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慕澤2019年管理類聯考(MBA/MPA/MPAcc等)綜合能力邏輯零基礎高分輔導
- 陳慕澤編著
- 12142字
- 2021-03-26 23:27:03
第二節 強相關知識點在應試中的綜合運用
【例2-43】 (2017年真題)任何結果都不可能憑空出現,他們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任何背后有原因的事物都可以被人認識,而可以被人認識的事物都必然不是毫無規律的。
根據以上陳述,以下哪一項一定為假?
A.任何結果都可以被人認識。
B.任何結果出現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C.有些結果的出現可能毫無規律。
D.那些可以被人認識的事物必然有規律。
E.人有可能認識所有事物。
【解析】題干概括:
任何結果出現→有原因→可被認識→必然不是毫無規律
由題干可推出:任何結果的出現都必然不是毫無規律的。這一結論和C項矛盾,因此,如果題干斷定為真,C項一定為假。
答案是C。
【例2-44】 (2017年真題)張立是一位單身白領,工作5年積累了一筆存款,由于該筆存款金額尚不足以購房,考慮將其暫時分散投資到股票、黃金、基金、國債和外匯5個方面。該筆存款的投資需要滿足如下條件:
(1)如果黃金投資比例高于1/2,則剩余部分投入國債和股票;
(2)如果股票投資比例低于1/3,則剩余部分不能投入外匯或國債;
(3)如果外匯投資比例低于1/4,則剩余部分投入基金或黃金;
(4)國債投資比例不能低于1/6。
根據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國債投資比例高于1/2。
B.外匯投資比例不低于1/3。
C.股票投資比例不低于1/4。
D.黃金投資比例不低于1/5。
E.基金投資比例低于1/6。
【解析】由條件(2)得:
如果股票投資比例低于1/3,則不能投資外匯且不能投資國債
條件(4)否定上述條件斷定的后件,得:
股票投資比例不低于1/3
因此,C項能從題干推出。
此題的思考切入點是:前三個條件均是條件斷定(假言判斷),注意第四個斷定(簡單判斷)否定哪個條件斷定的后件。
答案是C。
【例2-45】 (2017年真題)顏子、曾寅、孟申、荀辰申請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建設項目。根據規定,該項目的主持人只能有一名,且在上述4位申請者中產生;包括主持人在內,項目組成員不能超過兩位。另外,各位申請者在申請答辯時做出如下陳述:
(1)顏子:如果我成為主持人,將邀請曾寅或荀辰作為項目組成員;
(2)曾寅:如果我成為主持人,將邀請顏子或孟申作為項目組成員;
(3)荀辰:只有顏子成為項目組成員,我才能成為主持人;
(4)孟申:只有荀辰或顏子成為項目組成員,我才能成為主持人。
假定4人陳述都為真,關于項目組成員的組合,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
A.孟申、曾寅。
B.荀辰、孟申。
C.曾寅、荀辰。
D.顏子、孟申。
E.顏子、荀辰。
【解析】題干概括:主持人一名;包括主持人在內,成員不能超過兩位。
(1)顏子→(曾寅∨荀辰)
(2)曾寅→(顏子∨孟申)
(3)荀辰→顏子
(4)孟申→(荀辰∨顏子)
C項不可能真。因為如果曾寅是主持人,不滿足條件(2);如果荀辰是主持人,不滿足條件(3)。
A項可能真:曾寅是主持人,孟申是成員。滿足條件(2)。
B項可能真:孟申是主持人,荀辰是成員。滿足條件(4)。
類似地,可證明D項和E項可能真。
答案是C。
【例2-46】 (2018年真題)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關注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我們的作品才會在人民中傳之久遠。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只有不離開人民,文藝才不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B.歷史的創造者都不是歷史的“劇中人”。
C.歷史的創造者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D.歷史的“劇中人”都是歷史的“劇作者”。
E.我們的作品只要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就會在人民中傳之久遠。
【解析】題干斷定:
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文藝不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不離開人民
=只有不離開人民,文藝才不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A項)
C項推不出,因為題干只斷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但并未斷定“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不能由“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得出“歷史的創造者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同理,D項推不出。E項推不出,因為題干斷定,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是作品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必要條件,而E項斷定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條件。
答案是A。
【例2-47】 (2018年真題)張教授:利益并非只是物質利益,應該把信用、聲譽、情感甚至某種喜好等都歸入利益的范疇。根據這種“利益”的廣義理解,如果每一個體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那么由這些個體組成的社會就是一個良善的社會。
根據張教授的觀點,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如果一個社會不是良善的,那么其中肯定存在個體損害他人利益或自身利益需求沒有盡可能得到滿足的情況。
B.盡可能滿足每一個體的利益需求,就會損害社會的整體利益。
C.只有盡可能滿足每一個體的利益需求,社會才可能是良善的。
D.如果有些個體通過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那么社會就不是良善的。
E.如果某些個體的利益需求沒有盡可能得到滿足,那么社會就不是良善的。
【解析】
(每一個體不損害他人利益∧盡可能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良善社會(題干)
=﹁良善社會→﹁(每一個體不損害他人利益∧盡可能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良善社會→(﹁每一個體不損害他人利益∨﹁盡可能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
=﹁良善社會→(有的個體損害他人利益∨﹁盡可能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A項)
C項、D項和E項不能推出,因為根據題干的條件斷定,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均不能推出結論。
答案是A。
【例2-48】 (2018年真題)某次學術會議的主辦方發出會議通知:只有論文通過審核才能收到會議主辦方發出的邀請函,本次會議只歡迎持有主辦方邀請函的科研院所的學者參加。
根據以上通知,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本次學術會議不歡迎論文沒有通過審核的學者參加。
B.論文通過審核的學者都可以參加本次學術會議。
C.論文通過審核并持有主辦方邀請函的學者,本次學術會議都歡迎其參加。
D.有些論文通過審核但未持有主辦方邀請函的學者,本次學術會議歡迎其參加。
E.論文通過審核的學者有些不能參加本次學術會議。
【解析】題干概括:
歡迎參加會議→收到邀請函→論文通過審核
由題干,可得:如果論文未通過審核,則不被歡迎參加會議,這即是A項所斷定的。
答案是A。
【例2-49】 (2018年真題)最終審定的項目或者意義重大或者關注度高,凡意義重大的項目均涉及民生問題。但是有些最終審定的項目并不涉及民生問題。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意義重大的項目可以引起關注。
B.有些項目意義重大但是關注度不高。
C.涉及民生問題的項目有些沒有引起關注。
D.有些項目盡管關注度高但并非意義重大。
E.有些不涉及民生問題的項目意義也非常重大。
【解析】題干概括:對最終審定的項目來說,以下斷定成立:
(1)意義重大∨關注度高
(2)意義重大→涉及民生
(3)有些項目不涉及民生
由(3)和(2),可得:
(4)這些(不涉及民生的)項目意義不重大
由(4)和(1),可得:
(5)這些項目關注度高
即“有些項目盡管關注度高但并非意義重大”。
答案是D。
【例2-50】 (2018年真題)所有值得擁有專利的產品或設計方案都是創新,但并不是每一項創新都值得擁有專利;所有的模仿都不是創新,但并非每一個模仿者都應該受到懲罰。
根據以上陳述,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
A.有些創新者可能受到懲罰。
B.有些值得擁有專利的創新產品并沒有申請專利。
C.有些值得擁有專利的產品是模仿。
D.沒有模仿值得擁有專利。
E.所有的模仿者都受到了懲罰。
【解析】題干斷定:
(1)值得擁有專利→創新
(2)模仿→非創新
由(1)和(2),得:
值得擁有專利→非模仿
因此,C項不可能。
答案是C。
【例2-51】 (2018年真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若要人不聞,除非己莫言。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鐘而掩耳者。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結論?
A.若己不言,則人不聞。
B.若己為,則人會知;若己言,則人會聞。
C.若能做到盜鐘而掩耳,則可言之而人不聞。
D.若己不為,則人不知。
E.若能做到捕雀而掩目,則可為之而人不知。
【解析】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除非己莫為,否則人定知
=己為→人知
若要人不聞,除非己莫言
=除非己莫言,否則人定聞
=己言→人聞
因此,得出B項。
題干把“言之而欲人不聞”比作“盜鐘而掩耳”,并未斷定二者之間的條件關系(真假關系)。因此,C項得不出。同理,E項得不出。一般地,把A比作B,不能依此得出:如果A真,那么B真。例如,把某人貪心不足比作蛇吞象,不能依此得出:如果某人貪心不足,那么,蛇就能吞象。
答案是B。
【例2-52】 違法必究,但幾乎看不到違反道德的行為受到懲治,如果這成為一種常規,那么,民眾就會失去道德約束。道德失控對社會穩定的威脅并不亞于法律失控。因此,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任何違反道德的行為都不能不受懲治。
以下哪項對上述論證的評價最為恰當?
A.上述論證是成立的。
B.上述論證有漏洞,它忽略了:由違法必究,推不出缺德必究。
C.上述論證有漏洞,它忽略了:由否定“違反道德的行為都不受懲治”,推不出肯定“違反道德的行為都要受懲治”。
D.上述論證有漏洞,它夸大了違反道德行為的社會危害性。
E.上述論證有漏洞,它忽略了有些違法行為并未受到追究。
【解析】題干由否定“違反道德的行為都不受懲治”,根據對當關系,只能得出結論“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要受懲治”,不能得出結論“違反道德的行為都要受懲治”。事實上,第一個結論是合理的,第二個結論是不合理的。答案是C。
【例2-53】 以下是關于某中學甲班同學參加夏令營的三個斷定:
Ⅰ.甲班有學生參加了夏令營。
Ⅱ.甲班所有學生都沒有參加夏令營。
Ⅲ.甲班的蔡明沒有參加夏令營。
如果這三個斷定中只有一項為真,則以下哪項一定為真?
A.甲班同學并非都參加了夏令營。
B.甲班同學并非都沒有參加夏令營。
C.甲班參加夏令營的學生超過半數。
D.甲班僅蔡明沒有參加夏令營。
E.上述斷定都不一定為真。
【解析】 Ⅰ和Ⅱ互相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因為三個斷定中只有一真,因此Ⅲ假。由Ⅲ假,可得“甲班的蔡明參加了夏令營”,繼而可得“甲班同學并非都沒有參加夏令營”。答案是B。
【例2-54】 小王參加了某公司招工面試,不久,他得知以下消息:
Ⅰ.公司已決定,他與小陳至少錄用一人。
Ⅱ.公司可能不錄用他。
Ⅲ.公司一定錄用他。
Ⅳ.公司已錄用小陳。
其中兩條消息為真,兩條消息為假。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一定為真?
A.公司已錄用小王,未錄用小陳。
B.公司未錄用小王,已錄用小陳。
C.公司既錄用了小王,也錄用了小陳。
D.公司既未錄用小王,也未錄用小陳。
E.以上斷定均不一定為真。
【解析】消息Ⅱ和Ⅲ互相矛盾,必為一真一假。又由條件,四條消息中有兩真兩假,因此,消息Ⅰ和Ⅳ中,也必有一真一假。假設消息Ⅰ假,可推出小王和小陳都未錄用,則消息Ⅳ亦假,不符合條件。因此,假設不成立,即消息Ⅰ真,因而消息Ⅳ假,從而得出結論:“公司已錄用小王,未錄用小陳。”答案是A。
【例2-55】 一個國家要擁有一流的國家實力,必須有一流的教育。只有擁有一流的國家實力,一個國家才能做出應有的國際貢獻。
以下各項都符合題干的意思,除了:
A.一個國家難以做出應有的國際貢獻,除非擁有一流的教育。
B.只要一個國家擁有一流的教育,就能做出應有的國際貢獻。
C.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一流的國家實力,就不會沒有一流的教育。
D.不能設想一個國家做出了應有的國際貢獻,但缺乏一流的教育。
E.一個國家面臨選擇:或者放棄應盡的國際義務,或者創造一流的教育。
【解析】題干斷定的條件關系是:
國際貢獻 →國家實力 →一流教育
各選項的結構如下:
A.﹁一流教育 →﹁ 國際貢獻
B.一流教育 →國際貢獻
C.國家實力 →一流教育
D.﹁(國際貢獻∧﹁一流教育)
=﹁國際貢獻∨一流教育
=國際貢獻 →一流教育
E.﹁國際貢獻∨一流教育
=國際貢獻 →一流教育
顯然,只有B項不符合題干。答案是B。
【例2-56】 臨近本科畢業,李明所有已修課程的成績均是優秀。按照學校規定,如果最后一學期他的課程成績也都是優秀,就一定可以免試就讀研究生。李明最后一學期有一門功課成績未獲得優秀,因此他不能免試就讀研究生了。
以下哪項對上述論證的評價最為恰當?
A.上述論證是成立的。
B.上述論證有漏洞,因為它忽視了:課程成績只是衡量學生素質的一個方面。
C.上述論證有漏洞,因為它把題干所陳述的規定錯誤地理解為:只有所有學期課程成績均是優秀,才可以免試就讀研究生。
D.上述論證有漏洞,因為它把題干所陳述的規定錯誤地理解為:只要所有學期課程成績均是優秀,就一定可以免試就讀研究生。
E.上述論證有漏洞,因為它不當地假設:學校的規定能嚴格執行。
【解析】題干中學校的規定是:如果所有學期成績均優秀,則可以免試就讀研究生。題干的論證把這一規定錯誤地理解為:只有所有學期課程成績均是優秀,才可以免試就讀研究生。因為只有基于這一前提,才能依據李明最后一學期有一門功課成績未獲得優秀,得出結論:他不能免試就讀研究生。
其余各項均不成立。例如,E項不成立,題干的論證確實假設學校的規定能夠執行,但缺乏理由認為這一假設有什么不當。答案是C。
【例2-57】 某中藥配方有如下要求:
Ⅰ.如果有甲藥材,那么也要有乙藥材。
Ⅱ.如果沒有丙藥材,那么必須有丁藥材。
Ⅲ.人參和天麻不能都有。
Ⅳ.如果沒有甲藥材而有丙藥材,則需要有人參。
如果含有天麻,則關于該配方的斷定哪項為真?
A.含有甲藥材。
B.含有丙藥材。
C.沒有丙藥材。
D.沒有乙藥材和丁藥材。
E.含有乙藥材或丁藥材。
【解析】題干條件:
Ⅰ.甲 →乙;
Ⅱ.﹁丙 →丁;
Ⅲ.﹁(人參∧天麻)
=﹁人參∨﹁天麻;
Ⅳ.(﹁甲∧丙)→人參;
Ⅴ.天麻。
推理:
由Ⅲ和Ⅴ得結論1:
﹁人參
由結論1和Ⅳ得結論2:
甲∨﹁丙
由結論2和Ⅰ、Ⅱ得結論3:
乙∨丁
答案是E。
【例2-58】 A國的反政府武裝綁架了23名在A國做援助工作的H國公民作為人質,要求政府釋放被關押的該武裝組織的成員。如果A國政府不答應反政府武裝的要求,該組織會殺害人質;如果人質慘遭殺害,將使多數援助A國的國家望而卻步。如果A國政府答應反政府武裝的要求,該組織將以此為成功案例,不斷復制綁架事件。
以下哪項結論可以從上面的陳述中推出?
A.多數國家的政府會提醒自己的國民:不要前往危險的A國。
B.反政府武裝還會制造綁架事件。
C.如果多數援助A國的國家繼續派遣人員去A國,綁架事件還將發生。
D.H國政府反對用武力解救人質。
E.對A國已實施援助的國家將終止派遣人員去A國。
【解析】

答案是C。
【例2-59】 只有公司相應部門的所有員工都考評合格了,該部門的員工才能得到年終資金;財務部有些員工考評合格了;綜合部所有員工都得到了年終資金;行政部的趙強考評合格了。
如果以上陳述為真,則以下哪項可能為真?
Ⅰ.財務部員工都考評合格了。
Ⅱ.趙強得到了年終資金。
Ⅲ.綜合部有些員工沒有考評合格。
Ⅳ.財務部員工沒有得到年終資金。
A.僅Ⅰ、Ⅱ。
B.僅Ⅱ、Ⅲ。
C.僅Ⅰ、Ⅱ、Ⅳ。
E.僅Ⅱ、Ⅲ、Ⅳ。
D.僅Ⅰ、Ⅱ、Ⅲ。
【解析】題干斷定:
① 所有員工都得到年終資金→(該部)所有員工都考評合格;
② 財務部有些員工考評合格;
③ 綜合部所有員工都得到年終資金;
④ 行政部的趙強考評合格。
由①和③,可推出Ⅲ假,即Ⅲ不可能為真。其余各項都不能由題干的條件推出為假,因此都可能為真。答案是C。
【例2-60】 10月6日晚上,張強要么去電影院看了電影,要么拜訪了他的朋友秦玲。如果那天晚上張強開車回家,他就沒去電影院看電影。只有張強事先與秦玲約定,張強才能去拜訪她。事實上,張強不可能事先與秦玲約定。
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那天晚上張強與秦玲一道去電影院看電影。
B.那天晚上張強拜訪了他的朋友秦玲。
C.那天晚上張強沒有開車回家。
D.那天晚上張強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
E.那天晚上張強開車去電影院看電影。
【解析】答案是C。
題干概括:
①要么看了電影,要么拜訪了秦玲;
②開車回家→﹁看電影;
③拜訪秦玲→事先約定;
④ 事先約定。
答案容易得到。具體解析略。
【例2-61】 (第1~3題基于以下題干)
東宇大學公開招聘三個教師職位,哲學學院、管理學院和經濟學院各一個。每個職位都有分別來自南山大學、西京大學、北清大學的候選人。有位“聰明”人士李先生對招聘結果做出了如下預測:如果哲學學院錄用北清大學的候選人,那么管理學院錄用西京大學的候選人;如果管理學院錄用南山大學的候選人,那么哲學學院也錄用南山大學的候選人;如果經濟學院錄用北清大學或者西京大學的候選人,那么管理學院錄用北清大學的候選人。
1.如果哲學學院、管理學院和經濟學院最終錄用的候選人的大學歸屬信息依次如下,則哪項符合李先生的預測?
A.南山大學、南山大學、西京大學。
B.北清大學、南山大學、南山大學。
C.北清大學、北清大學、南山大學。
D.西京大學、北清大學、南山大學。
E.西京大學、西京大學、西京大學。
2.若哲學學院最終錄用西京大學的候選人,則以下哪項表明李先生的預測錯誤?
A.管理學院錄用北清大學候選人。
B.管理學院錄用南山大學候選人。
C.經濟學院錄用南山大學候選人。
D.經濟學院錄用北清大學候選人。
E.經濟學院錄用西京大學候選人。
3.如果三個學院最終錄用的候選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大學,則以下哪項符合李先生的預測?
A.哲學學院錄用西京大學候選人,經濟學院錄用北清大學候選人。
B.哲學學院錄用南山大學候選人,管理學院錄用北清大學候選人。
C.哲學學院錄用北清大學候選人,經濟學院錄用西京大學候選人。
D.哲學學院錄用西京大學候選人,管理學院錄用南山大學候選人。
E.哲學學院錄用南山大學候選人,管理學院錄用西京大學候選人。
【解析】李先生預測:
哲學錄用北清→管理錄用西京
管理錄用南山→哲學錄用南山
(經濟錄用北清∨經濟錄用西京)→管理錄用北清
1.哲學 管理 經濟
A.南山大學、南山大學、西京大學
不符合:(經濟錄用北清∨經濟錄用西京)→管理錄用北清
B.北清大學、南山大學、南山大學
不符合:哲學錄用北清→管理錄用西京
C.北清大學、北清大學、南山大學
不符合:哲學錄用北清→管理錄用西京
D.西京大學、北清大學、南山大學
不違反李先生的預測
E.西京大學、西京大學、西京大學
不符合:(經濟錄用北清∨經濟錄用西京)→管理錄用北清
答案是D。
2.如果B項成立,則由李先生的預測:管理錄用南山→哲學錄用南山,可得哲學錄用南山,不符合本題的條件,因此,李先生的預測不成立。答案是B。
3.A項不符合。由經濟錄用北清,根據“(經濟錄用北清∨經濟錄用西京)→管理錄用北清”可得管理錄用北清。即可得經濟和管理都錄用北清,違反本題條件。
C項不符合。因為由哲學錄用北清,根據“哲學錄用北清→管理錄用西京”可得管理錄用西京。又C項斷定經濟錄用西京,得“管理和經濟都錄用西京”,違反本題條件。
D項不符合:“管理錄用南山→哲學錄用南山”。
E項不符合。由管理錄用西京,根據“(經濟錄用北清∨經濟錄用西京)→管理錄用北清”得經濟錄用南山,即得哲學和經濟都錄用南山,違反本題條件。
答案是B。
【例2-62】 針對威脅人類健康的甲型H1N1流感,研究人員研制出了相應的疫苗,盡管這些疫苗是有效的,但某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阿司匹林、羥苯基乙酰胺等抑制某些酶的藥物會影響疫苗的效果。這位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你使用了阿司匹林或者對乙酰氨基酚,那么你注射疫苗后就必然不會產生良好的抗體反應。”
如果小張注射疫苗后產生了良好的抗體反應,那么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可以得出以下哪項結論?
A.小張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沒有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B.小張沒有服用阿司匹林,但感染了H1N1流感病毒。
C.小張服用了阿司匹林,但沒有感染H1N1流感病毒。
D.小張沒有服用阿司匹林,也沒有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E.小張服用了對乙酰氨基酚,但沒有服用羥苯基乙酰胺。
【解析】

答案是D。
【例2-63】 域控制器存儲了域內的賬戶、密碼和屬于這個域的計算機三項信息。當計算機接入網絡時,域控制器首先要鑒別這臺計算機是否屬于這個域,用戶使用的登錄賬戶是否存在,密碼是否正確。如果三項信息均正確,則允許登錄;如果以上信息有一項不正確,那么域控制器就會拒絕這個用戶從這臺計算機登錄。小張的登錄賬號是正確的,但是域控制器拒絕小張的計算機登錄。
基于以上陳述能得出以下哪項結論?
A.小張輸入的密碼是錯誤的。
B.小張的計算機不屬于這個域。
C.如果小張的計算機屬于這個域,那么他輸入的密碼是錯誤的。
D.只有小張輸入的密碼是正確的,他的計算機才屬于這個域。
E.如果小張輸入的密碼是正確的,那么他的計算機屬于這個域。
【解析】題干概括:

推導:


答案是C。
【例2-64】 在本年度籃球聯賽中,長江隊主教練發現,黃河隊五名主力隊員之間的上場配置有如下規律:
Ⅰ.若甲上場,則乙也要上場。
Ⅱ.只有甲不上場,丙才不上場。
Ⅲ.要么丙不上場,要么乙和戊中有人不上場。
Ⅳ.除非丙不上場,否則丁上場。
若乙不上場,則以下哪項配置合乎上述規律?
A.甲、丙、丁同時上場。
B.丙不上場,丁、戊同時上場。
C.甲不上場,丙、丁都上場。
D.甲、丁都上場,戊不上場。
E.甲、丁、戊都不上場。
【解析】條件:
①甲→乙;
②只有﹁甲,才﹁丙(甲 →丙);
③要么﹁丙,要么(﹁乙∨﹁戊);
④丙→丁;
⑤﹁ 乙。
由①和⑤得結論1:
﹁甲
由⑤得結論2:
(﹁乙∨﹁戊)
由結論2和③,得結論3:
丙
由④和結論3,得結論4:
丁
答案是C。
【例2-65】 某集團公司有四個部門,分別生產冰箱、彩電、電腦和手機。根據前三個季度的數據統計,四個部門經理對2010年全年的贏利情況做了如下推測:
● 冰箱部門經理:今年手機部門會贏利。
● 彩電部門經理:如果冰箱部門今年贏利,那么彩電部門就不會贏利。
● 電腦部門經理:如果手機部門今年沒贏利,那么電腦部門也沒贏利。
● 手機部門經理:今年冰箱和彩電部門都會贏利。
全年數據統計完成后,發現上述四個預測只有一個符合事實。
關于該公司各部門的全年贏利情況,以下除哪項外,均可能為真?
A.彩電部門贏利,冰箱部門沒贏利。
B.冰箱部門贏利,電腦部門沒贏利。
C.電腦部門贏利,彩電部門沒贏利。
D.冰箱部門和彩電部門都沒贏利。
E.冰箱部門和電腦部門都贏利。
【解析】題干概括如下:
● 冰箱經理:手機
● 彩電經理:冰箱→﹁彩電
● 電腦經理:﹁手機→﹁電腦
● 手機經理:冰箱∧彩電
彩電部門經理和手機部門經理的斷定互相矛盾,必有一真。因為四個斷定只有一真,因此,冰箱、電腦部門經理的斷定為假。由冰箱、電腦部門經理的斷定為假,得手機部門沒贏利,并且電腦部門贏利。因此,B不可能為真。答案是B。
【例2-66】 在恐龍滅絕6500萬年后的今天,地球正面臨著又一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危機。截至20世紀末,全球大約有20%的物種滅絕。現在,大熊貓、西伯利亞虎、北美玳瑁、巴西紅木等許多珍稀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有三位學者對此做了預測。
● 學者一:如果大熊貓滅絕,則西伯利亞虎也將滅絕。
● 學者二:如果北美玳瑁滅絕,則巴西紅木不會滅絕。
● 學者三:或者北美玳瑁滅絕,或者西伯利亞虎不會滅絕。
如果三位學者的預測都為真,則以下哪項一定為假?
A.大熊貓和北美玳瑁都將滅絕。
B.巴西紅木將滅絕,西伯利亞虎不會滅絕。
C.大熊貓和巴西紅木都將滅絕。
D.大熊貓將滅絕,巴西紅木不會滅絕。
E.巴西紅木將滅絕,大熊貓不會滅絕。
【解析】題干概括如下:
① 大熊貓→西伯利亞虎;
② 北美玳瑁→﹁巴西紅木;
③ 北美玳瑁∨﹁西伯利亞虎(﹁北美玳瑁→﹁西伯利亞虎)。
由①和③,得:
④ 大熊貓→北美玳瑁。
由④和②,得:
⑤ 大熊貓→﹁巴西紅木。
⑤和C項(大熊貓∧巴西紅木)矛盾!答案是C。
【例2-67】 只有具有一定文學造詣且具有生物學專業背景的人,才能讀懂這篇文章。
如果上述命題為真,以下哪項不可能為真?
A.小張沒有讀懂這篇文章,但他的文學造詣是大家所公認的。
B.計算機專業的小王沒有讀懂這篇文章。
C.從未接觸過生物學知識的小李讀懂了這篇文章。
D.小周具有生物學專業背景,但他沒有讀懂這篇文章。
E.生物學博士小趙讀懂了這篇文章。
【解析】題干斷定:
讀懂→(文學造詣∧生物學背景)
如果C項為真,則題干的斷定不成立。因此,如果題干為真,則C項不可能為真。答案是C。
【例2-68】 2010年上海世博會盛況空前,200多個國家場館和企業主題館讓人目不暇接。大學生王剛決定在學校放暑假的第二天前往世博會參觀。前一天晚上,他特別上網查看了各位網友相對熱門場館選擇的建議,其中最吸引王剛的有三條:
(1)如果參觀沙特館,就不參觀石油館。
(2)石油館和中國國家館擇一參觀。
(3)中國國家館和石油館不都參觀。
實際上,第二天王剛的世博會行程非常緊湊,他沒有接受上述三條建議中的任何一條。
關于王剛所參觀的熱門場館,以下哪項描述正確?
A.參觀沙特館、石油館,沒有參觀中國國家館。
B.沙特館、石油館、中國國家館都參觀了。
C.沙特館、石油館、中國國家館都沒有參觀。
D.沒有參觀沙特館,參觀石油館和中國國家館。
E.沒有參觀石油館,參加沙特館、中國國家館。
【解析】題干斷定如下:
①沙特→﹁石油;
②要么石油,要么中國;
③﹁(中國∧石油)。
由否定①得“沙特∧石油”。由否定③得“中國∧石油”。答案是B。
【例2-69】 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新增870萬結核病患者,同時有140萬患者死亡。因為結核病菌對抗生素有耐藥性,所以對結核病的治療一直都進展緩慢。如果不能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那么還會有數百萬人死于結核病。如果要控制這種流行病,就要有安全、廉價的疫苗。目前有12種新疫苗正在測試之中。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2011年結核病患者死亡率已達16.1%。
B.有了安全、廉價的疫苗,我們就能控制結核病。
C.如果解決了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結核病治療將會獲得突破性進展。
D.只有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才能避免數百萬人死于這種病。
E.新疫苗一旦應用于臨床,將有效控制結核病的傳播。
【解析】答案是D。
題干概括:
①不能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 →數百萬人死于結核病;
②控制這種流行病 → 有安全、廉價的疫苗。
D項:避免數百萬人死于結核病→在近幾年消除結核病。D項是條件①的逆否式。
題干所斷定的870萬是2011年全球新增的結核病患者人數,不是患者總人數。因此,A項不成立。
題干斷定:因為結核病菌對抗生素有耐藥性,所以對結核病的治療一直都進展緩慢。這一斷定不能表達為:結核病菌對抗生素有耐藥性→對結核病的治療一直都進展緩慢。
“因為A,所以B”,有時只表達因果關系,不表達條件關系;但有時也同時表達條件關系。
因果關系分為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和多因一果。在前兩種情況下,如果A是B的原因,則A同時也是B的充分條件。例如,“因為被瘧蚊叮咬,所以生瘧疾”,可以表達為:被瘧蚊叮咬→生瘧疾。“因為天下雨,所以地上濕”,可以表達為:天下雨→地上濕。但在多因一果的情況下,如果A是B的原因,則A不一定是B的充分條件。例如,“因為長年吸煙,所以患肺癌”,就不能表達為:長年吸煙→患肺癌。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推理或論證的結構是:
A(前提,論據),因此,B(結論)。
這里的“……因此……”,表示條件關系,即:如果前提真,則結論真。
【例2-70】 若一個管理者是某領域優秀的專家學者,則他一定會管理好公司的基本事務;一位品行端正的管理者可以得到下屬的尊重;但是對所有領域都一知半解的人一定不會得到下屬的尊重。浩瀚公司董事會只會解除那些沒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務者的職務。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浩瀚公司董事會不可能解除品行端正的管理者的職務。
B.浩瀚公司董事會解除了某些管理者的職務。
C.浩瀚公司董事會不可能解除受下屬尊重的管理者的職務。
D.作為某領域優秀專家學者的管理者,不可能被浩瀚公司董事會解除職務。
E.對所有領域都一知半解的管理者,一定會被浩瀚公司董事會解除職務。
【解析】答案是D。
題干斷定:若一個管理者是優秀的專家學者,則他一定會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務
=優秀的專家學者→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務①
題干又斷定:浩瀚公司董事會只會解除那些沒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務者的職務
=只有沒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務者,才會被解除職務
=被解除職務→沒有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務
=管理好公司基本事務→不會被解除職務②
由①和②可得:
優秀的專家學者→不會被解除職務(D項)
【例2-71】 張教授指出,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分為四級,即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院試在縣府舉行,考中者稱“生員”;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生員才有資格參加,考中者稱為“舉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于鄉試后第二年在京城禮部舉行,舉人才有資格參加,考中者稱為“貢士”,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會試當年舉行,由皇帝主持,貢士才有資格參加,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二甲、三甲各若干名,統稱為“進士”,一甲第一名稱“狀元”。
根據張教授的陳述,以下哪項是不可能的?
A.未中解元者,不曾中會元。
B.中舉者不曾中進士。
C.中狀元者曾為生員和舉人。
D.中會元者不曾中舉。
E.可有連中三元者(解元、會元、狀元)。
【解析】答案是D。
題干概括:
進士(狀元)→貢士(會元)→舉人(解元)→生員
D項斷定:會元∧﹁舉人,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可能為真。
【例2-72】 環宇公司規定,其所屬的各營業分公司,如果年營業額超過800萬元,其職員可獲得優秀獎;只有年營業額超過600萬元,其職員才能獲得激勵獎。年終統計顯示,該公司所屬的12個分公司中,6個年營業額超過了1000萬元,其余的則不足600萬元。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關于該公司今年獲獎情況的斷定一定為真?
Ⅰ.獲得激勵獎的職員,一定獲得優秀獎。
Ⅱ.獲得優秀獎的職員,一定獲得激勵獎。
Ⅲ.半數職員獲得了優秀獎。
A.僅有Ⅰ。
B.僅Ⅱ。
C.僅 Ⅲ。
D.僅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析】題干概括:超過800萬元→優秀獎;激勵獎→超過600萬元;要么超過1000萬元,要么不足600萬元。
Ⅰ項一定為真。由題干,獲得激勵獎,則超過600萬元;又由題干,各分公司的年營業額,要么超過1000萬元,要么不足600萬元。因此,超過600萬元的,一定超過800萬元;而超過800萬元,則獲優秀獎。因此,獲得激勵獎,一定可獲優秀獎。
Ⅱ項不一定為真。根據題干的條件,由獲優秀獎,得不出任何確定結論。
Ⅲ項不一定為真。因為分公司數量的半數,和職員數量的半數不是同一個概念。答案是A。
- 2015年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邏輯精選420題
- 陳慕澤2018年管理類聯考(MBA/MPA/MPAcc等)綜合能力邏輯精選450題
- 全國初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復習題集:安全生產實務(道路運輸安全·2024版)
- 2015年全國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模擬試卷
- PMP考試輕松通關1:高頻情景與模擬題
- MBA、MPA、MPAcc聯考歷年真題解析與考點分析系列(全新改版)
- 旅游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 2015年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邏輯零基礎高分輔導
- 2017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數學考點歸納與真題解析
- PMP考試輕松通關2:精華概念與模擬題
- 陳慕澤2019年管理類聯考(MBA/MPA/MPAcc等)綜合能力邏輯零基礎高分輔導
- 2017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數學精選500題
- 中國領先企業管理思想研究(珍藏版)
- (2017)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邏輯分類精選400題
-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數學精選50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