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教案
討論話題:
1.什么是個人史?從《我是范雨素》說起。人的完善要經歷兩大階段,一是生物人,二是文明人。由生物人到文明人,必須過一個有歷史記錄的人生。之所以要講人的史學,是想喚醒人的歷史文化意識。這種歷史文化意識不是天生的。從正常的時間上說,要到中晚年才有。現在想提早喚醒大家的歷史文化意識。因為讀書人是熟悉文化的人,理論上容易接受這種理念。
2.為什么要從自己歷史講起?你了解自己嗎?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血型嗎?談談四大血型的基本性格特征。
案例選萃:
1.西南交大中文系學生胡溪關注老人生活,成立工作室幫老人寫回憶錄。其寫作的回憶錄,獲得學校創業比賽第一名。一次偶然的機會,胡溪參加一個創業比賽時,企業家陳光標作為評委非常賞識她的創意,承諾給她10萬元創業基金,并邀其為自己的父母也寫一份回憶錄。(《陳光標請大學生為父母寫回憶錄 贈10萬創業基金》,四川在線2013-09-21, http://news.qq.com/a/20130921/002764.htm)
2.曾經擔任過東陽南馬明德鄉黨委書記的胡汝潭,晚年得了帕金森病,手握不住筆,但堅持寫下了《胡汝潭回憶錄》。回憶錄引起了胡家不大不小的轟動。他說,這是我們家族的精神財富,記憶由此延續,對于我的孩子來說,他的爺爺再也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盧哲恒《一個在家人面前沉默了一輩子的老人給子女寫了本回憶錄》,《都市快報》2007-03-28)
3.《我是范雨素》,2017年4月國際讀書節期間最熱門的自傳,一個喜歡文學、喜歡讀書、喜歡文字的進城務工者寫的自述。多數人的觀點:吃飽了撐著或吃飽了沒事干。范雨素的樸素觀點是:“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她的文章證明了文本是有傳播力量的。
圖書推薦:
施忠連:《文化的生物——人》,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本書從主體意識、自我中心與自我超越、文化啟蒙與文化桎梏、文化崇拜與自我完善、文化批判與個性解放等幾方面,探討了作為文化生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