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往日所行之非①,則學日進矣;見世人可取者多②,則德日進矣。
【譯文】
認識到自己過去做得不對的地方,那么學問就能不斷得到進步;看到他人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那么德行就會日益進步。
【注釋】
①非:錯謬之處。
②取:取法。
【評析】
人難能可貴的就是發現自己的過失,而在發現自己過失當中必然有所覺悟,有所進步。只有汲取失敗教訓的人,才能進步和成長。而那些看不到自己錯誤的人,自以為什么都做得很優秀,從不反省自問,不求上進、故步自封,結果只能是學無所長,德無所進。人最怕的是故步自封,他會永遠畫地為牢,怎么可能會進步?所以經常待在一個環境中的人,在事業上總要落伍的,原因就是他們對于自己的小缺點、小錯誤熟視無睹,不懂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孔子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要學習他人,就要具備謙虛的美德,要有容人的雅量和有敏銳的觀察力。要善于利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于他人,甘于做別人的學生,不能自以為是,好為人師,這樣自己的德行才會逐日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