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火鍋(上)

北京人過冬,講究吃火鍋。

提起火鍋來頭大,據說是元世祖忽必烈行軍打仗時因陋就簡的發明,涮的當然是羊肉。不過據我所知,南宋筆記《山家清供》記載了一道名叫“撥霞供”的菜品,實際上是“涮兔肉”,食客們夾著紅色的兔肉在滾湯中擺動,如撥晩霞,故名;文章最后寫道:“豬、羊皆可。”這應該是關于涮羊肉最早的文字記載了。

火鍋菜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涮鍋;另一類叫暖鍋,那是把各種已熟的原料碼在火鍋里,加熱,開鍋上桌,取一“暖”字,意在冬令時節,菜在桌上還能加熱保溫。暖鍋的種類不少,有什錦、三鮮、爐肉等種種名目。暖鍋里什么都可以放,不外海參、雞、肉、魚、蝦、丸子、白菜、粉絲之類,等于是火鍋燴什錦。由于是碼好再上桌,掀開蓋子,騰騰熱氣下面是碼放得整齊美觀的佳肴。吃到最后,一筷子下去,不一定會夾到什么美味,也是一樂。

但是,我更喜歡涮鍋,不為別的,只為一個“涮”字——這個字下得太準確、太瀟灑了。您想啊,火鍋里湯滾得像一叢盛開的白菊,您夾起幾片鮮紅的羊肉,投進去,用筷子撥弄著,一下,兩下,三下,灰白了,齊活兒。那能叫“煮”、叫“焯”、叫“汆”、叫“燙”嗎?不能,那得叫“涮”。

涮鍋的妙處原在一個“涮”字。也就是說,最后一段烹調過程——包括肉的老嫩、口味的輕重、調味品及配料的選擇搭配——都在食客的談笑風生、觥籌交錯間,以一個“涮”字了之。

北京有不少風味菜,像烤鴨、烤肉、春餅炒合菜之類,吃的時候都必須食客自己動手,做最后的加工。全聚德過去的規矩,多尊貴的客人也得自己卷荷葉餅,堂倌從不代勞。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原始的食風。我看,即使是原始的食風,也已經升華成了一種返璞歸真。“涮”之趣也正在這個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數九寒天,一家人團團圍坐,邊涮邊吃,邊飲邊聊,瀟瀟灑灑,手揮目送,那是多大的樂子!要是給您端上一盤半涼不熱汆熟的羊肉片,再澆上黏糊糊的作料,撒上點子香菜末、蔥花什么的,您還能找到感覺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平顺县| 平罗县| 丰顺县| 松原市| 白沙| 南开区| 芜湖市| 临湘市| 金门县| 郧西县| 罗山县| 江门市| 台山市| 华宁县| 福贡县| 宜良县| 雷波县| 南平市| 眉山市| 宁晋县| 望城县| 当涂县| 工布江达县| 寿阳县| 邳州市| 思南县| 米脂县| 松阳县| 望城县| 鹤壁市| 鄂托克前旗| 保靖县| 海伦市| 宝应县| 龙江县| 班玛县| 九龙城区| 内乡县| 搜索|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