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創業教育的變遷: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

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提出了21世紀的教育應給學生發三本“教育護照”的新觀點:第一本是“學術護照”,即文化科學知識的;第二本是“職業護照”,即職業知識技術的;第三本是“創業護照”,即證明一個人事業心和開拓技能的。至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并面向全世界倡導創業教育。

1998年,清華大學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的舉辦,標志著中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帷幕的拉開。1999年注冊的清華大學生創業公司——視美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被認為是第一家在校學生創業的高科技公司。“視美樂”由清華大學生邱虹云、王科和徐中三人創辦,核心技術產品是“多媒體投影機”,先后獲得上海第一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250萬元風險投資和澳柯瑪集團3000萬元的投資。2000年6月,年產10萬臺多媒體投影機的生產基地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落成,該投影機涉及光學、電子、機械等多方面的尖端專業技術,可播放計算機、電視等多種數字及模擬信號,是與因特網相連的領導世界潮流的產品。

1999年,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全國學聯主辦,清華大學承辦的首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成功舉辦,2000年,第二屆“挑戰杯”在上海交通大學成功舉辦,2002年第三屆“挑戰杯”在浙江大學成功舉辦,連續幾屆“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的順利舉辦,使得創業教育就像颶風一般,迅速席卷了全國高校。

2002年4月,面對高校逐漸興起的創業教育,尤其是越來越熱的高校創業計劃大賽等創業實踐活動的開展,教育部在全國高校中選擇了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經濟學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等九所大學開展創業教育試點,希望通過試點進一步推進全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

在試點的基礎上,2003年清華大學創業研究中心發布專題報告,報告宣稱:中國大學生創業較多集中于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1%,而創業成功率更低。

基于這些資料分析,教育部認為,大學生創業層次低,創業教育的受眾群體小,創業成功率低,各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自主開展創業教育。

雖然,在試點結束后,教育部沒有廣泛推廣創業教育,但是隨著我國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面對越來越多員工“下崗再就業”的壓力,基于“創業帶動就業”的視角,人社部、團中央高度重視創業教育的作用,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也都分別將“創業帶動就業”的要求列入報告。2003年,人社部針對下崗工人創業培訓,引進國際勞工組織開發的SYB(Start Your Business,“創辦你的企業”)創業培訓項目,針對當時因國企改革推進而急劇增加的下崗工人開展創業教育;2005年,團中央引進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了解企業”)創業培訓項目,該項目是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創業教育項目。在實踐過程中,不僅KAB項目,而且SYB項目都被廣泛應用在青年大學生的創業培訓中,在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業教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是KAB創業教育(中國)項目的成果之一。該課程力圖對中國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進行科學指導,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企業在社會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創辦和經營企業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從而提升他們的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

該課程以國際勞工組織編寫的英文教材為藍本,經國際勞工組織授權,做了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本土化改編。教學內容分為8個模塊,依次為:什么是企業(模塊1),為什么要發揚創業精神(模塊2),什么樣的人能成為創業者(模塊3),如何成為創業者(模塊4),如何找到一個好的企業想法(模塊5),如何組建一家企業(模塊6),如何經營一家企業(模塊7),如何準備商業計劃書(模塊8)。

該課程實行小班授課,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體現出更多的參與的特點,主要以鼓勵、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和親身體驗為主,在編寫體例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創新之處,是一門有創意、實用性強的創業基礎教育課程。

在整個32課時中,該課程至少有10課時是實踐部分。除傳統的課堂講授外,頭腦風暴、小組討論、角色扮演、人物訪談、商業模擬游戲、心理素質測試也是課程的重要內容,并成為考核的目標之一。

資料來源:KAB課程介紹.(2011-09-15)[2018-04-12].http://chuangye.cyol.com/content/2011-09/15/content_4894648.htm.

2007年6月,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提出了“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2008年,杭州市政府率先搬出一攬子的優惠政策,實施《杭州市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2008—2010年)》,開啟政府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先河。2011年、2014年、2017年,杭州市又分別推出“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成立杭州大學生創業聯盟,創辦杭州大學生創業學院,建立17個大學生創業園,出臺創業扶持資金政策,建立夢想小鎮、基金小鎮等。杭州市“天使之都”“創業之都”的形象逐漸形成。

杭州——美麗的“創業之都”

在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偏低的情況下,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達到4%左右,位列全國城市首位。杭州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快速提升,是杭州“創業之都”建設的成果,是杭州連續實施四輪“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的成果。

2008年,杭州市啟動了《大學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2008—2010年)》,走出了一條“以實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富有杭州特色的大學生創業就業新路子。隨后,2011—2013年、2014—2016年兩個“大學生創業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在全國樹立起“創業在杭州”的旗幟。

相對許多2014年左右開始推動創新創業工作的城市而言,杭州市通過創新創業的先發優勢,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平臺載體,包括:成立了市眾創空間聯盟、在杭高校眾創聯盟,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眾創空間資源,積極發展杭州市眾創空間和創業孵化基地。成功創建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認定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24家、留學人員創業園11個、大學生創業園17個(其中國家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8個),建立了以基金小鎮、夢想小鎮、云棲小鎮和云谷、傳感谷、西溪谷“三鎮三谷”為代表的創新創業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全國知名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孵化總面積239.36萬平方米。建成國家級孵化器24家。目前,全市納入統計的有81家眾創空間,其中納入國家孵化器管理體系的有14家,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居省會城市第1位。引導青年科技人才的集聚和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從創業活動來看,2015年杭州全年舉辦1650場,日均4.5場,北京日均11場,深圳日均4.6場,廣州日均4場,武漢日均2場,成都日均1場。從公開的創業項目看,2015年杭州共計1364個,北京達到7939個,深圳2252個,廣州1345個,成都787個,武漢329個。從創投機構數量看,杭州有850家,北京有1773家,深圳達到2520家,成都有128家,武漢有114家。

杭州市的創新創業在省會城市中表現搶眼。據微鏈平臺數據統計,自2013年起至2015年,杭州累計創業項目數量以年均41.0%的增長率增加,成為全國創業項目增長最快的城市。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杭州范圍內共舉辦了4417場創業活動,參與者更是達到162917人次。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2015杭州經濟“年終報”顯示,2015年一年,杭州市場主體迅速增加,全市新增企業登記數量6.3萬家,增長17.6%;新設立個體工商戶7.16萬戶。杭州作為“創業四極”之一,正以一種創業高地的新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一個完善的創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人才+資本”“科技+金融”“教授+團隊”的創新創業機制在杭州生根發芽,并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資料來源:林偉連,等.杭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人才新政實施的視角//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浙江人才發展藍皮書(2016—2017).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185-193.

然而,即便如此,大學生創業率的提升依然緩慢,2009屆大學生創業率為1.2%,2010屆為1.5%,2011屆為1.6%,如果畢業五年內創業均可以統計為大學生創業,大學生創業比例也就5%左右,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國大學生創業依然處于星星之火的態勢,高校創業教育還處于摸索中成長的階段。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強調需要加快推進我國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成為促進高校創業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致辭說,要“讓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都有自主創業的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主發展的精神在人民當中蔚然成風。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

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考察浙江義烏,隨后在浙江大學與大學生創業者進行面對面座談,他勉勵青年創業者們,只要堅持在創業這條路上走下去,一定能實現鳳凰涅槃,從世界之一隅走向世界的中心。在浙江之行中,李克強總理強調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國家不僅需要一大批能夠引領思想和科技發展的優秀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新人才,需要激發起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2015年1月4日,李克強在深圳考察柴火創客空間,體驗各位年輕“創客”的創意產品,稱贊他們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創客創意無限。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回憶,總理在參觀考察期間反復提及,這些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且全文有5處提到大學生創業的問題。“創業”作為一個高頻詞在全文出現了13次。《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有更深層次的論述,他指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雙引擎”。

2015年4月,李克強總理在考察吉林大學時,與吉林大學的學生創新創業團隊說:“把學習搞好,學習是第一的,大學生第一位任務是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實踐學習,創業有利于把知識學得更扎實、有用。”

2015年5月7日,李克強總理來到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調研。他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充分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徑,要堅決消除各種束縛和桎梏,讓創業創新成為時代潮流,匯聚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

在李克強總理的積極倡導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創新創業成為時代的潮流。2014年以來,各級政府、高校紛紛制定政策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批大學生創業園、眾創空間、特色創新創業小鎮、天使投融資公司成立,成為承載和支持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2015年開始,教育部等發起舉辦一年一屆的“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2500多所高校,通過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高校眾創空間,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組織創新創業路演、開展創新創業研討等方式,深入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如2016年3月,浙江省共有99所高校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截至2016年4月,天津市共認定高校眾創空間51家,全市高校眾創空間建設總面積已近10萬平方米,種子基金設立總額達1.53億元,聚集大學生創業團隊和企業1400余個;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創業教育聯盟在杭州成立,落戶浙江大學;2016年,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在清華大學成立,各地高校亦紛紛成立創新創業學院聯盟或眾創空間聯盟。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從星星之火邁向燎原之勢。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創業素養的培育,逐漸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一批又一批年輕、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創業者,紛紛投身市場,開始前赴后繼地創業試錯,一個個獨具特色、鮮活的創業公司,在經歷市場的洗禮后茁壯成長。

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全社會呈現出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和活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嘉禾县| 防城港市| 桐乡市| 山东省| 永宁县| 高碑店市| 马鞍山市| 汝南县| 威宁| 乌鲁木齐市| 凤阳县| 嘉祥县| 禹州市| 平塘县| 梅州市| 正安县| 射洪县| 舞钢市| 吴江市| 武安市| 精河县| 尉氏县| 东丽区| 潼南县| 交城县| 广元市| 车险| 蒲城县| 射阳县| 卢氏县| 正蓝旗| 普陀区| 安宁市| 从江县| 盖州市| 静安区| 贵阳市| 南陵县| 孟津县|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