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刻苦求學 丕興國家載《學習與研究》,1981(4)。署名:梁溪。本文與房德鄰合寫。

——辛亥革命時期的愛國留學運動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中國近代的留學運動達到了全盛期。許多愛國青年,為了尋求救國真理,離鄉背井,遠涉重洋,留學于歐美和日本,學習較中國傳統的封建文化遠為先進的資產階級社會學說和科學技術。留學生中的不少人,積極投身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中還產生了一批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中堅,在辛亥革命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近代歷史上,最早向外國派遣留學生,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但那時數量不多,派的也都是十二歲至二十歲的“幼童”,在社會上影響不大。起初主要是派往歐美,后來漸及日本,但直到19世紀末葉,中國在日留學生最多時也不過八十余人。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1900年八國聯軍對義和團運動的大肆屠殺和鎮壓,強烈地震蕩著中國社會。在這兩次戰爭中,帝國主義列強通過《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從中國勒索和掠奪了更多的權益,使民族危機達到了空前嚴重的地步。在這種形勢下,許多愛國人士殫精竭慮,日夜焦思著如何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亡國滅種”的命運,如何才能挽救祖國的危亡。人們從慘痛的歷史教訓中認識到,要救國,必須向外國學習,而出國留學又是學習外國的重要途徑之一。清朝政府迫于形勢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也采取了“獎勵游學”的政策。于是,從20世紀初開始,留學生的數量便迅速增加起來。

毛主席在回顧中國人民尋找救國真理的歷史進程時,針對這一歷史階段的情況,指出:“那時,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日本人向西方學習有成效,中國人也想向日本人學?!?img alt="《論人民民主專政》。"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553309-vLhIk2Lev4N84LYipzxej9smEjFkACzw-0-95a6b3079ebbc1772444b24043f2e78f">由于日本離中國較近,社會習俗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花費較少,所以,公費或自費到日本留學的人就更多,一時出現了“父遣其子,兄勉其弟,航東負笈,絡繹不絕”的景象。據統計,到1902年,留日學生就激增至五百余人,1903年為一千三百余人,到1905—1906年,則達到了八千余人之多。

留日學生人數既多,資格、身份、年齡和所懷抱的目的等情況自然也就比較復雜。但留日學生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是“愛國求學”。在留學生較早創辦的《游學譯編》上,有一篇《勸同鄉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學書》,其中說:“自今日觀之,中國之種禍固如何巨如何急乎?且中國有何種學問適用于目前,而解救我四萬萬同胞急切之大禍也?某今又決言曰:惟游學外洋者,為今日救吾國唯一之方針。”他們把“求學”比作“求藥”,即尋求醫治患了重病的祖國的藥方:“吾國今日如垂危之病,以學為藥,而子弟之出洋求學者,乃如求藥之人?!边@種“求學如求藥”的思想,正是廣大愛國的、求進步的留學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思想。

愛國留學運動必然帶有強烈的反帝色彩。留學生所到之國,都是曾經窮兇極惡地侵略和掠奪我國的帝國主義國家。這一點引起了一些人的疑慮:怎么能向欺凌宰割我們的“仇國”去學呢?封建頑固派也利用這一點對留學運動加以責難和謾罵。愛國留學生針鋒相對地回答說:“今日不務愛國求學,一言學人,則罵之恥之,而不思將來白人踞中國,我漢種奴顏婢膝,其恥如何!”他們認為,只有學習列強,才能夠抵抗列強,才能“報仇雪恥”。這一層道理,杰出的革命宣傳家陳天華在他著名的《警世鐘》里講得十分透徹。他說:“須知要拒外人,須要先學外人的長處?!碧擈溩源?,不肯學習別國的長處,祖國也就不能富強起來,當然也就不能真正地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對于列強侵凌我、朘削我的罪惡行徑,是應該仇恨的,但“越恨他,越要學他;越學他,越能報他”。所以他要求人們“忍恥含羞”,“習點本領,返救祖國”。

許多先進青年也正是抱著這樣一種思想,克服了種種困難,犧牲了個人的利益,踏上出洋留學的途程。“為求富國強兵策,強忍拋妻別子情?!眳怯裾峦净貞浰案¢稏|渡”赴日本留學時的情景說:“這時我剛結婚六年多,已有一個不到五歲的女兒和一個不到三歲的兒子,妻賢子幼,實在不忍分離。但是,為了挽救祖國的危亡,為了爭取自己的前途,我沒有因兒女私情動搖上進的決心?!?img alt="吳玉章:《辛亥革命》。"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553309-vLhIk2Lev4N84LYipzxej9smEjFkACzw-0-95a6b3079ebbc1772444b24043f2e78f">為了籌措經費,他和他哥哥變賣了家中的土地。何香凝這樣敘述她同廖仲愷去日本留學的經過:“戊戌政變之后,有志青年赴日留學,一時成為風尚,仲愷也很想去日學習?!瓰榱顺扇@個志愿,我就把結婚時娘家給我陪嫁的珠玉首飾賣掉,拋棄了我一向過慣了的優裕悠閑的生活,同到日本留學?!?img alt="何香凝:《我的回憶》,見《辛亥革命回憶錄》(一)。"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553309-vLhIk2Lev4N84LYipzxej9smEjFkACzw-0-95a6b3079ebbc1772444b24043f2e78f">著名的巾幗英雄秋瑾,為了赴日留學,和各種阻力進行了勇敢的斗爭。她丈夫為阻止她留學,偷走了她私蓄的首飾,但她毫不動搖,托人變賣了剩余的首飾,把兩個年幼的孩子寄托給親友,只身東渡。這些事例,生動地反映了先進青年“愛國求學”的熾烈衷腸。

腐朽反動的清朝政府,竭力想把留學生培養成封建統治的幫兇和奴才。為了控制和籠絡留學生,于1903年同時頒布了《約束游學生章程》和《獎勵游學生章程》。該兩章程規定,只要留學生“安分用功”,報效朝廷,朝廷即根據留學生的品行和學力,分別給予拔貢、舉人、進士、翰林等出身,加以錄用。對于封建統治者功名利祿的誘餌,除了極少數人外,絕大部分愛國留學生都不為所動。陳天華撰文說:“夫留學生則何求?欲求富貴乎?舉人、進士之上諭固已降矣,畢業之后數千萬金之館地固無憂也。”但絕不能因追求這些而忘卻了愛國的初衷,因為“保國急于一人之富貴也,國不保則一人之富貴將焉取之?”陳天華:《復湖南同學諸君書》。陳天華甚至不惜以生命激勵更多的留學生“堅忍奉公,力學愛國”。他在《絕命辭》中寫道:“(吾)于今日死之,使諸君有所警動!去絕非行,共講愛國,更臥薪嘗膽,刻苦求學,徐以養成實力,丕興國家,則中國或可以不亡,此鄙人今日之希望也?!鄙畛恋膼蹏?,扣人心弦,至今讀起來,仍有極大的感人肺腑的力量。

留學生留學的目的不同,其表現當然也就有很大的差異。極少數功名利祿之徒和紈绔子弟,“名為游學生,而聞鈴就膳、鳴鐘上堂而外無事業,語言文字器械工藝而外無學問,風俗婦女飲食玩好而外無交游”。但是,絕大多數留學生卻與這些不肖者相反,他們生活刻苦,學習認真,努力吸取資產階級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以便向古老的封建中國傳播就當時來說十分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許多愛國留學生懂得學習是為了挽救祖國的危亡,為了振興中華,因此,他們時時有一種緊迫感,對時間抓得很緊,“必計日限鐘刻以治事務”。他們這種勤奮學習的精神,是由愛國熱情激發出來的。

為了獲得救國的藥方,愛國留學生進行了認真而艱苦的探索。當時,有一部分人是學自然科學的,如開礦、冶煉、機械、石油、紡織、交通、醫學等。他們認為,這些可以使中國富強起來。有些人是學師范的,他們認為,學成歸國可以為中國培養更多的人才。但是,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反動的封建君主專制主義的黑暗統治之下,人們逐漸發現,如果不在政治上對中國進行徹底的改造,那么,先進的自然科學和教育也就會變成“屠龍之術”,終將無所施其技。于是,實踐的需要吸引了更多的人去鉆研資產階級的社會學說。政治、法律、歷史等成了許多人喜歡學習的學科。盧梭的《民約論》、約翰·穆勒的《自由原論》、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理》等著作,以及介紹歐美資產階級國家革命歷史、政治制度的書籍,成了人們如饑似渴閱讀的范本。許多年輕的愛國者各以羅伯斯庇爾、華盛頓、伏爾泰等自命,他們期許著在改造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寶貴的生命。

留學生中的許多人,在愛國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又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很快地便成了革命者,投身到了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行列中去。這種情況,引起了封建統治者的極大憂慮。早在1903年,管學大臣張之洞就在一個奏折中說,“游學日本學生”中有不少人“惑于邪說,言動囂張”《籌議約束鼓勵游學生章程折》。。1906年,兩江總督端方在一個奏折里驚呼,“逆賊孫文演說,環聽輒以數千;革命黨報發行,購閱數逾數萬”, “一唱百和,如飲狂泉”《請平滿漢畛域密折》,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第四冊。。這些材料,正從側面說明了革命風氣在留學生中的日益高漲。

為了革命斗爭的需要,很多人十分注意學習軍事。一部分人通過各種辦法直接進入了日本陸軍學校,大部分人則利用業余時間學習軍事知識。辛亥革命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黃興,本在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學習師范,但對軍事訓練特別有興趣?!耙挥袡C會,他就去觀看日本士官聯隊的操練。有時,他要求日本軍官給他以軍事戰略方面的指導。他特別喜愛的課外活動之一是實彈射擊,他是一個優秀的射手?!?img alt="《黃興與中國革命》,18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553309-vLhIk2Lev4N84LYipzxej9smEjFkACzw-0-95a6b3079ebbc1772444b24043f2e78f">許多留學生還自己組織起來進行軍事訓練。軍國民教育會會員在日本時,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射擊。他們每星期到東京一個體育會去學習步槍射擊一次。廖仲愷、黎仲實等根據孫中山的指示,成立了義勇隊,每天清晨秘密聚集某地練習射擊。為了避免日本政府的干涉,他們經常利用一早一晚的時間進行,而且時時變換地點。還有一些人,為了準備武裝起義,特地學習研制火藥和炸彈的技術。喻培倫原來在大阪高等工業學校學習,為了研制炸彈,他毅然轉到千葉醫學校藥科學習,專攻化學。他廢寢忘食地研制炸彈,在一次試驗中被炸斷了一只手臂。傷愈后,他又繼續研究,終于造出了一種威力強大的炸彈。后來,在黃花崗起義中,他制造的炸彈幾乎個個爆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總之,當時的愛國留學生,祖國需要什么,就學什么;革命需要什么,就干什么。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態度,他們才在辛亥革命運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次民主主義革命運動。在這次運動中,留日學生中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起著先鋒和骨干的作用。

首先,許多革命團體是在留日學生中首先組織起來的,其成員特別是領導骨干很多也是留學生。

中國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是興中會。它成立于1894年,是由孫中山創建的。成員主要以華僑為基礎,幾乎沒有什么留學生參加。但十年以后,當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創立華興會時,情況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其成員幾乎全是留日學生。這說明,留日學生中革命化的傾向已經大大發展了。光復會的前身,是留學生創立的軍國民教育會。到1905年,當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建中國革命同盟會時,參加者主要也是留日學生。據檔案材料,同盟會成立初期的1905年和1906年,共有963人參加了這個組織,其中僅在日本東京一地加入的就有863人,這些人顯然絕大多數都是留日學生。參見《黃興與中國革命》,50頁。同盟會總部組織機構執行部、評議部和司法部的干部,也基本上由留日學生中的革命分子擔任。除同盟會之外,一些較小的革命團體,如日知會、共進會、文學社等,其活躍分子也往往是留學生。

其次,留日學生中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廣泛而卓有成效的革命宣傳工作。

開始,資產階級革命派用來進行革命宣傳的,“僅有《揚州十日》《嘉定屠城記》及選錄《明夷待訪錄》內《原君》《原臣》,單行本數種”馮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1頁。。這些宣傳品,顯然還缺乏民主主義的內容。1901年后,留日學生開始創辦了一批具有明顯革命傾向的雜志,諸如《國民報》《游學譯編》《新湖南》《湖北學生界》《浙江潮》《江蘇》等。這些刊物的許多文章,以西方資產階級的革命歷史和革命學說為根據,揭露清王朝的專制統治,論證了革命的正義性和合理性,把革命的宣傳推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接著,其他革命報刊也如雨后春筍,陸續出版,直到1905年11月,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在日本東京出版,革命的宣傳就更有計劃、更有力量了。除了報刊以外,一些在廣大群眾中發生了巨大影響的通俗小冊子,如鄒容著的《革命軍》,陳天華著的《警世鐘》《猛回頭》等,反響也很大。當時,不少革命報刊和書籍,有的是直接從日本經過偽裝偷偷運入國內的,有的是從日本帶回到國內再加翻印的。這些革命宣傳品,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和勝利做了很好的思想、輿論準備。

再次,留學生中的許多革命者,根據斗爭形勢的需要,回國聯絡會黨,運動新軍,為組織和擴展革命力量做出了貢獻。

資產階級革命派十分注意聯絡會黨,因為會黨組織成員大多是下層的勞苦群眾,他們對清朝政府的反動統治又具有一定的反抗性。留日學生中一些著名革命活動家,如陶成章、秋瑾、熊克武、焦達峰、孫武等人,都曾花很大力氣從事組織和聯絡會黨的工作,有的人還親自參加到會黨中去。同時,他們還很重視運動新軍。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歸國的一些留學生,利用各種關系,互相援引,掌握了一定的兵權,如藍天蔚、吳祿貞、李根源、蔡鍔等,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在軍隊中積極開展革命工作,或暗中庇護同盟會的活動。另有一些歸國留學生,則投筆從戎,參加到新軍中去,在軍隊中聯絡同志,宣傳革命,和士兵同甘苦、共患難,做著十分艱苦、十分細致的發動群眾的工作。聯絡會黨和運動新軍,壯大了革命的力量,為辛亥革命的勝利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最后,許多留學生直接奔赴武裝斗爭的第一線,很多人在戰斗中獻出了生命,表現了英勇的獻身精神。

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曾經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每次起義幾乎都有愛國留學生參加。如1906年萍瀏醴起義爆發時,“東京之會員,莫不激昂慷慨,怒發沖冠,亟思飛渡內地,身臨前敵,與虜拼命。每日到機關部請命投軍者甚眾,稍有緩卻,則多痛哭流淚,以為求死所而不可得,苦莫甚焉。其雄心義憤,良足嘉尚”《孫中山選集》上卷,177頁。。黃花崗起義時,不僅起義的領導骨干和“選鋒隊”的不少成員是留日學生中的革命黨人,而且七十二烈士中的一些著名人物,如方聲洞、林覺民、喻培倫等,也都是愛國的留日學生。這些革命先烈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獻身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們表示深深的欽佩和景仰。

辛亥革命已過去七十年了。七十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歷史條件和斗爭目標已經根本不同,但是,當年愛國留學生提出的“刻苦求學”“丕興國家”的口號,直到今天還仍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甘泉县| 林周县| 银川市| 浑源县| 保康县| 拉孜县| 鄯善县| 伊春市| 铜鼓县| 扶沟县| 荣成市| 忻州市| 神农架林区| 盐津县| 当雄县| 赫章县| 香格里拉县| 靖边县| 离岛区| 白沙| 乐业县| 苍山县| 中宁县| 西平县| 柏乡县| 彭阳县| 中牟县| 永昌县| 肃南| 抚远县| 灵石县| 镇坪县| 珲春市| 天全县| 讷河市| 云阳县| 太湖县| 隆昌县| 宜春市|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