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百葉龍》的人民性、獨特性、創造性管窺
舞蹈《長興百葉龍》蜚聲大江南北、名揚中外,遍受廣大人民群眾與專家們的喜愛,究其緣由主要有三。
一、扎根鄉土的人民性
《長興百葉龍》是從長興林城鎮天平橋村的鄉土中誕生的,也就帶著一身泥土的芳香,舞動至今,生生不息,廣受歡迎。
藝術只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思想、審美觀念和理想,深深植根于廣大的勞動群眾之中,就能為人民所理解和喜愛。
《長興百葉龍》的前身“百葉龍”取材于當地鄉間老少皆知的荷花塘傳說;道具是由大眾傳統觀念中視為出淤泥而不染的吉祥之物—— 荷花勾連而成的龍;敲打的伴奏鑼鼓經又是民間耳熟能詳的“走馬鑼”“急急風”之類;舞龍的套路也是鄉里人看得懂、興奮得起來的“游龍”“滾龍”“龍盤柱”等。《長興百葉龍》傾訴著人民對生活深沉而綿長的愛,對鄉土風味的樸素體味、田野風物的深情吟詠,終使它的藝術獲得了恒久的生命。
二、傳統藝術的獨特性
《長興百葉龍》之所以獨具一格,應該說,它除了具有一般民間藝術在民眾之間廣為流傳的、以人民集體創作為主的鄉土特色外,還在于它令人嘖嘖稱奇的獨創性。看過舞蹈《長興百葉龍》的觀眾往往都會為它的一個獨特的舞龍場面所傾倒:觀眾的眼前明明是荷花、荷葉于碧波中隨風搖曳,彩蝶成雙,翩然翻飛,卻隨著一陣急促的鑼鼓聲響起,瓣瓣荷葉化作龍鱗,朵朵荷花變作龍身,那朵最大的荷花成了龍頭,彩蝶成了龍尾,一條粉紅色的百葉之龍竟頃刻之間騰空躍起……這整個荷花變龍的過程是在千百雙觀眾的眼睛注視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以秒計的時間內完成的!于是,這種驚嘆與贊美往往使整個場面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演出之后更引發觀眾的無窮遐想。
《長興百葉龍》道具制作中燈燈相接的工藝、荷花瓣可疊可伸節節勾連的做法以及風格化的鑼鼓經與民間氣息的音樂都具相當的藝術個性。
傳統藝術品中的獨特性往往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是對現實美的獨特感受;二是這些審美感受的獨特表現方法。應該說,天平橋村人對“荷塘育龍”的傳說,對龍山、龍橋的感受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是有著特殊感情的。帶著這份感情而去舞動《長興百葉龍》的表現方法幾乎是“人無我有”,而形成了與其他民間龍舞相區別、為其他傳統藝術所不能替代的特殊的視覺美和感染力。
三、繼往開來的民間創造性
傳統民間舞蹈是歷代勞動人民創造和加工的,會隨著歲月的流變留下深深的時代印記,體現出強烈的民間創造性。一個民間舞蹈的獨特性一旦形成,就要在實踐中不斷充實、豐富,否則容易退化與落伍。所不能替代的是特殊的視覺美和感染力。《長興百葉龍》從當初的“九蓮燈”到后來的“花龍燈”再到“百葉龍”,又至當代的《長興百葉龍》,無不體現了繼往開來的民間創造性。《長興百葉龍》的創造性,在于它的“通變”。通,即繼承;變,即革新。它既不一味地習習相因,也不胡亂地標新立異,而是“望今制奇,參古定法”,參照傳統,抓住根脈,注入時代因素,出新出奇。
《長興百葉龍》之“通”,表現在對優良傳統的繼承。它始終以當地荷花塘美麗的民間傳說為依托,無論沿革幾代,都是一條通體為荷花的龍;不管套路、走陣如何變化,總是在舞蹈時將朵朵荷花快速巧妙地勾連起來,從而將龍體騰空而起的突變性視作百年一貫的不變精髓。
《長興百葉龍》之“變”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出色的革新,拾級而上,令人嘆為觀止。
如今的《長興百葉龍》是在一陣悠揚的田歌旋律中登場,觀眾似被磁石吸引住一般,他們往往會被眼前蘊涵江南意境的舞蹈一下子征服。
寬大而又柔潤的荷葉隨著幾十個少女曼妙的舞姿呈現著起伏的微瀾,如影相隨的小伙子擎舉起微微舒卷的花苞,分外艷麗,靈動翻飛的蝴蝶點染開了圈圈漣漪……這就是舞蹈《長興百葉龍》首先進入觀眾視線的情景,它展現了十里荷塘的旖旎風光,并融入了“荷塘育龍”的傳說。

展演著詩意江南的《長興百葉龍》
(錄自吳露生:《長興百葉龍》,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年版)
當人們的審美思維被美妙的視聽感受帶入江南一隅時,荷塘自然風物的變化又次第展開:一會兒荷葉如水流淌,一會兒團團荷花又徜徉于葉面,大圈套小圈,小圈散開大圈流動;音樂遞進,整個荷塘水面涌動……構圖與韻律傾訴著長興人對生活熱烈又細膩的摯愛,對山水草木深情的吟詠。這段表演為百葉龍龍身的脫穎而出做了恰到好處的鋪墊。
忽然,在音樂聲的起伏中,隱雷似從天際滾滾而來,風吹荷葉亂,蝴蝶雙驚飛,當觀眾的注意力被其吸引過去時,一陣極為自然的水波式的隊形推動讓荷葉成了圓圈,這一最巧妙、也是最傳統的藝術手法,遮掩著使荷花悄然而又迅捷地變成龍形……
頓時,兩條美麗的荷花龍昂首穿出,時翔時溜,時開時合。百葉之龍在龍把手的擎舉中顯示出從未有過的形跡神魄,荷葉姑娘與蝴蝶小伙也是滿塘風動,在舞蹈中奔瀉出綠葉疊映紅花的嫵媚與活力。
更為可圈可點的是,舞蹈剛剛越過高潮,這個2000年版的洋溢民間創造性活力的《長興百葉龍》讓傳統絕招更進了一步:兩條荷花龍在風和日麗中一番狂舞后陡然收住,猶如閑庭信步的慢動作極其愜意地先龍尾、后龍頭地緩緩入池,悠悠然,龍形又變回了朵朵盛開的荷花……似乎寓意著百葉龍又魂歸故里,潛在荷葉塘,有朝一日再造福鄉親。
到了龍舞的最后段落,隊形一散開,映日荷花別樣紅,又是一派太湖西南岸充滿詩意的十里荷塘風光……
今天的《長興百葉龍》就是這樣,由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熱情關懷,以及民間藝人的努力,并在專家們的指導下,已成為眾口交譽,能將傳統精華與現代審美很好融合,既富江南水鄉風味又具藝術靈氣,意境清新雋永,套路生動多變、張弛有致,讓大眾嘖嘖稱道的龍舞作品了。
(節選自吳露生:《長興百葉龍》,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