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755字
- 2021-11-24 18:04:24
奶酪
家住西城,有兩位好友住在市區的東南角,每次訪友回來,一定要路過崇文門。崇文門西大街路北有家梅園(那時的梅園還不像現在有如此之多的加盟店),在那里可以喝到奶酪。
奶酪盛在青花小碗里,也就是多半碗吧。雪白,是半凝固的,又不像用瓊脂做的杏仁豆腐之類略帶彈性。樣子是那么“溫柔”,剛用小勺送到嘴里,即刻就化了。
奶酪好喝嗎?實在好喝。它沒有酸奶的酸腐、鮮奶的腥膻。就像是牛奶經過了奇妙的點睛,變得清甜、醇厚,奶香濃郁。喝酪的感覺遠比“味道好極了”要奇妙復雜,我沒有生花妙筆,只好做一回文抄公,抄清人楊靜亭《都門雜詠》中的一首竹枝詞來交差。
閑向街頭啖一甌,瓊漿滿飲潤枯喉。覺來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
這實在算不得好詩,但意思到了——喝酪就是這么個勁兒。
奶酪曾經是舊京十分普及的小吃,成本不高,制作工藝也不復雜,不過是在煮沸的牛奶里加糖、糖桂花,冷卻后加江米酒分裝小碗,放在酪桶里微加熱而已。酪的表面還可以放瓜子仁兒,梁實秋先生以為:“酪里應有瓜仁兒,于喝涸之外有點東西咀嚼,別有風味。”而梅園的奶酪原是不放瓜子仁兒的,后來有放的有不放的,到現在已是全放。當然這幾粒瓜子仁兒使價格的上漲有了很正當的理由。
過去,奶酪歸奶茶鋪專賣,奶茶鋪不光賣奶酪,還有奶卷、奶餑餑、酪干、水烏他、奶烏他。
奶卷、奶餑餑我在梅園都嘗過。是把牛奶煮沸濃縮,揭下表面的奶皮,包上芝麻白糖和金糕餡。奶卷狀似蕓豆卷,奶餑餑狀似小月餅,盡管樣子很漂亮,然食其味太濃太膩,不如奶酪爽口。
酪干焦黃,放在小盤里,亂七八糟不起眼。奶香很濃,不過略酸,不膩,是用溫水把牛奶炒干水分做成的。
水烏他、奶烏他,在梅園不曾見過。
一位朋友喜歡各種新奇的吃食。我竭力推薦梅園,請她去嘗嘗奶酪。終于有一天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去過梅園了。問她:“吃了什么?”
“奶油蛋糕。”
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