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談歷史的真實載《文匯報》,1963-10-08。署名:洪素文。

人們能不能把握歷史的真實,用什么樣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解釋歷史才能揭示歷史的真實,這是長期以來人們不斷關心和討論的問題。為了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我們有必要看一看歷來資產階級歷史學家關于歷史的真實這一問題說了些什么,他們的謬誤又在哪里。

過去有一些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根本就否認人們能夠把握歷史的真實。法國兩個著名歷史學家朗格諾瓦和瑟諾博司說:“在歷史中,吾人決未能見任何之 ‘真實’……過去之真實,乃吾人所不能觀察之事?!庇终f:“凡人類心思,本為空泛,故亦僅能引起一空泛之集合的印象。……歷史之為學,終不免為一種主觀之科學,吾人若以分析之學,實為不當之理。”朗格諾瓦、瑟諾博司:《史學原論》。我國的資產階級歷史學家何炳松也說:“史家所見,皆非本真,蓋僅心靈上之一種印象而已?!?img alt="何炳松:《歷史研究法》,5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50935-SHLEJ4YEZnfFHdKrqZpjaTv8dwdUtNI1-0-b554c5aa1c8fb0c596c97372fc39c288">又說:“就事實本質而論,世間并無所謂歷史的事實。”何炳松:《通史新義》,2頁。

這是一種關于社會歷史的不可知論。在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們看來,或者世界上根本就無所謂歷史的事實之存在,它只是歷史學家“心靈”上的一種“印象”;或者雖然世界上也有歷史的真實,但它已經是逝去的東西,因此人們也就無法見到它,無法認識它。同時,他們還認為:歷史是由人們的心理活動形成的,即社會存在是由人們的意識決定的,既然如此,而人們什么時候發生什么思想又是根本無法捉摸的,那么,由這種不可思議的心理活動所創造出來的歷史,它的真實內容當然也就捉摸不到了。

說歷史不過是歷史學家“心靈上之一種印象”,這同貝克萊的“整個世界不過是我的表象”的說法一樣,是一種最純粹的主觀唯心主義。整個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兩個部分,在“世界是不是不依賴于人們意識的客觀存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人類社會同自然界完全是一樣的。就像自然界并非人們的經驗、表象或“感覺的復合”,人們的感覺只是物質世界的客觀反映一樣,社會歷史也不是人們“心靈上”的“印象”,人們對于社會歷史的認識只不過是客觀歷史進程的真實的或者歪曲的反映而已。既然人類社會在歷史上發生的一切事物,同自然界發生的一切事物一樣,也是一種不依賴于人們的意識、感覺的客觀真實的存在,那么,對于這種客觀實在,人們的主觀世界當然能夠真實地認識它、確切地反映它,并且提供出它的正確的摹寫。當然,社會現象同自然現象是有區別的。它們之間的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在自然界中彼此發生作用的,只是一些盲目的、不自覺的力量,而“在社會歷史領域內起作用的則是人,而人是賦有意識,經過深思熟慮行動或在熱情影響下行動,并且抱有一定目的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選》(兩卷集)第二卷,莫斯科中文版,389頁。。然而這絲毫也不改變問題的實質。創造歷史的人們固然各人有各人的動機、目的和意志,但人們產生出這樣或那樣的思想,卻并不是完全不可捉摸的,它歸根到底要受到社會物質生產狀況的制約。我們對于已經過去的某一歷史階段的生產力狀況以及在生產關系基礎上的階級關系的研究,能夠使我們確切認識那一歷史階段的社會真實面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不管社會生活中的現象怎樣復雜,社會歷史科學畢竟能成為像生物學一樣的準確科學。

可見,那種認為人們根本無法察見任何歷史真實的觀點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那些歷史學家否定人們認識歷史真實的客觀可能性,其實也就是取消了社會歷史研究的科學意義。

不過,干脆直接地否認歷史真實性的,畢竟還只是少數人。更多的資產階級歷史學家也高唱著要求歷史的真實。他們標榜寫“信史”,他們說歷史應該是“像它真實發生的那樣”,“征信為歷史之第一要義”,等等。他們所謂的“信史”,所謂的“真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們認為應該怎樣才能發現歷史的真實呢?只要稍稍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所要求的歷史的真實,無非僅僅是要求對于個別歷史現象的具體描述罷了,他們把歷史的真實同對于歷史現象的任何概括、抽象和分析對立起來。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又認為,只有純粹客觀主義地對待歷史現象,在研究歷史時不存有任何自己的意見、感情和目的,才有可能達到歷史的真實。

梁啟超是我國早期的資產階級歷史學家,他對于歷史的真實這個問題談得較多,因此,他的議論是有代表性的。據他看來,要發現歷史的真實:第一,不能要求探尋歷史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今必強懸此律(按:指因果律)以馭歷史,其道將有時而窮,故曰不可能,不可能而強應用之,則反失歷史之真相”。第二,不能要求對于歷史事實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如何才算忠實,即 ‘對于所敘述之史跡,純采客觀的態度,不絲毫參以自己意見’便是?!钡谌荒軐v史上活動著的人物和發生過的事件有任何愛惡之情,而應該像鏡子一樣,“是什么照出來就是什么”。第四,研究歷史的目的就是研究歷史,不能要求有別的作用,特別是不能用過去的歷史事實作為教育人們的手段。他說“以史為目的而不以為手段,夫然后有信史”,否則一定要“失卻歷史的真實性”《中國歷史研究法》及其補編。。

我們來看一看,根據梁啟超的這種種規定,探求出來的歷史真實到底是什么。

梁啟超認為,如果要找出歷史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就會“反失歷史之真相”。原因是,在他看來,在各種歷史現象之間,這種因果聯系并不存在。德國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馬赫曾經宣稱:“在自然界中,既沒有原因,也沒有結果。”列寧曾經指出,馬赫的因果論同休謨、康德一樣,是一種不可知論,它最終必然導向否認認識客觀世界真實面目的可能的結論。列寧對于馬赫的批判同樣可以用于梁啟超。如果社會歷史的各種現象之間,“既沒有原因,也沒有結果”,那么,社會歷史的發展當然不是一個有規律的過程,它只是各種歷史現象之間的偶然堆積而已。人們面對著這各自孤立的一大堆歷史現象的偶然堆積,怎么能把握得到歷史的真實呢?因此,如果根據梁啟超的第一個意見,那么雖然他高叫著求取“歷史之真相”,實際上卻正好堵塞了通往歷史真相之門。

梁啟超對于歷史真實的看法,是把歷史現象同歷史規律性對立起來,把具體的歷史事件的真實同歷史發展的本質真實對立起來。在他看來,既然社會歷史的發展沒有什么規律性,那么如果人們要透過歷史現象去發現歷史規律,如果人們要透過具體的歷史事實分析出歷史的本質,那就不免是“參以自己意見”,失去了一種“純采客觀的態度”,因此也就是對于歷史的不“忠實”。換句話說,要忠實于歷史,人們就只有通過對于歷史文獻和資料的考訂,找出個別歷史現象的真實內容,除此之外,不能再多走一步。

但是,弄清楚了各種歷史現象的真實內容,是不是就確切地、完滿地把握了歷史的真實呢?

弄清楚各種歷史現象的真實內容,這對于揭示歷史的本質真實無疑是絕對必要的,而且前者正是后者的首要前提。因為,現象是本質的顯現,只有在真實可靠的歷史現象中才能抽象出歷史的真實的本質。我們說考據學在歷史研究中有著一定的地位,它是歷史科學研究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一種重要的手段,就是因為考據學能夠為我們提供某些具體歷史現象的真實內容,從而為對于社會歷史做科學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可靠的前提。

但是考據學并不能代替歷史科學,因為歷史現象并不等于歷史的本質。在考訂清楚了各種歷史現象的本來面目之后,還需要透過這些歷史現象,揭示出歷史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性,才算最完滿地、確切地、深刻地把握了歷史的真實。這是因為,事物的現象只能曲折地表現事物本質的一個方面、一個片段、一個局部,而在某些情況之下,如像列寧所說的,本質的顯現還會是一種“假象”。因此,現象同本質不但有聯系,同時也有差異,有矛盾。本質和現象是歷史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本質是內在的、隱蔽的、深刻的東西,只有從研究大量現象入手,通過抽象思維才能達到對歷史真實的認識。在這里越過大量現象是不對的,但拋開主觀的抽象思維同樣是不對的。歷史的本質,歷史的規律性,不是用直觀的形式可以認知的。“這種全局性的東西,眼睛看不見,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對于豐富生動的現象,進行科學的概括,“用心思去想一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正是科學工作的基本任務。

因此,把歷史現象中的假象看作歷史的本質,固然必定會歪曲了歷史的真實,就是把某一真實的歷史現象絕對化、神化,把一個方面、一個片段、一個局部看作歷史的本質,同樣也會形成對于歷史真實的背離。歷史過程像一條流動不息的長河,僅僅看到浮現在長河表面上的泡沫而不去追索歷史的深流,這等于是關閉了認識歷史真實的大門。而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卻正是抽掉了歷史的本質去談歷史的真實,正是不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區別假象和實質,一律將各種歷史現象指為歷史的真實。正因如此,他們也就無論如何把握不到歷史的本質真實。

社會歷史現象異常豐富繁雜,迷離混沌。“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基本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來迷離混沌的狀態中找出規律性來。這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img alt="《列寧全集》第二十一卷,39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50935-SHLEJ4YEZnfFHdKrqZpjaTv8dwdUtNI1-0-b554c5aa1c8fb0c596c97372fc39c288">因為,歷史不是別的,“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18~119頁。。而自從原始公社解體以后,社會開始分裂為各個獨特的、彼此對抗的階級,歷史上也就只存在著階級的人。任何一個人的活動,不論是言論還是行動,也就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社會歷史的最基本的內容,也就是那對抗著的各個階級之間的有時隱蔽、有時尖銳的斗爭。因此,如果離開了階級斗爭這個基本的歷史內容,自然就不可能了解到歷史的本質真實。同樣,如果不用階級斗爭的理論去觀察和分析各種繁雜多樣的歷史現象,自然也就不可能對那恍惚迷離的歷史現象做出真實的解釋。

誠然,在馬克思以前,歷史上活動著的人們并沒有科學的階級斗爭觀念。但這一點不僅不應成為否定階級斗爭理論的借口,反而更加證明用階級斗爭理論去分析歷史事件之必要。正因為歷史上活動著的人們并沒有科學的階級斗爭理論,所以一方面,這些人的一切活動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而另一方面,他們又無不是把自己的階級性直截了當地寫在自己的政治旗幟之上,使人一眼就能看穿。如果我們不能用科學的階級斗爭理論去觀察社會歷史現象,我們就必定要在假象面前受到迷惑,受到欺騙,歷史的真實就會遠遠地離開我們。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說明社會歷史的本質內容是敵對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時,對于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歷史這樣描寫道:“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地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簡短些說,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于相互對抗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斗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466頁。。要揭示歷史的真實,就必須真實地說明歷史上各種各樣的壓迫者如何殘酷地壓迫被壓迫者,被壓迫者如何英勇頑強地反抗壓迫者的壓迫。可見,梁啟超主張的不能對歷史上活動著的人們和發生過的事件有任何憎惡喜愛之情的純客觀主義,只是一種虛偽的囈語。試問,如何能夠要求一名歷史學家對于敵對著的不同階級有同一的喜愛和憎惡?世界上又怎會有一個既愛奴隸主又愛奴隸、既愛地主又愛農奴、既愛資產階級又愛無產階級的歷史學家?退一步說,如果真有這樣一位歷史學家,我們又如何期望這位不偏不倚的歷史學家能夠正確地描繪出充滿著階級之間的矛盾、斗爭的歷史的真實?

其實,在階級社會里,不僅歷史上任何一個人無不具有一定的階級性,而且任何一個歷史學家也無不站在一定的階級立場上。任何一個歷史學家研究和說明歷史,都抱有一定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為他本階級的利益服務。純粹的客觀主義是根本就不存在的。梁啟超自己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證,他的歷史研究就是直接地服務于他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活動的。至于說如果以歷史研究為服務于某種目的的手段,就必定要“失卻歷史的真實性”,這也是不正確的。對于一切剝削階級尤其是資產階級說來,他們為了拿歷史研究作為服務于自己階級利益的手段,確實必定會歪曲歷史、捏造歷史。這是因為,當歷史上一切剝削階級成為統治階級時,他們的階級利益通常是同社會上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處于敵對地位的,他們如果不依靠欺騙和鎮壓,就不能維護自己的統治。因此,他們當然不敢揭示歷史的真實,特別是不敢揭示階級壓迫和階級斗爭的真實。歷史上最后一個剝削階級——資產階級,面對著日益覺醒的它的掘墓人——無產階級的深刻斗爭,也就更加需要在一切方面包括在歷史領域里進行捏造和欺騙。

但對于無產階級來說,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科學來說,問題就完全不同了。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當然有它的目的,這目的就是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但這種目的的實現,不是通過對于歷史的歪曲和捏造,恰恰相反,正是只有在深刻地、完整地揭示出歷史的真實的情況下,歷史科學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目的才得以實現。這是因為,無產階級是這樣一個階級,它的利益同歷史發展的進程完全一致,同全體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它既不需要欺騙人民,也不需要歪曲歷史。相反,對于歷史真實的揭示,必然會成為號召人民進行斗爭的號角,成為動員人民進行自己解放自己的斗爭的戰鼓,而無產階級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總之,只有用階級斗爭的理論去研究社會歷史,只有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才能最客觀地、最深刻地揭示歷史的真實。但是,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對社會歷史真實的客觀反映,同“客觀主義”有著原則的區別。列寧說:“一方面,唯物主義者運用自己的客觀主義比客觀主義者更徹底,更深刻,更全面?!硪环矫?,唯物主義本身包含有所謂黨性,要求在對事變做任何估計時都必須直率而公開地站到一定社會集團的立場上?!?img alt="《列寧全集》第一卷,379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5C8F7/15653234704970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50935-SHLEJ4YEZnfFHdKrqZpjaTv8dwdUtNI1-0-b554c5aa1c8fb0c596c97372fc39c288">

列寧說這段話是在1894年,目的是回答俄國某些民粹主義者對于唯物主義的指責。在將近七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們把這段話借用來作為對于持有“運用階級斗爭理論會歪曲歷史真相”觀點的人們的回答,仍然是很確切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阳县| 保山市| 盱眙县| 雷州市| 蚌埠市| 都安| 黄大仙区| 新兴县| 合肥市| 赤峰市| 扶沟县| 尼玛县| 峨边| 海盐县| 北流市| 泊头市| 洮南市| 城固县| 涟水县| 贵南县| 梅河口市| 兰考县| 宜君县| 孝昌县| 邵阳市| 黎川县| 府谷县| 合阳县| 洪湖市| 九龙坡区| 林周县| 塔城市| 黔南| 溧水县| 恩平市| 邓州市| 闽清县| 福清市| 屯门区| 平邑县| 乳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