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結構化思維
  • 黎甜
  • 2720字
  • 2019-12-30 15:48:47

第二節 思維和思維方式

什么是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信息有意識的反映。

信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

有意識指的是大腦主動對信息加工的過程,包括記憶、理解、篩選、推理、思考、想象等。

反映指的是產生的動作,這種動作可能是大腦內部的運轉,也可能是通過說、寫、畫、行動等方式表達出來的肢體動作。

也就是說,思維是大腦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最終形成認識的一種過程。

比如,我們進入一個新店,店內的貨品、裝飾、宣傳品都會映入腦海,然后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形成“這個店真不錯”“我喜歡這種裝修風格”等觀點或態度。

圖1-1 大腦對信息形成不同的認識

很多人對思維的認知停留在“認識”上,認為思維影響的只是觀點態度(通俗地被稱為“看法”),卻忽視了言行是在表達思考的結果。

比如,當我們去一個新公司上班。一進門,人事專員就面帶微笑地迎接,給我們辦理入職相關手續,這時候我們有可能會想:

“哇,新公司真不錯,同事都這么和藹可親、服務周到,看起來氛圍很好。”

在這一系列的思考后,我們是不是會放下內心的擔憂或者矜持,對人事專員笑容以對呢?

接著人事專員讓我們稍等,她去復印身份證,結果一等就等了20分鐘。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又會情緒不安,心想:

“怎么回事,復印個身份證都能這么久,這個人做事靠譜嗎?是不是半路被拉去做其他事,把我忘了?還是我入職的事情,有了什么變化?”

在這一系列的思考后,我們是不是會來回走動、坐立不安,甚至四處找人呢?

在這個過程中,大腦面對接收到的信息,在不斷進行思考構建認識或認知,甚至還會付諸行動或者言語。

圖1-2 思考—態度—行為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事情不斷變化,那么其中的變化或者變化的結果反過來會影響到思維,加深我們的某種認知。

比如上面的例子,當我們找到人事專員,發現她在跟其他人聊天,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她臉上的笑容,就不再認為她和藹可親了,而是會想:

“這個人怎么回事啊?把我晾在一邊,我這邊的手續還沒辦完,又在跟別人說說笑笑,真不靠譜!”

可是,如果我們發現她在幫我們復印文件時弄了一手油墨,并且不斷和我們道歉說復印機突然壞了,維修師傅明天才能到,為了不影響我們入職,她只能自己動手嘗試修理,一不小心忘了時間……發現是這樣的情況,我們會怎樣思考呢?

“原來是這樣啊,我誤會她了,人事專員還能修復印機真是厲害,公司員工的素質好高啊,真是個不錯的公司!”所以,思維不僅是單向運動,而且還是動態循環的過程。我們會因為事情呈現的變化和結果,反過來影響思維,又持續不斷地影響接下來的態度、行為,以及事情的結果。

圖1-3 思考循環圖

面對上司嚴格的要求,如果我們認為是上司看不慣我們,就抱著“不公平”“上司給我穿小鞋”的消極態度,我們在工作時就很難擺正心態。當上司指出我們方案中的錯誤,我們會認為上司“雞蛋里挑骨頭”“早不說清楚”“故意為難”,繼而消極怠工、破罐子破摔、拒不改錯或者與上司起沖突,結果可能會被“打入冷宮”,或者調換部門,甚至離職。最后我們還會認為:果然,上司就是不待見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上司有意栽培自己,當我們抱著“被重視”“嚴格是大愛”的積極態度時,上司指出我們方案中的錯誤,我們就會認為上司精益求精、借此指點我們,繼而我們更虛心好學、熱情請教、刨根問底、精益求精,結果肯定是自己逐漸進步和優秀。最后,我們會認為:上司果然是想培養自己!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循環里,思維過程重復多次,就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從而形成思維慣性,遇見相同或類似的信息時,按照同樣的思維方式思考,就能得出同樣的認知。

思維方式也是屬于路徑依賴的一種。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將5只猴子放在一個籠子里,并在籠子中間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壓水教訓所有的猴子,直到沒有一只猴子再敢動手。

實驗人員用一只新猴子替換籠子里的一只猴子,新來的猴子不知這里的“規矩”,便伸手去拿香蕉,結果觸怒了原來籠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們代替人執行懲罰任務,把新來的猴子暴打一頓,直到它服從這里的“規矩”為止。

實驗人員如此不斷地將最初經歷過高壓水懲戒的猴子換出來,最后籠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沒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

起初,猴子怕受到“株連”,不允許其他猴子去碰香蕉,這是合理的。但后來,人和高壓水都不再介入,而這只新來的猴子卻固守著“不許拿香蕉”的思維不變,這樣就是思維方式的路徑依賴。

當我們形成一種思維方式后,常常會以這種方式去處理大部分的信息,優勢在于有效率。也就是說,我們能把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帶來的紅利發揮最大化。

做過銷售的人,往往更在乎結果。因為他們在做銷售的過程中,業績、收入取決于銷售結果,所以有銷售經驗的人做其他工作往往更加看重結果是否達成。

做過編輯的人,看到文章,即使無須他們審核,也會快速找出其中格式錯誤、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等問題。

做過行政工作的人,做事往往也會更加在乎細節。

這些工作方式的差異,都是思維上重復多次后,形成固定思維方式的結果。

形成固定思維方式的缺點也很明顯,我們容易忽略其他特質,比如在乎結果的人容易忽視過程,甚至可能為短期結果而犧牲長遠利益;快速找到文章錯誤的人,往往不容易克服這些錯誤而去欣賞文章本身的意境;在乎細節的人就不容易跳出局部看整體……

所以我們對思維方式本身要有所認識,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思維方式,并且掌握多種思維方式,在不同的情境里靈活運用。查理·芒格說:“一個人只要掌握80到90個思維模型,就能夠解決90%的問題。”我們也許不需要像他一樣有智慧,但是掌握多種思維方式并深入運用,無疑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思維方式至關重要,不僅體現在處理信息上,還體現在情緒上。認知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并非由事件引起,而是由個體的思維方式決定,即思維方式決定情緒。

舉個例子,一個自卑的人和一個自信的人在某一次和經理打招呼后,經理沒有反應就過去了。這時候,自卑的人往往會變得情緒不積極,因為他習慣悲觀地看待問題,這種思維方式會讓他消極地解讀別人的行為。他會認為經理對他有意見,覺得他不好才不搭理他的。相反,自信的人則不會有過多的情緒反應,自然不會放在心上,他會認為也許經理有事,也許是沒看到。總之,自信的人,其思維方式不會讓自己立馬產生過多的消極情緒。

我們常說“選擇大于努力”,無論是“選擇”“努力”本身,還是對“選擇”和“努力”之間大小關系的理解,甚至對“選擇”和“努力”后的結果的情緒感受和感知,都是思維方式決定的。所以與其說“選擇決定未來”“努力創造成功”,都不如說“思維方式決定命運”。

如果思維方式成熟,我們必然就會成為睿智、思考全面、輕松做正確選擇的人。如果思維方式雜亂無章,沒有形成結構,我們看待事情必然就會片面、局限、邏輯混亂,從而在失敗里循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墨竹工卡县| 黔东| 福泉市| 遂平县| 德钦县| 迁西县| 田林县| 新平| 澳门| 漾濞| 通化市| 溧阳市| 石城县| 砀山县| 凌云县| 吉首市| 西和县| 永登县| 托克托县| 白河县| 天镇县| 沛县| 赣榆县| 南木林县| 新绛县| 当涂县| 阳西县| 紫金县| 商水县| 湖南省| 芦山县| 凌海市| 六枝特区| 洛阳市| 彭泽县| 大洼县| SHOW| 兴山县| 桂平市|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