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①,比兄弟為花萼②,比朋友為芝蘭③,敦倫者④,當即物窮理也;
今人稱諸生曰秀才⑤,稱貢生曰明經⑥,稱舉人曰孝廉,為士者,當顧名思義也。
【譯文】
古代的人把父子比喻為喬木和梓木,把兄弟比喻為花與萼,把朋友比喻為芝蘭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倫的人,由天地萬物之理推及世間人倫之理;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薦入太學的人為明經,稱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可以從這些名稱中,明白自己應有的內涵。
【注釋】
①橋梓:又作“喬梓”。用來比喻父子關系。古人以喬木喻父,以梓木喻子,因為喬木高高在上,而梓木低伏在下。
②花萼:簡稱萼,花的組成部分之一,由若干萼片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開時托著花冠。花萼喻兄弟,因為同出一枝,彼此相依。
③芝蘭:香草名?!都艺Z》:“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迸笥奄F在相勸,故以芝蘭比喻朋友。
④敦倫:即敦睦夫婦之倫,原指古代婚禮的一個環節。這里指的是敦睦人倫。
⑤諸生:原指眾儒生。明清時期的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名目,通稱諸生。秀才:別稱茂才。讀書人的通稱。
⑥貢生:明清兩代科舉制度中,由府、州、縣學推薦到京師國子監學習的人。明經:唐制以經義取士,謂之明經。
⑦舉人:明清時在鄉試被錄取的人。孝廉:明清舉人的雅稱。
【評析】
高高在上的喬木,伏于其下的梓木,正像人倫中兒子對父母的孝敬一樣,兄弟之間的互敬互愛就像那同根而生、相互依存的花與萼一樣,而朋友間高潔、互助的友誼就像芝蘭這樣珍貴的名草一樣。古人體察自然,賦予人倫親情更深的意義,可知古人的心思細膩,而天地自然更是處處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