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717字
- 2021-11-24 18:04:25
汽水
曾經非常愛喝汽水,喜歡冰鎮汽水對口腔輕微的刺激——我稱之為“殺口”——冬天也不例外。
小時候,在京郊良鄉,父親給我做過最原始的汽水——大約是把檸檬酸、小蘇打、糖精、香精和冷開水一起灌進國產所謂“小香檳酒”瓶里封好口,再用流動的自來水鎮涼。
還喝過工廠夏天給工人免費提供的“鹽汽水”,裝在帶水龍頭的大保溫桶里,其實里邊沒有氣,只有水;甜滋滋的,有點咸,大概也加了香精,有一種讓人感覺涼爽的清香。工人們喝鹽汽水用大搪瓷茶缸,里面滿是褐色的茶垢,也就不大看得出汽水的顏色。鹽汽水并不很涼,毫不費勁就可以喝下一大茶缸。據說它能補充人體大量出汗時損失的鹽分,不曉得如此有益健康的汽水為什么沒人在市場上推廣。
計劃經濟時期,北京地區只有“北冰洋”汽水可喝,而且只有一種橘子口味,一角五分一瓶,商標是一只伸長了脖子的北極熊。特喜歡一口氣灌下一整瓶,然后享受一股熱氣從胃里往上頂的那股勁兒。
去天津起士林吃點心,飲料單上大書“冰汽”兩字——是冰鎮汽水,還是汽水加冰塊?看不明白。點上一客以滿足好奇心,端上來一看,嘿!一杯汽水上浮著一個冰淇淋球,插一支吸管。回家自己試驗,發現橙汁汽水跟奶油香草冰淇淋是最佳拍檔。
新聞報道說,“可口可樂”要進中國了。我一直以為那是一種糖果,直到1979年,托改革開放的福,新加坡的姑父第一次飛到北京公干,禮物是四聽“可口可樂”。
一家人把一聽汽水分成四小杯,一喝,一股藥味!不過,汽兒真足,不僅超過“北冰洋”,也超過現在合資的“可口可樂”。我一直認為,合資的“可口可樂”不如原裝的好喝,尤其是玻璃瓶和塑料瓶裝的。
送了兩聽給姨母——受過高等教育的她老人家覺得分量好重,以為從那個扇形的小孔里除了汽水絕對應當能夠倒出點什么黏稠的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