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欽安盧鑄之醫學講授
- 彭重善主編
- 1840字
- 2019-12-27 17:51:31
三、人病時的脈象
鄭欽安談切脈很簡單,其中一句話:二十八脈堪為學者繩。他的書,有些版本是有注解的,把二十八脈都列出來了,這二十八脈是《內經知要》的作者李中梓(字士材)歸納的,鄭欽安推薦大家去看一看。我這里按照鄭欽安所講的意思,一對對脈來介紹幾個,二十八脈基本都談的是人生病時的脈象變化。我們要了解人生了什么樣的病,就要了解這二十八脈。為了便于比較和記憶,我一對對地歸納介紹。
浮脈和沉脈:
浮脈:如按水中木。輕搭即得,輕按有,重按沉了。浮脈主風,即傷了風。
沉脈:輕取沒有,重按有。凡脈不浮只沉的,是氣虛、氣弱,該用附片補氣。這里要注意我說的,它沒有浮脈,只有沉脈。若有浮脈就是傷了風,就要先祛風邪,然后再用附片。
大脈與小脈(小脈是鄭欽安的提法,二十八脈里是說細脈):
大脈:脈橫寬為大。一般是里虛內虛了,脈大。還有在診病的過程中,突然脈大了,表示病趨向不好的方向發展。
小脈:窄一些,或叫細。細脈一般是體質虛弱或者有里寒。
實脈與虛脈:
實脈:三指都感力大,脈亦大。有實脈表示:①可能有包塊,包塊的部位靠問診或者各部脈象判斷;②有腹痛。若實脈有緩象,這是好現象,表示先天生得好;若無緩象就如以上兩種情況所述,不是好現象。所以,實脈要一分為二來看。
虛脈:三部無力,與實脈恰恰相反。這是氣虛或者先天稟賦弱了。此脈亦需要大劑量姜、桂、附。市醫一般大劑量用參,我們完全不同,而是用四逆湯、白通湯。
長脈與短脈:
長脈:通過三指腹中心。二十八脈中唯獨此脈是好的。長脈表示氣旺,達到心腎相交,至關至心。若此脈無緩象也不好,表示是陰陽偏離的某一方面的病。始終要把緩象記住,緩是衡量整個的。
短脈:脈只在指腹中間跳,短脈有長短,有的只有針尖大小,有的稍長一點,但都是斷開的沒有超過指腹。此脈表示氣不暢,或傷了氣。這里的氣包括:腎氣、正氣、太和之氣。具體哪部脈短,就是哪部氣傷了。
幾個特殊脈象:
1.緊脈。如絞繩索,來去匆匆。主寒,主痛。哪部緊,哪部有寒。寒有里寒和外寒之分:輕取整體緊,有外邪,傷了寒;整個沉取脈緊為里寒,里寒一般是傷了飲食或者是久病,不是一概用桂枝法的。緊脈經常碰到,要會區分是外寒還是里寒,外寒只能用桂枝法,如果其他部位的寒,或者肺寒,或者胃寒,或者脾寒,可以用桂枝法。
2.滑脈。如珠滾盤。珠滾盤時,上覆綢布,觀察滾的感覺。滑脈手感圓潤。男女都有滑脈,滑脈主濕。婦女滑脈主孕、主經、主白帶。孕脈最圓,月經滑脈次之,或者滑脈帶滯,白帶是滯微滑,都有滑脈現象,但有區別。
3.弦脈。除了肝的本脈弦脈,這里的弦脈是指病脈弦,如按弓弦,撥動的感覺。若沉取弦,主痰飲,痰很重,有些老年人一年四季都咳,就是痰,脈弦。
4.芤脈。如刮空竹,空洞樣的,或者如按蔥葉,感覺是空的。主失血。按各部看,哪部芤哪部出血;若整體脈芤,表示曾大出血過。
5.結脈。脈不規則地停頓,停頓時間有長有短。表示心臟跳動不規則。還反映了傷了飲食,另外外感也會出現結脈,飲食和外感問題解決了,還有結脈現象,就是心律不齊。
6.代脈。有規律停,有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再多一般是結脈了。代脈比結脈的病重一些。三代、四代,心臟疾病就較重一些,二代、三代的脈象,如果體質不好,這就是危脈了。我們遇到的結脈較多,代脈較少。
另外有兩種脈象是二十八脈里沒有的,這是盧鑄之醫學中特有的脈象。
1.滯脈。二十八脈里只有一個澀脈。
我們講的滯脈有四種情況:
(1)氣滯:指上的感覺如打氣筒打氣,打一下跑一下,停的那一下不是很暢。此為氣滯,表示氣不充沛。
(2)濕滯:指上感覺如流水,慢慢流、不暢的細流感。這是濕造成的。
(3)滑滯:有點像滑脈,但又不很暢通。表示濕重或者婦女有白帶。
(4)一強一滯:一下有力,一下力度滯一點,亦不代亦不結,中間無停頓。表示心律不齊,氣虛。
各部脈都有滯脈,特別在肝脈上的滯象,表示肝氣不暢。肝氣不暢原因有:①生氣、慪氣,情緒不好。②肝臟本身有病,如:肝腫大,脂肪肝。總之,肝非本脈(即弦,緩而有力有神)即為滯。有的寬一點,有的橫起跑我們稱之為逆。這部脈很重要,可知其情緒暢否,心腎交否。
2.勁脈。二十八脈有革脈和勞脈。革脈:浮脈有力;勞脈:沉脈有力。我們不分沉浮,通通稱勁脈。
勁脈:有彈指的感覺,力大。脈管硬化、血液濃度大、高血壓等都會出現這種脈象。左尺帶勁,必然有高血壓;外邪帶勁,脈很有力,表示除了外感還有燥氣,有時會感覺胃上發熱。此時,治外感同時要化燥。化燥或者加香白芷或者油厚樸,加了油厚樸就是化燥的法了;如果外邪去了脈還有勁象,就表示血壓或血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