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555字
- 2021-11-24 18:04:24
賞月
中秋賞月是每年的例行公事,老北京的規矩,要設香案,供月光祃、兔兒爺——拜月是女子與兒童的“專利”,大老爺們兒不預焉——行禮之后才能分食月餅,這點舊京風情如今晚兒只剩下正明齋的“自來紅”和“自來白”了。
中秋的吃食特別誘人——塞外羊肥、勝芳蟹滿、菊花茶、桂花酒,無不逗人垂涎。本地月餅只是一味的甜膩,略嘗一點,無非點綴時令而已;倒是滬上的鮮肉月餅,現烤現賣,一街飄香,皮是酥皮,餡是鮮肉,咸的,幾年未嘗,令人想念不置。
賞月是要講環境的。秦淮的月色柔媚,有六朝的煙水氣;蘭州的月色蒼涼,照在荒灘上,讓人想起古戰場;遼東的月色寒,曾照過千里流配的文士的鄉愁;昆明湖的月色清朗,少年的我是喝著酒唱著歌跟它親近的;京城胡同里的月色迷茫,一株老槐就能遮住。今年中秋在筒子河邊的一座小院賞月,石桌石凳,一缸金魚,幾竿修竹,東華門、紫禁城城堞和東南角樓勾勒出古拙幽美的天際線,“一片玉河橋下水,宛轉玲瓏如雪。其上有、秦時明月。”這個中秋的味道很濃,濃得像醇醪。
賞月需要心情。“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唐人賞月的時候就帶一點淡淡的凄涼了,以后的騷人墨客每逢中秋總是感傷的居多。其實中秋宜詩宜酒宜花宜茶,宜歌宜嘯宜喜宜悲,原不必一味傷情的。到底是大蘇有胸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哪里像是“遷客騷人”的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