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獻身精神載《人民日報》,1981-04-18。

七十年前發生的辛亥革命,是一次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在這個運動中,不少革命黨人,為了推翻腐朽賣國的清朝政府,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爭取國家民族的獨立富強,置生死安危于不顧,摒功名利祿于度外,拋頭顱,灑熱血,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革命情操,對于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來說,仍然是值得珍視的精神遺產。

辛亥革命的杰出領導者孫中山曾經回憶說:“我們從前去革命,不但是自己的性命難保,并且還有抄家滅族的危險。我們從前有那樣的大危險,還能夠去革命,那是什么原故呢?就是由于我們富于犧牲的精神。”《孫中山選集》下卷,465頁。孫中山本人就是一個蔑視一切困難和危險,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奉獻給了革命的偉大人物。他窮畢生之力,“精誠無間,百折不回,滿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窮途之困苦所不能撓。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勵”《孫中山選集》上卷,104頁。

當時有許多革命者,寧肯放棄舒適的生活,離開溫暖的家庭,拋卻個人的幸福,而樂于選擇一條困苦艱險、荊棘叢生的革命之路。“為求富國強兵策,強忍拋妻別子情。”吳玉章:《辛亥革命》。光復會的領導人之一陶成章,在辛亥革命的前十年間,主要在江浙一帶從事革命活動。為了聯絡會黨,他腰束麻繩,足穿芒鞋,風塵仆仆地往返各地。他曾四次途經杭州,與他的家鄉會稽只一江之隔,但都過門而不入。一次將近除夕,有人勸他回家度歲,他說:“情字難卻,一見父母妻子,即不能出矣!”又說:“既已身為國奔走,豈尚能以家系念耶!”《篁溪文存》。對于所謂的“功名富貴”,許多人更是視若浮云。大家知道,辛亥革命時期,有不少著名的革命活動家曾是留日學生。清政府為了拉攏知識分子,在廢除科舉后,曾規定對“學成歸國”的留學生進行考試,合格者給予舉人、進士等出身,并從中挑選一些人直接授予官職。做官還是革命?事實表明,不少人寧愿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做專制統治的叛逆,也不肯為了個人的榮華而去當反動政府的幫兇和奴才。所以陳天華在《警世鐘》里說:“留學生若是貪圖利益,明明翰林進士的出身不要,倒要做斷頭的事,沒有這樣蠢了。”在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中被捕犧牲的李德山,臨刑前曾厲聲指斥政府的監斬官說:“大丈夫為國捐軀,分內事也。我豈不能致富貴者,特不能如汝輩認賊作父,不知羞恥耳!”《武昌革命真史》。徐錫麟為掩護革命活動,通過各種關系謀得了安徽省巡警處會辦的官職。他并不因貪戀權位而稍變革命初衷,毅然組織安慶起義。在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的那一天早晨,他召集巡警學校的學生演講說:“我此次來安慶,專為救國,并非為功名富貴到此,諸位也總要不忘救國二字。”《浙案紀略》。后來事敗被捕,徐錫麟慘遭殺害。就義前,他神態自若,對人說:“功名富貴,非所樂意,今日得此,死亦無憾。”《革命先烈傳記》。

在民主革命運動中悲壯犧牲的女革命家秋瑾,生前曾寫信給友人,說:“成敗雖未可知,然茍留此未死之余生,則吾志不敢一日息也。吾自庚子以來,已置吾生命于不顧,即不獲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革命先烈傳記》。后來,她果然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當時,許多革命黨人,以接受艱巨任務為光榮,以親臨險地為夙愿,一種慷慨蓬勃的朝氣彌漫于革命隊伍之間。孫中山在《革命原起》中曾講到,1906年萍瀏醴起義爆發時,“東京之會員,莫不激昂慷慨,怒發沖冠,亟思飛渡內地,身臨前敵,與虜拼命。每日到機關部請命投軍者甚眾,稍有緩卻,則多痛哭流淚,以為求死所而不可得,苦莫甚焉。其雄心義憤,良足嘉尚”。劉道一、寧調元、楊卓霖等,就是聞訊后自動從日本返國,奔赴武裝斗爭的第一線,最后壯烈地犧牲在清政府的屠刀下的。

黃花崗起義時,活動在日本和南洋各地的革命黨人,以及“吳、楚、閩、粵、滇、桂、洛、蜀、越、皖、贛十一省之才士樂赴國難,無所圖利者,相繼來集”《趙伯先事略》。。戰斗打響前,大家爭著參加“選鋒隊”(敢死隊), “其一種為主義而革命之熱烈,實不知利害死生為何事也”。例如,朱執信本來有別的任務,起義爆發時剛剛趕到,他不顧旁人的勸阻,立即裁去長衫的下半截,參加了進攻督署的戰斗,雖然“胸腿受傷,血透衣外”,仍然奮勇爭先。林覺民在起義前,就給他妻子寫了一封感情深摯的絕命書。在和別人的談話中,他預計到此舉“身必死”,但深信“吾輩死事之日,距光復期,必不遠矣”。起義失敗后,他不幸被執。面對著敵人的刑訊,他“侃侃而談,綜論世界大勢,各國情事”,并要紙筆寫了一篇堅貞不屈的自供狀,“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若不復忍書者”。“又在堂上演說,至時局悲處,捶胸頓足。”《武昌革命真史》。最后從容就義。

像林覺民這樣在反動統治者的殘酷刑訊下,無所畏懼,視死如歸的,不只是一兩個人,而是有一批這樣的英雄。這里,我們只能舉幾個例子。1900年惠州起義中被捕的興中會會員史堅如,年僅21歲,清朝官吏先是誘以“甘言美詞,相待極優禮,欲以言得情實,因羅織成大獄”,但他毫不為所動。于是,反動派露出了兇惡面目,“以威力相脅怵”。史堅如“備受刑杖,慘酷無人理,始終惟怒目不答,傲睨自若”《史堅如事略》。。清政府一無所獲,最后把這位年輕的革命家殺害了。1906年6月,萍瀏醴起義前夕,清政府抓獲了湖南革命黨人禹之謨。官吏反復審訊,禹之謨“慷慨辯論,問官辭屈”。于是“更酷刑十余日以取供”,刑罰有跪鐵鏈,壓杠子,荊條鞭背,用大椒末熏口鼻,用香火灼肉,用繩吊大手指及大腳趾懸于空中,等等,殘酷野蠻,慘無人道。禹之謨被刑后,昏死多次,始終不屈,最后被絞殺在湖南靖州東門外。“就義之先,猶手書絕命詞,雖拇指已斷,字跡仍端好如恒。”《禹之謨就義記》。1908年領導安慶馬炮營起義的同盟會會員熊成基,事敗后亡走日本。次年,他到哈爾濱從事革命活動時被捕。押解途中,他向圍觀的群眾陳辭說:“諸君珍重,我死猶生,吾愿以一腔熱血,灌自由之花。”“今生已矣,我愿繼我而起者,大有人也。”《熊成基謀殺載洵始末記》。當反動當局審問他組織安慶起義的情況時,他昂然說:“我之宗旨,事成則已,否則犧牲其身,社會上亦不無小受影響也。”“爾等決不能誅盡我黨,亦只有愈死愈多而已。”“總之,我心堅定,百折不回。”《熊成基供詞》。臨刑時,他還高聲宣布革命宗旨,充分表現了一個革命者的浩然正氣。

列寧直截了當地認為:“如果對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者不抱至深的敬意,就不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第二國際的破產》。之所以要對他們抱至深的敬意,我想,除了由于他們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值得稱道的業績,在推動社會歷史的前進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外,他們那種崇高的、可貴的獻身精神,也應該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方面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麦盖提县| 应用必备| 嘉兴市| 汪清县| 江山市| 吴堡县| 鄂温| 甘肃省| 铅山县| 烟台市| 延长县| 南郑县| 石楼县| 津南区| 舟山市| 昌图县| 临安市| 孝昌县| 白河县| 和林格尔县| 青田县| 阳山县| 罗山县| 兴和县| 东乡族自治县| 应用必备| 南靖县| 庆阳市| 临武县| 汾西县| 文水县| 余干县| 扬州市| 波密县| 嘉义县| 普兰县| 盘山县| 博乐市| 泰兴市| 长汀县| 盘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