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聽懂弦外之音,領會真實用意

1 雖然對方說“歡迎提意見”,但你別真的去提

啪……

擺在桌子上的盤子被摔碎了,媽媽急急忙忙跑過來。

媽媽:小明,說,這盤子是不是你打碎的。

小明:不是。

媽媽:聽話,乖孩子不許說謊,你老實說,這盤子是不是你打碎的。只要說實話,媽媽是不會打你的,乖啦,聽話……

小明:是的,媽媽,我剛才不小心……

啪!啪!啪!

小明:媽媽你這個大騙子。

客套話在我們生活中已然屢見不鮮。初次見面說“久仰”,征求意見說“指教”,求人幫忙說“勞駕”,求人方便說“借光”,借自己抬高別人就說“托您的?!薄斎?,還有充滿了“陷阱”的“大家有什么意見盡管提,我一定從善如流……”。

眾所周知,客套話不能信,至少,不能全信。但我們中的一些人就是很單純,當別人讓他們提意見時,竟然誠心誠意地真去提意見了。于是,就有很多人開始抱怨:明明說好讓我提意見,結果提了又不采納,反過來怪我事兒多?當然,這還是比較“善終”的。還有一些人,他們給上司、領導提意見后,往往給自己“提”來了一只小鞋。

絕大多數打出“歡迎給我提意見”這塊招牌的人,實際上可能并不能真正做到從善如流。如果我們當真傻傻地去給他提意見,很有可能,我們的善意在對方看來不過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又或者根本就是對他有意見。這樣一來,我們不但很冤枉地給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還會費力不討好,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

魏金杰是一個喜好古風的男生,常常愛逛一些古詩詞論壇,與大家一起交流讀詩寫詩的心得并指點自己的詩作。當然,大多數時候,他都沒怎么把那些指點聽進去。

有一次,一位新人發了一首自己填的“滿江紅”讓大家品鑒,在帖子的最顯眼處還貼了一句“大家多多指正,歡迎提出不同意見”。這下子魏金杰來勁兒了,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的見解,指出了這首“滿江紅”中存在的毛病。當然,他也沒指望這個新人真能聽進去他的建議,畢竟,大家都有那么點兒心高氣傲,他就是忍不住想賣弄一番而已。

果然,他的“建議”引起了那位新人的反駁,剛開始,對方還只是委婉地說“啊,是這樣嗎,不過我覺得這個地方可以這樣……”后來,隨著魏金杰的建議越發犀利,對方的語氣也開始變得不太友好起來,最后直接來了一句“你的想法我不敢茍同”。

話說到這里,魏金杰知道應該打住了,自己的話已經引起別人的反感了。他以前被別人提意見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每到這個時候,雙方就會自覺地停下來??蛇@一次,這個新人似乎并不懂其中的潛規則,繼續反駁魏金杰的話。說到最后,連自詡“老油條”的魏金杰都忍不住了,開始跟他激烈地爭論起來,甚至發展到相互辱罵。

事后回想起來,魏金杰也感到好笑。明明知道不能隨便給別人提意見,但他還是被那句“歡迎提意見”給麻痹了,主動給自己“提”出一個爛攤子。

俗話說,人家就跟你客氣客氣,你千萬不要不客氣。很多時候,對方讓我們提意見,只不過是為了在面子上過得去,又或者是規章制度、流程如此,可不是真讓我們提意見。如果我們沒能聽懂這層弦外之音,苦思冥想地提一大堆意見,哪怕提得再好,也很難起到什么效果,甚至更有可能為我們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事實上,我們每個成年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又有誰會真正需要別人的建議呢?排除客套話的成分,那些希望別人給自己提意見的人,其實不是希望聽到別人的建議,而是想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理解和支持。但我們往往會錯意,以為對方真的是想聽我們的意見。自然,我們提的意見也就不能打動對方了。

有道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這句話算不上正能量,但至少說明了,人通常喜歡聽好話多過聽壞話。同時,在中國的社會里,人們大多喜歡說客套話,在給別人提意見之前,我們一定要先弄清楚對方的真正含義。最后,即使對方是真心讓我們提建議,我們也需審視二分,不要將話說得太直接。不要隨便給人提意見,高情商的人不會直接指出別人的缺點。做個知趣的人,聽懂別人的弦外之音。

2 對方向你詢問第三者的意見,其實是想知道你的意見

俗話說,聽話聽音兒。很多人說話喜歡繞彎子,如果發現不了這些“彎子”,我們就很容易誤解對方的意思。比如,當別人以“我有個朋友……”這樣的開頭提問時,通常他口中的“朋友”就是他自己。又比如,當別人問“誒,你知道某某是怎么評價我的嗎”,通常他的真實目的是想知道我們對他的看法,而不是那個“某某”。

很多時候,人們不愿意直接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又或者擔心說出來后給自己帶來不好的結果。于是,他們常常采用一種迂回戰術:向我們詢問第三者意見。

這樣做會讓被問到的人無所顧忌,產生一種“反正我只是在轉達別人的看法,又不是我的,我怎么說都可以”的想法,從而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和盤托出。

如果看不透這一點,我們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說一些冒犯別人的話。因此,當別人在詢問我們第三者對他的看法時,我們尤其需要注意措辭,不要胡亂開口。

黃小林是一名實習記者,因為初入社會不久,對一些采訪的技巧不是很懂,常常因為不會說話,弄得被他采訪的人很尷尬。自然,他的工作經常出錯。

有一次,他們接到一起性質惡劣的家暴事件,說是醉酒的丈夫一邊嗷嗷大哭,一邊提著皮帶追打自己的妻子,將妻子渾身上下抽得鮮血直流,險些鬧出人命。

領導派黃小林前去采訪,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經過初步了解后,黃小林覺得這其中大有故事,就把采訪對象定在了那對夫妻的鄰居身上。

鄰居是一位中年女子,剛一見面,黃小林就問道:“您對旁邊那家夫妻的印象如何,那位妻子最近是不是有些異常,他們是不是經常因為第三者的事吵架……”

聽到黃小林的一連串問題,女子臉色微變,開始戒備起來,眼神也閃爍不定,面對黃小林的提問,總是顧左右而言他,說一些毫不相關的事,根本不正面回答。

采訪進行了一個小時,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沒問出來。這時,那位前輩阻止了黃小林的提問,笑著對那位女子說:“女士,不知道那對夫妻在這一帶的名聲如何,鄰里鄰親的對他們都了解嗎,平日里相處愉快嗎,對于這次家暴事件,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前輩含蓄的問話方式讓女子減少了戒備,開始說起鄰居的意見來,到最后,她簡直停不下來。黃小林能看出來,這名女子說的其實就是她自己的想法。

很多時候,面對一些不愿意或不方便直接回答的問題,只要換一種方式來問,我們很多人就容易掉入對方的言語“陷阱”。就像上面的采訪,女子一開始對黃小林的提問方式感到警惕,不愿開口。但當黃小林的同事改變問法后,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借對方之口陳述自己的意見,表面上看來不過是在轉達別人的意見,自己根本不用負責就會無所顧忌。因此,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的看法也摻雜進去。當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的真實看法和意見,對方又因為利益、人情等因素不愿敞開心扉時,不妨假借詢問第三者意見,巧妙地讓對方開口。

那么,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當別人借口詢問我們第三者的意見時,我們就需要警惕了:對方的本意有可能是想借機探聽我們的意見,別忘了注意措辭。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片面斷定過于武斷,如果我們真的只是在轉述別人的想法呢?這種情況有存在的可能,但絕大多數時間里,人們通常都習慣以別人的名義陳述自己的想法。更何況,即使說的是別人的想法,也需我們自己做出判斷,加以整合。

在《紅樓夢》里,有一回說道,賈府來了客人,王熙鳳前去接待。席間談到兩家過于生疏,來往不多。王熙鳳就說:“親戚們都不喜歡走動,以至大家相聚的時間少。這知道的人明白,是你們不肯常來,這不知道的嘛,還以為是我們賈府看不起人呢?!笔聦嵣?,哪里有什么知不知道的人,這完全就是王熙鳳借他人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與人交往,借他人之口表達自己的意思,是一種委婉的交流方式。同樣,別人借口問我們第三者的看法,其中的含義也很明顯,就是想聽我們的真實想法。

因此在生活中,當別人問我們誰誰誰對他的看法時,不妨撿一些好話說給他聽。當別人借第三者之口說出我們身上的某些缺點時,我們更需注意,自己是不是有哪些地方讓對方不滿意了??傊?,我們一定要學會聽懂別人話中的真意,做一個知趣的人。

3 找借口拒絕你的人,可能只是需要你再三邀請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持有一種奇妙的觀點: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是容易棄如敝屣。反之,越是求而不得的東西,越是向往和追求。同樣的道理,與人交往中,那些常常找借口拒絕我們的人,其實他們并不一定是忙,很可能只是借此自抬身價。對此,我們只要多邀請幾次,有著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精神,往往都能達成目的。

我們大多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對于那些平常就很容易見到的人,我們往往并不會太過重視,而對那些再三邀請,對方卻找各種借口一再推辭的人,反而倍加看重。

在“三顧茅廬”的故事中,劉備為什么愿意“三顧”?難道僅僅因為他聽別人說諸葛亮是個人才?那關羽、張飛,黃忠,哪一個不是人才,他怎么就沒去三顧呢?大概是因為諸葛亮自抬身價的“一再拒絕”,才讓劉備覺得此人有真正的智慧,而不是和那些恭維、曲意逢迎自己的人一樣庸俗,所以他才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前去破草廬。

那么,反過來說,諸葛亮又為什么一定要讓劉備跑上三次才肯出山呢?難道當真是玄而又玄的“天命不可違”?當然不是,以諸葛亮的料事如神,對天下大勢早已看透,心中早就認定將來要追隨的主公非劉備莫屬了。他之所以端架子,擺出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無非就是想通過提高自己的身價,既試探劉備的誠意,也顯示出自己的“格調”。

這就好比我們去買東西,假如我們一砍價對方就答應,我們不但不會有成就感,反而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吃了虧,不然,人家怎么答應得如此爽快?人際交往也是如此。有時候,我們既要略施手段,抬高自己的身價,同時也要聽懂對方的弦外之音。表面上的拒絕并不代表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也許,對方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反復邀請。

姚文軍在一家主營高端不動產的房地產中介公司當銷售經理。有一次,公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客戶答謝見面會”,邀請對象是公司的一些老客戶、大客戶。

姚文軍正好有幾位符合要求的客戶。他趕緊找出客戶名單,一個一個地撥了過去。前面幾個還好說,但在邀請一位身價不菲的老總級客戶時,卻遭遇了阻礙。

“是董先生嗎,下周三我們公司將要舉行一個‘VIP客戶答謝晚宴’的活動,參加的人都是我們公司的老客戶,而且都是一些老總、從政人員,我覺得挺適合您的,就給您定了兩張座位,您看要參加嗎?”姚文軍小心地注意著措辭。

“這樣啊,真不巧,我正在美國商談一個項目,不一定有時間,這樣吧,周末再給我打電話,到時候我看有沒有時間。”說完,電話那頭就傳來“嘟嘟”的忙音。

不過,姚文軍也不氣餒。等到周六的時候,他再次撥通了對方的電話:“董先生,您考慮得怎么樣了,要來參加嗎,要不,文軍這邊先替您提前訂好機票?”

“啊,是小姚啊,真不好意思。是這樣的,我這邊的合同也到了關鍵時刻,最遲也就這兩天。要不這樣,我晚點兒再打給你。”電話那頭的語氣明顯有了變化。

姚文軍雙眼一亮,說道:“那這樣吧,董先生,我把活動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先發給您看一下,您也可以以此作為參考,具體安排一下時間,您看行吧?!?

“也行,你發過來吧。我先看看,如果可以的話,我盡量抽時間吧?!?

“好的,我立刻發給您,您查收一下。對了,董先生,其實這次我們公司組織的見面會還真是不錯,與會人員都是像您這樣的成功人士,文軍覺得真的挺適合您的身份,也不會太耽擱您的時間。您那邊順利的話,文軍真心建議您考慮考慮?!?

“哦?那我盡量找時間,說不定我朋友也在呢?!?

“那行,董先生,您先忙,文軍晚些時候再給您去個電話。”

當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董先生主動給姚文軍打了電話,說自己的合同已經搞定,可以參加這次見面會了。放下電話,姚文軍會心一笑。

在工作中,我們難免要和一些有較高地位的人打交道,被拒絕是很正常的事,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分析一下對方的心理了,拿出我們最大的誠意,給予對方最大程度的尊重,滿足對方愛面子的內心需要,多爭取幾次,我們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很多人天生都有著虛榮的心理,希望別人能夠重視自己。而最常見的讓別人足夠重視自己的辦法,就是有意無意地拒絕對方。比如明星們接到大導演的出演邀請,哪怕當時他很閑,也會裝作很忙的樣子先看看行程規劃,然后才勉為其難地答應對方。

事實上,很多人在面對邀請的時候,通常都會先找各種借口拒絕,以顯示自己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隨便人。然后又給對方一點希望,從而促使對方再次請求,這個時候,既能體現出自己的地位,也能讓前來邀請的人覺得這人還不錯,挺給面子。

總之,被人拒絕也不要灰心。正所謂“張良拾履得真傳”,面對“再三刁難”的人,我們要懂得看透他的真實想法,也許對方真的只是在“考驗”我們呢。高情商的人,往往有著三顧茅廬的精神,懂得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進而讓對方無法再拒絕。

4 酒桌上的承諾別當真

生活中,人們總是提起“酒文化”,認為辦公室解決不了的事情,酒桌上一定能解決。但事實是,酒桌上從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之所以能解決問題靠的也不是酒。所以,酒桌上的承諾,大多數時候都不能當真,否則,我們就很容易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22歲的周新泉不久前開了一家小店,做起了小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位看上去很不凡的中年大哥。幾番來往,兩人逐漸成了朋友,常常參加對方的飯局。有一次,這位大哥說自家來了貴客,是某機構內部的領導,讓周新泉也去。

原來,大哥知道周新泉是做辦公用品生意的,說是趁機替他攬一筆生意。對此,周新泉自是感動得無以為報。席間,在周新泉等人的熱情陪酒下,那位領導喝高興了,就承諾向周新泉訂購了數萬件文具。這下子,可把周新泉高興壞了。要知道,他以前都是幾百個幾百個的做,還從沒接過這樣的大單子,高興地當場又痛飲了半瓶白酒。

然而,當周新泉第二天提著一堆禮品去見那位領導,打算把合同徹底落實下來時,對方的反應卻是冷淡至極。這讓周新泉心中咯噔一下,直覺感到這筆生意難做。果然,一周后等他再去找那位領導時,人家明確告知他,單位里已經辦好所需之物了。

可見,酒桌始終只是發泄情緒的地方,而不是生意場和決策室。絕大部分的生意都是在辦公室、會議室內談妥的,酒桌只是用來活躍氣氛的而已。

中國的酒文化淵源深遠,其好壞并非我們一兩句話就能說得清楚的。但若以酒桌上的人來看,酒局無外乎分兩種,一種是平級之間的酒,而另一種就是上下級的酒。

平級之間的酒,能進入這種酒局的人,大家地位差不多,也沒什么明確的利益訴求。這種酒大多是用來維系感情的,在酒桌上說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氣氛好不好,玩得高不高興。換言之,這種酒局上的話多是吹得天花亂墜,捧得不亦樂乎,大家也就圖個嘴巴上的樂子,誰也不會把它當真,酒喝完了,牛也吹得差不多了,各回各家。

這樣的酒局的人做出的承諾可想而知,無非是一些到處瞎吹牛,到處承諾,其實辦不了什么事的人在空口說大話。他們全靠給別人牽線跑路,這樣的人,雖然走到哪都一副吃得開的樣子,但其實能辦的事有限。相信他們有能力且愿意幫忙辦事,倒不如相信自己來得痛快。

至于不平級的酒,席上通常只有一個核心人物,其他都是捧場的角色。這種酒一開始就帶有利益訴求,但即便是在這種酒局上,別人的承諾也不要輕信。真正有能力辦事的人,除非雙方之前就有不錯的關系,否則,他們是不會做出承諾的。輕易做出承諾的人,要么別有居心,要么就是“喝多了”隨意胡謅,可以隨時說話不算數。

在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意識里,酒桌就是一個“可以說瞎話”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承諾,本身就帶有不確定性。它不像書面合同,白紙黑字,一旦簽訂,大家都不能反悔。酒桌上的承諾,即使對方反悔,我們也很難追究他的責任。

酒桌上的話多被認為是場面話,自然其可信度也就降低了。不但聽的人不能信,就連說話的人也不希望別人信。

劉春鵬是一家金融公司的產品推銷員,工作非常認真勤奮,什么事都愿意去做,深得其經理的賞識。但苦惱的是,他就是得不到晉升的機會。

有一次他和經理一起喝酒,有意無意間提到這件事,經理當即拍胸脯保證,說:“你放心,你的情況我會向上邊匯報的,好好干,過不了多久你就跟我一樣的級別了?!币环捵寗⒋葫i欣喜若狂,連連向經理敬酒,末了還搶著買單。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很快半年時間過去了,劉春鵬沒有聽到半分有關他晉升的消息,這讓他很納悶兒。再一次與經理和喝酒時,問起這事兒,經理才一拍腦袋說道:“不好意思,當時有點兒喝多了,記錯了。這事一直由總部負責,我們運營經理是無權過問的?!甭牭浇浝淼脑挘瑒⒋葫i才知道,對方之前不過是酒話連篇。

總而言之,酒桌就是龍蛇混雜的地方,有親朋好友的相聚,也有與陌生人之間過場性質的酒局。如果是親朋好友,便不存在什么酒桌上的承諾。而如果只是陌生人或關系不太親密的人之間的酒局,大家也就客套一下,怎么高興怎么來。這樣的環境下做出的承諾,本身就帶有“玩笑屬性”,不能傻傻相信。

高情商的人,懂得哪些場合下人們的話比較真,哪些場合下人們比較口是心非。學會辨別不同場合下人們的“真心”程度,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5 聽到這些暗示語,你就該起身告辭了

“很感激你對我們公司的關注?!?

“謝謝你對我們招聘工作的關心。我們一做出決定就會立即通知你?!?

“你的情況我們已經了解了,你的表現也很不錯,感謝你的來訪?!?

“你還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嗎?如果沒有可以先回去,我們會在3~5個工作日內通知你面試結果?!?

經歷過面試的人都知道,面試官們一般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暗示語”。面試中,當我們聽到這些暗示語時,就意味著面試即將結束,該收拾東西起身告辭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沒聽能懂對方的真正意圖,那么,我們的整個面試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因此,聽到面試官說出以上的暗示語之后,我們就應該麻利地起身告辭了。收拾好自己的個人材料,主動站起來,將板凳放回原地,然后禮貌地和面試官告辭。如果有告知我們通知等待時間的話,那就不必問了,如果沒告知的話,在轉身離開前簡短的確認一下。千萬不要繼續在那兒和面試官扯皮,這樣做只會讓我們減分,不會有任何益處。

其實,不單單是在面試中,生活中很多地方,我們都面臨著類似的暗示語。高情商的人能夠讀懂這些暗示語,所以他們與人交往,總是游刃有余。反之,如果我們不懂辨別這些暗示語,就很容易讓人覺得我們是一個“不知進退”“呆頭呆腦”的人。

比如,我們去別人家做客,當主人頻繁勸我們喝茶,或提議看電視時。這個時候,我們就該告辭了。因為人總是在感到無話可說時,才提醒別人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

生活中,很多時候主人家不方便對我們直接說“你該走了”,擔心傷了彼此的情誼,于是就出現了很多暗示性的話語。知趣的人一聽到這些話,就明白自己該離開了。如果我們不懂這些“暗示”,不但會影響彼此關系,還會鬧出許多尷尬。

劉月蘭是個不太懂人際交往的女人,丈夫常說她沒有眼力見兒。

有一年中秋節,正是晚上八點多鐘,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她到鄰居家串門,說是兩家平常也沒什么時間走動,借此熟絡一下感情。剛開始的時候,對方是十分歡迎的,連忙讓她坐下來,一家人又是奉茶,又是跟她家長里短的,相處得十分融洽。

可慢慢地,氣氛就不一樣了,眼看墻上的大鐘,時針已經走到了“十”的位置,但劉月蘭還是沒有離開的意思。人家兩口子可就坐不住了,第二天還要上班呢。

夫妻倆的話明顯少了下來,只顧著看電視。但劉月蘭就是沒明白過來其中的意思,還以為人家只是單純地喜歡看電視,就說道:“你們家的電視可真不錯。”

“哪里,都一樣啦?!本瓦@一句后,對方便又沉默下去。

如此又過了十分鐘之后,劉月蘭實在憋不住,就找了一個俗套的話題:“小嫂子,剛才我吃的水果你是在哪兒買的,真甜,明兒我也買點兒去?!?

“忘了,就過路隨手買的,你喜歡的話,等會兒帶點兒回去吧。”

對方又沉默下來,就這樣又過了十分鐘,電視聊完了,水果也吃完了,對方也沒有再給她續杯的意思。這個時候,她終于意識到,自己似乎該離開了。

于是她站起身,卻不想,對方也跟著站起來,說道:“你這是要走了嗎?”

劉月蘭一聽,又一屁股坐了下去,她以為對方真是在挽留她。可等到坐下來之后,卻發現人家也沒有繼續和她說話的意思,這才知道自己又誤解了。

劉月蘭趕緊裝作腿軟的樣子,揉了幾下,自顧自笑道:“哎呀,坐的時間久了,腿有點兒麻,險些站不穩。那啥,你們早點兒休息,我先回去了?!?

這一次,對方直接說道:“嗯,我去給你開燈,樓道黑,不安全?!?

回到家,劉月蘭把這事說給丈夫聽,丈夫搖頭道:“在人家不想說話的時候,你就該主動告辭了。再不然,人家看鐘的時候你也該明白了呀,整得那么尷尬。”

人們在與人相處時,大多喜歡聰明,有眼力見兒的人。當一些不方便直接說出口的話,通過自己的一點小小暗示,對方就能明白我們的意思。

我們把這樣的人叫作知趣,懂得什么時候該怎樣做。反過來,對這些暗示無動于衷的人,常常會讓人感到難以相處。戀愛中,他們會被認為不解風情,職場里,他們會被認為沒有前途,官場上,他們會被看作是榆木腦袋不開竅。總之,在人們眼中,無法讀懂別人暗示的人,是情商低的表現,人們是不太愿意與這樣的人過多交往的。

雖然在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更喜歡直截了當地表述自己的思想。但有些情況下,面對有些事情,人們因為不好意思或羞于直接說出口,就會采取一些不鮮明的方式,或通過某些動作,或通過某些語言??傊?,生活中離不開暗示,學會讀懂暗示,就能避免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的許多尷尬,讓我們少一些唐突,多一些輕松和愉悅。

6 當領導問你某方面的能力如何,別謙虛過度

俗話說,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但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能做到“低調做人”,卻做不到“高調做事”。比如,一項工作明明我們有能力完成,卻硬要裝作自己不行的樣子,要么就是“我試試看”,以顯示自己的謙遜,不至于表現得太過驕傲。

謙虛,在中國幾千年來都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但在很多時候,這種美德卻讓人失去了敢為人先的勇氣。明明有能力,卻避而不談,結果很多時候,不但讓我們自己白白與機會失之交臂,還大大延誤了工作的完成進度。這樣的謙虛,與虛偽又有何區別?

趙磊大學學的是營銷專業,畢業后通過人才市場進了一家中外合資的方便食品企業從事銷售工作。兩年來,趙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工作一直干得很用心。

天道酬勤,他的這些辛苦并沒有白費。在每個季度的業績統計中,他所負責的3個縣級市場的總體銷售額不僅占到其所在大區整體銷售額的50%,個人業績也常常排在100多名業務員中的前10名。因此,趙磊成了公司上下普遍看好的“經理坯子”。

不久,趙磊的機會來了,負責他所在省區的區域經理,由于內部崗位轉換調走了,該崗位留下了空缺。這種時候,公司領導很自然地想到了趙磊。很快,負責銷售的營銷部總經理就找上了趙磊進行談話,面對著公司絕對的高層,趙磊變得謙虛起來。

原本,趙磊是決定大大表現一番的,可在談話中他一下子怯場了,覺得自己不應該太張揚。于是,他說話變得小心翼翼,一個勁兒強調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還需要繼續在原來的區域進行鍛煉和提高,當區域經理現在還不合適,時機不成熟。

他這番話讓總經理頗感意外,不過,總經理的臉上并未有什么特別的神色。而且,因為趙磊始終不敢正面看他。

再后來,談話匆匆結束,總經理什么也沒說就讓趙磊離開了。踏出辦公室的那一刻,趙磊才猛然驚覺自己似乎做錯了什么,可仔細一想又不知道錯在哪里。

一個月后,空缺區域經理的職位最后確定下來了,那個人果然不是趙磊,而是一個銷售業績遠不如他,但闖勁和魄力卻遠比他強的同事。

在晉升區域經理后,這位本不如他的同事,在得到公司大力“開小灶”的培養后,工作能力也迅速成長起來。一年后,這位同事再度晉升大區經理,此時,他不但薪水比趙磊高很多,就連能力也比趙磊高很多了。反觀趙磊,依舊只是個業務代表。

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意思是,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美國心理學家亨·盧維斯也說過: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領導給員工安排工作,或向員工提出問題,其本意并不是想聽員工如何如何謙虛,而是旨在得到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方案。作為領導,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執行者,我們完全無須“謙虛”,接過任務全力以赴去干就是了。如果覺得任務有難度,委婉地表示自己需要幫助,但要有接受挑戰的勇氣。比如:“謝謝老板對我的信任,我很高興受到重用,還請老板多多指教和幫助,做得不好的地方,請您多批評、多擔待?!?

工作中,切忌將“我不行”掛在嘴上。對于我們來說,領導就是伯樂。只要我們打算跟著他混,就得把他當伯樂。但現實生活中,“伯樂”們并不都有慧眼,也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一眼看出本質。如果我們不表現自己,別人怎么知道我們能行?難道靠戀愛中的“心有靈犀”?我們只有努力表現自己,證明自己,領導才能在繁忙之余發現我們。

這與《大話西游》中唐僧說的那句“你要是想要的話你就說話嘛,你不說你想要我怎么知道你是真的想要了?”是一樣的道理。中國有句古話: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如果我們在某一方面有長處,卻不在領導面前表現出來,領導是很難主動發現的。

事實上很多的領導,除了任人為親之外,都是靠員工的自我表現才發現人才的。一個合格的有能力的職場人,在工作中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表現自己光鮮的一面,所以更多的時候他們都會賣力工作,比那些“謙虛”的人更有工作效率。

在職場中,明明行卻“退避三舍”的謙虛,多數時候只會害己害人:既讓自己錯失職位,又使領導對職位選擇人難以抉擇。領導在謙虛的員工中沒有發現人才,就只能將眼光朝向外面的世界了。

總而言之,謙虛不是壞事,但把握不住謙虛的分寸,那就是壞事了。高情商的人懂得在職場中適時表現自己,把自己的優秀告訴領導,而不是藏著掖著?!案覟樘煜孪取笔且环N勇于進步的精神,“我能行”,代表著敢做實事的氣魄和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车致| 雷州市| 左云县| 周口市| 靖安县| 漳平市| 绥棱县| 赤城县| 建湖县| 石台县| 冀州市| 忻城县| 冕宁县| 田林县| 邹平县| 读书| 堆龙德庆县| 山东| 北京市| 昭觉县| 怀集县| 铅山县| 肃北| 浮山县| 新竹县| 盐山县| 句容市| 河北区| 四川省| 漳平市| 潼关县| 德兴市| 郯城县| 霍邱县| 丰宁| 资阳市| 土默特右旗| 宜宾市| 板桥市| 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