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拾遺稿緘
  • 吳露生
  • 3661字
  • 2020-08-14 13:48:05

元宵話龍燈

舞龍燈在元宵節最為鬧猛,不過在浙江民間舞龍活動幾乎一年四季都有。

“舞龍”與“龍舞”不太一樣。舞龍多在各地民俗活動中自發性地體現。只有自當代的舞龍人和舞蹈家將舞龍進行整理改編,造就了圍繞著“龍”的種種舞蹈節目,筆者方謂之“龍舞”。


鬧元宵是呈現“非遺”的重頭時節,尤以民間表演藝術中的舞龍燈為最。其鬧猛程度,有史有詩為證。《浙江風俗志》等多部卷帙有載,南宋年間的臨安“元宵燈火以龍燈最鬧”,“大街小巷,人山人海,通夜燈火輝煌,歌舞不絕,在燈夕的舞隊中,最為蔚觀者曰龍燈”。清代同治年間《溫州竹枝詞》中有:“篝車歲歲樂豐收,竹馬兒童競笑謳。擎出光明燈萬盞,河鄉爭賽大龍頭?!痹?,各鄉各寨的老百姓往往擎舉出他們精心扎制的龍燈,懷著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迸發出滿腔熱情,奔騰著、呼嘯著匯聚在鄉間村落最為寬闊熱鬧的地方,歡慶著一年四季蓄之既久的喜悅。是夜,被汗涔涔村民把握著的龍燈與萬家燈火相呼相生,時而龍節的光彩蜿蜒移動在縱橫阡陌,時而陡然變幻成騰空翻卷的光影向著久候的觀者撲面而來……元宵夜,人們只要面對著龍燈,就不能不被這吶喊著、奔瀉著的原始圖騰激動得戰栗不止,而引發久久的留戀。故而,直至正月十六子夜收燈,龍頭上架,龍身進柴門,元宵的龍燈似乎仍在眼前不住地晃動,鬧元宵還是映襯在窗欞前家人交頭接耳的不盡話題……

當然,不僅元宵,民間舞龍燈的活動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記得那是好幾年前,在火紅的楓林染入黛青色群巒而斑駁多姿的仲秋,我們一行數人到達了浙西開化。白光接火光之際,忽然山風中飄來一陣低沉的“嘟嘟嘟嘟”的先鋒號聲,只見依山錯落的村寨瓦背的裊裊炊煙間,一條團團卷卷的煙火穿隙奔來,鼓樂漸至,撲入眼簾的是一條稻稈捆扎而成的草龍,上面插滿了點燃的香。草龍隨風舞動時,香煙繚繞,香頭火星點點閃亮,游弋過來好似一條騰云駕霧的香火龍在起伏翻卷……我們不由得被眼前村民舞動的如此奇妙的香火草龍的魅力所征服,大家跳躍著,呼喊著,似乎成了當年村頭蹦跳著的頑童。聽說當地的香火草龍活躍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這在元朝末年已經盛行。相傳古時開化后山鄉白崖洞里有修煉千年的白崖龍,因觸怒玉帝被截而無法入海。白崖龍托夢給知縣,讓其中秋夜扎一草龍,點燃香火,敲鑼打鼓投入河中,它即能回東海作法重新顯靈。后知縣照辦,果然應驗,白崖龍常為當地降雨消旱。從此,當地村民每逢中秋之夜就要起迎草龍。至于迎神賽會中的“火龍雙舞”在寧波、余姚一帶大多出現在農歷三月初六、初七兩天。蜚聲大江南北的奉化布龍以前并不定期,當地若遇大旱,必定結群赴灘“請龍”,祈求降雨水、保豐收。各地不同的舞龍有不同的時間。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就載有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龍,夏舞赤龍和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可觀場面,可謂春夏秋冬四季皆有舞龍,東西南北長年出動。

龍與中華民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作為古代的圖騰,一直延續至今。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民間風俗及由此而產生舞龍燈的種種影響也是千姿百態的。

早在七八千年前,龍已是一種氏族或部族的標志,已作為祭祀的對象和祖先的象征。如“越人斷發文身以像龍子”“以避蛟龍之害”等記載。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在河南省濮陽縣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現了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形象。龍的造型在墓主人的右側,長1.78米,高0.67米,昂首、張口、有角、曲頸、弓身,有前后腿和四爪,尾甚長且后翹。此蚌殼龍的時代距今約6400年,被譽為“天下第一龍”。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玉龍,其神情雖然略嫌拘謹,卻十分質樸,似有準備撲騰翻飛之狀。應該說眾多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龍圖騰樣式并不一致,有的似龜、有的如鹿、有的像豬……這些不同氏族圖騰在不同信仰視角中的差異,隨著氏族部落的分解組合,最后漸生變異、交融、綜合,到后來基本定型為“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钡臓顟B,因而在人們心目中成了能遨游四極、俯瞰八荒,能降云播雨、救澇抗旱的神化了的龍圖騰,并逐步成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崇拜物。

由于各個地方的民間習俗不同,舞龍之龍又有大不同的形態。“打結龍”流傳在寧波象山縣。打結龍在舞動過程中將龍身打成各種“結”,又以巧妙的辦法一一解開。“龍吸水”流傳在湖州市長興縣,該龍舞至高潮時,舞龍人站到長板凳上舞蹈,并表演龍頭從一水桶中吸水噴水的特技。“碇步龍”以能在溪水中的碇步上進退舞龍著稱?!叭A蓋龍”則源出于富陽的一個民間故事,因而富陽大多龍舞頭上都飾有一個美麗的華蓋?!袄C花龍”流傳在寧波慈溪,龍頭上扎有三層高的亭臺樓閣,龍頭和龍尾飾有許多珠彩,龍身由絲綢制成并刺繡五彩龍鱗花紋,此龍出巡時龍頭須由幾個人抬扶著?!盎垷簟薄罢埙[龍”流傳在湖州安吉縣,“花龍燈”由各種花燈組合而成,連接起來后也作游龍舞蹈?!罢埙[龍”由竹扎成一段段龍身,在每節筒形龍身上平扎一片片龍鱗,節內點燈?!凹堼垺绷鱾髟诮鹑A一帶,龍身由一百三十只竹圈用繩相連,圈上用紙貼成須毛,龍身形象飽滿,多為白龍?!绑垺绷鱾髟卺橹荩弥耋蓤A筒形龍身,貼上棉紙,內點蠟燭,各節分離,舞時可分可連,夜晚舞動時,燈火相連猶如身首連貫一般。浙江的舞龍中還有唱舞相配合的龍叫“猜龍”和“贊龍”,其流傳在溫州、臺州地區沿海一帶?!安慢垺笔钦冽埖囊馑?。神龍即將出游,須經“猜師”為之“猜龍”,賜龍以魂,龍有了靈性,便能造福于民。“贊龍”是龍舞出巡時隨舞演唱的一種形式,舞龍一段,演唱一段,唱舞相間,舞唱分離,唱詞都是祈求人壽年豐,因景而異。在東陽山區,舞龍還有爬山的習俗。龍舞匯集,各顯技藝,舞至高潮時,各種龍舞首尾相連,自山腳向山頂邊舞邊爬山,遠處望去猶如從山頂掛下一條長龍,蔚為壯觀,俗稱“掛山龍”……

幾乎每一種舞龍都伴隨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如蘭溪市的“斷頭龍”之所以龍頭與龍身相斷,是來源于民間這樣的一種說法:唐朝貞觀年間,連年大旱,百姓紛紛求告龍王。龍王啟奏天庭,但玉帝卻令“城內降雨七分,城外降雨三分”。龍王領旨后心想,如此城內要遭水災,城外農田卻無濟于事,害了百姓,于是斗膽倒三七行雨。百姓喜得甘露,歡欣鼓舞,玉帝卻大發雷霆,并嚴令人間宰相魏徵行刑將龍王處斬。斬龍之日,太宗因同持惻隱之心,特邀魏徵弈棋,以延誤時辰免龍死罪。下棋不久,魏徵昏昏入睡,滿頭大汗,太宗心想,讓魏徵多睡一會,即可誤過斬期,因此為其打扇取涼。卻不料這時正是魏徵追殺老龍之時,太宗助他三陣清風,反倒殺了老龍。百姓為此扎成龍頭,供于廟堂,焚香禮拜,并扛斷頭之龍頭,后隨相隔之龍身,沿村走鄉舞動遨游,以寄哀思。

據澳門中華教育會的胡國年先生與唐思先生講,聞名遐邇的“澳門醉龍”其中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幾百年前中山一帶發生瘟疫,鄉民認為是妖魔作祟,于是求助佛祖,在“浴佛節”那天抬著佛像游行。路經河邊時,突然從河中躍出一條大蛇,即遭鄉民砍斷,扔回河中,蛇血染紅河水。鄉民喝了這帶蛇血的水后,竟除疾病祛瘟疫。大家認為這條大蛇是仙龍降凡,由此,就出現了“舞醉龍”,以示對龍的崇敬。醉龍舞時,以“醉”為最大特色。舞者先要灌米酒,在半醉半醒時儀態萬方。巡游時,一邊有舞者手握龍角舞動,另一邊卻有數名大漢拿酒壇在“虎視眈眈”,一見舞者稍微清醒,就立刻上前灌飲,被灌者在飲酒后再度投入其中,翩翩起舞。據聞,舞者在整個巡游共約10個小時的活動中平均每人約飲5千克酒,酒量驚人。醉龍在澳門出動一般都在農歷四月,澳門平時坊間說起的“四月八”,其實就是舞醉龍,“醉龍節”已成為澳門人的民間習俗了。

臨安水龍(杭州臨安區非遺中心供稿)

筆者以為“舞龍”與“龍舞”不太一樣。當代的舞龍人和舞蹈家往往將舞龍整理改編,造就了圍繞著“龍”的種種舞蹈節目,謂之龍舞?!拔椠垺彼阅苕幼兂伞褒埼琛?,是因為如今的一些舞龍人是這樣明晰地宣示:以傳統“迎龍燈”為素材的種種創造也可以有握撥一彈的主題,心弦為之一震的精巧結構和令人回味良久的弦外之音……一種別具樣式的舞蹈作品——如浙江的《長興百葉龍》、平湖的《九彩龍》、臨安的《臨安水龍》等就是這種樣式的佼佼者。

《長興百葉龍》原名《花龍燈》,在“進門是花燈,出門變龍燈”的基礎上,雖歷經幾代改造,但百變不離其宗,它緊緊抓住了百葉龍是由美麗的荷花變成的龍,又是由一個意想不到的絕技突然變成的龍這兩個基本因素,然后強化了當代人的審美觀念,美化了舞龍人的形體變化與構圖造型,讓百葉龍在江南一片翠綠的十里荷塘中時翔時潛,或卷或溜。浙江平湖的《九彩龍》,也創造了和以往不同的“九龍呈祥”的形象,舞龍人不拘泥于傳統中固定在肩頭上的九條小龍,讓九條小龍“活”了、翻飛了起來,并與一條大金龍交融編織成多彩的畫面,組成字樣。他們還博采眾長,發揚個性,巧妙地運用了煙花技術,讓金色大龍能夠噴云駕霧。此外,重慶市的《銅梁大龍》吸取了火龍、正龍和彩龍之長,運用了精湛的傳統紙扎工藝,飛鬃龍彩,通體閃亮,動勢沉穩徐緩而又不失靈動鮮活,因此,在國慶50周年大典時在天安門廣場上大放異彩。


(原載浙江省文聯《品位》雜志2005年3月,文/吳露生 陳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遵义市| 巴彦淖尔市| 敦煌市| 上思县| 尖扎县| 香格里拉县| 怀宁县| 宁化县| 南陵县| 重庆市| 德昌县| 淮阳县| 鄂托克前旗| 苏尼特右旗| 泸水县| 贞丰县| 鱼台县| 竹溪县| 铜鼓县| 霍林郭勒市| 军事| 新田县| 海安县| 蒲城县| 长丰县| 綦江县| 宁河县| 那曲县| 措勤县| 桂东县| 正镶白旗| 明星| 柳林县| 衡山县| 囊谦县| 会同县| 威信县| 定远县| 浪卡子县| 绥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