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擊的軍師:司馬懿傳
- 李瑋
- 1337字
- 2021-04-07 17:45:04
國家制度設計
天子的權力是封建諸侯,這就是建國;諸侯的權力是封建大夫,這就是成家。但是大夫就沒有再封之權了。諸侯與大夫雖然是受封的,但他們擁有財權和治權,也就是擁有自治權。于是,大夫有權自行管理采邑,這就叫作“齊家”,諸侯不能干預。諸侯也有權利自行治理封國,這叫作“治國”,天子也不過問。大夫除了做到“齊家”,還有義務協助諸侯治國。同時,諸侯在發生動亂之時也有義務奉天子之命南征北戰,這叫“平天下”。《禮記·大學》中記載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就是對封建制度最標準的注釋。
但是有秩序就夠了嗎?周公還為這套秩序制定了維穩的手段,那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確定了嫡長子繼承制。嫡,就是正支,正妻所生育的兒子就是嫡子,而嫡子中的老大就是嫡長子。貴族的兒子眾多,但具有法定繼承權的只能有一個。與嫡相對的就是庶,庶本身就含有眾多、渺小等意思。物以稀為貴,多了就不太值錢了。嫡子的母親是妻,只能有一個;庶子的母親是妾,可以有多個。庶子的地位低,倒不是兒子們的錯,而是因為他們的母親作為妾的地位低而且數量不少。另外,妻妾來歷不同,妻必須門當戶對、明媒正娶,一個字,就是要“娶”。妻與夫是對等的,從制度設計上來說就是平等的,因而地位尊貴,所以叫舉案齊眉。而妾叫納,相對來說就隨意得多,可以買,可以搶。既然可以如此來歷不明,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結果,因為做媽的地位不同,兒子們生來就不平等。
第一等是正妻的第一個兒子,叫作嫡長子;第二等是正妻的其他兒子,叫作次子;第三等是妾的所有兒子,叫作庶子。隨著天子或者貴族不斷散葉開花,兒子必然會越來越多。如果不將繼承權的問題提前以制度的方式明確下來,兒子們肯定會為了爭土地、爭家業、爭財產打得你死我活。因此,周公所設計的嫡長子繼承制度就是所謂宗法制度的核心,其終極目的就是要明確秩序。因為財產可以分,但是爵位和權利是不能再分的。
在周公的制度設計中,天下為家。所以,天下、國和家是統一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回事兒。
天子是天的嫡長子,所以叫天子。諸侯們是天子的兄弟,而大夫又是諸侯的兄弟。雖然有宗法制度明確了嫡庶之分,但他們總歸是兄弟。所以,天下都是天子一家子的人,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是也。既然全天下的人都是一家人,那么子女是臣子和平民,父家長就是各級的君主和領主,因此他們被稱作子民和君父。這樣的說法,直到明清甚至民國時代還在用,其根源就是周公所設計的宗法制度。
既然四海之內皆兄弟,那么大家之間就不要那么劍拔弩張了;是親戚,就似乎不好意思把臉撕破。周公認為這樣的制度設計足以使得周天下永保子孫德傳萬年,但其實這樣的制度也就在西周三百多年還比較穩定,到了春秋和戰國時期就已經殘破不堪了。當然,這都是后話,至少在周公的時代,這樣的制度設計還是很好地維持了周王室的統治。
在這個體系下,天下家族的根都是統一的,以祖宗為線索,家庭構成家族,家族構成宗族。家族依附諸侯成為國族,國族也從屬和依附于天子,這就構成了民族。這個民族在西周時代的名字叫作夏,在東周春秋時代的名字叫作華,后來這個民族就合稱為華夏民族。而華夏民族的總淵源就是周天子,這個制度的設計者就是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