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強勢攻擊,逼迫就范——FBI強勢攻擊的心理策略

FBI一直是一個與犯罪分子頻頻交鋒的團隊,經常會遇到疑難案件。但是,無論FBI面對的對手有多么強大,FBI總是能夠從中找到突破點,進而使嫌疑人落網。而懂得心理操控術就是FBI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原因。隨著FBI的成功以及其知名度的提高,FBI的攻心智慧也被更多的人熟知,致使人們在關心FBI所做的事情的同時更加關注FBI在與嫌疑人周旋的過程中采用了怎樣的攻心戰術。在攻心戰爭中,FBI從來不會向對手投降,他們會在恰當的時候向對手發起攻擊,以強硬的姿態逼迫對手就范,進而為自己贏得取得勝利的時機。

1.進攻心理才是上策

在世界上,“FBI”是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詞,這主要是因為在美國的發展歷史上,FBI創造了顯赫的功績:打擊3K黨,抓獲破壞美國的間諜,打擊眾多犯罪組織和集團……隨著FBI的業績被廣為流傳,FBI攻入他人內心的智慧也成了無數人爭相學習的對象。實際上,FBI能夠破獲許多案件的原因在于FBI獨有一套充滿智慧的攻心術。

可以說,每一個FBI的精英成員都是一個如假包換的“攻心專家”。據說,在某地有一個知名的“討債專家”。他說,在世界上,有三種人的債最難討,分別是民代政客、警察和黑道成員。不過,這位討債專家卻有一個十分聰明的辦法,而這種辦法使他足以從這些人手中討回債款。因為這位專家深明對手的弱點:民代政客十分害怕丑聞,而警察則害怕成為被告,黑道成員則害怕人情。只要掌握了他們的這些弱點,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攻入他們的內心,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實際上,這位“討債專家”獲得成功的辦法與FBI如出一轍,那就是“攻心才是說服他人之本”。

其實,對“攻心術”感興趣的人并非少數,但是很多人都對“攻心術”抱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若想說服他人,口才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那些口才流利、能說會道的人才能夠成為談判高手。其實不然,FBI的智慧告訴我們,只有懂得攻心術的人才能夠在談判中占據優勢。如果人們懂得攻心術,其向往的事業、財富、愛情和幸福等往往都會手到擒來。那么,攻心術的重要性是否真的如FBI所說呢?不妨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1971年,當時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辛巴多和他的學生正在進行一項刺激“犯人”的實驗,實驗地點就選在斯坦福大學的地下室中。按照辛巴多和他的學生的計劃,這項實驗大約要持續兩個星期,而參與實驗的人則分為“獄警”和“犯人”兩個角色,而誰是“獄警”、誰是“犯人”,則要通過拋硬幣的方式來決定。硬幣拋完之后,實驗者很快便進入了實驗,而且他們還十分徹底地進入了他們在實驗中扮演的角色。

隨著實驗的進行,“獄警”變得越來越像獄警,而“犯人”則更像犯人。因此,“獄警”逐漸像真正的獄警那樣不斷對犯人增加新的管制條例,甚至對他們的“犯人”進行侮辱、強迫、威脅和毆打。最初的時候,“犯人”也曾在遭受侮辱和毆打之后組織了反叛活動,但是他們的反叛活動卻都被“獄警”鎮壓了。久而久之,“犯人”就變得對不公平的對待習以為常了,甚至像真正的犯人那樣無助。最終,在這個實驗中扮演“犯人”的人們越來越像真正的犯人,他們的行為漸漸失去了控制,竟然讓人有些害怕。

后來,心理學家分析了這個實驗。心理學家認為,由于參與實驗的人長期在同一種角色下生活,所以這種角色漸漸深入了他們的內心,甚至占領了他們的心靈。因此,在實驗中扮演獄警的人則越來越像獄警,而扮演犯人的人則越來越像犯人。從另一個角度講,實驗中的角色早已進入了他們的心靈,因此他們自然而然地按照實驗中的人物的生活方式來生活。正因為實驗中的角色占領了他們的內心,所以他們才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見,征服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觀點攻入其內心,這樣人們自然就會得到希望見到的結果。正因為如此,FBI的精英經常表示,單純憑借口才并不能說服一個人,而攻心才能夠在說服一個人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美國聯邦調查局,有一個十分優秀的探員,其主要工作就是專門預測罪犯的人格和心理。正是這個探員多次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運用老道的手法突破罪犯的心理防線,進而使他偵破了許多重大案件。這促使很多記者慕名前來采訪,而令這些記者意外的是,眼前的探員并不是他們想象中的能言善辯的人,而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在交談中,記者驚訝地發現,雖然眼前的探員話語不多,但是字字有力,而且每個字都能夠準確無誤地攻入對手的內心。在交談中,這名探員告訴記者,他并不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如果僅僅憑借口才,在審訊中獲勝的希望并不大。他的意思即是,他能夠在審訊中獲勝依靠的并非口才,而是攻心策略。實際上,無論面對怎樣的對手,“攻心策略”始終都是戰勝對手的最佳辦法。因此,美國警察才可以在面對對手的時候不驚不慌,與其巧妙周旋,最終利用自己的攻心智慧直擊對手內心,使得對手在自己的攻心智慧之下不得不低頭認輸。

FBI的攻心智慧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對手的時候,就可以把我們的話語當做子彈,而我們唯一的目標就是對手的心理弱點和需求。如果我們不能夠準確地猜測到對手的內心,自然不會成功攻入對手的內心。如此一來,即使你妙語連珠,也只是浪費口舌,不會有絲毫收獲。此時,你不妨重新制定策略,直搗對方內心。要知道,只有如此,我們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然而,盡管FBI攻心的策略極富智慧,可是仍然有很多人認為說話妙語連珠的人才可能成為談判高手。實際上,從FBI的攻心智慧的角度講,當一個人話語過多的時候,他思考的時間就會減少。再加上他的話語太多、說話速度過快,對方根本沒有時間接受。而這就意味著說話的人完全是在浪費自己的口水和力氣。顯然,這個過程對談判結果沒有任何有益的幫助。而FBI的攻心智慧就在于,FBI精英知道在與對手的談話過程中巧妙利用自己的語言,同時融入攻心智慧,因此FBI的精英無須太多的語言就可以攻入對方內心。如此一來,FBI的觀點就會在對方的內心牢固地占據一個位置,就像上文的“實驗”。其意思就是說,對手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了FBI的觀點,并且按照FBI的意愿行動。如此一來,FBI自然就會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總而言之,在FBI與對手周旋的過程中,其攻心智慧是他們獲勝的必不可少的關鍵武器。而所謂的攻心術實際上就是滿足對手的心理需求或者利用對方心中的恐懼情緒等,通過一定的話語誘使對方改變自己的態度,進而使FBI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那些希望僅僅憑借出色的口才獲得勝利的人并非就是攻心能手。而FBI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們懂得如何抓住對方的死穴、如何攻擊對方心理,進而不浪費一槍一彈地從心理的角度占據優勢,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任務。而FBI的攻心智慧告訴我們的就是,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攻心說服方法越來越重要。有時候,人們說錯一句話就很可能導致自己一敗涂地。相反,一句恰到好處的話往往可以使自己反敗為勝、使危機變為轉機。而正是憑借著這種攻心策略,FBI才能夠破解一個又一個案件中的謎團,進而成為異常優秀的警察隊伍。

2.適時改變戰術,粉碎對手敵意

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FBI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頑固不化的對手。為了躲避FBI的調查,這些對手往往會通過偽裝或謊言等渠道破壞FBI的思路,甚至軟硬不吃,拒不認罪。這樣的對手的確是FBI面對的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他們的謊言很多時候都天衣無縫,而他們的偽裝往往也完美無瑕。此時,FBI若想找出一個破綻進而攻入對方內心就顯得極其困難。但FBI會在此時重新審視自己的審問方式,及時調整自己的進攻策略,然后從一個新穎的途徑中獲得成功。

實際上,FBI破解謊言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先把謊言看做人類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然后再正視謊言。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卻行之有效。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有益于FBI在與對手周旋的過程中保護自己。而FBI的實踐經歷也告訴人們,如果我們在與對手交鋒的時候能夠存有戒心并且保持警惕的話,我們必然會識破大部分騙局。可是,道理簡單,而實踐起來卻沒有那么容易。有時候,一些頑固不化的對手會執著地反復說自己的謊言,絲毫不會落入警察的圈套。此時,改變戰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二戰期間,法國的情報機關就在改變戰術的情況下逼迫著一個偽裝成流浪漢的間諜顯露了原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情報機關的注意力被一個流浪漢吸引了。這個流浪漢自稱是比利時人,但是情報機關卻認為這個流浪漢的身份背景絕非這么簡單。后來,為了安全,法國的情報機關毅然控制了這個自稱為“來自比利時”的流浪漢。然后,法國情報機構將審訊這個流浪漢的任務交給了法國軍官吉斯。

首先,吉斯軍官并沒有急于審訊流浪漢,也沒有急于使流浪漢就范。當吉斯對這個人的面貌、語氣、語調和動作等方面進行了仔細觀察并對其進行了詳細調查之后,吉斯確定了情報機構的判斷:“來自比利時的流浪漢”絕對只是一個偽裝的身份,而他真實的身份則是來自于德國的間諜。但是吉斯并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自己的推斷,因此吉斯與這個流浪漢之間展開了較量。由于狡猾的對手對吉斯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完美的過程讓吉斯根本找不到任何破綻。屢屢碰壁的吉斯只好審視自己的行為。在對自己進行了一番審視之后,吉斯認為,通過語言來判斷他的真實身份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辦法。

于是,吉斯立即對其展開了行動。最初,吉斯讓這個流浪漢數數。結果,這個流浪漢不卑不亢地在吉斯面前用法語流利地數數。由于整個過程非常順利,所以吉斯依然沒有找到任何破綻。過了一會兒,吉斯派人在窗戶外燃起熊熊大火,隨即有人用德語喊道:“著火了!”吉斯認為,如果這個流浪漢在此時流露出驚慌的神色,他必然聽得懂德語,因此吉斯就有了確鑿的證據證明自己的推斷。遺憾的是,流浪漢依然無動于衷。

吉斯并不甘心就此失敗,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第二天,吉斯命人把這個流浪漢帶到審訊室。吉斯說道:“好了,你自由了,你可以離開這里了。”聽到這句話,流浪漢揚起臉,露出了微笑,隨后他長出了一口氣,變得格外輕松。不過,流浪漢很快便發現吉斯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此時,流浪漢不再輕松,而是瞬間變了臉色。原來,剛剛吉斯是在用德語說話。由此,吉斯就徹底攻入了流浪漢的內心。在事實面前,“流浪漢”不能夠繼續撒謊,只好承認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實際上,吉斯的案例就是一個改變戰術進而取得勝利的故事。盡管對手一再強調自己的“比利時流浪漢”的身份,強調自己不懂德語,但是吉斯在幾次更換應對策略之后,流浪漢終于招架不住,在一個簡單的表情上露出了破綻。其實,吉斯最初審問“流浪漢”的時候遇到困難的原因很簡單:吉斯以敵對的態度對待“流浪漢”,而“流浪漢”自然不會以友好的態度對待吉斯。因此,就在吉斯通過各種辦法來證明“流浪漢”的真實身份的時候,“流浪漢”早已看透了吉斯的內心:吉斯的目的就是為證明自己的間諜身份。因為“流浪漢”清楚吉斯的目的,吉斯自然不會在這場較量中勝出。

其實,吉斯的遭遇是每一個與對手打交道的人必然會遇到的情況:當你試圖說服一個人的時候,他必然存在一些防備心理。就在你思考怎樣才能夠使對方就范的時候,你的對手也在思考你會用怎樣的辦法來對待他。這意味著,當一個人在分析對手的時候,他的對手也在揣摩這個人的心理。此時,對手將這個人的心理揣摩得越真切,對手的防備心理自然也就越強。如果人們在這個時候刻意勸說對手、影響對手或者給對手設計一個計謀,都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而FBI清楚,在這種時候無意之舉和無意之語則會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如果人們在此時無意中的一句話,假裝在不經意間告知對手某種信息,對手反而沒有抵抗心理,也不會有所顧慮。在這個時候,對手會認為你根本沒有操縱他、進攻他內心的意圖,因此他自然就不會有所防范,而此時就是攻心的最佳時機。

在FBI看來,當人們遇上頑固不化的對手、種種攻心策略均告失敗的時候,不妨嘗試著改變戰術,用“無意中的語言”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FBI認為,佯裝在不經意間說出某句話或者讓對方在無意中聽到你所說的是一個不錯的攻心辦法。當人們與對手交鋒的時候,如果對手察覺到人們的意圖或者意識到人們在嘗試改變自己的態度的時候,對手自然會產生種種懷疑,自然會以防范的心理對待你,而這些懷疑和防備恰恰是人們攻心的最大障礙。而與之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人們在無意中向對手傳達某種信息,對手則會認為接受這種信息并不會使自己落入對方的圈套,他們自然就會接受信息。只要對手接受了人們發出的信息,那么人們就達到了攻心的目的。顯然,吉斯與“流浪漢”交鋒的過程就是這樣的例子。

當吉斯堅定自己的信念——“眼前的比利時流浪漢就是德國的間諜”的時候,“流浪漢”也清楚地意識到了吉斯的意圖。因此,此時的“流浪漢”處處防備著吉斯。當吉斯要求他數數的時候,“流浪漢”則很快意識到,這是吉斯的計謀,稍有不慎必然會讓吉斯握住有力的證據。因此,“流浪漢”小心謹慎地用法語數數,整個過程毫無破綻。于是,吉斯改變了自己的策略,試圖用“放火”的方式逼迫對方講出實情。可是,“流浪漢”依然識破了吉斯的計謀。雖然外面“著火了”的德語呼喊聲響徹天空,但這個“流浪漢”依然穩穩地坐在那里,于是吉斯再次失敗。

第二次失敗的吉斯再次改變了策略。這一次,吉斯徹底轉變了自己的思路。在交談中,吉斯并沒有直接給“流浪漢”提出某種要求,而是佯裝在無意中告知對方“你自由了,可以離開這里了”。然而,正是這句無意中的話讓吉斯看到了自己意料之中的結果:“流浪漢”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而正是這個笑容讓吉斯掌握了證明對方是德國間諜的證據。因為吉斯剛剛是用德語告知對方“可以離開”了,而“流浪漢”放松的表情表明他聽得懂德語,也等于默認了自己撒謊的事實。

因此,FBI提醒人們,在進攻他人內心的時候,一定不要讓對方知曉你的企圖。若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在與對手周旋的時候保持客觀的態度。如果對手知曉你的內心,那么你攻心的行動必然會以失敗結束。如果人們在攻擊對手心理的時候屢次遭遇失敗,不妨暫時隱藏自己的意圖,改變自己的戰術,重新攻擊對方的心理。通常,這樣做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此外,FBI還提醒那些試圖攻入他人內心的人,不要在交鋒剛剛開始的時候就企圖說服對方,因為這樣能令對方產生更嚴密的防范心理。

3.學會駕馭對方,破解對方防守心理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任何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或精神享受。實際上,很多人并不喜歡他人來與自己分享物質上的享受,但是卻十分樂于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來與自己分享精神上的享受。而FBI則由此發現了另外一種破解對手防守心理的方法,即從對方心理的角度出發駕馭對方的心理,進而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

除了FBI之外,許多攻心高手都清楚,若想拉近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進入對方的心里,就要融入到對方的心理狀態中。在交談的過程中,人們不妨暫時放棄自己試圖說服對方的心理,轉而贊揚對方的想法,當自己得到對方的認可之后再轉而進攻對方的內心,這樣往往可以輕而易舉地達到進攻他人內心的目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作為一個參戰國需要一批青年前往前線,但是就在征兵的過程中,美國遇到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大量的美國青年習慣了舒適的生活,十分擔心自己到前線之后會在一瞬間喪命。于是,美國青年紛紛抵制官方發出的征召令。因此,前來應征的人門可羅雀。由于一時之間無法召集到滿足美國需要的青年軍人,俄亥俄州的地方行政長官多次被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訓斥得灰頭土臉。這讓這位行政長官覺得自己十分冤枉:自己每次都在竭盡全力地征召新兵,可是,盡管他每次都會說得口干舌燥,但是那些懦弱且固執的年輕人卻絲毫不愿意報名參軍,這令行政長官苦惱不已。就在他為了征召新兵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有人向他提出了建議:不妨向一位赫赫有名的心理學家請求幫助。

受邀之后,經過一番精心準備,這位心理學家信心滿滿地來到征兵現場。眼前的青年人早已對一切說服他們的行為作好了準備,此時依然在臺下東張西望,絲毫沒有仔細聽講的表現。面對這樣一群桀驁不馴的青年人,心理學家并沒有與其他人一樣直接地說服他們參軍,而是先沉默了約五分鐘。然后,心理學家開始用他渾厚的男中音演講,他的第一句話卻出乎行政長官的意料:“親愛的孩子們,我與你們一樣,十分珍愛自己的生命。”然而,正是這句話吸引了青年人的注意——在青年人看來,前來勸說他們的人雖然不少,但是能夠這樣公開支持他們的觀點、理解他們的決定的人卻不多,甚至完全可以說,眼前的這個心理學家是第一個與他們站在同一立場的人。

此時,青年人見到這個人頗具學者風范,又十分理解自己的決定,于是便安靜下來繼續聆聽他的講話。接著,心理學家說道:“我首先要表明我自己的觀點,熱愛生命沒有錯誤,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同時,我與你們一樣十分反對戰爭、恐懼死亡。如果政府要求我趕赴前線參加戰爭,我與你們一樣會拒絕,甚至逃避。但是,當我們面對美國的這份征召令的時候,我卻產生了另外一種僥幸的心理——假如我應征參軍,上前線的概率只有一半,因為我也有可能留在后方。即使我到了前線,我作戰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因為我也許會成為某個長官的左膀右臂。如此一來,我就會留在某個安全的地方。退一步講,即使我真的成為沖鋒陷陣的士兵,我也不會擔憂,因為我受傷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假如我不幸掛彩,也未必會失去生命,因為輕傷不至于使我喪命;如果我不幸受到重傷,醫生也可以幫助我逃離鬼門關;如果我不幸犧牲,親人和朋友會為他們有一個為國捐軀的人而驕傲,而我的父母不僅可以得到一筆數量非常可觀的撫恤金和保險金,還可以得到一枚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榮譽的最高勛章。不僅如此,鄰居的孩子也會把我當成偶像和英雄,而我則會以‘一個偉大的戰士’的身份來到天堂,也許會見到令萬人景仰的華盛頓將軍。”

聽完心理學家的話,原本十分抗拒參軍的青年人都改變了自己之前的心理,紛紛表示愿意參軍。而這些人中間,也許有人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史冊上的英雄,也許有人的家境不好,如果犧牲了,其家人自然會獲得一筆巨額的撫恤金。就這樣,這位心理學家用簡單的一席話攻克了青年人內心的弱點,成功勸說了青年人去參軍。

其實,這位心理學家之所以能夠成功勸說這些青年人,正是因為他善于駕馭對方的心理、操縱他人的情感。在這個進攻他人內心的過程中,這位心理學家另辟蹊徑,先順應對方的意思、肯定對方的想法,然后再輾轉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這樣,心理學家就達到了攻入他人內心的目的。與其他攻心術不同的是,這種方法并沒有鋒利的語言,也沒有直接的攻擊,但是這種方法卻能夠使你成功駕馭對方的心理,進而破解對方牢固的防守心理,而這正是這種攻心策略的優勢所在:先認定對手的心理,使對方的防備意識漸漸松懈,然后趁機說出自己的觀點。此時,失去防備心理的對手就會仔細考慮你的觀點,從而接受它。至此,你就達到了進攻對方心理的目的。

在多年與對手的周旋和斗爭中,美國警察用這種辦法成功駕馭對手內心的案例也不少。但是很多希望學習FBI攻心術的人卻并沒有真正重視這個方法。正如上文的心理學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次演講的目的——成功勸說拒絕參軍的青年人,使他們心甘情愿地奔赴前線。但是,這位心理學家并不急于進攻青年人的心理,而是先承認他們的觀點——生命很寶貴,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的想法并沒有錯誤。聽到這樣的話,青年人立即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覺——原來這個人與其他人不同,他并不是來勸說自己去參軍的。此時,拒絕參軍的青年人的防備意識最弱,而心理學家這時才轉而進攻年輕人的內心。

回顧心理學家進攻別人內心的方法,有以下幾個階段:先瓦解對方的防御心理,然后掌握青年人潛意識中的心理需求。接著,心理學家就發揮自己的智慧,將年輕人一步一步引入自己早已設好的網絡中。最后,心理學家徹底掌握并駕馭了青年人的心理、操縱了青年人的情感,輕而易舉地使青年人自愿去參軍。

不可否認,心理學家駕馭青年人心理的辦法是高明的、充滿智慧的。其實,FBI的攻心策略與這位心理學家勸說青年人的策略有很大相似之處。FBI認為,在與對手進行心理交鋒的時候,如果你特別堅持自己的觀點和主張,試圖盡快使自己徹底擊潰對方而占領上風,那么你的對手就會嚴加防范,決心與你對抗到底,結果就會適得其反。而當FBI和其他攻心高手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們就會轉變思路,首先肯定且認同對手的想法,順應對方的意思,然后使對手在不經意間就陷入了你設的圈套。

在許多人看來,共同的興趣、愛好和思想觀念正是連接兩個人的最佳紐帶。如果兩個人擁有相近的觀點、思維和愛好,那么這兩個人之間的關系自然就會十分緊密。因此,如果你想要進攻他人的內心,不妨先從對方的心理狀態入手。在此期間,你要讓對方知道,你與他有著同樣的觀點和看法。在與對手交鋒的幾十年時間內,美國警察利用這個方法成功沖破了對手的心理防線,進而自如地駕馭了對手的情感和心理。接下來,才是應該向對方發起強勢攻擊的恰當時機。這樣,對手就會不知不覺地跟隨著警方的意愿行事。如此一來,美國警察就獲得了攻心戰役的勝利。

FBI的攻心策略告訴人們,若想在攻心戰中勝出,必須拉近自己與對手之間的距離,否則對手在面對你的時候必然充滿了敵意。在這種狀態下,其戒備心自然會極強。如果人們在此時發起攻擊,對手必然會猜測到你的意圖,因此人們很難成功進入他人的內心,而那些攻心高手則清楚,從相同或相似的觀點、感覺或態度入手,則會讓人們更快地進入對手內心。可是,與FBI不同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駕馭對手的竅門。因而在與對手交鋒的時候,這些人總是以嚴肅的面孔示人,言辭犀利,可是這種攻擊方法的效果卻并不令人十分滿意,其原因就是犀利的語言會招致很多人的反感,從而致使這些人并不會接受這種方式。此時我們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先認可對方的觀點,使對方接受自己,然后巧妙運用智慧和語言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從而達到駕馭對方心理的目的。

由此可見,強勢攻擊固然有其優點,但是一味強勢攻擊不一定會給自己帶來滿意的結果。也就是說,鋒利的語言并不會使人們成功駕馭對方的心理。其實駕馭對手心理的方法并不難,就是從對方的心理入手,承認對方所想,然后悄然扭轉話題,向對方傳達自己的觀點,使對方的心理防線徹底瓦解,心甘情愿地改變自己的立場,與你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如此,你就能成功駕馭對方的心理了。

4.立威造勢,控制有術

在多年與犯罪分子交鋒的過程中,FBI之所以能夠屢破案件,主要是由于FBI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心策略。FBI十分清楚自己的對手是怎樣的人——這些對手蓄謀已久,狡猾老練,為保證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并能夠逃避警方的追捕而不惜一切代價。而FBI的任務就是在找到確鑿的證據的同時,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攻心策略逼迫對方,使對方無路可走,進而承認自己的罪行。在這套攻心策略中,樹立威勢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很多攻心高手都懂得,若想在與對手的交鋒中獲得優勢、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必須要在恰當的時候給自己樹立威勢。讓對手認為你給他指明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如果對手按照你指明的方向走,必然會讓自己更安全。此時,你在攻心戰中就占據了有利的位置,也意味著你離勝利的曙光也不遠了。

在FBI多年偵破案件的過程中,他們就曾經用這種方法成功地攻入了犯罪嫌疑人內心,從而破獲了許多的案件。

1982年下半年,芝加哥地區發生了一系列奇怪的案件:一些居民莫名其妙地暴亡。接到報案之后,芝加哥警方迅速對這起案件展開了調查,并且很快找出了受害者的死因——他們無一例外地服用了羥苯基乙胺膠囊,一旦羥苯基乙胺膠囊在人體內溶解,人就會立刻死亡。而且明顯這起案件是有人故意投毒。

當警方接到相關信息之后,立即對此事展開了調查。而芝加哥的主管特工還立即組織成立了專案組,后來此案成了聯邦調查局中代號為“膠囊謀殺”的案件。

然而在調查開始后不久,調查人員就遇上了一個問題,這就是投毒犯罪的隨機性。原來,在這起案件中,調查人員既沒有發現投毒者的特定目標,也沒有發現在案發現場留下的痕跡,因此如果按照常規的偵破思路,調查人員不會有任何發現。盡管如此,調查人員仍然產生了一種感覺:他們與這個隱藏在暗處的投毒者似曾相識。這時候,調查人員找到了一項調查結果,這個調查結果表明,一些銷聲匿跡、濫殺無辜的狂徒作案的動機往往都是為了發泄自己內心的憤怒。因此,調查人員認為這個投毒的人一定有某種心理缺陷,可能曾經患過很嚴重的憂郁癥,而且還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人。

后來,調查人員決定扭轉自己的偵破思路,不再探求投毒者選擇羥苯基乙胺膠囊的原因,而是從作案者的心理下手——多年的偵破經驗告訴調查人員,若想偵破這個案件,就要對作案者施加壓力,但是卻不能讓對方產生對抗情緒。因此,聯邦調查局的調查人員想到一個辦法:借助媒體的力量進攻投毒者的內心。

之后,警方與媒體取得聯系,鼓勵他們發表文章,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這些文章中把投毒者描寫成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因為警察認為作案者會把受害者“非個性化”,例如強迫作案者看一個被害死的12歲的小女孩的臉,他就會產生犯罪感,進而會徹底交代他的罪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對作案者進行攻心戰爭。但重要的是,警方應該按照一定的步驟向媒體公布關于這起案件的信息——首先就是對案情進行描述;還要簡單介紹警方對案件的分析;另外,就是要在文章中表明警方偵破案件的決心。

聯邦調查局的破案精英認為,他們應該在媒體中表明自己偵破案件的決心,強調“聯邦調查局在州政府和地方當局的幫助下正在全力進行偵破案件的工作,即使花費畢生的時間,也一定要將真兇緝拿歸案!”不可否認,正是這句話給犯罪分子以震懾的作用。后來,美國警方在不斷偵破中,抓獲了一名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雖然警方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他的謀殺罪。不過,令人們高興的是,自從這名嫌疑人入獄之后,芝加哥地區就再也沒有發生過投毒案件了。不可否認,在偵破“膠囊謀殺”的案件中,“立威造勢”的方法給聯邦警察破案帶來了很大幫助。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一個人信心滿滿、威勢十足地對另一個人宣傳他的觀點的時候,另一個人很容易就會受其影響,從而放棄自己的主張或觀念,轉而迎合這個人的觀點甚至按照對方的思維行動。可以說,那個威勢十足的人此時就達到了進攻他人內心的目的。

有時候,人們在寫文章或者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也會引用名人的言論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實際上這也是利用了“立威造勢”的方法。在普通人看來,名人的言論是不可置疑的權威,而引用名人的言論就會給自己的觀點“立威”,從而增加可信度。事實證明,這種方法能夠輕而易舉地攻入他人的內心,并且往往能夠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很多商家都會聘請一些“明星”或“專家”來代言,幫助自己推銷商品,其道理也是如此——在“明星”或“專家”的宣傳和推銷下,自己的產品就會無形中在消費者的心中樹立威信,自然會吸引大批消費者購買。用FBI的話來講,立威造勢是一種效果明顯的心理控制術,而這種方法能夠幫助你徹底攻占對方的內心。

FBI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你與對手進行攻心戰的時候,“立威造勢”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攻心高手在使出“立威造勢”這一招數之后,會及時強調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換句話講,就是及時告知對方你的“威勢”屬實。

很多時候,對手為了達到攻心的目的,往往會在攻心戰術中使用“我們”一詞,其目的就是告訴你,你的對手是一個龐大的團體,很多人都在密切注意你的行動,其目的就是用一個“龐大的、實力雄厚、能力超群的團體”在談判中協助他在你的心中樹立威勢。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真的被對手蒙蔽了眼睛,進而相信對手的話,放棄了攻心的計劃,那么很遺憾,這表明你在這場攻心戰中失敗了,而對手則利用“立威造勢”的方法贏得了勝利。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聯邦調查局破獲了一起恐嚇性質的案件——某人給一個銀行行長打去了恐嚇電話,告訴對方前幾天西南貝爾公司派去銀行的技術人員是他的人,這個人在行長所在的銀行中安置了一枚炸彈。打電話的人告訴行長,他只要用遙控器就可以將炸彈引爆。為了恐嚇行長,這個人告訴銀行行長,他已經控制了行長的妻子,并要求行長給予他一大筆金錢才不引爆炸彈。聽到自己的妻子處于危險中,行長驚恐萬分,立即讓秘書給自己的妻子打電話。可是,家中并沒有人接電話,于是,此時行長相信了這個恐嚇電話的內容。

后來,聯邦調查局在破案的過程中了解到,這個人在給行長打電話之前就給他的妻子打了電話,謊稱自己是西南貝爾電話公司的。這個人告訴行長的妻子,這里經常有人投訴說“接到騷擾電話”,而他們正在跟蹤這個人,所以在當天中午12:00到12:45之間不要接聽任何電話,以幫助他們抓捕打騷擾電話的人。行長的妻子深信不疑,果然沒有在這個時間段接聽電話,而行長接到恐嚇電話并且打給妻子的電話正是在這個時間段。由此可見,這個人根本沒有控制行長的妻子,也沒有派遣任何人給銀行安裝炸彈,他的目的就是讓行長相信他的話,并且逼迫行長答應他的要求。實際上,這個訛詐者所用的計策也是被FBI深深追捧的“立威造勢”的方法。他知道,當他告訴銀行行長“安裝炸彈”、“控制其妻子”的時候,銀行行長必然會驚慌不已。為了安全,銀行行長不得不在這些條件之下答應自己的要求。這樣,訛詐者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這個訛詐者無疑是這場攻心戰爭中的勝利者。可是,由于聯邦調查局及時介入,并成功運用了一套更高明的偵破手法,很快便揭穿了這個人的謊言。顯然,在這里聯邦調查局才是真正的攻心勝利者。

以上的案例告訴我們,“立威造勢”的確是在攻心戰爭中屢試不爽的策略,因為很多人在聽到威勢十足的話語之后都會放棄自己原有的主張或信念,轉而迎合對方的說法,這樣他們自然會被說服。此時,攻心者便達到了占領并且控制他人心理的目的。

5.必須拖過三分鐘熱度,然后才能夠談及勝利

很多人在與對手周旋、斗智斗勇的時候都會感覺到攻心異常艱難。因為人們常常要面對異常固執的對手。無論人們用何種方式與他們談話,這些人都能夠巧妙應對,絲毫不露破綻,此時這場攻心戰似乎到了相持階段,如果一方不肯認輸,那么這個過程就要持續下去。但是,那些談判精英卻不畏懼這樣的對手,無論對手表現得多么鎮靜自若,這些談判高手都會找到一個合適的契機向對方發起攻擊,逼迫對方不得不就范。而在這種時候,拖延辦法就是改變戰局的最佳方法之一。

在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三分鐘熱度”是人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詞語。沒錯,無論人們做什么事情,最初的階段都是人們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如果人們長時間工作或學習,久而久之,最初的旺盛精力就會減少,甚至消失殆盡,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分鐘熱度”;如果你挑戰一個剛剛開始某項學習或工作的人,那么你很難在競爭中勝出;可是,如果你在一個人對某項工作或學習失去熱情的時候再去向他發起挑戰,他就會很容易敗在你的手下。而FBI也由此得出了一個進攻他人內心的有效的策略——拖過三分鐘熱度。

FBI的這種攻心智慧告訴人們,在很多時候,勢頭猛烈的攻擊并不一定會讓人們在言語交鋒中勝出,而拖延在這時則是能夠讓人們勝出的技巧之一。FBI的攻心精英認為,當你在攻心的過程中遇到一個固執的對手的時候,應該考慮“拖延辦法”。遇到一個固執的對手并不意味著你在這場交鋒中一定會失敗,但是你一定要清楚,此時只有拖過三分鐘熱度,你才可以接近勝利。

不可否認,FBI的拖延辦法有其科學之處,人們在生活中的表現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人們決定做某件事情之后,最初的時候都是信心滿滿,一心一意地想將這件事情做好。因而此時的人們斗志昂揚。可是,如果在這個時候人們恰好遇到了另一件更著急的事情,就不得不將原本決定好的事情暫時擱置一邊,一段時間過后,當人們再次著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熱情,而這就意味著,人們此時已經過了“三分鐘熱度”。

實際上,很多時候,人們都不是通過某種特定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而是利用拖延的辦法解決問題的——很多事情都是在拖延中不了了之的。例如,兩個人之間因為一點小事情發生了矛盾,其中一個人十分生氣,信誓旦旦地要與另外一個人理論一番,給他一個教訓。可是,一段時間之后,他的怒氣就會消失不見,而這個人的態度也會發生轉變——“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吧!”其實,這也是一種拖過了“三分鐘熱度”的表現。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用“三分鐘熱度”來形容一個沒有恒心的人,此時“三分鐘熱度”是一個貶義詞,而FBI則從這句話中獲得靈感,發明了一個進攻他人心理的好辦法,這就是“拖過‘三分鐘熱度’”,其利用的就是人們在從事某項工作的時候的最初的熱情。沒錯,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有“三分鐘熱度”,在這“三分鐘熱度”中,人們針對某件事情的想法和行為很主動,一旦過了“三分鐘熱度”的時候,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就會變得十分消極被動,而這時則是攻心的最佳時機。

許多攻心高手在向他人講述攻心秘訣的時候,都會講述這樣的案例:

在20世紀80年代,位于硅谷的一家電子公司生產出了一個新產品,即一種新型的集成電路。但是,在這家公司剛剛把這種新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盡管產品很新穎,但是公眾卻并不能接受其性能,而公司恰好在此時負債累累,面臨破產危機。如果能夠成功將這個集成電路銷售出去,必然會給公司帶來起死回生的希望。

果然,一家來自歐洲的公司慧眼識珠,派遣三名代表前來洽談轉讓事宜。看起來,歐洲的公司十分有誠意,但是在交談中,對方提供的價格卻只有研制費用的三分之二。面對這種情況,電子公司的代表只好站起來說:“先生,今天先到這里吧!”結果,在談判開始的三分鐘之后,這次談判就結束了。但就在當天下午,歐洲公司的代表就要求重新談判。這次,對方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因此電子公司以一個較高的價格轉讓了生產新型集成電路的權力。

這個案例就是一個利用“拖過‘三分鐘熱度’”的方法獲取勝利的案例,可是很多人對此十分不解:既然電子公司面臨著破產的危機,那么其公司代表為什么沒有急于出售自己的生產權呢?而這正是電子公司在這場談判中勝出的原因:電子公司的這種做法可以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決心不可動搖。談判代表知道,歐洲人千里迢迢地飛來此地談判,絕對不會在花費三分鐘的時間后就打道回府。因此,電子公司的代表這種打破常規的做法起到了讓對方丟掉以便宜的價格收購其新型集成電路生產權的幻想的作用。其實,電子公司的代表在這場談判中的取勝法則正是FBI攻心智慧中的“拖過‘三分鐘熱度’”,而FBI的智慧之處正在于此——能夠突破常規,利用“拖延辦法”取勝。

通常來講,人們提倡按時完成任務,絕不拖延,但是在FBI看來,有時候拖延也是一種智慧,但是這種“拖延”并非是消極、被動的拖延,而是要利用拖延的時間搜集對自己有益的信息,然后仔細分析自己遇到的問題,這才是戰勝對手的方法。但是,如果在無法戰勝對手的時候消極等待,那么結果必然會是失敗。

因此,FBI提醒那些希望學習攻心術的人,當你最初與對手交鋒的時候,都會遇上精力非常旺盛的對手,可是一旦你的對手失去了“三分鐘熱度”,你再對他發起攻擊,對手則更容易屈服。從這個角度講,有時候,采用拖延辦法讓對手失去“三分鐘熱度”,也是一個制勝的秘訣。

6.斬斷對手后路,FBI逼迫對方說出實情

很多攻心高手在有了多年與對手交鋒的經歷之后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成功進攻他人的內心并不難,只要斬斷對手的后路就可以將對手逼迫得無路可走,進而使其承認事實或者根據你的意愿行動,而這就需要攻心者從事實出發,只有在掌握一定事實的情況下才能夠對對方發起攻擊。因為有時候即使在你掌握了很多攻心策略的基礎上說得口若懸河也不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更不會使對手就范,而相對來講,人們往往愿意相信事實也不愿意相信他人最具道理的解說。這就與攻心高手常用的“斬斷對手后路”的方法極為相似。

1979年12月,佐治亞州羅馬市的常設辦事處遇上了一件棘手的案件:一個星期之前,一位名叫瑪麗·弗朗西斯·斯托納的漂亮直爽的小姑娘像往常一樣乘坐著小車回家,整個路途很平常。可是,當瑪麗·弗朗西斯·斯托納在她家附近的車道口處下車之后,就莫名失蹤了。瑪麗一家居住在阿黛爾斯維爾,距離羅馬市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而她的家距離公路也只有100公里。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12歲的瑪麗·弗朗西斯·斯托納卻神秘失蹤了。

一段時間過后,一對年輕的夫婦在布滿了樹木的小徑散步的時候發現了瑪麗的尸體。首先引起這對夫婦注意的就是瑪麗的臉——瑪麗的臉上蒙了一件黃色的外衣。這對夫婦保護了現場,立即報告了警察。這對夫婦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保護現場是最重要的事情。經過檢查,警察認為,瑪麗的腦部曾經受到鈍器的重擊,而這正是瑪麗死亡的原因。警察在案發現場發現了一塊血跡斑斑的大石頭,這塊石頭就在瑪麗的腦部附近。后來,法醫的驗尸結果也表明,瑪麗的顱骨正是在大石頭的敲擊之下才破裂的。此外,細心的警察還在瑪麗的脖頸處發現了一處傷痕,這意味著有人試圖從背后將這個小女孩掐死。隨即,警方立即展開了調查,以求獲得與瑪麗相關的情況。

在調查中,所有人都對這個不幸喪命的小女孩感到惋惜,人們稱贊她對人熱情友好、善于交際、討人喜歡。在眾人的印象中,瑪麗天真無邪,十分可愛,從沒有混亂的性行為,也從不沾染毒品和酒類。而驗尸結果也表明,在遭遇強暴之前,瑪麗仍然是處女。綜合種種情況,美國聯邦調查局認為瑪麗就是警察經常描述的“在低風險環境下的低風險受害者”。在研究了案情資料和現場照片之后,警察認為這是一起隨機性的奸殺案,并指出這起殺人案件并非有預謀的行為。

經過仔細觀察,警察發現,尸體上的衣物凌亂不堪,這意味著瑪麗是在逼迫之下無奈脫下自己的衣服,而在遭遇暴行之后又被允許穿上衣服。在現場調查的時候,警察發現,瑪麗的背部、臀部和腳上都沒有雜物,這證明瑪麗遭受暴行的地點并非發現尸體的林地上,而是在車子里。經過仔細觀察和分析,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精英弄明白了事情發生的經過,甚至可以想象案件發生的全過程。根據這個推斷出的案發過程,美國聯邦調查局認為兇手一定是一個做事有條不紊、具有強迫性格的人,而這類人通常都對深顏色的汽車愛不釋手。

隨后,警察與其他警局取得了聯系,希望獲得更多的線索。其中,某個警局的警官說:“你描述的兇手的類型十分像我們剛剛放走的一個嫌疑人。”根據該警局提供的資料,調查瑪麗遇害案的警察抓獲了一個叫達雷爾·吉恩·德維爾的白人男子。這個男人24歲,有兩次婚姻經歷,當時,這個男子正與其第一任妻子同居。在抓獲了嫌疑人之后,警察中有人建議對他進行一次測謊檢查,但是很快有人提出異議:達雷爾·吉恩·德維爾有一次入獄的經歷,除了瑪麗遇害案之外,該市的另外一起一個13歲女孩的遇害案也把達雷爾·吉恩·德維爾列為嫌疑人,因此警察不會從測謊檢查中獲得任何有價值的信息,相反測謊檢查只會令嫌疑人應對審訊的能力更高。果然,在進行測謊檢查之后,警察毫無收獲。

但是,聰明的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警察很快便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既然嫌疑人能夠自如應對測謊機器,那么另外一種方法一定會逼迫對方就范。于是,警察決定在晚上單獨審訊達雷爾,地點就設在警察局。警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使嫌疑人更容易暴露其薄弱環節。審訊開始后,警察嚴肅地說道:“在鈍器致傷或持刀傷人的案件中,兇手必然會沾上被害人的鮮血。吉恩,我們知道你身上沾上了別人的血,你的手上和衣服上都有他人的鮮血,我們并不是要問你‘這是你干的嗎’,我們知道這件事情就是你做的,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你為什么要這樣做?我認為我們也知道你做這件事情的原因,而且我們能夠理解,你只要告訴我們,我們是不是弄對了就可以了。”

在說完這段話之后,聯邦警察發現,面前的吉恩開始坐立不安了。很快,達雷爾·吉恩·德維爾就對他奸殺瑪麗的行為供認不諱,此外他還交代了他在一年之前在羅馬市犯下的另一宗罪行。最終,吉恩被判處死刑,并且在1995年5月18日在佐治亞州的電椅上被處死。此時,吉恩被捕已經16年了。

實際上,在FBI對達雷爾·吉恩·德維爾審訊的過程中,警察就采用了“斬斷對手后路”的辦法。在審訊開始之后,美國警察并沒有利用其他方法先與吉恩進行攻心戰術,也沒有暫時談論其他問題以使吉恩放松警惕,而是直截了當地談論與案件相關的問題。在交鋒的初期,美國警察就明確地告訴吉恩,警方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能證明他奸殺瑪麗的證據,而這樣就使得吉恩失去了反駁的機會,也毫無退路可言,因此,吉恩只好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不可否認,在審訊吉恩的過程中,FBI的“斬斷對手后路”的辦法確實起到了加速偵破案件的作用。首先,警察向吉恩講述自己已經掌握足夠的證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吉恩發出信息:警察是嚴肅認真的,也是忠于職守的。在得到這樣的信息之后,對手就會明白,這一次并不是放松的機會。其次,美國警方告知對方“自己已經掌握足夠的證據,并且從這些有力的證據上推斷出案件發生的全過程”的時候,對手也會敏銳地意識到,此時自己的確毫無退路可言。因為無論他怎樣辯解,警察都會用確鑿的證據將他的言論推翻。

在FBI看來,當你在進攻對手內心的時候先用“斬斷對手后路”的辦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震懾對手:我已經掌握了充足的證據,此時你任何口若懸河的辯論都不會使自己逃脫。在這種情況下,對手自然會暴露出其薄弱環節。

在審訊吉恩的過程中,FBI清楚地意識到,他們需要營造一種氛圍,這種氛圍一定要讓吉恩產生“如坐針氈”的感覺。為了讓這種方法的作用更明顯,審訊現場一定要有一點帶有神秘性的微弱的燈光。此外,警察必須在審訊剛剛開始的時候就向吉恩作出暗示:“我們已經掌握了兇手的情況,同時我們也知道你就是這個兇手。當然,對于你現在正在思考什么問題、承受什么壓力,我們也十分清楚。”美國聯邦調查局認為,在采用“斬斷對手后路”的方法進攻對手內心的時候,不管自己感覺如何,都必須及時地向對手說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告知對手自己已經掌握了證據。只有這樣做,這種方法才會起到震懾對手、使對手放松警惕的作用。

其實,FBI在運用“斬斷對手后路”的方法時極為注重尋找對手的薄弱環節——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自己在與對手進行心理戰術上的交鋒的時候徹底斬斷對手的后路,進而逼迫對手說出實情。換句話講,從對手的薄弱環節入手來斬斷對手后路,這種方法才會起到最明顯的作用。后來,FBI在偵破案件的過程中廣泛應用這種辦法,無論偵破侵占公款案還是政府部門的貪污腐敗案,也無論FBI在偵破銷贓案還是受賄案時,都會考慮應用這種辦法。此外,在FBI的攻心智慧中,無論與對手在何種環境下展開攻心戰爭,都應該找到對手的最薄弱環節,然后通過“斬斷后路”的辦法引他上鉤。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在攻心戰爭中讓對手知道,你已經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他的行為,此時一切反抗和辯駁都是徒勞。

在FBI的攻心智慧中,若想采用“斬斷對手后路”的方法進攻他人的內心,就要找到對方的薄弱環節,因為這就是你攻心的突破口。

美國警察在對付一些非暴力犯罪的嫌疑人的時候,往往會在審訊室的置景上花費很多精力。當他們在進行一起大規模的調查工作的時候,警察會將現有的所有資料集中在一起,其中很多并非是關于他們正在調查的案子的資料。FBI認為,在對嫌疑人進行攻心戰術的時候,對審訊室的布置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任務。有時候,美國警察在會議室內審訊嫌疑人,在審訊開始的時候,特工、警方人員都會出現在這間會議室中,同時還會把案情檔案放在桌子上,而這種布置就起到了“斬斷對手后路”的作用。因為這種布置可以讓嫌疑人知道警方對這起案件的重視程度。同時,裝飾墻壁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例如先放大幾張照片或資料圖片,然后將其掛在審訊室的墻上,這樣就會顯示出這次調查的正式性和規模大的特征。如此一來,FBI自然就會達到進攻他人內心的目的。

一名曾經供職于FBI、名為約翰·道格拉斯的人曾說,他在審訊犯人的時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墻上懸掛一張圖表,圖表上顯示的內容就是制定罪名的標準以及所應受到的處罰。在約翰·道格拉斯看來,這種做法并沒有深遠的意義,但是他卻能夠給嫌疑人制造壓力,進而提醒嫌疑人要在與美國警察周旋的時候注意切身的利害關系。如此一來,美國警察在審訊尚未開始的時候就在嫌疑人的心中給自己樹立了威信,這必然會增加FBI在攻心戰中勝利的希望。

通過FBI的經驗,我們可以得出,在攻心戰爭中“斬斷對手后路”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讓對手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意識到對方已經知曉真相,尋找任何借口都是徒勞。可以說,FBI在多年的偵破工作中,采用“斬斷對手后路”的辦法抓獲的嫌疑人并非少數。實際上,“斬斷對手后路”這一方法是一種非常重要且非常有效的策略,它可以讓對手一步一步后退,直至毫無退路為止。從另一個角度講,在攻心戰中讓對手看到自己的實力和已經掌握的資料十分重要,因為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攻心戰中震懾對手,進而斬斷對手后路,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太康县| 普格县| 湘潭县| 沿河| 平原县| 都江堰市| 文水县| 林州市| 澄江县| 双鸭山市| 繁昌县| 南溪县| 南川市| 繁峙县| 航空| 甘泉县| 宜兰县| 奉节县| 鄱阳县| 曲沃县| 静海县| 郑州市| 青阳县| 夏河县| 曲阜市| 武义县| 屏边| 澄城县| 博罗县| 太仓市| 黔西县| 东丰县| 仁怀市| 绥中县| 安岳县| 哈尔滨市| 孟州市| 清水县| 湖口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