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懂得進退,識時務者才知趣

1 裝認輸,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

“我不是說了嗎。你這里不應該這么寫,太兒戲。”

“可是現在的讀者就喜歡‘網絡語’啊,比較輕松詼諧。”

“你怎么就不聽呢,我們做出版的能和平常聊天兒一樣嗎?快改過來。”

“可是,現在不就是講銷量么,傳統寫法太沉悶,誰愛看吶。”

……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做事都喜歡和人爭個輸贏。小到生活中的點滴,工作中的問題,大到對世界的看法,人類未來的格局等等,往往都能讓我們吵得不可開交。如果對方最終被我們說服了,心里就會感到一陣快意。可一旦自己沒說服對方,甚至被對方說得啞口無言,心中就會憋著一股氣,要么犟嘴不認輸一直鬧下去,要么情緒低落獨自生氣。

有位智者說過:“每個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領土的國王。”既然是國王,那么他們就不會喜歡別人對自己說三道四,除非,別人的意見剛好和自己的意見相同。

蘇憶云在一家小公司做前臺接待,因為為人處世很有一套,常常充當公司的公關人。進入公司三年來,為公司處理了大大小小數十件客戶投訴事件,結果都很完美。以至于只要哪位同事和客戶鬧僵了,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請她幫忙,老板也很器重她。

有一次,一個客戶因為不滿意她們公司某位同事的服務,直接一個投訴電話打到了前臺,接待的人剛好是蘇憶云。只聽她剛來得及說一聲“您好”,對面立刻傳來一陣可怕的咆哮聲。那個客戶滿嘴污言穢語,毫無形象地把蘇憶云大罵一通。期間,因為聲音實在太大,連旁邊的同事都聽到了,對客戶的難聽之語極為不忿。

但蘇憶云卻耐心等待對方發泄完,才語氣溫柔地向對方說明情況,然后請求對方諒解并表示公司會立刻處理。總之,最后那位客戶反倒不好意思了,向她道歉。

同事們問她為什么不為自己辯解一下,蘇憶云笑了笑說道:“辯護有什么用呢,那樣做只會讓客戶更加生氣,還有可能讓矛盾升級,對公司不利。剛才我雖然挨罵了,但最終客戶不是給我道歉了嗎,對公司的負面印象也沒有加深,其實還是我贏了。”

同事們不解地問:“怎么會是你贏了呢?”

蘇憶云解釋說:“因為我得到了他的道歉,而他對公司又重新有了期待呀。況且我接受他的謾罵,只是假裝認輸,把這種口頭上的勝利讓給他罷了。你們看,他最后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嘛。如果我一開始就跟他爭嘴上的痛快,反倒是不好呢。”

人也許有三六九等,但不管是小學生、老太太、白領精英、還是藍領工人,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順從自己的人,厭惡反對自己的人。也就是說,我們個個都是國王,個個都有自己的想法,彼此間不同意對方的意見實屬正常。

但在我們身邊,有的人卻由于過強的好勝心,一旦別人的意見和他不同,他就不依不饒地想要贏過對方,硬要讓對方承認自己的“過錯”。結果事情發展到最后,誰贏誰輸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彼此的關系往往遭到毀滅性破壞,再也回不到之前了。有的人甚至還因此釀出一幕幕人間悲喜劇,可謂“贏”了無謂的勝利,輸了根本。

一次周末,李雪和男友一起出門游玩。走到小區門口,他們才發現沒有事先規劃好目的地,于是拿出手機開始搜索地點,結果,兩人因為意見不統一,在小區門口爭執起來。

男友說想去城東的電子娛樂城,好久沒體驗過了,想得緊。可李雪覺得電子娛樂城太無聊了,這大好的天氣,就應該去逛森林公園。兩人誰也不讓誰。起先,李雪先是對男友撒嬌,發現不能如愿,又開始耍小性子,到最后越說越激動,終于開始捶打男友。結果在拉拉扯扯中,一不小心,她一個耳光就扇在了男友的左臉上。

瞬間,男友臉色一變,狠狠甩開李雪的手,丟下一句:“你愛去哪兒去哪兒,我回家睡覺了,別來煩我。”說完,男友頭也不回地走了,留下李雪淚流滿面。

蔡康永說過:“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實際上,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假裝認輸是一種智慧,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技巧。一個人如果鋒芒太盛,凡事都想和別人爭個輸贏,難免讓人覺得太過小氣,斤斤計較,甚至無法忍受。

就像人們常說的,裝傻的女人才會幸福。事實上,不止女人,我們所有人都一樣。朋友之間想要友誼長存,必定有一個人深諳“認輸”之道。情侶之間想要走得甜蜜而長久,并開花結果,必定有一方懂得向另一方“認慫”。常言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不懂得給別人留下一定空間的人,最后往往只會把自己逼進死胡同。

讓我們做一個知趣的人,不要在無謂的事情上爭得你死我活,留人一步退路,于己也是方便。大是大非必須據理力爭,但在無關細節上,假裝認輸又何妨。

2 不咄咄逼人,給別人支一個臺階下

俗話說,贈人金銀不如給人面子。有時候,當別人不小心犯了錯,收起我們咄咄逼人的架勢,給人一個臺階下,既能避免對方尷尬,也能緩和彼此的關系。

有一回,公司要宴請一個重要的合作對象,老總親自出馬,帶上眾高層作陪。飯局定在市內最高檔的酒店里,前來赴宴的人也是另一家公司的高層和老總。

席間,賓主把酒言歡,其樂融融。酒至半酣,對方公司的老總突然將手搭在老總的肩上,半醉半醒地說道:“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古人誠不我欺也,酒真是個好東西,難怪詩仙杜甫連好馬也不要了。”

聽了這位老總的話,席上的人頓時說開了。有夸贊這位老總高雅的,也有說這位老總弘揚國粹的,更有說他學富五車的……突然,新來的業務主管卻皺著眉頭說道:“不對吧,什么時候詩仙變杜甫了,難道不是李白么,我本家,不會記錯的。”

眾人停頓了一秒,房內變得落針可聞,對方老總的臉也變成了豬肝色,看了這位業務主管一眼,尷尬地笑道:“口誤,口誤,我說的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

“不太像口誤啊,你……”

老總見這位新主管不依不饒,趕緊打斷他的話,將酒杯端起來說:“管他什么詩仙不詩仙的,干了這杯,我們大家都是酒仙。”于是大家都頻頻舉杯,將事情一帶而過。而新來的那位主管還在那里跟身邊的人說對方老總狡辯,老總的臉色難看至極。

宴會散后,老總立刻叫來這位新主管教訓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商務談判,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傻子,就你能?日常小事又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犯了錯大家帶過就好,何必咄咄逼人呢?凡事都要找出一個證據,去指責別人的錯誤,你這樣做會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嗎?還是說你能得到什么好處?何不給他留點面子?他跟你又不熟,并不需要你這么熱心地指出他的錯誤,也不想知道你有什么看法,你又何必去跟他爭辯呢?”

有道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誰沒有個不小心的時候,念錯了字,講了外行話,記錯了別人的姓名等等,這是常有的事。只要無關大局,我們就不必張揚。故意搞得人盡皆知,使對方的小過失暴露在公眾眼前,只會讓對方難堪,進而對我們產生恨意。

當然,抱著譏諷的態度,懷著“這回可抓住笑柄啦”這樣的心思來個小題大做,拿人家的失誤在眾人面前取樂,那更是大大的不應該了。我們一旦這樣做了,不但會激起當事人對我們的反感和報復,就連旁人也會因此對我們產生戒心,避而遠之。

有一次,大師受邀參加素宴,由于這次宴會的主人不好拒絕,大師便帶著弟子前往。席間,師徒倆發現在滿桌精致的素食中,竟有一盤菜里雜著一塊肥肉。徒弟當即撥動筷子把肉翻出來,打算讓主人看到,沒想到大師卻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蓋起來。

過了一會兒,徒弟又把肥肉翻出來,大師再度把肉蓋起來,并在徒弟耳畔輕聲說:“如果你再把肉翻出來,我就把它吃掉。”徒弟聽后,再也不敢把肉翻出來。

之后,大師辭別主人,歸途中,徒弟不解地問:“師傅,剛才那廚子明明知道我們不吃葷,還把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讓主人知道,借此處罰處罰他。”

大師搖搖頭道:“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如果讓主人看到了菜中的肥肉,盛怒之下,那位廚師很可能遭到重罰,甚至會被辭退,這都不是我所愿見到的。‘得理’固然重要,但絕對不可‘得理不饒人’,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給對方一個臺階下,不僅是給別人一條生路,更是給自己一條退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很看重自己的面子,認為面子就是尊嚴,就是自尊。因此,知趣的人往往知道在對方尷尬的時候,適當為對方鋪一個臺階,避免對方的窘境。

很多人以為,當別人犯錯時,我們直截了當地幫對方指出來,并要求對方改正是為了對方好,至少不算錯。但事實上,絕大多數這樣做的人,最后換來的都不是對方的感激,周圍的人也并不認同這樣的做法。這就是人的共性在作怪了:一個處處為難他人的人,相信沒有誰會愿意與之相處。

總而言之,收起我們的咄咄逼人。高情商的人,總是抓準時機,為他人支一個臺階,所以他們往往很受歡迎,因為人們知道,與他們相處會很安全。當然,如果我們實在不愿意為他人“鋪臺階”,那么,至少也不能在對方尷尬的時候落井下石。

3 適當示弱,人人具有同情弱者的天性

在這個處處充斥著壓力的時代,我們總是被教導面對壓力不要低頭,抗得住世界才是你的。而實際上,面對壓力適當示弱、放棄,更有智慧。

有一次,撒切爾夫人在參加完一項重大的典禮后,回到家卻發現忘帶鑰匙了,不得不敲門求助。她的先生隨口問了一句誰呀,撒切爾夫人也很自然地大聲回答:“英國首相。”結果撒切爾夫人的先生并沒有為她開門。過了半晌,撒切爾夫人不得不重新說道:“親愛的,我是你的太太,開門吧。”這時,撒切爾夫人的丈夫才打開門讓她進去了。

當下,社會上流行所謂的“女強人”。很多女人片面追求“強”,拼命地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么優秀,多么強悍,多么值得男人去愛。然而結果卻往往相反,絕大多數女強人其實過得并不美好,她們沒有完滿的婚姻,也沒有貼心的閨蜜,甚至很難嘗到普通女人的幸福。為了強而“強”,她們把別人的幫助、理解和愛都阻擋在了圍墻之外。

事實上,不單單女人如此,包括男人、小孩兒、老人在內,我們很多人都太要強了,可以迎接千萬次勝利,卻無法接受哪怕一次微不足道的示弱。殊不知,示弱才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才是一種智慧的顯現。示弱不是妥協,而是一種理智的忍讓。示弱也不是倒下,而是為了更好、更堅定地站立。做人處事如果適時示弱,有時也能成為贏家。

趙佳瑤是一個典型的女白領,早九晚五的生活并沒有滿足她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她聰明能干,能干到常常讓公司里的很多男同事,甚至是上司都感到頭疼。

在同齡人和同事眼中,她是絕對的“女強人”。平日里,趙佳瑤非常注重自己在公司的強悍形象,遇到再難伺候的客戶也要費盡心思,依靠自己的力量拿下。她從來沒想過向別人求助,工作量再大也是一個人加班到深夜,心中再苦也是一個人承受。

在她看來,向別人求助那是懦弱的行為,是無能的表現。但在同事們眼中,她就是一個機器人似的存在,冰冷無情。趙佳瑤卻很滿意自己這樣一副“女漢子”的形象,這是她能干的體現。在公司里,領導們器重她,同事們冷淡她,下屬們害怕她。

可在生活中,她就不那么好過了。因為她的個性太強,前后交過三個男朋友,都因為脾氣不合,沒超過一個月就慘淡分手。同時,與她知心交好的閨蜜也近乎沒有,等到真正需要關心的時候,比如生病、生理期,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為此,她很苦惱,找到專業的心理師咨詢。咨詢師告訴她,可以在某些地方適當地表現出自己的柔弱,不用一直那么剛強。她聽從了咨詢師的話,慢慢地,同事們發現她不再那么堅持己見了,愿意和人交往了。終于,在半年之后,她有了閨蜜、男友。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有時候,示弱真的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工作量太大,她可以向同事求助,工作效率更高。生活中,她可以向男友撒嬌,生活質量更高。

正所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就像大雪后,樹枝上掛滿了沉甸甸的積雪。其中只有雪松最特別,當積雪達到一定程度時,它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往下慢慢彎曲,直到積雪從枝丫上一點一點掉落。這樣反復積雪、下彎、掉落,冬天過去,雪松依然完好無損,而其他的樹由于過于剛直,枝丫早被積雪壓斷、折毀了。

有一期的《動物世界》中,講述了海灘上兩種藍甲蟹的生存方式。其中一種很兇猛,生性好斗,跟誰都敢開戰。而另一種則非常溫馴,遇上敵人只要打不過就會裝死,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剽悍兇猛的藍甲蟹在殘殺中越來越少,瀕臨滅絕。而那些甘于示弱的藍甲蟹,卻因為善于保護自己,反而繁衍昌盛,不斷壯大。

一位古代文學導師,在面對央視記者采訪時曾說:人不應該示強,而應該示弱,這才是最高的做人境界。然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人們卻大多不愿意示弱,個個都好強,誰也不想讓別人“小看”,拼命爭那口氣,去發生無謂的爭吵和打斗。

每個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天性,適當示弱,將會為我們打開新的人際關系的大門。更何況,示弱并不是說我們的人格弱了。表面能示弱,說明了一個人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生活中,女人往往容易示弱,也愿意示弱,經常為了男人們眼中的一點兒“小事”而哭哭啼啼。可作為“弱者”的她們,其平均壽命卻遠長于堅強的男人。

同樣的道理,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適當示弱其實是一種真誠接納的態度,它能消除隔膜,增進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當然,示弱并不意味著退卻不前或軟弱可欺,更不是無原則的自我貶低和妥協,而是一種尊重和寬容,是一種處世智慧。

總而言之,學會示弱,利用示弱。一個高情商的人,總是能在交際中巧妙示弱,讓自己游刃有余。須知,剛者易折,只有陰陽并濟才是硬道理。

4 做最佳配角,多給別人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

古希臘有句民諺:“多給別人一些表現的機會,就是給自己多預留一條路子走。”高情商的人懂得適時退居臺后,把表現的機會讓給別人。因為他們明白,一個人獨占所有機會,最終只能招來更多的敵人,而秉持“有錢大家一起賺”的理念,才能廣交朋友。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想做“舞臺”上的主角,希望全世界的“鎂光燈”都聚攏在自己身上。他們時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甚至為了爭取自己的“出鏡率”,刻意壓榨別人的光芒。于是,在我們身邊就出現了這樣一群人:

明明他們的工作做得很好,各方面也都比別人強,對公司、組織的貢獻也比別人大,卻總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同,甚至沒人愿意接近他們,領導也并不太看重他們。

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們過于“搶眼”。正所謂樹大招風,過于表現自己甚至搶奪別人表現機會的人,往往招人嫉妒、厭惡甚至是憎恨。不給別人表現自己的機會,只會讓自己“眾叛親離”。一個人修不成羅馬,有時候,我們需要“大肚”一些。

盧歌人長得漂亮,性子活潑,懂得又多,再加上出身不錯,本來,這樣的條件應該是女神一級的人物,前呼后擁才對。然而,她的情況卻與別人截然不同。因為太過要強,平時同學聚會,幾個朋友一起聊天,她總是搶過話頭說得滔滔不絕。非但如此,諸如吃飯付賬、KTV飆歌、做活動,但凡有表現機會的地方,幾乎都是她一個人的獨角戲,旁人只能當看客。也由于她的霸道,讓很多人對她保持距離。

有一次,公司組織去公園玩,本來玩得挺開心的,可就在大家合影留念的時候出了問題。原來,盧歌直接就搶站了最露臉的位置,一下子搶去了大部分鏡頭。

其他同事表面沒說什么,但心里都挺不樂意的,就連領導們也一臉郁悶。畢竟,大家一起拍照,誰愿意風頭被別人搶光了,自己卻被反襯得像片綠葉呢?

盧歌卻不知道大家的心思,還興奮地大叫道:“你們都靠過來一點,別跑到鏡頭外面去了。經理,你也靠過來一點嘛。”經理悶悶地回了一句:“哎呀,我覺得你這么漂亮,隨便站哪兒都能拍得很美,就不用我‘襯托’了吧。”盧歌一聽,滿臉尷尬。

與人交往時,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當我們表現得過分出眾時,就會無形中給對方造成壓迫感,如果我們再顯露哪怕一點點的優越感,別人的排斥心理也就因此而生了,說不定還會對我們產生敵視情緒。因此,對于自己的成就我們要輕描淡寫,要表現得謙和,要給別人多一些表現機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因此,在社交場合中,我們不妨學著點“藏鋒露拙”,也許這樣對我們的工作有更大的幫助。很多時候,那些喜歡好為人師,總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借著各種機會瘋狂顯示自己有多么優秀的人,往往多是適得其反,引來別人的記恨與疏離。

此外,還有一些人本身沒有顯擺的意思,但由于害怕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好,于是拼命努力,想要做好每一件事,以求表現得完美。但這樣的面面俱到,未必會得到別人的感激和認可。如果我們只是表現自己,而忽略了挖掘別人的“美”和“好”,甚至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絲毫不給對方表現的機會,時間長了,關系就會失衡。

吳啟明剛創業的時候,不但他本人很有魄力,就是跟著他一起奮斗的10多個部下,也個個身手不凡,身具遠見卓識,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然而,就是這樣的配置,在頭一年里,他們的工作卻很不順利,公司幾乎面臨破產的絕境。他很苦惱,為什么自己的人都是精英,事情卻做不出色?

想了很久,他才明白原來問題出在他身上。他總是把什么事情都先想好了,不管大事小事,甚至連每個細節他都替部下們想到了,然后才交給部下去干。結果,部下們在狹窄的空間里束手束腳才華沒能最大化。他們覺得,公司似乎不怎么需要自己,領導怎么安排,他們就得怎么做,出了問題也不是他們的錯。就這樣,時間一長,他們就不愿意再動腦子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吳啟明很快學會了“放權”。在一些細節性的事情上,他不再做任何干預,完全放任部下們去解決。沒過三年,公司慢慢壯大起來了。

其實,多給別人一些機會,當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也才會愿意伸出援手。這個世界上固然有那種忘恩負義的人,但也從不缺乏知恩圖報的人。

多給別人機會,才能博得大家的支持。每個人都希望展現自己,那些善于給別人機會的人,總能贏得更多的知己和成功的機會。那些炫耀自己不顧他人的人,則大多令別人反感、厭惡,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處處碰壁,成為人們驅逐的對象。

總之,給別人表現的機會,就是在給別人發展的空間,同時也是在給自己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學會做一個最佳的指揮官,我們才能永遠留在舞臺上閃閃發光。

5 眼光要長遠,接受暫時的低頭與讓步

老子說,當堅硬的牙齒脫落時,柔軟的舌頭還在。是以,柔能克剛。在適當的時候學會低頭與讓步,是為了以后能更好地抬頭。一個人,要有長遠的眼光。

我們常聽人說,“狗咬我們一口,難道我們還要咬回去?”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早年的林肯說話刻薄,甚至因此曾經險些與人決斗。后來,他接受了教訓,只要不是涉及原則的問題,總是能避免與別人發生爭執。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寧可給一條狗讓路,也比與它沖突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傷了,即使把狗殺掉也無濟于事,得不償失。”

美國作家阿扎洛夫,前半生的他在文壇上有著很高的地位。然而,當他年老的時候,由于太過剛直,不懂得暫時性的低頭與退讓,最終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在他的故鄉小城中,有一個堪稱“文學痞子”的人,名叫馬利丁。這個家伙為抬升自己的身價得到名利與地位上的雙贏,就以卑鄙的鉆營伎倆,不斷地在當地報刊上制造一些低劣的花邊新聞,并公開向阿扎洛夫叫板,肆意攻擊詆毀對方。

本來,以阿扎洛夫的人品和地位,只要他冷處理這種“跳梁小丑”式的角色引起的低端挑釁,事情很快就會過去了。然而,不幸的是,阿扎洛夫被這個小丑激怒了,他不愿意自己遭受一點委屈,喪失理智的他與馬利丁在報紙上展開了長期的論戰。

結果,馬利丁靠著阿扎洛夫的名聲,不斷進入公眾視線。人們為他的勇敢和質疑精神大加贊賞,認為他是敢于挑戰權威的人。而阿扎洛夫本人,卻在這場無端的爭斗中空耗著精力與生命,同時也成了世人恥笑的對象,從此一蹶不振,抑郁而終。

2000多年前,有人曾經向蘇格拉底問道:“你是天下最聰明的人,那么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毫不疑遲地回答道:“三尺。”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尺高,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豈不是個個都要戳破蒼穹?”蘇格拉底笑著說道:“所以,凡是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于天地之間,就要學會低頭呀。”

其實,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活中,一個人如果一味地昂著頭生活,就會給人一種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感覺,讓人敬而遠之。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覺得這是一種傲慢無禮、目中無人的自負,輕則不被人認可,重則遭人排擠。

常言道,海納百川,方能成其大。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才能成就我們大海般寬廣的胸懷與氣魄。與人交往,我們如果不懂得低頭,就看不清腳下的陷阱。這樣的人,只會讓自己遍體鱗傷。

春秋時期的范蠡,就是一個精于低頭和讓步的人。起先,他是越王勾踐的謀臣,為勾踐出謀劃策,幫助勾踐滅了吳國。之后,他不顧眼前的繁華,毅然決定辭官回鄉。當時很多人笑他傻,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越王是一個只可以共患難,不能共甘甜的人。

正是由于范蠡的主動讓步,才讓勾踐放過了他。從此,范蠡改名換姓,做了以經商聞名的陶朱公。即便他后來成為了天下首富,也曾三次散盡家財,明哲保身。

中國歷史幾千年,唯有范蠡被稱為是幾近完美的人:既能治國平天下,又能經商以富百姓,更能修身齊家。無數人尊他為“商圣”。可以說,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全在于他懂得適時讓步低頭,知曉急流勇退。否則,他早已成為勾踐的刀下鬼了。

由此可見,適時低頭,實是一種智慧。肯低頭,就永遠不會撞門。肯讓步,就永遠不會退步。曾經有人采訪富蘭克林的成功之道,他說這一切源于一次拜訪。

他年輕時,一位老先生曾邀請他到自己的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見面。進門時,富蘭克林高高揚著頭,大步流星地跨了進去。結果,“砰”的一聲,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頓時腫了起來,疼得富蘭克林眼淚直流。老先生笑了笑說:“很疼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牢牢記住了這句話,并把它作為一生的生活準則,后來成為了“美國之父”。

當然,低頭也并不是一味地逆來順受。一支曲子,越唱越低,是沒法兒唱下去的。我們有人把低頭理解為唯唯諾諾、忍受一切、低聲下氣,那也是不對的。

學會接受暫時性的低頭,適時地選擇性讓步,做一個知進退的人,將我們的目光放得長遠一些。高情商的人,就是低下頭,挺起胸,不卑不亢地謀劃未來的人。

6 認清自己的實力,別拿雞蛋去碰石頭

墨子說,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從古及今,以卵擊石都被譏為是不自量力的代表,愚蠢可笑。但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有人因為認不清自己的實力,明明自己只是個脆弱的“雞蛋”,卻硬要往石頭上撞。結果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

以卵擊石,也許聽起來很有些慷慨壯烈,其不向對手低頭的志氣和勇氣固然可敬,但如若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問題,那么,這就是一種不知進退的愚蠢表現了。

前段時間,王志杰所在的部門來了一位新上司,但大家都對這位新上司不服,還沒走馬上任,眾人已經拿出了當年與老師斗智斗勇的勁頭,將該上司所有的老底全都翻查出來,好的說成壞的,壞的說成更壞的,越說越興奮,到最后連他們自己都信了。

于是部門里的幾個年輕人加班加點,連夜制定了行動計劃,商量著要給新上司來一個下馬威。他們的想法是,一方面在部門內部實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但凡那位新上司吩咐的事情,要么拖延要么搞砸,讓他難受;另一方面,在部門外實行輿論包圍攻擊。為此,他們還想到了一個主意,去網站論壇上抖出新上司的臭史,再轉貼回公司內部網站。幾個人商量著,恨不得新上司趕快上任,也好立即品嘗“手刃仇敵”的快感。

就在這時,一位老同事發現了他們的動作。這位同事在部門里一直備受冷遇,從來升職無望,跟王志杰這些畢業一兩年的新人平級,離退休又還有很長的距離。這樣的日子,連王志杰他們都替他惋惜。因此,他們就想說服這位老同事加入他們的陣營。

可這位老同事卻堅決不許王志杰他們這樣做。他說:“沒用的,瞎折騰到頭來只會害了你們自己。”他這句話讓幾個年輕人不解,難不成,新上司還能直接讓他們走人不成?現在都什么年代了,幾人沒有理會對方。

最后,王志杰他們的計劃實施了,也很順利。但可惜,新上司有大老板鼎力支持,對他們的小打小鬧不屑一顧。在辭退的威脅下,他們甚至還不得不道歉。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之類的話,嘴上說說也就罷了,有時也能起到一定的威嚇作用。但如果真拿雞蛋去碰石頭,那只能是蛋碎一地的結果。

一個問題有時有多種答案,一件事情有時也有多種解決辦法。明知死路一條,卻偏偏去闖,明知固執己見多是失敗的下場,還一意孤行……這不是勇敢,亦非英雄,而是蠻干,是不自量力的無謂犧牲。

我們在面對許多事情的時候,都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想一想。有時候,退一步便是海闊天空,適當的退讓,更能顯出我們的勇敢和智慧。如果明知道前方是銅墻鐵壁,仍然一頭撞過去,明知道前方是萬丈深淵,依然跳下去,除了失敗,又有什么意義呢?

有一個寓言故事是這么說的:老鼠和黃鼠狼交戰,幾個回合下來,老鼠總是失敗,傷亡慘重。為了扭轉局勢,殘兵敗將們集合在一起開會,說:“咱們之所以屢戰屢敗,全是因為沒有元帥統領咱們作戰。”于是,眾鼠激烈商討、競選。最后選出一位年富力強的老鼠做元帥。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威風,這只老鼠把幾根木枝綁在頭上當作犄角。

剛開始的時候,它這身行頭確實鎮住了洞里僅余的老弱殘兵。眾鼠紛紛奉承道:“元帥真威風,此戰必勝利。”“僅憑元帥頭上的犄角,我們就能打敗黃鼠狼了。”這只老鼠聽了這些話后,心里美滋滋的,似乎看到了黃鼠狼在自己面前瑟瑟發抖的樣子。

不久之后,雙方再次爆發了戰爭。老鼠元帥揚揚得意地率領同胞們出戰了,可情況依然沒有改變,老鼠仍舊不是黃鼠狼的對手。轉眼間,又有無數老鼠陣亡了。看到這種情景,鼠群驚慌逃竄,老鼠元帥也嚇得心驚膽戰,轉身就逃。可到了洞口,其他老鼠都鉆進去了,它卻因為頭上的犄角,被死死卡在了洞口,黃鼠狼一把就抓住了它。

黃鼠狼大笑道:“你要真是一只狼,就算沒有犄角我都會害怕。可你只是一只老鼠,插再多的犄角也還是老鼠。”說完,黃鼠狼就把老鼠元帥吞進了肚子里。

其實,不能說老鼠愚蠢,它們也在不斷想計謀。只是兩者實力差距太大,猶如螳臂當車,以至于,哪怕鼠群再怎么商討,一旦與黃鼠狼開戰,結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生活中,在沒有實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即使我們把自己偽裝得再有實力,也是于事無補的。對我們多數人來說,為人處世,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實力,實事求是地做事。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想的效果,還白白花費了力氣。

當然,這也并非意味著一味地委曲求全,處處忍讓。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事,胸懷博大一些,處理事物靈活一些,遇到問題客觀一些,別頑固不化地死扛。

有道是,能大能小才是龍,識時務者為俊杰。多想想因為我們的固執、蠻干可能會帶來的后果……多想想這些,可能我們就會得出另外一個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了。

古人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若是一味地固執蠻干,就算不得英雄好漢。雞蛋碰石頭,只能是悲劇收場。做一個高情商的人,學會審時度勢。

7 直路不通繞道成功

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彼路通。世上的路有無數條,成功的路同樣也不止一條。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時候,如果走直線行不通,我們不妨繞道而行。

有個叫亨利·謝里曼的德國商人,他從小就深深迷戀著《荷馬史詩》,并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考古學家。但由于家境貧寒,亨利根本拿不出足夠的費用來支撐自己的考古研究。顯然,現實和理想之間,貧困阻擋了他前進的道路,于是他決定走曲線。

在以后的幾年里,亨利開始做起了學徒、銷售員、見習水手、銀行信差。最后,他在經營石油業的生意中成功積攢下了一大筆錢。然后,他一股腦地將這筆巨款花在了追求兒時的理想上。沒幾年時間,他就發掘出了9座城市,并最終挖出了兩座愛琴海古城。亨利·謝里曼就此成了世界考古史上,發現高度發達的愛琴海文明的第一人。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景象:無意中飛進房間的蜻蜓、甲殼蟲,它們總會拼命地撲騰著翅膀,拍打著玻璃窗,想要飛到外面那海闊天空的地方去。

它們總是百折不撓地渴望著飛過玻璃窗。但現實是,每一次它們都只能絕望地碰到玻璃上,繼而在上面掙扎好久,才逐漸恢復神智,然后它在房間里繞上一圈,鼓起勇氣又一次撞了上去,仍然被玻璃阻擋。就這樣,它們一次次碰壁,直到筋疲力盡。

其實,旁邊的門是開著的,只因那邊看起來沒有這邊亮,也沒這邊近而已。看到這些“短視”的小東西們,我們總會忍不住想:為什么它們就不能稍微繞些遠路呢?

其實,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個看來較為遙遠,較為偏僻的方向嘗試一下。試一試,總有成功的希望。否則,我們就只好像那些小昆蟲一樣,永遠只是在失敗中兜圈子,直到我們完全失去拼命的資本,最終鎩羽而回。

就像上面故事中的亨利·謝里曼,他不惜走了一條長長的彎路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倘若他只顧著追求考古的夢想,以他當時的條件來看,是不可能像之后那樣從容地進行考古的,他也就永遠不可能發現那些深埋于地下的城市,更遑論實現他的理想了。

百折不回的精神固然值得我們欽佩,但如果知道了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只會是一片懸崖峭壁,沒有任何路徑可以攀緣,那么,繞道而行才是明智的選擇。為了目標,暫時走一條與理想相背的路,有時正是智慧的表現。須知,大道總是殊途同歸的。

事實上,人生路上少有便捷的直達路徑可走。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必須把目標放在背后,耐心做披荊斬棘、開辟新道的工作。也許很多路看上去希望渺茫,距離我們的理想、成功較為遙遠,但只有去嘗試了,才會發現我們的目標又近了一點。

作為美國第三十一屆總統,赫伯特·胡佛很少在公共場合發表政見,也很討厭記者的無休止糾纏。在他看來,與這些不懂政治的人長篇大論,簡直是浪費時間。

就在他出任總統之前,有一次,他外出考察,隨行的還有一名記者。這名記者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將即將上臺的新總統的政治主張告知民眾。可面對胡佛油鹽不進的性子,記者也感到無可奈何。兩人雖然坐在同一節車廂,卻一言不發,氣氛尷尬。

就在這時,奔馳的火車行到一片新開墾的土地上。這名記者靈機一動,故意自言自語地說道:“真想不到,這里的人竟然還用鋤頭開墾土地呢,需要進步啊。”

“胡說。”終于,一直默不作聲的胡佛總統忍不住開腔了。“這里早就使用現代化機械開墾土地了。我很早就說過……”就這樣,不用記者提問,胡佛已經開始談論起他的政治主張來,其中,深受人們關注的殖民地問題,更是他一再說起的對象。

通過繞了一個大圈子,記者終于巧妙地撬開了胡佛的口。不久之后,一份《胡佛談美國農業墾殖問題》的文章就見報了,無數同行對這位記者豎起了大拇指。

繞道而行,是思維的變通,更是人生的大智慧。明知道前方已經沒有路,甚至有可能失足落崖的時候,試著繞道而行,往往會帶給我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項羽就是不懂得走彎路的智慧。如果他當年能夠繞道,未嘗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么歷史就有可能重寫。可他卻選擇了直線超車,最終只能做一個“鬼雄”。

古來黃河柔腸百轉,又有長江一詠三嘆。其實大自然早就用事實告訴我們了,走彎路不一定就是壞事,彎路中潛藏了未知的驚喜。

可見,只要堅持心中的目標,就算多兜幾個圈子,最后也能走向成功之路。法國作家勒農說:“你不要焦急!我們所走的路是一條盤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許多彎,兜許多圈子,時常我們覺得好似背向著目標,其實,我們總是越來越接近目標。”

總之,高情商的人,永遠是變通的人,他們知道哪一條路應該怎么走。事實上,那些懂得兜圈子,能繞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個登上山峰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洪洞县| 曲松县| 承德市| 介休市| 普洱| 永州市| 始兴县| 漯河市| 韶关市| 紫阳县| 郯城县| 无极县| 上林县| 浠水县| 景洪市| 临颍县| 永寿县| 临夏市| 合作市| 江津市| 甘谷县| 鹤岗市| 安国市| 疏勒县| 礼泉县| 灯塔市| 黄浦区| 莱芜市| 海盐县| 吉木乃县| 正镶白旗| 集安市| 南安市| 乐都县| 建湖县| 万载县| 四平市| 阿巴嘎旗| 玉山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