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管理學發展的整體情況

管理活動源遠流長,人類進行有效的管理活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從管理實踐到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則是一段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回顧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了解管理先驅對管理理論和實踐所做的貢獻,以及管理活動的演變和歷史,對每個學習管理學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從人類社會產生到18世紀,人類為了謀求生存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管理活動和管理的實踐,其范圍是極其廣泛的,但是人們僅憑經驗去管理,尚未對經驗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理論。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實踐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見于埃及、中國、希臘、羅馬和意大利等國的史籍和許多宗教文獻之中。

18世紀到19世紀的工業革命使以機器為主的現代意義上的工廠成為現實,工廠以及公司的管理越來越突出,管理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學開始逐步形成。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亞當·斯密是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派創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國富論》。亞當·斯密發現,分工可以使勞動者從事某種專項操作,便于提高技術熟練程度,有利于推動生產工具的改革和技術進步,可以減少工種的變換,有利于勞動時間的節約,從而提出了分工理論。大衛·李嘉圖是英國資產階級金融家,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在經濟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管理學形成后又分為三個階段:古典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行為科學學派出現前)、現代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主要指行為科學學派及管理理論叢林階段)和當代管理理論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

古典管理理論階段是管理理論的最初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側重于從管理職能、組織方式等方面研究企業的效率問題,對人的心理因素考慮很少或根本不去考慮。其間,在美國、法國、德國分別活躍著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師,即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管理理論之父法約爾以及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

泰勒重點研究在工廠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而科學管理的關鍵在于改變原來的經驗工作方法為科學工作方法。為此,泰勒提出了任務管理法和配備“第一流”的工人。法約爾對組織管理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提出了管理過程的職能劃分理論,他在著作《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闡述了管理職能的劃分,法約爾認為管理的職能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馬克斯·韋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是在《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理論》一書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組織體系理論,他認為建立一種高度結構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組織體系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有效形式。

第二階段現代管理理論階段主要指行為科學學派及管理理論叢林階段,行為科學學派階段主要研究個體行為、群體行為與領導行為,重視研究人的心理、行為等對高效率地實現組織目標的影響作用。行為科學的主要成果有喬治·梅奧的人際關系理論、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的“X理論-Y理論”、威廉·大內的Z理論等。

20世紀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為科學學派得到長足發展以外,許多管理學者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對管理學的見解。這其中主要的代表學派有:管理過程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理論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經理角色學派和權變理論學派等。這些管理學派研究方法眾多,管理理論不統一,各個學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詞意義,各有自己所主張的理論、概念和方法,孔茨稱其為管理理論叢林。

權變理論學派認為,企業管理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沒有什么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企業管理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來決定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即要按照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企業類型、不同的目標和價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其代表人弗雷德·盧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導論:一種權變學》是系統論述權變管理的代表著作。

第三階段是當代管理理論階段,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國際環境的劇變,尤其是石油危機對國際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時的管理理論以戰略管理為主,研究企業組織與環境關系,重點研究企業如何適應充滿危機和動蕩的環境的不斷變化。邁克爾·波特所著的《競爭戰略》把戰略管理的理論推向了高峰,他強調通過對產業演進的說明和各種基本產業環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戰略決策。

20世紀80年代為企業再造時代,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邁克爾·哈默與詹姆斯·錢皮認為企業應以工作流程為中心,重新設計企業的經營、管理及運作方式,進行所謂的“再造工程”。美國企業從80年代起開始了大規模的企業重組革命,日本企業也于90年代開始進行所謂第二次管理革命,這十幾年間,企業管理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類似脫胎換骨的變革。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顧客的個性化、消費的多元化決定了企業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的需要,在全球市場上爭得顧客的信任,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可能。這一時代,管理理論研究主要針對學習型組織而展開。彼得·圣吉在所著的《第五項修煉》中更是明確指出企業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源于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學習型組織正是人們從工作中獲得生命意義、實現共同愿景和獲取競爭優勢的組織藍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定陶县| 阳高县| 无锡市| 犍为县| 武川县| 南安市| 临邑县| 绥宁县| 苍山县| 晋江市| 麻阳| 察隅县| 高要市| 茶陵县| 靖安县| 板桥市| 华阴市| 金塔县| 营山县| 丰城市| 自治县| 桂林市| 铁力市| 精河县| 凤台县| 简阳市| 阿克| 通山县| 明星| 武义县| 昌图县| 合川市| 五寨县| 东安县| 旬阳县| 噶尔县| 定兴县| 嘉善县| 青田县|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