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拾遺稿緘
  • 吳露生
  • 1666字
  • 2020-08-14 13:48:05

從喧鬧都市走向市井村落

是民間藝術將杭州這座城市及其周邊變得更加婀娜多姿、豐富出彩;而都市的繁華與活力,也賦予正在變化中的草根文化更多的時代意識和物質支點。


這似乎就是大都市式的杭州了。帶著五光十色廣告的巴士在街衢上飛馳而過,霓虹燈招牌在高樓間頻頻閃爍,大劇院里興奮地回響著經典交響樂……

可這卻不是杭城文化的全部,因為如果走向市井俚俗……

非遺“小熱昏”第五代傳人徐筱安和第六代傳人周志華在杭州河坊街表演(杭州市非遺中心供稿)

步入河坊街,那穿著長袍、拎著長嘴銅茶壺為客人們斟茶的“茶博士”;搖著木紡車,為顧客現場紡紗的“吳越人家”布藝品店;聽著杭州特有的俗稱“賣梨膏糖”的“小熱昏”;那小街兩旁高掛的木雕八角燈…… 明清時期江南的遺風就這樣撲面而來了。

輾轉到黃龍洞,已經40年沒有露面的“杭州土特產”——杭劇令人一飽眼福。杭劇是杭州真正的地方戲,是杭州人用正宗的“杭州閑話”唱的戲文。

去宋城,出現在眼前的各式傀儡、古彩戲法、耍猴、剪紙等正撥開時間斑駁的塵土,讓游客領略到若干宋代民間絕藝。可這還不是杭州民間藝術的全部,倘若再走向鄉間村落……

沿著無窮阡陌,尋覓無窮欣喜,最令人快樂不已的是至今還生生不息的鄉土文化:向東去余杭,這里的“上元燈節”和杭州其他村落一樣,常有龍燈、花燈、竹馬、高蹺、背驢子等活動,其中最有名的是“滾燈”。這個競技性、表演性兼而有之的民間舞蹈深受農民的喜愛,是余杭的品牌。滾燈“縛竹為輪,旋轉飛覆,燈不傾滅,騰擲不休”。除每年正月十五出燈外,還往往持續到農歷三四月間,傍晚出去到某一村坊,表演時若遇他村滾燈隊免不了一番精彩的較量。余杭滾燈與嘉興海鹽,上海金山、奉賢相比,更多了三分女性的嫵媚,精選出來的余杭美女一個個水靈靈、靚麗麗的,在男子滾燈剽悍、粗獷的耍燈動作襯托下,更是剛柔相濟、美輪美奐,直將滾燈舞到了天安門廣場、黨和國家領導人面前,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至臨安,一些村民在舞龍燈、走馬燈時,先在“梨園”祖師前發愿不做壞事、不賭博。馬燈舞中,以關公騎赤兔馬手舞大刀最受歡迎,各戶常爭相邀請,扮演關公者往往挎刀騎馬在屋內外走上一圈,以示斬妖除邪。那關云長威風八面的樣子,從孩提時至今,筆者記憶猶新。在山口村,一個全由地道農民組成的“臨安水龍”隊,以其旱龍突變水龍的絕招、獨辟蹊徑的龍舞套路、濃郁的鄉土氣息讓“龍”舞到了法蘭西,舞進了中國藝術節,并榮獲了國家群文最高獎“群星獎”金獎。往南走,淳安有“三腳戲”又名“睦劇”的罕見少數劇種,其與安徽“黃梅戲”“花鼓戲”和江西“采茶戲”有淵源關系,大凡節目演員只有一丑、一旦、一生,故名三腳戲;因淳安古屬睦州,又名睦劇。三腳戲載歌載舞,唱腔多為民間小調,廣受歡迎。若登上千島湖中心小島,或在節日時令間,說不定碰巧能看到一兩出三腳戲《牧牛》或《南山種麥》。在富陽真佳溪村一帶有一種民間樂社叫“鼓亭”,是農民在行奏時將鼓置于特制的亭中抬著前進的絲竹錫鼓。其曲調豐富,歷史悠久,演奏風格極有特色。桐廬的民間剪紙素有“凝練概括,厚中見秀,玲瓏剔透,含蓄華麗”的江南剪紙特色。該縣百歲老人胡家芝的多件剪紙作品出國展覽,并被美術館、博物館收藏,桐廬也被命名為“浙江省民間剪紙之鄉”。北邊的拱墅人家有放風箏的習俗,民間多有能工巧匠制作風箏,最絕的還有手掌般大小的迷你風箏,令人嘆為觀止。半山石塘村一帶自古流行灶頭裝飾畫,由花鳥吉祥語組成,圖像生動,色彩絢麗,沉淀著當地百姓辟邪消災、祈福吉祥的民俗。

出入巷子村坊,尋覓民間風韻,杭州又似乎是鄉村般的杭州。是民間藝術將杭州這座城市變得更加婀娜多姿、豐富多彩;而都市的繁華與活力,也賦予正在變化中的草根文化更多的時代意識和物質支點。我想,如果人們對散落在市井村落的民間藝術更多一點喜愛與呵護,藝術家更多地從都市的高樓大廈中走出,讓流傳了千百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質因子多一點成為創作的素材,那么,我們的杭州將更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都市文化與鄉村文化很好地相匯相融的大杭州。


(原載“杭州廣播電視報”2006年7月19日“名家漫話錢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广东省| 商丘市| 洛南县| 德江县| 肇庆市| 杂多县| 青田县| 郑州市| 金平| 荆门市| 呼伦贝尔市| 西安市| 营口市| 奉新县| 遂昌县| 内江市| 沽源县| 台南县| 洱源县| 清远市| 静海县| 曲沃县| 交城县| 康定县| 乌拉特中旗| 高邑县| 方城县| 若羌县| 同江市| 手机| 白沙| 黑龙江省| 白玉县| 潞西市| 衡山县| 长乐市| 芷江| 张家口市| 马尔康县|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