既同源異流,又殊途同歸,最終均須通過玄府而發揮作用。故玄府關系著人體生命活動所有基本物質的順利運行以及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作用至關重要。
1.流通氣液
人體內的氣液運行之道,宏觀而言有三焦、腠理,微觀所指則是玄府。玄府所具備的至微至小的孔門、孔隙結構,彼此相接,自成系統,構成了一個相對連貫的微小通道,與三焦、腠理相通相連,共同構成了內外貫通的氣液運行道路,成為氣液運行、氣液化生的道路和場所。氣液通過三焦,沿經絡系統和腠理間隙循行全身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再經過遍布其間至微至小的孔門進入玄府,深入其內,分層次并有序地運行著,升降出入,運行環流,充分發揮氣液的各種生理功能,正所謂“玄府者,所以出津液也”(《醫略十三篇》),擔負著運行氣機和流行津液的功能,而有流通氣液之功。
2.滲灌氣血
周學?!缎紊庠\簡摩》謂:“細絡即玄府也?!睋朔治觯敒橹嗅t學經絡系統中細小孫絡的進一步分化而形成的一種細絡系統,參與了氣血的循環運行。實際上玄府作為遍布全身的細小結構,血脈當然也不例外,借其密布于血脈上至微至小的孔門,或直接滲灌氣血于組織器官,或調節著血脈內外血液和津液的互化、雙向流動,共同實現“行血氣,營陰陽”、“內灌臟腑,外濡腠理”的諸多功能。因此,玄府在血液、營衛的升降出入中,起到滲灌氣血、貫通營衛、互化津血的作用。
3.運轉神機
《靈樞·平人絕谷》:“神者,水谷之精氣也。”《宣明論方》:“謂人形精神與營衛血氣津液,出入流通。”說明神機的活動皆依賴于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的充養,其活動隨氣血津液之道而升降出入、循環往返。正所謂“血隨氣運,氣血宣行,其中神自清利,而應機能為用矣……若病熱極甚則郁結,而氣血不能宣通,神無所用,而不遂其機”(《素問玄機原病式》)。所以,玄府這一無物不具的微觀結構,正是為“無器不有”的出入升降氣化活動提供了形態學基礎,伴隨著氣機的運行、津液的流通和血氣的滲灌,生命的神機也隨之升降出入、息息運轉,發揮其調控作用。
4.調理陰陽
陰陽可以概括人體內物質和功能等諸多關系,陰陽雙方協調平衡,則人體生命活動正常,正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玄府因其具有孔門似的結構,能根據人體的具體情況,啟閉開闔,調控著氣血津液的運行,氣津和勻,體用如一,維持著機體的陰陽和平,實現調節陰陽的作用。如體表之玄府,能調節衛氣的出入,發揮防御功能;調節汗液的排泄,維持津液的平衡及正常的體溫。脈絡之玄府,能調節津血的滲灌,使之流通互化,協調平衡。五臟六腑、五官九竅等玄府,則調節著氣血津液的流行灌注及神機的運轉,以保證各自的營養供給,并協調著相應的生理功能。
(三)玄府閉塞——百病共有的基本病機
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指出:“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辈⑻岢鲋T多病證“悉由熱氣怫郁,玄府閉密而致氣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隨郁結微甚,而為病之重輕”,認為熱郁玄府,使玄府閉塞,是導致多種疾病共有的基本病機。一方面玄府因具有流通氣液、滲灌氣血和運轉神機等功能,氣血津液的流通失調,神機的運轉失常,都可以歸結為玄府病變。另一方面,玄府作為人體無處不有的、至微至小的一種基本結構,不論六淫外邪的侵襲,還是七情的失調,飲食勞倦所傷,氣血津液失養,均可影響其暢通造成閉塞,而玄府一旦失其通暢,又必然導致氣血津液精神升降出入障礙,表現出氣失宣通、津液不布、痰阻血瘀、神無所用的四類基本病變,形成惡性循環,但其病理變化的本質都可歸屬于玄府閉塞。故玄府閉塞的病變是中醫學的最基本病機之一,也是百病共有的基本病理變化。
(四)開通玄府——臨床治療的一大基本法則
基于玄府閉塞在諸多病變中的普遍意義,因此開通閉塞之玄府,自然成為臨床治療的一個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開通玄府,使郁閉的玄府開張,阻滯的氣血津液精神通暢,各種病理產物得以清除,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得以恢復,則諸般疾病,自然可隨之而解。這就是《黃帝內經》“王冰注”所說“疏其壅塞,令上下無礙,血氣通調,則寒熱自和,陰陽調達”,亦是《金匱要略》所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之意。從玄府學說的角度來看,中醫臨床的治療方法,盡管有內外之分,針藥之別,補瀉之異,但在開通玄府郁閉、流暢氣血津液這個最終目的上,卻是完全一致的。正如唐笠三所說:“古人用針通其外,由外及內,以和氣血;用藥通其里,由內及外,以和氣血,其理一而已矣?!币虼耍_通玄府是中醫臨床治療的一大基本法則。
二、風藥發揮治療作用的基點——開通玄府
開通玄府的藥物歷來缺乏明確記載。編者通過對《河間六書》及后世醫家相關論述,尤其是眼科臨床應用實踐,對開通玄府藥物進行了初步整理。按其作用方式,可分為直接開通與間接開通兩大類。直接通玄藥大多具有走竄發泄宣通之性,包括麝香、冰片、石菖蒲等芳香開竅藥,全蝎、蜈蚣、地龍等蟲類藥,麻黃、細辛、白芷等風藥,還有大黃、芒硝、巴豆等瀉下藥及常山、瓜蒂等涌吐藥。間接通玄藥主要是通過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瀉火、利水滲濕、化痰除濕等藥宣通氣血津液的運行而間接起到開通玄府的作用。在直接通玄藥中,與大黃、常山等相比,風藥顯得平和、安全,與麝香、全蝎等相比,風藥價廉易得、使用方便,故為臨床所最常用。
(一)風藥特性,功擅開通玄府
風藥發散開通玄府之功,為人所共知。不過一般理解是狹義玄府,即皮膚汗孔,實則風藥對于全身上下內外之玄府皆有良好的開通作用。風藥輕靈活潑,上行下達,內透外散,既能開發膚表的毛孔(發汗解表),也能開通四肢百骸、五官九竅、臟腑經絡的玄府。相比之下,后者較前者的范圍更廣,用處更多。觀前人對風藥性能的論述,似已有所涉及。如《本經疏證》稱麻黃“徹上徹下,徹內徹外,故在里則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則使骨節肌肉毛竅不閉”;《神農本草經百種錄》稱麻黃“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積痰凝血之中。凡藥力所不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本草正義》稱細辛“上達巔頂,通利耳目,旁達百骸,無微不至,內之宣絡脈而疏通百節,外之行孔竅而直透肌膚”;《盧氏藥物闡述》稱菊花“輕清之品……引清陽通于天,化濁陰歸于地,使氣血中之塵氣氛不留于空竅,而內外之隧道皆暢通矣”等等,均可看作是對此類藥物開通玄府作用的生動描述。上一節中提到的風藥通竅啟閉作用,實即含有開通玄府之意。
風藥辛散、開發、走竄、宣通、鼓動之性,不僅善于開啟玄府之郁閉,而且能激發臟腑活力,振奮人體氣化,鼓舞氣血流通,促進玄府氣液暢行、神機運轉,治療各種氣液血脈精神郁滯之病。由于風藥品種甚多,性能有別,其開通玄府的力量亦各有不同。一般來說,辛溫香竄之品力量較強,辛涼平淡之品力量較弱,各藥作用部位亦有所不同(如柴胡、細辛長于通目玄府,辛夷、蒼耳子長于通鼻玄府等),臨證運用宜靈活選用,必要時還需與蟲類藥、芳香開竅藥等配合使用,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玄府開通,是風藥發揮療效的基礎
從玄府學說的角度來看,風藥治療諸多疾病的卓越功效,正是得益于風藥祛除引起玄府閉塞的各種邪氣,使郁結于玄府的各種瘀滯得以消除,恢復玄府的開闔通利、暢達氣血津液運行,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風藥諸多功用的實現,如開郁瀉火、暢氣調肝、布津潤燥等,尤其是與他藥配伍增效,均與其開通玄府作用密切相關。如風藥的布津潤燥,所謂“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實際就是針對玄府閉塞引起津液阻滯而致燥。風藥所開之腠理,理解為廣義玄府更貼切一些。又如風藥增效清熱瀉火,其中關鍵正是在于“熱氣怫郁,玄府閉密”,風藥開通玄府而解散陽熱怫郁,故能有效增強寒涼藥物的清泄效果??梢哉J為,風藥對諸多病證能發揮治療作用的基點便是恢復玄府的暢通。
(三)著眼開通玄府,拓寬風藥應用
大量臨床實踐表明,開通玄府治法為疑難病癥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從開通玄府角度認識風藥,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更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藥。根據劉完素的論述,“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不聞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齒腐,毛發墮落,皮膚不仁,腸不能滲泄”等諸多病癥,皆與玄府閉密而致氣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相關,治療皆可使用風藥開啟玄府孔竅、宣通郁結閉塞而收到良好效果。
如視神經萎縮,屬中醫青盲內障范疇,因肝腎精虧致玄府因虛郁閉,使精氣不能上達,神光無以發越。若單治以補益肝腎明目,收效往往甚微。著名眼科專家陳達夫先生臨證常加入風藥細辛、柴胡及其他竄透之品,以開通玄府、暢達神光,明顯提高了治療效果。曾以風藥為主的柴葛解肌湯40劑治愈一視神經萎縮患者,視力由0.08恢復至1.5[中醫雜志,1982,5:11]。此中機理,唯有用風藥開通目中玄府、暢達精氣神光方能予以解釋。
又如重癥肌無力,屬于中醫“痿證”范疇,通常以補中益氣湯大補脾胃元氣為主,然效果不盡如人意。編者根據玄府理論,認為本病病機不僅是脾胃元氣虧虛,更在于玄府郁閉,神機不遂,以致神機失用而導致肌肉痿軟無力。故治療不單要補,更重在通,因而臨床注重運用風藥透達玄府神機,在補中益氣基礎上加入麻黃附子細辛湯,取得滿意療效[中醫雜志,2014,6:464]。
近年來,在玄府理論指導下運用風藥治療的疾病,已經從眼病擴展到腦病、心病、肝病、腎病、脾胃病、肺病、鼻病、耳病、皮膚病、脈管病、婦科病等眾多領域,顯示出玄府理論的卓越臨床價值及風藥的廣闊應用前景。讀者在本書后面章節中所作的初步整理中可略窺一斑。總之,從玄府理論的新視角來看風藥,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風藥的性能與作用,更深刻地領會歷代醫家從風論治的獨特經驗,拓寬視野,擴大思路,深入探索,促進中醫臨床治療水平的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