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繁榮時代
- (美)弗雷德里克·劉易斯·艾倫
- 3241字
- 2020-01-03 15:49:48
3
波士頓警察大罷工發生在1919年9月9日。這是全國多起罷工中唯一的一起警察罷工,因此也更為國人所關注。說起來波士頓警察也是很委屈的,他們每月收入很少,最低只有1,100美元,這其中還包括購買制服的支出。按1919年國內的物價水平,每月的這1,100美元所能購買的東西極其有限,有不少人還要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因此過得很窘迫。他們看到不少行業建立了工會組織,也緊跟潮流成立了警察工會,并且與美國勞工聯合會建立了聯系。波士頓警察局長柯蒂斯是個極為頑固而嚴厲的人,他堅決反對警察工會的存在,更不準他們與外部組織有任何聯系。他責令將參與工會的19名警員暫時停職,并對他們提出了指控。警察們對局長的這種蠻橫態度極為憤慨,并以舉行罷工相威脅。警方內部的矛盾沖突驚動了市長,市長擔心這一事件如果處理不好會給全市安全秩序帶來麻煩,就任命了一個專門委員會對這一事件進行調解。調解委員會竭盡全力勸說雙方,建議達成妥協,但是沒有結果,因為柯蒂斯局長堅決不肯讓步,他認為讓步就是屈服,始終堅持自己的強硬立場,并聲稱要對不聽招呼的警察嚴懲不貸。9月9日警方照例晚點名時,警察和局長又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于是一大批警察憤而走上街頭,開始了波士頓歷史上影響頗大的警察罷工事件。
警察是確保城市治安的防線,也是為非作歹者的克星。這回警察們撂挑子不干了,整個城市就如同一座沒有大門的宅院,小偷、歹徒們聞訊欣喜若狂,他們把9日那個晚上視為狂歡夜,三五成群地盡情地享受著放縱和自由。他們砸碎玻璃、掠奪商店、肆意破壞,嚇得市民緊閉門窗,整個城市被一片恐怖所籠罩。波士頓的彼得斯市長焦急萬分,緊急召來州地方軍維護治安。第二天,州長又派遣州近衛軍和一批志愿警察前往波士頓設法控制局勢,但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州近衛軍和志愿警察主要是由退役警察、哈佛大學學生以及一些后灣區的棉花經紀人組成,并不像職業警察那樣訓練有素。他們倉促上陣,毫無經驗,而歹徒們卻對這些臨時拉來維持治安的人的底細了如指掌,根本就沒有把他們放在眼里,繼續興風作浪。眼見形勢無法好轉,州近衛軍在各方壓力下被激怒了,他們在南波士頓向作惡的暴徒開槍了,當場打死了兩人。這其間一系列的暴力事件中,要數發生在波士頓公園一個清教徒花園里的事件最嚴重。那天,一些暴徒正在花園里玩雙骰子游戲,他們旁若無人,吆五喝六,前來維持秩序的近衛軍出面制止,暴徒就對近衛軍大打出手,結果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斗,各有傷亡。像這樣的暴力事件在波士頓斷斷續續持續了很多天,幾乎每天都有傷亡。此時,代表這個城市商人工會成員利益的中央勞工聯合會又來亂中添亂了,他們為了表示對警察的同情和支持,決定代表警察舉行一次大罷工。他們的這一舉動讓整個國家都動蕩起來,很多人猜測:“難道一直以來風傳的紅色革命就要開始了?”

警察罷工成了頭條新聞
后來,中央勞工聯合會試圖舉行罷工的行為失敗了,因為不僅是在波士頓,包括其他很多地方的民眾都對警察罷工事件表示了堅決的反對意見。警察們只能順從民意,取消了這次罷工行動。局長柯蒂斯卻毫不手軟,很快解雇了先前已經被他暫時停職的19名警員,并招募新人充實警察隊伍。
有一個人也關注著波士頓警察罷工事件,他就是曾在華盛頓戰時理事會中享有很大權力的勞工領袖老塞繆爾·岡珀斯。現在他意識到這場斗爭將會無果而終,于是出面干預了。他給馬薩諸塞州州長發去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報,聲稱柯蒂斯局長的所作所為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專制行為,要求州長予以阻止。老塞繆爾·岡珀斯對自己的影響力充滿自信,期待著事情的扭轉,但是這回他錯了。
馬薩諸塞州州長卡爾文·柯立芝是一個城府很深、在官場沉浮多年的政客。他平時行事低調,一向說話不多,從政以來為了避免危害自己的政治地位,從不輕舉妄動。接到塞繆爾·岡珀斯的電報后,他臉色陰沉,在辦公室里踱來踱去,沉思良久,最終他做出了正確的舉動。他給岡珀斯回信說,“維護公共安全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無論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沒有權力進行罷工危害公共安全”。州長的鮮明態度擲地有聲,是對那些熱衷于罷工者的有力回擊,于是一夜之間他成了維護國家利益的英雄,受到整個國家人民的廣泛擁戴。這時候如果還有誰對持續許久的罷工事件的走向不清楚的話,那么只要看看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卡爾文·柯立芝州長的擁戴也就清楚了。在州、市各級政府官員的努力下,波士頓的形勢慢慢好轉,在接下來的許多日子里,那些臨時調來被迫執行緊急任務的業余警察們,終于可以喘息一下,晚上也可以回家睡個安穩覺了。雖然白天的工作不會讓他們再緊張兮兮,但他們還總有抱怨的事情,比如感覺在街道上指揮交通要比在鄉間俱樂部玩上一整天的高爾夫球可累多了;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種無聊透頂的工作呢。招募新警察的工作還在進行,雖然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是新軍總算是建立起來了,尤其是這些新人朝氣蓬勃,經過訓練已完全可以勝任維持城市治安的任務,波士頓又重新步入了正常軌道。
雖然有組織的勞工們重新回到了工廠里,但他們仍然帶著罷工的情緒,就如烈火熄滅后,還會有余燼,一遇干柴還會燃起沖天烈焰一樣。若干天后,就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美國鋼鐵公司總裁蓋奇·加里是個與柯蒂斯局長一樣頑固強硬的人物,當鋼鐵工會代表提出關于增加工人工資的談判要求時,他傲慢地拒絕了,甚至連工人代表的面都不見。幾十萬工人憤怒了,他們離開煉鋼爐,走出工廠,開始了新一輪聲勢浩大的罷工。
這次鋼鐵行業的工人罷工主要是反對低工資和過長的工作時間,在他們的行動和宣傳中已經看不到任何激進主義的色彩了,這一點和前期的一系列罷工有明顯的不同。罷工的鋼鐵工人中,確實有很多人每天工作長達12個小時,收入微薄,有的還患上嚴重的職業病,他們是在為維護自身的利益而戰。對于工人大罷工,老板們并未放在心上,因為前些日子波士頓警察罷工事件所引發的一連串社會反響,讓這些大老板們有一個新發現:這就是讓紅色恐懼攪得緊張不安的社會公眾,此時心理非常脆弱,他們會對任何與罷工沾邊的事件進行譴責。在這種社會輿論下,雇主、資本家當然也包括他們這些視罷工為洪水猛獸的鋼鐵大老板,毫不費力就能借公眾譴責給這些罷工者釘上激進主義者的標簽,使之受到公眾的譴責,無形中轉移人們對鋼鐵工人低工資、高勞動強度的注意力,達到借公眾之口對罷工施加壓力的目的。
有這樣一個例子:威廉·福斯特被推舉為某次罷工的組織者。他有干勁也很聰明,尤其是文筆出色,寫出的文章極富煽動性,很多報社里都可以看到他編寫的號召工人聯合起來的小冊子,在人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十足的革命者。當時,像美國鋼鐵公司這樣的大財團控制了很多行業工會。同業工會就是在其控制之下,工作平庸,效率低下,福斯特則試圖用各行業組成的統一工會來代替同業公會,以此來擴大工會組織的影響和戰斗力。他一提出這一主張后,報紙上就頻頻出現對他的負面報道,說福斯特是一個“來自內部的蛀蟲”,而罷工也被認為是激進主義陰謀的一部分。報紙的宣傳讓公眾非常害怕,尤其害怕和激進主義沾上邊,因此人們關注的焦點一下子放在了如何擊敗來自內部的蛀蟲上,而不再是那些迫于無奈、呼吁改變自己一天工作12小時現狀的鋼鐵工人了。風向的轉變就是這么簡單。鋼鐵業工人聲勢浩大的罷工開始幾個星期后,一場席卷全國煤礦業的罷工又開始了,礦工們甚至冒著被貼上激進主義者標簽的嫌疑,打出了支持礦山國有化的宣傳標語。鋼鐵業、煤礦業這兩大行業的罷工強烈震蕩著美國社會各界,人們迷茫了,恐懼了!不知道接下去還會發生什么!民眾讀了報上消息后,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人們預測:如果政府對煤礦實行國有化,就意味著無政府主義猖獗泛濫,暴亂橫行,投擲炸彈,民無寧日,甚至是國家的毀滅!戰爭的硝煙剛剛散去,難道國家還要面臨著新威脅?人們期待著政府馬上采取行動,必須要做些什么,制止這種現象。
有一個人始終在密切地關注著局勢,他從紛繁復雜的局面中看到了出手的大好時機,決定對憲法進行拯救。這個人是誰呢?就是總喜歡被別人稱為“戰斗的貴格會教徒”的司法部長米切爾·帕爾默,以他為代表的政府行動終于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