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早年》:玉帶河畔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這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的上闋。這首氣勢磅礴的《念奴嬌》被后世尊為豪放詞的典范之作。

這首詞填于黃州。宋神宗元豐三年,也就是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1082年,家小俱來,生活困頓,蘇軾設法要來位于黃州東坡的數十畝營防廢地,于此筑一草廬,題名“東坡雪堂”,從此躬耕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就在這一年,蘇軾兩次游覽黃州城西的赤壁磯,填了這首詞,還寫了兩篇《赤壁賦》。

于是,隨著東坡學士輝耀千古的兩賦一詞,黃州——這座長江邊上的古老小城遐邇聞名了。

黃州西距號稱“九首通衢”的武漢三鎮僅68公里,是黃岡縣(現為黃岡市)治所在地。

黃岡縣地處大別山南麓,地勢由東北漸次向西南傾斜,形成低山、丘陵、平原的階梯形地貌。明萬歷《黃岡縣志》載:“黃邑南介藪澤,有魚稻之利,東憑高阜以利麻桑,西臨平川以利棉花,俯拾仰取,喜喜自足。”

由于離武漢較近,黃岡縣乃至以它為中心的鄂東地區,往往得風氣之先,多豪杰之士,近代以降,尤其如此。這里有幾個數字,可讓人略見一斑:1907年,中國同盟會會員不足1000人,其中湖北103人,而鄂東籍同盟會員就有35人,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中,有75名是黃岡縣人氏。

包惠僧就是黃岡縣東鄉包家畈人。

包家畈位于黃岡縣的第二級臺階——丘陵地區,一條小河由北而南流貫其間,滋潤著滿畈稻田,春來一片蔥綠,秋至萬頃金黃。這條小河叫夏鋪河。

或許因為夏鋪河水一年四季碧青如玉吧,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玉帶河。玉帶河將包家畈的稻田劃為兩片,也將包家畈的村舍分為兩簇。東邊的一簇,靠著獅子山,叫河東灣。西邊的一簇,靠著鷂嘴山,叫河西灣。河西灣有一座土地廟——社廟,遠近聞名,漸漸地,人們又把這里叫成了社廟灣。

包惠僧的家就在社廟灣。在他出生的時候,鷂嘴山上古木參天,社廟灣里只住著7戶人家。包惠僧的家是一幢一進兩棟的磚瓦平房,大小10間,中有天井,房側屋后被8棵綠蔭如蓋的大樟樹簇擁著。站在門口向東望去,掠過一片低矮的山丘,可見幾座鶴立雞群的山峰,那是白云山。

包惠僧的父親叫包存嘉,字仁和,官名肇瀛。他本是上巴河包家崗包澤久的次子,后來過繼社廟灣包澤義為嗣。包存嘉兩個家的祖輩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唯獨他做了幾天九品小官——候補巡政司,無奈好景不長,很快就棄官歸田。

包惠僧的母親楊春俠是一位出身書香門第的賢淑女子,自幼讀書習禮,18歲嫁來包家。她的娘家住溢流河鮑家店,離社廟灣5公里左右。

公元1895年1月15日,也就是清光緒二十年甲午臘月二十深夜,楊春俠一胎生下一兒一女。這兒子便是包惠僧。當時他不叫這個名字,據《包氏宗譜》記載,他派名復貴,學名道亨,號貴三,別號平侯,亦號悔生,原名德芬。至于“惠僧”這個名字的來歷,據說是他與董必武初識之后,董必武給他寫信,將“悔生”寫成了“惠僧”,他就索性改成了“惠僧”。

包惠僧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三。在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已棄官務農,靠著20多畝耕地,全家生活尚可小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家中不斷添人進口,負擔日重,加上豪紳欺壓,父親屢涉訟案,家道漸至中落。

包惠僧后來在回憶自己的身世時寫道:“余在童年,即憤豪紳橫暴,官府繁苛,故立志讀書,期出人頭地,以雪父恥(余父曾與豪紳涉訟獄,屢受屈辱)。余父以家貧令余廢學,余反抗父命,故父子感情甚惡。”[1]

包存嘉不獨不讓包惠僧上學,也不讓其他子女上學。這里,“家貧”固然是一個原因,恐怕主要原因還是他自身的心理障礙。包存嘉自己少年時是否上學讀書,已無資料可考,但憑他后來曾任九品官這一史實推斷,至少非目不識丁之輩。他當初求學之時,自然也是想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殊不知一登仕途,便遭坎坷,丟官歸里之后,又似虎落平陽,屢遭欺凌。于是,按照一般的邏輯,他進行了這樣的推理:肇禍是因為做官,做官是因為讀書,讀書自然是眾禍之根、萬惡之源了。非如此深惡痛絕,一位識文斷字的父親是斷然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止自己的兒子上學讀書的。

包惠僧的母親是主張兒子上學的。1900年包惠僧6虛歲。這年夏天,父母親為他上學的事發生了爭吵。父親盛氣凌人,母親據理力爭,雙方各不相讓。看著父親將要拳腳相向,包惠僧生怕母親挨打,就與哥哥復霖一齊上前,抱住父親的雙腿。哪知父親非但不偃旗息鼓,就此作罷,反而因為他們的介入更加氣憤。小惠僧忽地使盡渾身力氣,照著父親的大腿狠狠地連咬兩口,只聽得“啊”的一聲,小惠僧被甩倒在地。

首次交鋒的結果是母子獲勝,父親暫開禁令,允準兒子啟蒙。母親給惠僧取學名道亨,囑陳家細灣的表侄陳桂芳帶他到夏鋪河陳氏私塾上學。塾師熊繼昌為清國子監太學生,雅號花魁先生。一般學童啟蒙讀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包惠僧都在家由母親教過,熊先生開首便給他講授《論語》中的《學而》。

3年以后,包惠僧轉到瞞母山雙塘邱介甫私塾。這時,他雖然只有9歲,卻已經讀過一些古典小說,知道不少古代名人了。他經常和同學們評論古人,其觀點時有異人之處。別人都說岳飛精忠至孝,堪稱楷模,他卻說岳飛愚忠蠢孝,可惜可悲而不可欽。他最崇拜諸葛亮。一次,他和同學易惠年談起“三國”。他說諸葛亮的空城計如何高明,易惠年卻說諸葛亮不如司馬懿。兩人爭得面紅耳赤,各不相讓,直至動手動腳,扭成一團。最后,包惠僧硬是一石頭砸破了易惠年的頭。

包惠僧上學以后,父親并未轉變態度,而是時刻耿耿于懷,這大概就是心理學所謂的“情感固執”吧。包惠僧年紀雖小,卻知道好歹,你不喜歡我,我就不理睬你。父子相見,如同路人。

這年初夏的一天,剛下過一陣暴雨,包惠僧吃過早飯,背起書包上學去。走到玉帶河邊,正碰上父親在那里捕魚,他便倏地把臉一掉,繞道走了過去。這下可氣壞了包存嘉。只見他把手里的鋼叉猛地一擲,一個箭步跳上河堤,抓起兒子就往河水里按。正在這時,包惠僧的五叔包存樂下田走到這里。包存樂縱身跳進河里,一面抱住哥哥,一面大聲呼救。灣里的人聽到呼救聲紛紛趕來,才避免了一場悲劇。

包惠僧的命雖保住了,學卻上不成了。從此,他整日與水牛為伴。然而,他并沒有忘記讀書,即使在牛背上也手不釋卷。

幾個月過去了,包惠僧怎么也不甘心就此輟學。他找母親,母親要他去請表伯陳汝田來跟父親說。

陳汝田在這一方頗有聲望,人稱“小孟嘗君”。他與包存嘉是姑舅老表,兩人自幼相交甚厚。帶包惠僧入學啟蒙的陳桂芳就是他的兒子。

陳汝田來到社廟灣。寒暄過后,陳汝田對包存嘉說:“表弟,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不為別的事,就問你為么子不讓復貴讀書?”

包存嘉沉思片刻,頭一揚道:“表哥,你問這個,我就跟你說了吧。我跟他是劈開了的竹子不相粘,干脆讓他學種田算了。我只看見人家挑籮筐糶谷,還沒有看見人家挑籮筐糶字!”

“你這是什么話?我是勸你讓兒子讀書求功名去做官,又不是叫他學做強盜去殺人放火!你說,這個兒子你要不要?你不要,我要!”陳汝田說罷把拐杖一跺,拉起包惠僧就走。

此后,陳汝田便把包惠僧送到溢流河鮑家店一位叫陳曉榛的老秀才辦的學堂。這時,陳桂芳已經轉到這所學堂。他們一起在這里度過了3年時光。包惠僧在這里讀書和后來上黃州高等小學堂的費用,全部是陳汝田資助的。

品牌:東方資治
上架時間:2025-07-14 16:05:52
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東方資治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内丘县| 从化市| 永州市| 志丹县| 石渠县| 新龙县| 北流市| 荔浦县| 辽宁省| 双柏县| 峨眉山市| 遂宁市| 林西县| 云林县| 安仁县| 商南县| 河池市| 阿合奇县| 莱州市| 海兴县| 云梦县| 两当县| 吴江市| 安阳市| 石嘴山市| 巴林左旗| 玉门市| 濉溪县| 金阳县| 高州市| 苍南县| 濮阳市| 怀化市| 郯城县| 依兰县| 芜湖市| 杭锦旗| 阿图什市| 莎车县|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