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莪術

1.作用

(1)破血行氣:用于氣滯血瘀的癥瘕積聚,血瘀經閉,痛經,胸痹心痛。

(2)消積止痛:用于飲食積滯之脘腹脹痛。

此外,取莪術破血祛瘀作用,可用于跌打損傷之瘀腫疼痛,常與其他祛瘀療傷藥配伍同用。

2.認知

(1)關于作用:莪術的活血作用強,故稱為破血,用于瘀血重證。在植物藥中,莪術的破血作用是極強的,只能用于瘀血重證。現在發現其抗腫瘤作用極佳,可以用于多種腫瘤。因為治療腫瘤,非重劑不足以祛癥。有人認為莪術雖作用強,但不傷正氣。此說可作參考。與三棱伍用,效果更佳。

(2)關于藥材:莪術、郁金、姜黃其藥材來源關系密切,常常混淆不清,《中國藥典》規定,郁金為溫郁金、姜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塊根,姜黃為姜黃的根莖,莪術為蓬莪術、廣西莪術或溫郁金的根莖。從現在的使用來看,認為郁金的藥性為辛苦寒,而姜黃、莪術的藥性為辛苦溫。《新修本草·卷九》姜黃條下云:“西戎人謂之蒁藥。”說明當時莪術與姜黃是混稱的,現在認為莪術的活血作用強于姜黃。

(3)關于治氣中之血:根據文獻分析,莪術最早記載于唐代的《藥性論》,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認為最早記載于宋代的《開寶本草》。應以《藥性論》記載為是。莪術具有破氣破血之功,那么莪術到底是以破血為主抑或是以破氣為主,醫家的看法并不一致。①為氣中之血藥:如蘇頌《圖經本草·卷七》曰:“古方不見用者。今醫家治積聚諸氣,為最要之藥。與京三棱同用之良,婦人藥中亦多使。”王好古《湯液本草·卷四》曰:“色黑,破氣中之血,入氣藥發諸香。雖為泄劑,亦能益氣,故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湯內,多用此也。”李時珍曰:“郁金入心,專治血分之病;姜黃入脾,兼治血中之氣;蒁入肝,治氣中之血,稍為不同。按王執中《資生經》云:執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藥反脹。用耆域所載蓬莪蒁面裹炮熟研末,以水與酒醋煎服,立愈。蓋此藥能破氣中之血也。”此外,汪昂等也認為莪術善治氣中之血病。②為血中之氣藥:其特點是主要治療血分病證,同時又能治療氣分病證,《中藥學》教材就將莪術編寫在破血消癥藥中。③氣血不分者:在談到莪術治療氣血瘀滯方面不強調偏治血或治氣,古代本草書中多持此種觀點。由此一來,對于莪術所治療的病變部位就有不同認識。

作者個人認為,莪術所治療的病證主要還是血分病證,為破血之品,所謂“氣中之血藥、血中之氣藥”是根據臨床上莪術、三棱的功效相似,莪術偏治氣病,三棱偏治血病,而有“血中之氣藥”一說。

(4)關于治療胃病:傳統應用莪術主要是治療肝病,取其行氣破血之功。但莪術也能消積止痛,用治脾胃病。于辨證的基礎上,因人、因病而異,適量加入莪術,無論是緩解癥狀,還是調節臟腑功能,療效甚為可觀,尤其是胃脹突出時加用,可開胃化食,幫助消化。現多認為莪術可治療胃癌,并能改善癥狀,增進食欲,促進病情穩定,明顯減輕疼痛。

(5)關于益氣:王好古云莪術“能益氣,故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對此不能理解為莪術具有補氣作用,而在于通過疏氣,使氣機流暢,因血澀于氣中則氣不通,而莪術能疏通氣機以達陰血,血達而氣乃暢,氣暢而能生氣,故而云益氣。此“氣短”之“短”字乃是胃中為積所壅,舒氣不長,似不能接續,非中氣虛短不能接續也,所以,虛人用莪術應兼用補益之品則無消損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余县| 博湖县| 潍坊市| 深州市| 泰和县| 阳朔县| 华坪县| 陇西县| 沁水县| 宁武县| 晋宁县| 宜君县| 巫山县| 金乡县| 温州市| 曲沃县| 武山县| 蒙自县| 阳江市| 东海县| 桂平市| 绥棱县| 呼玛县| 云龙县| 山东| 天柱县| 罗田县| 邯郸县| 武宁县| 墨竹工卡县| 邵阳市| 府谷县| 嵊州市| 九江市| 黄石市| 巩义市| 黄石市| 广丰县| 从江县| 临武县|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