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
  • 劉志龍 黎崇裕
  • 4313字
  • 2019-12-20 13:07:04

18.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 生姜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方歌】小柴胡湯解少陽,胸滿脅痛嘔吐詳,口苦咽干目眩是,柴芩參草棗半姜。

功用】和解少陽,扶正祛邪。

主治】邪入半表半里之少陽證。

方解】少陽主半表半里,凡病邪從外來的就要從外出,柴胡能從少陽而達太陽,半夏能提陰氣上升,則陰陽相濟,故有除病祛邪之功。少陽病屬火病,又有黃芩以解氣分之火熱。參、棗、草能強壯脾胃,脾胃壯則可使病邪由內而達外。再有生姜能發散宣通,諸藥合用使病邪由內達外。

方證要點

1.肝膽寒熱錯雜證:以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寒熱往來,胸脅滿悶,默默不欲飲食,喜嘔,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口渴,咳,心下悸,腹中滿,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脈弦細或數,或脈沉緊。

2.常用于體虛勞熱、熱病后期、滲出性胸膜炎、肋間神經痛、傳染性肝炎、急慢性膽囊炎、腸傷寒、急性腎盂腎炎、中耳炎、瘧疾、急性附件炎、產后發熱、睪丸炎、附睪炎等屬于邪犯少陽,半表半里者。

3.小柴胡湯因仲景一句“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而成為臨床廣泛運用之方,中醫界時有某位醫家因為善用柴胡而被稱為“某柴胡”,李賽美老師曾經在講課的時候說:“清清楚楚小柴胡,不清不楚小柴胡。當你辨證無處下手之時,即是不清不楚之時,投與小柴胡湯常可見意想不到之療效。”

4.體質要求:患者體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黃,或青黃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澤。肌肉比較堅緊。主訴以自覺癥狀為多。對氣溫等外界環境的變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緒波動較大,食欲易受情緒的影響。女性月經周期不準,經前多見胸滿、乳房脹痛、結塊等。胸脅部苦滿感或有壓痛,易于惡心嘔吐,易患發熱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免疫性膠原性疾病、結核性疾病、內分泌疾病、肝膽系統疾病,以及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疾病多反復往來,容易慢性化。

5.唐醫易先生臨床運用擴展經驗

(1)半身麻木:本方加川芎、當歸、桂枝。

(2)半身疼痛:本方加川芎、當歸。

(3)半身出汗,半身無汗:本方加川芎、當歸等。

(4)斜視(視物傾斜)、復視:本方加菊花。

(5)頭部兩側并波及前額及顛頂痛:本方加川芎、白芷、當歸。

(6)腰腿痛(屬少陽經循行部位者):本方加桂枝和活血化瘀之品。

(7)嘔逆:本方加陳皮、竹茹等。

(8)真心痛(心絞痛):本方加附子、當歸、川芎。

(9)脅痛:本方加當歸、川芎、郁金、香附。

(10)胸肋痛(肋軟骨腫痛):本方加川芎、當歸、丹皮、青皮、陳皮、金銀花、蒲公英。

(11)月經不調:本方加川芎、當歸。

(12)髖骨痛牽引大腿、小腿外側至足踝:本方加紅花、桃仁、川芎、當歸、桂枝。

(13)腦積水:本方去黃芩,加茯苓。

(14)眩暈(高血壓):本方加茯苓。

(15)偏頭痛:本方去人參,加桂枝。

(16)早期面癱(面神經麻痹):本方去人參,加桂枝、葛根。

(17)面側部肌肉抽搐:本方去人參,加桂枝、葛根。

(18)急性中耳炎:本方加梔子。

(19)牙痛:本方去人參,加桂枝、葛根。

(20)齒齦腫痛:本方去人參,加桂枝、葛根。

(21)經期抽風:本方去半夏、黃芩,加花粉、芍藥、葛根,倍人參。

(22)痰火核:本方去人參、大棗,加桂枝、玄參、浙貝、牡蠣。

(23)腮腺炎:本方去人參、大棗,加桂枝、玄參、浙貝、牡蠣。

(24)乳腺炎:本方去人參,加桂枝、全瓜蔞、黃連。

(25)肝脾腫大:本方去大棗,加牡蠣。

(26)奔豚氣:本方去人參、黃芩,加桂枝、茯苓。

(27)赤白痢疾:本方去人參、黃芩,加桂枝、白芍、茯苓、木香。

(28)黃疸:腹痛者本方去黃芩加白芍,若發熱重者去人參加桂枝。

(29)百日咳:本方去人參、生姜、大棗,加干姜、五味子。

類似方證鑒別

1.小柴胡湯與大柴胡湯:都可以治療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目眩。小柴胡湯證是少陽證,無陽明證,故而無腹痛拒按等陽明內熱癥;而大柴胡湯證屬少陽陽明合病證,必有腹痛拒壓、大便燥結等腑實癥狀。

2.小柴胡湯與柴胡加芒硝湯:小柴胡湯證屬于少陽證;而柴胡加芒硝湯證是少陽證即將進入陽明證,故而病情較小柴胡湯證重,但比大柴胡湯證輕,介于二者之間,為中氣虛弱,已經成實而尚未全實者。

原文

1.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37)

2.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96)

3.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摶,結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97)

4.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98)

5.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99)

6.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100)

7.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癥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101)

8.太陽病,過經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03)

9.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104)

10.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144)

11.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148)

12.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149)

13.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229)

14.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15.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231)

16.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鞕滿,干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226)

17.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379)

18.傷寒差以后,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394)

19.諸黃,腹痛而嘔者,宜柴胡湯。(《金匱要略》第十五篇)

20.產婦郁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金匱要略》第二十一篇)

21.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金匱要略》第二十二篇)

醫案舉例

1.頑固性頭痛案(劉志龍醫案)

沙某,女,32歲,2011年8月初首診。

患者罹患頭痛15年。患者自訴月經來潮較晚,17歲初潮,每次月經來潮前即開始出現左側頭痛,一般持續3至4天。初起頭痛較輕微,以后隨著年齡增長,頭痛程度越來越嚴重,頭痛劇烈時,甚至想用頭撞墻或自殺,以結束痛苦。之前曾在珠海市各大醫院看過,吃了一年多的藥,頭痛未見好轉,現慕名而來求助,希望能減輕頭痛之苦。

患者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紅苔薄黃膩,脈細。方用柴胡桂枝湯合止痙散加減:

柴胡10g,桂枝10g,白芍20g,生姜(顆粒)1包,大棗15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2條,僵蠶15g,白附子10g,葛根30g,香附20g,川芎10g,防風15g,4劑。囑咐月經來潮前1周左右服藥。

二診:月經來時第一天頭痛甚,較之前持續的時間短,舌淡紅苔薄黃膩,脈細。方用小柴胡湯合止痙散加減:

柴胡10g,黃芩10g,黨參15g,大棗10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2條,僵蠶15g,葛根30g,香附20g,川芎10g,白芍15g,5劑。囑咐月經來潮前1周左右服藥。

三診:頭痛較之前明顯好轉,患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訴從未像現在這么輕松過,還以為一輩子都會在痛苦當中度過。舌淡紅苔薄白黃,脈細滑。方用小柴胡湯合止痙散加減:

柴胡10g,黃芩15g,黨參15g,大棗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全蝎5g,蜈蚣2條,僵蠶15g,葛根30g,香附20g,川芎10g,郁金15g,當歸15g,5劑。囑咐月經來潮前1周左右服藥。

四診:頭痛之癥已基本消失。

患者10余年的頑固性頭痛,經過四次的中藥調理后,已基本消失,可見經方效果之神奇。

患者具有柴胡體質:體型偏瘦,面色萎黃,舌體不淡胖,而主訴頭痛為左側頭痛,為少陽經循行之地,并且頭痛發作均在月經來潮前,在時間上有一定的規律,屬于“休作有時”的特點,《傷寒論》中第97條:“……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此處的休作有時,在臨床上不僅僅指的是寒熱的休作有時,還可拓展到更多病證的休作有時,該病例中患者頭痛發作的特點即符合休作有時的表現。因此,此病例以小柴胡湯為主方。

另外,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臨經之期陰血下注,肝血偏虛,且患者脈細更提示為血虛之證,而頭痛劇烈,可見不是單純的血虛的隱隱作痛,而必兼有他邪,血虛而往往肝有風邪襲之,便出現了頭痛。止痙散為治療頑固性頭痛的良方,臨床適用于患有風邪的頭痛。方中全蝎獨入肝經,為搜風之主藥,蜈蚣性善走竄,為祛風止痙之要藥,加僵蠶、防風等祛風,再加上香附、川芎、當歸等活血止痛,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即在治病之時,先把氣血養足,一則正氣充足,邪不能侵,二則可以驅邪外出。另外,風邪之性善行而數變,易與他邪相合,使病膠著,活血則風與所夾雜之邪不復留滯。風之所生,是由營血本身出問題所致,或補血,或活血,或涼血,皆使血之生化、運化合于常度,而風無所生或無所侵。因此,此處祛風活血同用,方能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2.低熱案(李克紹醫案)

張某,男,50歲。1973年初夏,發低燒。在樓德治療無效,返回濟南。西醫檢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鹽水、激素等藥物,治療兩個月,仍毫無效果。該院西醫某醫師邀余會診。患者飲食二便均較正常,只是脈象稍顯弦細,兼微覺頭痛。《傷寒論》云:“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因與小柴胡湯原方,其中柴胡每劑用24g,共服2劑,藥后低燒全退,患者自覺全身舒適。該院有的醫師還不相信。結果過了三天,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怀仁县| 灵丘县| 石城县| 定结县| 宜丰县| 台山市| 雷州市| 河源市| 霍山县| 收藏| 绿春县| 北海市| 理塘县| 封丘县| 禹州市| 平安县| 遂平县| 镇平县| 洪洞县| 连州市| 河西区| 大渡口区| 淅川县| 酒泉市| 北海市| 和平区| 嘉兴市| 广东省| 丰镇市| 广东省| 长顺县| 灵台县| 兴和县| 黑龙江省| 新化县| 沅陵县| 盐亭县| 石林| 互助| 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