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首經方方證要點
- 劉志龍 黎崇裕
- 935字
- 2019-12-20 13:07:03
11.芍藥甘草湯
【組成】白芍藥 甘草各四兩,炙
【方歌】芍藥甘草兩藥投,筋攣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陰利血脈,滋陰柔肝效立瘳。
【功用】益陰榮筋,緩急止痛。
【主治】誤汗傷血,厥逆腳攣急。
【方解】芍藥味苦,甘草味甘,苦甘合用,有人參之氣味,以大補陰血,血得補則筋有所養而舒。
【方證要點】
1.肝血不足,筋脈失濡證:以腹痛,拘急,難行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拘急疼痛,手足痙攣性疼痛或腓腸肌痙攣性疼痛,不可伸直,舌紅少苔,脈弦。
2.常用于三叉神經痛、腹痛、疝痛、坐骨神經痛、足跟痛、肩周炎、腎結石、小腸腑咳、舌腫滿塞口、便秘、不安腿綜合征、強中、腓腸肌痙攣、胃痙攣、腸梗阻等屬于肝血不足,筋脈失于濡養者。
3.體質要求:是一種痙攣性體質,患者比較消瘦,皮膚比較干燥,缺乏津液滋潤,易于腹痛,易于便秘,易于肌肉痙攣,多肌肉堅緊,尤其是腹壁肌肉比較緊張。
【類似方證鑒別】芍藥甘草湯與芍藥甘草附子湯:都可以治療手足拘攣。芍藥甘草湯治療之手足拘攣是因為陰虛內熱所致,可見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芍藥甘草附子湯治療之手足拘攣是因為陰陽兩虛,可見惡寒,腳攣急,脈微細。
【原文】
1.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29)
2.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干,兩脛拘急而譫語……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30)
【醫案舉例】
1.足痛案(曹穎甫醫案)
四嫂,一月十三日:足遇多行走時則腫痛,而色紫,始則右足,繼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見火則痛劇。故雖甚惡寒,必得耐冷。然天氣過冷,則又痛。眠睡至浹晨,而腫痛止,至夜則痛如故。
按:歷節病足亦腫,但腫常不退,今有時退者,非歷節也。惟痛甚時筋攣,先用芍藥甘草湯以舒筋。
赤、白芍各一兩,生甘草八錢。
拙巢注:二劑愈。
2.長期便秘案(唐醫易醫案)
郭某,女,1974年5月生。2009年5月9日來診,主訴:大便秘結20年,嚴重時7天一行,羊糞狀;舌色淡白,苔白薄膩;右脈寸緊,關尺弦滑,左脈寸緊,關虛弦,尺虛,至數緩。
白芍30g,赤芍10g,阿膠(烊服)9g。8劑
藥后大便正常,隨訪3個月大便基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