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改善和Boss的關系,你不可能從不喜歡的人身上得到福報

行走職場,看老板順眼,才能走得順溜。

你必須和老板和解。

你拿老板當“肉中刺”,他自然拿你當“眼中釘”。態度決定親疏。

看上級不順眼,是你定力不夠。看老板不順眼,是你能力不夠。

1.先學會“愛上”老板,再出來工作

“昨天干到晚上12點,晚飯也沒吃,還不給報銷打車費!”

“我更慘。辦公室的空調壞了,這么熱的天,老板都不管!”

“老板太摳門了,什么都是省錢第一,真是可惡,沒錢還出來開什么公司啊!”

……

這類語言我們是不是聽著十分熟悉?職場上,員工和老板仿佛對立的兩極,員工怨恨最多的就是老板。

再牛的員工也沒本事從一個讓他恨得牙根發癢的老板身上得到真正的好處。所以,必須跟老板和解。

說實話,這兩年,潛伏在茶館,接觸到了太多的老板。開始的時候,我和你們一樣,對老板充滿了排斥和敵意。

我一邊罵著我的老板,一邊和老板交朋友。

常常很尷尬,茶席間,“我”太重,我說著上午老板的奇葩事,說著說著就摟不住火,開始對老板的身份展開攻擊。而我身邊,分明就坐著老板啊!這讓他們情何以堪哪。只恨自己說話太不注意,傷了朋友。

不得不承認,但凡能坐到老板這個位置的人,一定是大人大量的人,他們會假裝聽不見,容我繼續噴火。

罵著罵著,我竟然罵不起來了,包括對我那位無良無品的奇葩女上司,我竟也恨不起來了。因為從這些老板朋友身上,我越來越理解了老板們通常不為人知的一面。

真正刺痛喚醒我心靈的有兩件事。

今年經濟不景氣,我們都知道。H姐的老公是從事制造上的。國內的訂單削減,國外的訂單被搶。經濟效益下滑,工資發的困難,H姐老公愁得夜不能寐。五十多歲的人了,經不起這個折騰,H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勸老公說:別發愁了,大不了我們不做了,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什么富貴清貧的,我都無所謂。

H姐本指望老公夸自己懂事,誰知老公一拍桌子,大聲呵斥:“就你婦人之見,不開公司我們照樣可以過這樣的日子,可是廠里有四百多號員工等著我發工資呢,我必須對他們負責!”這句話對我產生了醍醐灌頂的效果,以前只知道這姐妹的老公霸道、事兒媽、嚴苛、工作狂,真沒想到他有這么崇高偉大的責任心。一句話,讓我看到了一個霸道男總裁骨子里深藏的溫情與責任。他其實是有大愛的人,他愛他的工作,愛他的成就,愛他的員工,愛他的行業。

當然,你大可以說他愛慕虛榮,可是虛榮早就是個中性詞了,虛榮心和上進心是交融關系,若沒有他的這份虛榮,何有你今日的工作和崗位?當然,你還可以說沒有這個老板還會有下個老板,但想必你很清楚,老板找下一個員工比你找下一個老板要容易多了。

令我愛上老板的第二件事源于鄭老板,鄭老板是搞建材的。她最先進入我的眼簾是因為她身上穿的那件漂亮衣服??钍酱蠓?,色彩清雅,又極具質感。她經過我身旁,朝我禮貌地笑了笑,我真心夸贊她“您這件衣服很漂亮”。她說謝謝,我問她從哪里買的。她說在燕莎。于是我就僵在那里。我是真想買,但真買不起。一看人家那行頭,就知道是老板。不是老板,也是老板的家屬。

還算比較投緣,從此我管她叫鄭姐。隨著接觸機會的增多,我越來越多地了解了鄭老板的品位生活,天價茶,老盞,海黃家具,大別墅(不止一套),私人訂制旅行線路等。吃喝玩樂的那叫一個高端,看得我口水嘩啦啦。就人家那家具,隨便砍一個桌子腿,都頂我半套房子錢。嫉妒恨談不上,羨慕是有的,而且無形中還生出一種自卑。

隨著交際的加深,我和鄭姐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也許是看出了我的自卑和對老板角色態度上的問題,她才對我坦露心跡講了自己的人生履歷。

十年前,鄭姐的公司是個只有一名員工的裝飾公司。當時,為了節約成本,她坐綠皮火車去沈陽進貨,在冰天雪地里饑寒交迫,等供貨商等了一個多小時。后來業務漸漸多了起來,生意好轉,可是訂單多客戶多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應酬多,陪客戶吃喝玩樂購自然是少不了的。有一次,鄭姐陪客戶喝了一斤多紅酒,把所有客戶都送走,自己難受得要暈倒,還是硬撐著開車到家。因為應酬過多壓力過大,飲食和作息都不規律,鄭姐身體出現很嚴重的問題,一度被醫生下過病危通知書!

聽了鄭姐的故事,我瞬間恍惚了,無法把眼下富貴體面的豪門生活和那個創業初期寒風中“站街”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兒聯系在一起。我的眼睛濕潤了,想給她一個大大的溫暖的擁抱。

經過這兩件事,我學會了換位思考。不那么理所當然地抱怨和憎惡老板,而是試著讓自己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思慮,很多之前死活不明白的事情突然也能想明白了。老板的形象在我心目中變得高大偉岸起來,需仰視才得見。我不僅愛上了自己的老板,而且愛上天下所有的老板。

我第一次認識到老板的不易。我們總說自己的活難干,自己的崗位壓力大,可是你想過沒有,老板的活更難干。他們跟我們一樣,有家庭瑣事的拖累,有巨大的壓力,有工作瓶頸,有因員工不理解帶來的苦惱,也有不好對付的客戶。

他們頂著巨大的風險開公司、購置設備、招聘員工、培訓員工、管理公司、開拓市場、維護客戶關系……這些過程不僅辛苦煩瑣,還需要特殊的能力,比如組織能力、公關能力、企劃能力、融資能力、管理能力等。為了維持公司的運營,老板對內要做好管理,讓一切有條不紊;對外要做好協調,交際應酬,讓一切都能順利無阻。商場如戰場,風云變幻,稍有不慎,便會內外交困,將企業擊垮。

員工只需要對老板負責,而老板卻要對每一個員工負責;員工只需做好本分工作,老板卻要協調全局;員工有業余時間和周末,老板卻不敢有絲毫懈??;如果企業倒閉,員工可以再找工作,而老板不但心血毀于一旦,也許一輩子都很難翻身。

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付出與得到的關系。很多人只看到了老板光鮮的一面,卻往往忽略了他們辛酸的一面。其實,任何一份華麗生活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付出?!俺晒Φ幕▋?,人們只羨慕它現實的明艷!然而她當初的芽兒,卻滲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边@句話同樣適用于你的老板。你能為了節約幾千塊錢的成本遠赴沈陽嗎?你能為了贏得客戶信任在冰天雪地里站成雪人嗎?你能受得了商務應酬而犧牲自己的心靈舒適區嗎?你不能,所以,你只能是你,老板注定是老板。

只有經過這樣的換位思考,消弭對老板的偏見和敵視,你才能在職場上念正經,做正人,和老板愉快地玩耍。

2.如何積極看待老板的“不講理”

一個小朋友在工作上遭遇挫折,找我聊天,尋求答案。他告訴我,他的老板毫不講理,采取了近乎一刀切的方式,要求他自己解決某一個困難。而根據他的分析:一、這個困難的根源是公司營運結構的問題,非他的層次所能解決;二、如要他解決也可以,公司要撥付必要的預算,但他的老板并不肯給預算。

這個小朋友一方面苦思無解,另一方面十分生氣,氣怎么有這么不講理的老板,也氣整個組織中,竟沒有人敢講真話,指出老板的不講理,讓他一個人孤軍奮戰。

我聽了大笑不止。我問他:你看過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嗎?他說看過,電視上天天都在演播。我說你隨便挑幾個血腥的鏡頭看看,關鍵時候,抗日將領有一個講理的嗎?不都是明知大敵當前己方兵力薄弱懸殊太多,照樣還是嘶喊著:“給老子頂住!”“誰撤老子斃了他!”“堅持就是勝利?!?

結局多數是突圍成功,即使不成功,全軍覆沒,那也為大部隊的安全轉移爭取了時間或為敵后根據地的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拖延了敵軍進攻的步伐,打滅了敵人的氣焰。

正像抗日將領帶兵打仗時都自不量力一樣,老板在用人沖關時也是蠻不講理的。他的霸氣,目的就是要激發出員工的潛力、解決力和創造力。

小朋友想了一想,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不那么生氣了。

在成功學上,我學到令我一輩子印象最深刻的話就是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煉,而鋼鐵般的軍人絕對是磨煉出來的。

企業經營亦復如是老板指揮大局,要挑戰不可能,要有強渡關山、在石頭中擠出水來的意志。在關鍵時候,老板能講理嗎?講理的老板,有時候只會看到他的無能、無為與軟弱。

我的經驗是這樣的,若我申請一億元的預算,很可能我只得到八千萬元,老板打折理所當然。而精明的專業經理人早就會把折扣數外加,等著老板打折,但是我也碰過更“天威難測”的老板。我已經高估了兩成的預算但誰知道這個“完全不講理”的老板卻將我的預算攔腰一砍,再對折優待,我得到的是二五折的預算。當時我的反應就和這位小朋友一樣——生氣、無助,甚至想拍桌子走人。

但最后我選擇接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包括可行的與不可行的,甚至還不得不險中求勝。最后的結果:在一點運氣的幫助下,我也用二五折的預算,完成了那個不合常情、常理的任務。事后,我更尊敬我的老板了,要不是他“天威難測”,要不是他完全不講理,要不是他一刀切,我不可能完成這件事,事前覺得不可能,過程中危機重重,不時峰回路轉,但事后讓我一輩子回味,我的能力也在事后倍增。這些都是老板不講理所賜。

從此以后,我知道老板有一個被所有員工咒罵的特質,那就是不講理。一般而言,通常情境下老板會是講理的,按計劃、按理性做事。但是企業經營經常會面臨不可能的處境,經常會有意外,經常會面臨挑戰,在非常狀況下,講理就不夠用了。這個時候,老板如果沒有不講理的狠勁與殺氣,那組織只能坐以待斃。

所以,你該慶幸你有蠻不講理的老板,是他們成全了今日卓有所成的你。沒有他們的不講理,你不可能在這么好的寫字樓里辦公,你不可能有引以為豪的組織。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我的觀察,越是霸氣的老板越有能力。如果老板很講理,什么都和員工商量著來,員工一訴苦一央求就答應的老板,絕對是優柔寡斷、不能成大事的老板。他們太容易被員工的情緒所綁架,而忘了破關斬將之重任。

你是要一個霸氣不講理但能力很強能帶領你開創輝煌未來的老板,還是跟一個唯唯諾諾婦人之仁對你態度好脾氣好但發不出工資來的老板?不產生任何生產力的好脾氣對你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畢竟我們出來混是為了討口糧賺未來的。

當然,作為老板,也不能時時刻刻不講理,最好控制在平時很講理,關鍵時候不講理。否則時時刻刻不講理,那就是瘋子,瘋子是不會有人搭理的。

3.要有大格局,愛上老板的“壞”

情場上有句話,叫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職場上也有句話,叫好老板都是壞老板。

所謂好老板,是給你高工資的老板,從經濟效益上來講,給錢多的就是好老板唄。

而壞老板,是讓你從肢體到心里不那么舒服的老板。從身心享受上講,不讓你享清閑限制你身心自由的就是壞人唄。

可他倆,又是一個人。正是那些板起面孔扮黑臉對你嚴格要求的壞老板,才有能力做大做強,才有可能發給你高工資,做你的好老板。

你的工資少,你的單位不夠牛掰,說出去不給你長臉,那多半是你因為你的老板太好。

無數證據表明,“壞老板”領導團隊的執行力遠遠勝過“好老板”。

更有點評稱歷史往往是由“壞人”創造的,比如:半個“流氓”出身的劉邦、從小調皮搗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不要Face的朱元璋等,因為只有“壞人”才敢起來造反和變革。創造好公司或許也是如此,因為“壞老板”有更堅強的神經,更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敢于打破常規的藩籬,突破習慣的桎梏和傳統的束縛。商業競爭畢竟是一場“打硬球”的游戲,狹路相逢“壞”者勝,歸根結底是“壞人”(硬漢)和“壞人”(硬漢)之間的競爭。

很多打工者都遺憾自己沒能進入大公司,比如華為,比如阿里巴巴,比如海爾。而提起那些戰功赫赫的大老板,比如馬云、任正非、張瑞敏等,大家都心馳神往,多想此生有幸能抱住他們的大腿啊??墒牵阒浪麄冇卸唷皦摹眴??比你的老板可壞多了!

“無情”馬云: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誰提戰略誰離開

2011年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發內部郵件,非常直接地批判了部分新員工的浮躁態度。他警告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不要給他寫戰略報告,誰提戰略誰離開!

他直截了當地說:

我們永遠不會承諾你發財、升官,在阿里我們一定承諾你會很倒霉、很郁悶、很委屈、很痛苦、很沮喪……

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別給我寫戰略報告,千萬別瞎提阿里發展大計……誰提,誰離開!但你成了阿里人三年后,你講的話我一定洗耳恭聽。我們喜歡小建議小完善……我們感恩你的每一個小小的完善行動。

公司不是請我們發展我們的,公司花錢請我們是來發展我們客戶成長的。我們是通過發展客戶來發展自己。

這封給新員工的信,看起來無情,但確實是馬云管理思想的體現。馬云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執行力的作用。據稱,馬云與孫正義曾經探討過一個問題:一流的點子加上三流的執行水平,與三流的點子加上一流的執行水平,哪個更重要?結果兩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水平。馬云就曾將阿里巴巴稱為“一支執行隊伍而非想法隊伍”。

“毒舌”任正非: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

任正非這位老板有多“壞”,從下面幾句話便可見一斑:

“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任正非對剛進華為的新員工說)

“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為院士,就不要來華為。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任正非批評部分研發人不顧市場,只顧埋頭鉆研時說)

“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任正非評價某財務總監的“進步”)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保ㄈ握桥u一位剛進華為就給自己寫“萬言書”的北京大學學生)

“5年之內不允許你們進行幼稚創新,顧問們說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認為不合理,也不允許你們動。5年以后,把系統用好了,我可以授權你們進行局部改動。至于結構性改動,那是10年之后的事。”(任正非對華為干部說)

從任正非的這些犀利語錄中可以體會到華為的企業文化:持續的危機感、打死仗的勁頭、對制度的始終如一。不過,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鍛煉出了一支讓業內羨慕的“狼性”隊伍。

“惡人”張瑞敏:通過當“惡人”改造人

以“砸冰箱”和“不允許員工隨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譽為中國現代企業管理教父的海爾張瑞敏說過“偉人首先是惡人”。如今廣為流傳的關于海爾的管理經驗往往是由一個個“惡人”管理的小故事串聯成的。

著名的中國企業觀察者胡泳博士這么形容海爾文化:“每個人在開完會以后必須把自己坐的椅子推回到原位?!?

另外一個海爾文化的研究者這樣說:“某某某下班以后椅子沒歸位,要罰款多少多少?!?

張瑞敏這么做的原因是要“改造人”。他提出了“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它的內涵是要求每一個工人和管理者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目標。海爾的研究者們稱之為“OEC管理法”,意為全方位地對每天、每人、每事進行清理控制。

通過當“惡人”,張瑞敏完成了對海爾人的改造。

事實上,企業家里的壞老板還有很多。據稱,微軟的比爾·蓋茨和鮑爾默對著完不成任務的員工罵粗話、對著不能迅速領會他們意圖的員工諷刺挖苦是常有的事;戴爾電腦的邁克·戴爾更是IT業的著名“惡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在企業員工的T恤衫上直接印上“殺死對手”的挑戰性宣言。

了解了這些之后,你還想跟著這些大佬混嗎?你能受得了他們的壞嗎?

我現在就不討厭“壞老板”了。這樣說,或許有人會說我唱高調。但捫心自問,我大多數的經驗技巧,的確都是這些“壞老板”傳授的。

我的第一個老板,他創業初期為了留我為他效勞,花言巧語阻攔我考研,結果我信以為真,他卻不負責任!我的第二個老板,只知道把我的表現當作他升遷及斗爭的籌碼,要我跟著他轉調部門,以給他的老板難堪。但沒多久,他有機會離開了,把我孤零零地丟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我的第三個老板,僵化不講理,脾氣又壞,作的決策又常出錯,弄到我無所適從。就不用再往下數了,還有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

壞老板,我的人生似乎經常與壞老板為伍,好老板雖然也有,但少之又少。

對這些所謂的壞老板,我卻從來不會耿耿于懷。雖然也會不爽一下下,但很快就能趨利避害,從他們身上找到滋養我職場情商的東西。比如第一個壞老板,讓我認清什么是場面話,提醒我要用兩條腿走路;第二個壞老板,在一起工作時,也曾教我許多基本的工作方法;第三個壞老板,心腸軟,其實私下相處還不錯……雖然他們都可能被歸類為壞老板,但從他們身上,我都有所收獲。這一筆人生的賬,我似乎算不清楚是得是失,而在舞臺不斷轉換時,我也習慣了不再去數落壞老板的不是。

我想通了,你想通了嗎?其實我們常說的壞老板,只不過是有一些你無法忍受的缺點而已。每一個“壞老板”都讓我們成長:嚴厲的老板激發我們的潛力;暴躁的老板讓我們學會低頭;自私的老板讓我們知道人心險惡,要明哲保身;龜毛的老板讓我們注重細節,學會小處著眼、處處小心;“欲壑難填”的老板讓我們知道未雨綢繆、多做準備,以應付突發情況;而無能與笨的老板,則給我們提供了更多自主的空間,讓我們有更多表現的機會??梢赃@么說,他們提供的不合理的考驗讓我們快速成長。難道不是嗎?

4.對于領導安排的事,別不服,“奇葩”就是“優勢”

很多人討厭領導,除了因為他們是對立的勞資雙方,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還因為有時候老板會安排給他們一些貌似不可能完成的活兒,逼著他們做不必要馬上要做的事。那時候,你甚至會以為他是智商出了問題,或者腦袋被門擠了,你會罵他有病,吃飽撐的。

可是有沒有盤點過,有多少次你認為不可能的事,被他踐行成真事?又有多少次你認為沒必要馬上去做的事,被他推進成奇跡?

你之所以是打工仔,他之所以是老板,差距就在這里,他會把你本能認為的不可能變為可能,把你想當然認為沒必要的事做成大事。

我的臺灣朋友劉老板給我講了他和員工的故事。

有一陣子劉先生的業務非常忙,經常加班到晚上七八點鐘。有天晚上,將近8點了,劉先生發現有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似乎是可以合作的,就叫助理撥電話過去。

助理一笑,說:“劉老師,你知道現在幾點了嗎?人家早下班了?!眲⑾壬鷨査骸澳阍趺粗廊思以缦掳嗬??”助理說:“當然了,現在都8點了,只有我們還在加班?!眲⑾壬謫査骸凹热晃覀兡芗影酁槭裁磩e人不能加班?”然后堅持叫她撥電話。

電話居然通了,助理喜出望外,幽默地說:“真不簡單,你們還上班哪!”對方也很幽默地說:“是啊,你如果不認為我還上班,怎么可能打電話過來呢,你不也在上班嗎?”

通過這樣一次電話,雙方都認為對方是很有時間觀念的人,很講求效率的人,接著談合作,居然兩三下就談成了。那時候,助理才知道她的老板是多么英武神明。

我提這個打電話的故事,是要說世界上能夠異軍突起取得不小成就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人。所以西方有句諺語——“最大的冒險,是不敢冒險”。許多人失敗不是敗在他沒有能力,沒經驗,常敗在他不敢嘗試。

再舉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天我跟一對夫妻去吃日本料理。丈夫說他要喝咖啡,還沒有問服務生,太太已經笑了:“老公,你是吃日本料理,人家只有茶不會有咖啡的?!闭煞蚍磫柼骸安粏柲阍趺粗滥??說不定就有?!?

接著,把服務生叫過來問,果然人家有咖啡,而且很快就端上來了。太太挺尷尬,問服務員:“奇怪了,我記得不久前到你們這兒來吃飯,我要喝咖啡,你們說只有茶沒咖啡,為什么今天有了呢?”那服務生說:“就因為上次您要咖啡我們沒有,想到可能有些客人需要,所以立刻就進了一套煮咖啡的機器?!?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那個丈夫是“明知八成沒有還要問”,太太是“想必沒有認為不必問”,餐廳是“既然客人有需要,就不能固執的堅持日本料理不賣咖啡”,那不正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最好詮釋嗎?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他們家的公司是太太說了算了。

這又讓我想起一本美食書上談到的真實故事。有個公司以重金招聘兩位創意人才,從幾百位應征者當中,精選了四個人,每個人都有非常好的學術背景跟專業經驗,讓這公司的老板很難抉擇,決定再跟這四個人吃飯聊聊天,感受一下哪兩位比較適合。

四個人都點了牛排。沒多久,牛排端上來了,其中兩個人先撒了點鹽,才開始吃。另兩個則先吃了一口,才拿起鹽罐撒了一些鹽,就從這個撒鹽的動作,老板決定了他要的人,各位猜是哪兩個?是牛排上來沒吃先撒鹽的,還是嘗一口才撒鹽的?

答案是后者。正如老板后來說的,如果你沒怎么吃,怎么能武斷地認為一定不夠咸?就算你十回有八回吃到的牛排都要加鹽,你也應該先試一下。我要的是有創意的人,是能在沒有機會中找機會,在絕望中找希望的人,而不是自以為是獨斷獨行的人。

我們回到打電話的主題。如果今天老板叫你,在怎么想對方都已經下班的時候打電話過去,你能武斷地說不可能嗎?你還會認為領導有病嗎?

領導惹你煩的除了這些你認為不可能的事,還有一些你認為沒必要的事。明明沒必要馬上開始的事情,他就像個催命鬼一樣死催著你現在立刻馬上就行動!

那個夏天,我和領導一起去廣州出差,拜見我們的老客戶吳總。

我們和吳總一起共進午餐。飯桌上,其實雙方就磋商得差不多了,在關鍵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無論廣告還是活動,都有意參加。吳總把我和領導送回酒店,臨別時告訴我們,說他馬上去湖南出差,讓我這兩天把具體合作方案發郵件給他,他看后再回復我們。

剛回到房間,領導就讓我著手做方案,趕緊發。

我還想中午睡午覺下午逛逛街呢,根本就沒必要這么著急啊,人家馬上就出差,也來不及看。這變態的領導就不想讓我有好日子過。想到這里,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我知道拗不過她,所以沒有討價還價,乖乖地悶在房間里整方案。不知我的電腦是成全我呢,還是不適應廣州的濕熱天,反正是無法開機了。

真是天助我也!借著這個茬口,我請示領導說電腦壞了,在廣州修太貴,并且咨詢過了。領導一口否決了,命令我馬上修電腦,多貴都要修,并且馬上發方案,今天務必完成。

我只好照辦,憋了一肚子氣。

第二天早飯時,領導問:“吳總給你回郵件了嗎?”

我愛理不理地說“沒有”。心里在抱怨她:誰像你呀,干什么事都像個陰魂不散的催命鬼。

就在此時,領導的手機響了,是吳總打過來的,吳總說他昨天因為有別的事情,沒有出差去湖南,還在廣州,剛剛看了我們的方案,感覺很好,沒什么好考慮的了,馬上可以簽合同。

領導高興極了。我,當然也跟著高興了。畢竟有錢進賬,部門效益好了,對誰都有好處啊。事實證明,把沒必要的事情做到有必要,結果是意料之外的好。所以,我的奇葩領導又勝了。

舉了這么多例子,就是要告訴大家,別動不動就看不上領導,作為高你一個位階的領導,他們一定有過人之處,并不像你抱怨甚至咒罵的那樣無知膚淺變態奇葩。

5.有趣也是軟實力,讓老板偏偏喜歡你

某公司要裁員。在A和B之間,老板選擇了A。這讓很多人無比吃驚,論業務能力及業績,B在A之上??墒?,“民意”調研的結果,大家覺得如果注定要有一個人離開的話,他們希望留下的是A——她是個特別懂生活的人,大家桌子上的那些小盆栽都是她親手培植送給大家的。每日短短半個小時的下午茶時間是她提議的。半個小時,大家不僅僅是喝咖啡,還有A精心準備的各種段子,實在沒有段子時,她就跟大家講歷史、養生等,總之,你永遠不必擔心她沒有話題,重要的是她講什么都眉飛色舞,說什么都讓你覺得有趣。每年年會上最精彩的小品一定是由她自編自導,在公司的受歡迎程度一點兒不比全國人民對趙本山的期待少。她也是這個城市的消費地圖,是大家最方便快捷的“百度”。恰如副總對老板說的那樣,B的業務能力與業績固然重要,但從長遠來看,A為公司帶來的凝聚力和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價值更加不可或缺。

A對老板謙虛地說:“謝謝您留下我,我不是很有能力,我只是有趣而已?!崩习宄C正她說:“不,你很有能力,因為有趣也是一種能力?!?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之前的同事小濤。

小濤是我第一份工作時的同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打工哪有打一輩子的,不都是在一家單位干個三兩年就換了嗎,即使你不換,領導也會“換”你??墒切?,在這家單位作為老板的親信,一直屹立不倒,工資漲了又漲,副總都沒他自在。小濤在單位的職位很模糊,他好像什么都管,負責公司的印刷,給老板開車,陪老板抽煙喝酒,幫老板租辦公室,陪老板看電影,幫老板“甩”女朋友(老板太帥),等等。有時候他也會惹老板生氣,比如他有時候會不提前請假就回老家,但老板很快就會原諒他。

在所有人眼里,小濤是老板離不開的人??墒?,他又真的不是掌握公司核心技術的人,他學歷不高,不會編輯,不會發行,不會財務。但他和所有人的關系都很好,大家都很喜歡他。老板也喜歡和他膩在一起。

小濤的工作并不辛苦,甚至像個邊緣的小混混兒一樣,他不需要坐班,來去自如,卻總能看到領導的好臉色。真是納了悶了。終于有一天,在另一個同事的婚宴上,老板和小濤喝酒喝高了,酒后吐真言,他說和小濤就是投緣,怎么著都舒服,樂呵,累了困了壓力大了,小濤的幽默總能解救他!老板此話一說,眾同事恍然大悟,玩命工作,不如幽他一默!

時下,對人最高規格的贊美不是你有錢有才,而是你真有趣。有趣,正在作為一種軟實力,在生活與工作中發揮著隱形的力量。

央視財經頻道某著名主持人在節目中談到在他接觸的高端商務人群中,人們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是“這個人有趣,很有意思”。比起有才的員工,老板們更喜歡和有趣的員工接觸!

這樣的價值趨向,你是否迷惑不解?

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有趣的人讓老板輕松愉悅,作為壓力責任操勞的集合體,老板是最需要放松開心的,而有趣的人就是領導的“精神糖豆”。

有研究顯示,現代人開懷大笑的時間是三十年前的三分之一,人們在對名利的追逐中缺失了太多的快樂。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令幽默感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場。

有趣不僅是一種可愛的性格,更是一種可貴的品質。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家里被竊,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心里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偷走了我的財物,并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只偷走我的一部分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人是他而不是我。”這樣的風趣著實令人欽佩,它折射的是一個人舉重若輕的良好心態,這樣的心態意味著更大的擔當。

幽默有趣有時還有化危機為神奇的巨大魔力。一位獲得奧斯卡獎的女演員在上臺領獎時被長裙絆了腳摔倒,面對全球直播的攝像機鏡頭,她說:“為了走到這個位置實現我的夢想,我這一路走得艱辛、坎坷,付出了很多代價,包括有時的跌跌撞撞?!彼脑捼A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更直播了幽默的力量。

事實上,有趣被很多人視為有錢有閑后的附屬品,其實它是零成本、零門檻的。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你將發現更多的樂趣,擁有更多的幸?!驗槟汩_始關注與名利無關的生活智慧。

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這不是會講一個段子那么簡單,真正的有趣常常是歷經并過濾了人生的諸多不美好,呈現給自己與別人一個由內而外的微笑和一份化腐朽為神奇的幽默。比如我的舊同事小濤,他不僅會的技術多,會開車,會修電腦,會抽煙,會喝酒,陌生人面前不露怯,還很會安慰人。當然,能備幾個經典的小笑話來活躍壓抑的氣氛那也是必需的。

6.老板有老板的用意和籌謀,不知道就別瞎嘚啵

老板和員工的關系,如同夫妻關系一樣玄奧,他們永遠不知道對方在想什么,都認為對方是個來自不同星球的“怪物”。老板會疑惑:員工到底要什么?他們是干什么吃的?我的制度又是干什么的?為什么員工工作沒有激情?為什么不愿意和我溝通?為什么做事總不到位,還那么容易跳槽?為什么他們不接受批評,還總有那么多的“抱怨”?究竟應該“以人為本”,還是應該“沒有任何借口”呢?

而員工更是會有滿肚子的苦水,老板在他們眼里簡直就是個不知天高地厚不分良莠的睜眼瞎!他們不辨奸佞,不分輕重,感情用事,亂來一氣,想一出是一出。員工總認為老板的做法超出人類的理解范圍,根本不知道那個家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事實上,老板的每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行為背后都有現實的利益考慮。只是你囿于員工的局限,無從知曉罷了。

在我的前老板隊伍里,老趙是混得最好的一個,從事的也是文化行業,堪稱行業大佬,目前公司已經上市?,F在經濟這么不景氣,打廣告的很少,一、二線城市的機場、高鐵站、各大名校遍地都是他的戶外廣告牌,還贊助了教育衛視的某熱播欄目,今年春節又投資影視劇,就憑人家這動靜,肯定是不一般的財大氣粗吧。

可是,當年在我眼里,他是個腦袋被驢踢了不可理喻的變態貨,我情緒化地斷言他用不了兩年就玩完,連他那輛破寶來車都保不住。

那時候,老趙的公司只有五個員工,我們都忙得不可開交,繁忙的編輯任務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我們五個人幾乎聯名上書申請老趙再招兵買馬。老趙笑瞇瞇地答應了。

不幾天,他果然招來了一個漂亮姑娘,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何君。姑娘長得像是林黛玉轉世,柔柔弱弱的,時不時咳兩聲,長發飄飄,婀娜多姿。此女一來,我們全都驚呆,呼啦一下跑到衛生間開小會,我們眾口一詞:老趙是給自己招情人吧?還是給咱們招了個姑奶奶?這女的能給咱姐幾個分擔工作嗎?

果不其然,老趙把何君單獨安排在一間小辦公室里,還差助理小鵬給她買了一摞商務英語和文藝類的書籍。何君工資不少拿,但每天都悠閑得很,每次我們經過她的辦公室,瞥見她不是在亂翻書,就是在照鏡子,補妝,聽歌。每次老趙出去應酬,都帶著何君。每次出去應酬的第二天,何君都來得很晚,有時候還不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們忙活一上午站都站不穩,中午的時候何君小姐來上班了,還帶著打包過來的必勝客,說是昨晚買的沒吃,帶回來跟我們分享。我們心里那個羨慕嫉妒恨啊,真想把她和老趙都摁倒暴揍一頓。

如果說一開始還只是懷疑的話,那現在已經確定了,何君就是老趙的“小蜜”,她是公司的特權員工,說不定哪天她就成了我們的老板娘。

日子一天天過,我們每天都是磨坊里的苦驢,何君小姐每天都是輕舞飛揚的小清新。我們默默等待著她當我們老板娘的那一天。

那天,我們五個小編又一起去衛生間開小會,因為何君小姐已經連續一個星期沒來晃悠了,難道是準備婚禮嗎?我們紛紛猜測,這摳門的老趙會為她買幾克拉的鉆戒呢,會讓她住哪里呢?

我們是2點多在衛生間開的小會,結果4點鐘老趙就給我們在會議室里開大會,他神色凝重地通知我們,何君同學因公負傷,因為長期陪客戶吃飯應酬得胃炎住院了,大家最好一起去看望她。在會上,老趙還語重心長地表達了對何君的愧疚,以及對我們幾個文藝女生的恨鐵不成鋼。說每次招待客戶,他請我們誰都請不動,一個個溜得比賊都快,可是公司的發展真的少不了正常的商務應酬,很多合作都是飯局上談成的。公司的規模在本年度之所以上了一個臺階,與何君同志在飯局上的機智表現有很大關系。所以,她是公司的功臣,值得我們愛戴和學習。

經老趙這么一說,我們方才明白何君的辛苦與我們的不爭氣。的確,我們幾個內向的家伙真的上不了臺面,陌生人面前我們說話都磕磕巴巴的,更別說陪客戶吃飯唱歌打球了。而何君的長處恰好彌補了我們的短處,她在外陪老板拓展業務范圍談項目,我們在家安安心心生產內容,所以才有了整個公司的蓬勃發展。

經過這件事以后,我再也不輕易給老板套上傻缺的帽子了,老板的每一次出牌,都有他自己不為人知的奧秘和用意。不要小看老板的智商,他的水,比你想的要深得多。你看到的不過是表象,你摸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千萬不要以偏概全主觀臆斷嘀咕老板。

有了何君這個案例,你是不是就能明白好端端一個律師事務所,干嗎要白養著一個沒有任何法律知識的白癡助理(助理她哥是你們大客戶的董事長)?偌大一個企業為何要長期供養一個沒有任何財務知識的小出納(出納他嫂子是你們公司所在地稅務局的領導)?你大可以放心,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工資出在老板身上,他是不會白白養閑人的,你眼里的那個閑人,很可能是你們公司的貴人。只不過這層關系你不知道罷了。

所以,事情不是你看到的那樣子,老板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子,關系不是你猜測的那樣子,在事情沒有搞清楚之前,千萬不要貿然揣測,妄加評論,只會給你帶來負面影響。

7.坐“第一排”的勇氣,就是你職場不敗的永動機

一年四季,我們小區的大姐大媽都堅持跳廣場舞。晚飯后散步,我常站在那里欣賞。我發現第一排的人總是最少,最后一排的人總是很多。

我想起小學時做廣播體操大概也是這個光景,第一排也總是空著,都是老師逼著我們才站滿。

腦海里立馬蹦出一個詞:第一排效應。意即大家都不愿意坐第一排。

我又聯想起員工和老板之間的另一層不良關系:貓鼠關系。就是員工對老板有天然的恐懼,本能的疏遠。

不信你去任何一家單位的會議室看看,普遍存在著“第一排效應”。離領導最近的那一排座位,都是稀稀落落少有人坐。

上學時你怕老師,上班后你怕領導,你就這么沒出息。

沒出息,就是沒勇氣,同樣,那就沒出路。

這個道理,我從大學時的舞蹈課上開始懂了。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每學期都開設舞蹈課。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大家都發現舞蹈老師每堂課都會讓第一排的同學站到前面,給同學們做示范,順便糾正一些錯誤動作。所以,第一排就成了最“糟糕”的位置。因為大家都沒什么基礎,動作經常不規范,會惹來同學的哄笑。當眾出糗的事發生過幾回,同學們都開始躲開第一排往后面站。

我從小身體協調性就差,舞盲,學起來很是吃力,我也總是站在后面。暑假時,和父親聊及此事,父親告訴我越是不會,就越要站到第一排,還記得你小學時做廣播體操嗎?你越不會越往后縮,越縮越不會。

新學期開始后,我沒有站到后面,而是站在第一排離老師最近的位置。果然,舞蹈老師每次都會讓我到前面跳。為了能夠在同學老師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我開始苦練舞蹈基本功。我還利用星期天去找舞蹈老師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的動作協調能力提高了不少。上舞蹈課的時候,我非常用心,認真學習每一個動作。很快,我找到了狀態。從舞盲變身“舞神”。

通過學舞蹈這件事,我充分認識到第一排之與成功的重要性。這條人生經驗也惠及職場上的我。

2008年底,我跳槽到一家策劃公司。公司雖然只有十幾個人,同事和老板的關系卻顯得有些拘謹。我第一次參加公司會議,就發現同事們總是“躲著”老板,特別是老板對面的位置空著沒人坐,我瞅準機會,勇敢地坐到了老板對面第一排的位置上,并在會議上提出了對公司業務發展的意見和詳細計劃。老板一邊聽一邊露出了贊許的表情。會后,我獲得了和老板面對面交談的機會,更為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再開會,我就坐到了老板右手邊的座位上,這樣不但能和老板更好地交流,還能表現出自己的工作積極性。

此后的工作會議上,我客串起了會議主持人的角色,老板提出的問題,我都會積極地回答。老板知人善任,三個月后就提拔我做他的助理,主管人力資源和業務拓展。同事們對我的升職速度目瞪口呆,調侃我是“外星人”。

利用“前排效應”,再加上自己的實力,我贏得了發展自我的機會。而那幾年的職場經歷,也讓我感觸頗深:要在職場取得更好的發展,就一定要有敢坐“第一排”的勇氣。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位置讓我們選擇。那些位置,遠遠近近,各不相同。但是,總會有一個位置,離成功最近。第一排,就是離成功最近的位置。勇敢地坐在這里,便可以摘到你夢中的成功之花。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小時候,父親就教育她永遠坐在最前排。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盡最大努力坐到最前排,所以她一直都是所在群體里最優秀的。她身上的高貴脫俗的氣質,自信優雅的笑容,讓她擁有了持久的個人魅力。

既然意識到“第一排”的重要性,那你從現在開始,就要逼自己一把,強迫自己坐在離領導最近的第一排的位置上,克服對領導的恐懼,進入他的眼簾。

如何克服“第一排”恐懼癥?

首先,第一排恐懼,說白了就是畏懼老板,其實老板真的沒什么好害怕的,沒有一個老板希望看到員工害怕自己,他們其實特別希望能和大家像朋友一樣相處,因為你別扭的同時,老板也不自在。你的情緒會無形中影響他,讓他也跟著放不開,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對待領導要有平常心,只當他是個優秀的人,一個值得你尊敬的人,和平相處就好。

其次,你要明白這個利害關系,那就是即使你不坐第一排,總有人坐,那個人就是你的對手。你想把那個表現的機會拱手相讓,讓他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嗎?

五年前,22歲的小付來到一家銷售公司。第一次開會時,他打量了一下,會議室中間是一張橢圓形的會議桌,沿會議桌周圍有兩排椅子,小付認為橢圓桌邊坐的是公司領導及資深員工,自己是新人,還得低調一些。于是,找了個“一環外”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來。

會議內容圍繞銷售策略進行,一些老員工唇槍舌劍地爭論著。小付看到坐在后排的員工有的低聲聊天,有的玩手機,仿佛會議的主題與他們無關。遂想自己是新人,做什么選題自己的想法也不重要,就心安理得地坐在后排座位上消磨時間。

轉眼半年過去了,每次開會,小付都坐到不起眼的角落,玩手機或者與混熟了的員工在下面開“小會”,雖然落得個清閑,但從未引起過老總的重視。

偶然的一次經歷,觸動了小付那顆不甘平庸的心。開會時,喜歡和他一起躲在角落的小張因為負責公司的一個重要項目,被領導點名到前排發言。看著原本和他一樣默默無聞的人瞬間離開了自己的圈子,在同事面前侃侃而談,小付反問自己,為什么不能主動展現自己的價值呢?難道自己甘心這樣一直默默無聞下去嗎?難道任由小張一天天比自己優秀下去嗎?小付經過反復考量,決定逼自己一把。

那天,公司就一個雙十一的節日促銷方案進行專題討論,小付對這次活動的方案思考多次,在一些環節上有著自己的獨特創意。來到會議室時,他看到前排有個空位,就鼓足勇氣,迎著同事驚訝的目光勇敢地坐下了。

討論會按時進行,幾個老員工先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老總環顧四周,鼓勵其他員工暢所欲言。小付坐在老總斜對面,老板把目光適時地投了過來,那眼神里飽含著鼓勵、期許?!皺C不可失,時不再來”,于是他把方案中自己有獨到見解的地方一一說了出來。想不到的是老總對他的見解居然很是贊許。

此后,小付每次都讓自己融入會議討論中,也越來越有存在感。他漸漸主動爭取坐到老板身邊,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小付在老板身邊擁有了一個固定的位置。

其實,很多事一旦入了門,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難。一旦你有了第一次坐第一排的體驗,我相信,你很快就會上癮,欲罷不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原阳县| 荔波县| 济宁市| 绥棱县| 陆河县| 西畴县| 固安县| 赣州市| 德阳市| 新晃| 广汉市| 京山县| 厦门市| 明水县| 台中市| 随州市| 喀喇沁旗| 东乡族自治县| 嘉黎县| 宁波市| 泾川县| 岳池县| 河曲县| 巴青县| 廊坊市| 海宁市| 泸溪县| 邯郸市| 嘉善县| 盱眙县| 武川县| 滦南县| 阳西县| 镇远县| 樟树市| 新余市| 西平县| 普兰县| 伊宁市| 巨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