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性格與職業決定職業的重要因素
- 3分鐘勵志小叢書:性格
- 李津編著
- 6340字
- 2019-12-23 15:24:09
性格在職業中的重大影響
偉大人物身上的多元性格
內向型性格與職業
外向型性格與職業
決定職業的重要因素
心理學專家認為,根據性格選擇職業,能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與職業工作相吻合,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個性優勢。
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職業,常與他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興趣、性格等是一個人在選擇職業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求職者在擇業過程中,應對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做出客觀且全面的分析。
根據興趣擇業。在擇業過程中,人的興趣和愛好往往具有一種強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只能作為職業選擇的重要依據,而不是全部依據。因為,只有把它們建立在一定能力的基礎上,并與社會需要相結合,興趣愛好才會獲得現實的基礎,也才有實現的可能。因此,求職者應該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努力發展自己的專長,從而使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一個明確的針對性,并使自己在求職時擁有更為廣泛的選擇余地。
心理學專家認為,根據性格選擇職業,能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與職業工作相吻合,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個性優勢,從而能得心應手地駕馭本職工作。例如:理智型性格喜歡周密思考,善于權衡利弊得失,故適合于選擇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職業;情緒型性格通常表現為情感反應比較強烈和豐富,行為方式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故適宜于藝術性、服務性的職業;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現為行為目標明確,行為方式積極主動,堅決果斷,故多適應于經營性或決策性的職業。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有人選擇了教師的職業,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人選擇了記者的職業,但生性沉穩,反應遲緩。于是,原先理想的職業失去了原有的色彩。究其原因,并不是這些人能力低下,而是因為他們的氣質與所從事的職業不相適應。可見,氣質不僅會影響一個人職業的選擇,而且可能直接影響到其工作的成敗。所以,求職者應根據自己的氣質類型,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根據能力擇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日益提高,社會分工愈來愈精細,各種職業都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求職者在選擇職業時,必須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自己能力的不足之處、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現得更突出之后,再做出選擇。這有助于擇業的成功,并使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揚長避短,取得較大的成就。
性格在職業中的重大影響
你是個凡人,你的生命不是無限的,你不能放棄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去聽別人的意見,否則你就會悔恨,也會埋怨別人。
性格對于一個人的職業有很大影響。究竟是人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還是根據所選擇的職業而養成某種性格,這里面的情況比較復雜,很難說清楚。
推銷員王先生說:“我的父母本來盼望我進入較穩定的行業——比如銀行業工作。但是我天生喜歡和人接觸,喜歡旅行、挑戰。壓力和新奇的事物可以使我精神旺盛,單調、重復的工作使我厭倦、退化以及精神苦悶。進入銀行業顯然無法滿足我的要求。因而我在大學畢業后,便決定謀求一個能讓人不斷活動、印象深刻、具有壓力、富于社交性和國際性的角色。我覺得,銷售工作應是我最好的選擇,而推銷防衛設備能滿足我所想要的聲望、報酬和旅行機會。坦白地說,我是實踐家,而且盼望最高的權位,所以我在大學時代就參加了一個兼職的防衛隊,并且研究銷售技巧;同時,我努力使自己個性更溫和,更讓人容易接近,容易相處。然后我就開始外出尋找機會,最后終于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
王先生最終的成功的確很令人欣羨。讓我們來仔細察看他為自己所做的安排。
首先,他設法找出自己的動機,然后去找適合自己的特殊環境。王先生清晰的頭腦和堅定的毅力,實在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他一開始就必須面臨違逆父母決定的困擾。如今,他在一家大公司管理許多保安,覺得“非常滿意”,但是他也表示“日后我可能會再尋找新的挑戰”。
經常有人會遇到這種疑惑:“我母親希望我將來能做醫生”,“我父親希望我像他一樣成為成功的企業家”,或者“我姐姐認為我應該像她一樣當個教師”。然后你會想:“那我該怎么辦呢?誰也不管我想些什么!到底我應該怎樣去過我的一生?似乎誰也不知道我真想去干什么!”
你能活500年嗎?假如能的話,你可以把活在這個世界上的頭一個100年用來按照“父母親的需要與希望”去過,第二個100年“按照朋友們的意見過”,第三個100年“按子女和家庭的意見過”,他們都是重要的。第四個100年,你可以“按你所重視的某些團體的意見去過”。這樣,你已經夠大方的了。第五個100年是你生命的最后100年,你應該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了。
但事實上,你是個凡人,你的生命不是無限的,你不能放棄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去聽別人的意見,否則你就會悔恨,也會埋怨別人。有許多人渴望被別人保護,于是在不知不覺中期待家庭、宗教、政府、社區領導人或常見的幻想來指引我們過一生。實際上,要贏得他人尊重,就要減少對他人的依賴,自己對自己負責任。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些人說:“我不得不這樣”,“這不是我的錯”,“我對此毫無辦法”等等。這些話都不是有希望取得成功、對自己的事業負責任的人會說的。
當某事出了差錯時,一個人應該去尋找自己行事中的不足,而不應去找借口,或去責怪別人,而應該反過來問一問自己:“我本應做些什么,才能避免問題的發生呢?”
當我們檢驗自己的行為時,要把重點放在“因與果”的關系上,而不要放在“是與非”或“好與壞”上面,要誠實地面對自己所造成的問題。
偉大人物身上的多元性格
意志和毅力不是一種抽象的、看不見的、感受不到的東西,它能通過一個人的活動體現出來。它是蘊藏于一個人的內心并直接體現在行動上的心理素質。它具體體現在頑強性、果斷性、忍耐性三個方面。
一個政治家一旦具備了必勝的信心和信念,就要為之奮斗。但時代的變遷、宦海的沉浮、政壇的角逐、戰爭的浩劫、經濟的衰敗以及世俗的偏見,使你可能遭受一次次失敗的打擊,這時你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堅持到底,那么所有美好的理想、遠大的目標便會付之東流,已建立的信心和信念便會頃刻瓦解。
意志和毅力不是一種抽象的、看不見的、感受不到的東西,它能通過一個人的活動體現出來。它是蘊藏于一個人的內心并直接體現在行動上的心理素質。它具體體現在頑強性、果斷性、忍耐性三個方面。
美國歷史上有三個名垂青史的總統,他們是獨立戰爭時期的華盛頓、南北戰爭時期的林肯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的羅斯福。這三個總統在膽識方面不相上下,其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恐怕要數羅斯福了。
羅斯福打破華盛頓開創的不連任三次的傳統舊制,連續四次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就任期間,他實行新政,緩和了美國的經濟危機,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不顧美國的孤立主義傳統,使美國與英國、蘇聯結成聯盟,為爭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一位有遠見、重實際、精于政治策略的政治家,“沒有哪一個美國總統能那樣有效地集政治家、政客、鼓動者和導師的品質于一身,而這些品質是偉大人物所需要的”。他初登政壇便顯得與眾不同,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有人對當時的他評價道:“第二個羅斯福像30多年前的西奧多·羅斯福一樣贏得了聲譽,并以從容不迫的氣度征服了很多人,但是真正讓他出人頭地的卻是他果敢的開創精神和頑強的意志。”
羅斯福在美國政治圈內很快就贏得了其前輩們的器重,威爾遜入主白宮后,任命他擔任海軍部助理部長。正當羅斯福的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厄運卻接連向他襲來。1920年,他和詹姆斯·考克斯搭檔代表民主黨競選副總統和總統慘遭失敗,之后他暫時退出政壇,回家休養。但在一次游泳后,雙腿突然麻痹,使他一度經受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一個有著光輝前程的硬漢子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臥床不起、什么事都需要別人照顧的殘疾人,這是多么痛苦的事!起初他幾乎絕望了,認為上帝把他拋棄了。但是永不服輸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并沒有使他放棄希望。治病期間他仍然不停地看書,不停地思考問題,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疾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這需要多么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但這場災難對羅斯福而言,這也是天降大任之前對他意志的一次重大考驗,因為鍛煉意志最有效的辦法是感受痛苦。世界上的每一個偉人都是意志力很強的人,查閱他們的歷史檔案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部苦難史。盡管他們的遭遇不同,但都在感受痛苦的過程中使意志得到了鍛煉。經過疾病的折磨,羅斯福變得比過去更加堅毅老練了。
羅斯福以堅強的意志著稱。他在就職演說中就提出了“無所畏懼”的戰斗口號:“我們惟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他不怕失敗,勇于嘗試,勇于創新,有魄力,有遠見,把美國引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內向型性格與職業
內向型性格的人因具有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特點,所以,他們事業成功的機遇往往在公正服務業方面。
內向型性格的人因具有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特點,所以,他們事業成功的機遇往往在公正服務業方面,例如檢察機關、司法機關、工商稅務機關以及審計、公證、財會等。這些行業都是為公眾服務的,但是,與一般服務業不同的是,這些服務更強調公正性格。
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就是說,這種機遇需要一定的積累,即先學好了專業知識,才有可能從事這些職業。因此,學生高考時就可填報法學(包括國際法、商法、民法等所有法律方面的專業)、會計學、工商稅務管理、審計專業,以及計算機專業等等。大學期間,他們還應該獲得會計師、審計師等一系列證書。最新統計表明,上述專業都是目前人才市場需求量排在前50位之內的行業。
有了必備的專業知識之后,就有機會了。法院、檢察院、工商稅務機關的人員主要由國家分配,人才市場上也到處都有招聘上述專業人才的職位。如果不想到人才市場去應聘,獨立創業也是很好的選擇,例如當一名律師,尤其是敢于受理大官司的律師,這樣的獨立律師在當今社會還是很短缺的。
內向型性格的人從來都是自食其力,面對突如其來的沖擊不會驚慌失措。內向型性格的人比較務實,有很多人都選擇先給人打工解決吃飯問題,然后視自己的文化、技術、健康等條件設計自己的后半生。有一點可以肯定,內向型性格的人無論干什么,都會合法經營、合法賺錢,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外向型性格與職業
現代社會,人們完全靠一個規模龐大的信用組織在維持著社會秩序,而這個信用組織的基礎卻是建立在對人格的互相尊重之上。
具有社交型性格的人,性格特點是活潑、外向,喜歡交際,熱情、爽快、富有愛心。這種類型的人都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并且能言善辯,適應能力較強。但是,因為過于熱衷交際的緣故,這種性格的人有時會給人以淺薄之感。
吸引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對他人的事情很關心、很感興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須是真的對別人關心、對別人感興趣。
社會交往能增強一個人的能力。一個人的接觸面愈廣,那么他的知識、資源將愈加長進。如果與人斷絕來往,那么他的很多能力就會減弱。所以,一個人應該不斷地從別人的身上學習長處,參與各種團體活動,獲得精神上的各種食糧。
同杰出人物接觸,往往會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才能。
著名演說家的演說所以能夠打動人心,還是靠著許多聽眾的理解,演說家喚起觀眾的同情后,演講才能發出偉大的力量。如果一位演說家對著空無一人的講堂,或對著兩三個人進行演說,他絕對無法產生出巨大的力量。
只有經常同他人合作,你才能發現自己新的能力。如果不去和他人合作,有些潛伏著的力量是永遠發揮不出來的。
無論你是誰,只要你耐心去聆聽,你所交往的人總愿意告訴你若干秘密,給予你一定影響。有些信息對你而言可能是聞所未聞,但足以改變你的命運,如果這時你選擇吸收,將會對你極有幫助。沒有誰在孤身一人的條件下能發揮出他全部的能量,而他人常常會成為自己潛能的啟發者。
一個人不管有多少學識,有多大成就,如果不能同別人一起生活,不能時常同別人往來,不能培養對他人的同情心,不能對別人的事情發生一點興趣,不能幫助別人,也不能與他人分擔痛苦、分享快樂,那么他的生命必將孤獨、冷清,毫無人生的樂趣與意義。
我們應該多和高過自己的人接觸,和一些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人交往,這樣就能使自己的人格、道德、學問等各方面受到好的熏陶,使自己具有更完美的理想和更高尚的情操,激發自己在事業方面的能力。
放棄和超越自己的人接觸的機會,實在是巨大的損失。與一個能激發我們生命中美善部分的人交往,其價值要遠勝于獲利的機會,因為這樣的交往能使我們的力量百倍增加。所以,在社會交往、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當一個人經濟上遇到困難,遭遇出人意料的重大變故或別的不幸,正在萬分焦急、手足無措時,突然有位朋友過來幫助他、支撐他,關鍵時刻拉他一把,使那人有了喘息之機,得以重新振作,這樣的朋友是多么感人、多么寶貴啊?
但可惜的是,現在的人際關系好像完全陷入了交易和金錢之中,使真正的友誼越來越難以找到。
結交朋友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而絕不是隨便玩玩就可以的。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有許多人,往往任老的朋友失去,新朋友又不去結交,朋友就越來越少了。
我看見過不少對朋友冷酷無情的人。一次,有一個人帶著滿腔熱忱和喜悅去看望他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不料那同學正忙著做他的生意,只不過冷冷淡淡地和他敷衍了十分鐘。原來,那人有一條堅定不移的原則:“生意第一,友誼第二。”這種人也許可以發一點小財,但以犧牲友誼為代價,簡直太不值得了。
一個見識過人、能力很強也很聰明,并比他現在的朋友發展更快的人,如果交不到什么新朋友,那么他無論目前有多大的成就,也不能說他獲得了真正的成功,因為“一個人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擇友是否成功”。
如果一個人見了人就想躲避,喜歡過那種與世隔絕的孤獨的生活,那就是一種很糟糕的狀態,會阻礙他的進步與成功。如果一個人只顧埋頭于自己的事情,只顧獨自經營,對于社會的發展形勢與經濟動態漠不關心,那么他實際上就已經走入另外一個世界。等到朋友們來看他時,他不是找個借口不見他們,就是隨隨便便敷衍一下。
你想想,這樣的人,誰還愿意經常來看望他呢?久而久之,他所有的朋友就都不會再來了。這樣,如果他有了什么禍患,想要求助于人,也不大會有人來搭理他,到那時就后悔莫及了。
一位作家說過這樣的話:“現代社會,人們完全靠一個規模龐大的信用組織在維持著社會秩序,而這個信用組織的基礎卻是建立在對人格的互相尊重之上。”他還說:“誰也無法單槍匹馬在社會的競技場上贏得勝利、獲得成功。換句話說,他只有在朋友的幫助和擁護下,才不至于失敗。”交友不但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提高我們的人格,還可以隨時在各方面給我們以幫助。而且,我們的朋友往往還會給我們介紹許多使我們感興趣、獲得益處的同性、異性朋友。同時,我們的朋友不僅能隨時幫助我們,提攜我們,能把我們介紹到本會被拒絕的地方。這些朋友都對我們大有助益,無論是對于我們的生意,還是我們的職業。
如果有人信任我們,這會是一種極大的快樂,能極大地增強我們的自信。如果那些朋友們——特別是已經成功的朋友們——一點都不懷疑我們,一點都不輕視我們,并能絕對地信任我們;如果他們認為,憑我們的才能是完全可以獲得成功,完全可以做一番有聲有色的事業的,那么,這對于我們來說不啻于一劑激勵我們奮發有為的爽心良藥。
當許多胸懷大志者正在驚濤駭浪中掙扎、在惡劣的環境中奮斗,以求獲得一點立足之地時,倘若他們知道有許多朋友期待著他們的成功,那么他們將變得更有勇氣、更有力量。
而有些命運坎坷、經歷無數艱難險阻的人,在為成功而奮斗的路途上正要心灰意冷、準備停頓、不再前行時,突然想起他的牧師和他臨別時的贈言,他的牧師不是很相信他,說他以后必定會成功嗎?或者是突然想起他那慈愛的母親,母親含著眼淚,再三叮囑,不也是期望他成功、叫他不要令她失望嗎?于是,這些已經心灰意冷的奮斗者又重新振作起精神來,又以百折不撓的意志力和無限的忍耐力繼續去爭取他們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