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824字
- 2021-11-24 18:04:18
火鍋(下)
北京吃火鍋的名店是東來順,算得上海內皆知了。我去領教過,未見精彩。(蒲庵曰:2014年,幸識東來順的非遺傳人陳立新大師,才得窺堂奧。)
倒是近日被朋友邀請去洪福軒——那兒也是一家以涮羊肉為招牌菜的餐館。小小的門面,小小的店堂,大概是因為沒有盛名之累,反叫人吃出幾分別致。
店家介紹,洪家的老輩曾在東來順做過事,所以這里保留了老店的流風余韻。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原可置之一笑的,不過洪福軒也確有它的獨到之處——羊肉片薄、鮮、嫩、不膻并不稀奇,我欣賞的,一是用魚露代替鹵蝦油,增鮮減臭;二是澥芝麻醬用香油不用水,不僅使調料香濃,而且不會越吃越稀,這些據說還是當年清宮的吃法。其實,不管是老傳統也好,新發明也罷,店家肯在這種細微之處花這么多的心思,總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在粗制濫造成為時尚的今天。
再有,洪福軒用的是傳統的銅火鍋,爐膛大、裝炭多,吃一頓飯不用中途添炭?,F在市面上經營火鍋的店家,多是用電、固體酒精、丁烷氣罐等熱源,都不如炭火鍋好用。(蒲庵曰:那會兒還沒有電磁爐。)這倒不是墨守成規,炭火鍋自有它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中間有個連著煙囪的爐膛,有了它,肉不會被沸湯滾得到處亂跑,便于自己掌握火候,又不至于在鍋里撈來撈去。鍋里有了爐膛,水量變少,也容易保持沸騰的狀態。電火鍋之類常常是半死不活的,肉不易速熟、滑嫩還在其次,沒有火星迸濺、水花翻滾、熱氣蒸騰的氣氛才最掃興。
炭火鍋自然也有缺點——生火麻煩,可能產生煤氣,不過我家吃火鍋還是愛用它。
說起我家的火鍋也算有特點:加工豬腰不剖開去腰騷,而是整個兒橫片成大而薄的片,再將腰騷棄去。把腰片放到加了白醋的涼水中浸泡,“拔”去血水,直到變白,涮起來脆嫩無比。這是我從一本筆記上學來的吃法,據說是前清王府的規矩:制魚片一定要用活的黑魚,取其刺少而能片出薄片;不用口蘑、海米的鍋底,而用火腿、黑魚骨吊湯,湯濃色白;調料只取李錦記蠔油一味;舉凡豬、牛、羊、雞、鴨、魚、蝦、菜蔬、豆腐皆可入鍋,其味之美不可言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