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別再自我忽視了

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通常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缺乏存在感。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時常陷入空虛、空洞、迷茫之中。

在生活中,你是否經常有以下感覺?

1.無法融入別人的生活中

有一些人在獨處時怡然自得,但在集體生活中總是表現得非常膽怯。當別人都在談笑風生時,他們卻喜歡躲在角落里,把自己藏起來,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對別人來說意味著什么,或者根本想不出自己對別人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就像生活的旁觀者一樣,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別人生活,自己卻無法融入,或者即便參與其中,也只能游離在邊緣。

2.對一切都毫無興趣,缺乏情感體驗

有一些人,符合社會主流對人的基本要求,甚至擁有很好的條件,比如有車有房、工作很好,但拋開這些外在的部分,他的內在對一切的體驗似乎都非常淡漠,這些東西沒有真正賦予他們獨屬的情感,他的內心也充滿著難以言說的空洞、空虛和不快樂,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到底是為什么。

3.習慣于討好別人,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還有一些人,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習慣于討好別人,非常擅長逗別人開心,但是在對待自己的時候十分隨意,不知道怎樣讓自己開心起來。他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他們看來,自己的感受并不重要。

4.忽略別人的情感需求

還有一些人,總是對別人的情感需求視而不見。尤其是在親密關系互動時,往往會給別人“捉不住”的感覺,仿佛他們近在眼前,但又遠在天邊。他們接收不到別人的情感信號,或者即使接收到了也不會給予回應。

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感覺?答案是感知不到自己,缺乏存在的感覺。

我不知道我是誰、我的感受是什么、我存在的價值是什么、我的喜怒哀樂是什么,當然也會意識不到對方是誰,更看不到對方的需求。

為什么一個人會如此自我忽視、對自己如此陌生呢?

作為人,情緒和情感代表著我們的需求信號,因此,一個人有多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能多大程度上解讀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認識自己。然而,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和情感從小就被忽視和否定,他就沒有途徑去學會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視角和經驗。他習得的只是父母要求他們應具備的感受,但這些并不是他們真實的自己,所以這些“感受”只不過是機械的反應。

他們內在部分的自我感受是完全空白的,他們習慣了用“對”與“錯”的簡單分類方式去劃分自己的情感、感受,想方設法地壓抑和排斥那些不夠“對”的反應,比如“不應該討厭別人”,而完全沒有要去探討為什么這個人會引起你厭惡情緒的想法。他們認為討厭別人是不應該出現的反應,而完全不知道“厭惡”是人類一種正常的情緒,人天然就具有厭惡的情緒。

這樣的人對自身的探索是有限的,所以他對別人的認識也將會是有限的。

他不懂得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必然也會察覺不到別人的情緒和情感,從而不知道如何跟別人互動,很多時候,他跟別人之間似乎隔著一堵墻,沒法產生真正的情感交流。

他們中有些人似乎也很熱衷于討好別人,但你總是能感覺到他們的討好其實很多都是不那么恰當的,所以也就收不到他們預期的效果。

本質上,他們與人的親近行為,不過是來源于幼時父母的訓誡,產生的行為更像是不得不那么做的“戒律”,而并不是他們內心真的懂得對方的需求,相應流露出自然而然的情感,所以他們并不舒心,而且往往很辛苦,甚至感到壓抑。

一個人越是了解自己,體察自己,認識自己,看清自己,就越能真正地去了解別人,看清別人。看不到自己的需求,不了解自己需求的人,也沒有能力真正看到別人的需求,真正了解別人的需求。

自己的鏡子如果是模糊的,又怎么能照清別人呢?

所以,這樣的人很難找到存在感,因為他們似乎沒有真正“活過”。所謂的活著的強烈感覺,一般要么是被世界照亮,要么是自己照亮世界。而這樣的人幾乎沒有被照亮過,當然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照亮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建昌县| 凤城市| 广昌县| 克什克腾旗| 长沙县| 高阳县| 南岸区| 江山市| 昂仁县| 和龙市| 宜兰市| 巴彦淖尔市| 万山特区| 沙河市| 鸡东县| 清丰县| 巫溪县| 和田市| 蛟河市| 富阳市| 清镇市| 苗栗市| 天水市| 新晃| 平塘县| 钦州市| 六盘水市| 永兴县| 定安县| 德钦县| 乡城县| 南木林县| 泸州市| 鹤岗市| 运城市| 石景山区| 特克斯县| 城步| 平罗县| 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