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腹瀉

一、概述
腹瀉是指排便水分及排便次數的異常增多,每日排便重量超過200g,其中水分達到70%~90%,或每日液狀大便超過300ml和(或)排便次數頻繁,超過2~3次。嚴重或不可控制的腹瀉主要危害有脫水、電解質紊亂和腎功能不全。腫瘤相關的腹瀉是一個復雜、多因素的臨床癥狀,是由于特異及非特異致病因素導致的吸收與分泌平衡紊亂的結果。腫瘤相關性腹瀉可以是腫瘤本身所致,也可能因各種腫瘤治療手段引起。它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醫稱腹瀉為泄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臨床特征的一種病證。古有將大便溏薄而勢緩者稱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勢急者稱為瀉,現臨床一般統稱泄瀉。
二、病因病機
(一)西醫
1.腫瘤本身相關的病因
(1)神經內分泌腫瘤:
血管活性腸肽瘤(VIP瘤)、胃泌素瘤、胰島素瘤、甲狀腺髓樣癌、類癌等,這些腫瘤細胞分泌的激素或各種調節肽,可使腸道分泌量超過吸收,從而導致腹瀉。
(2)腸道黏膜損害:
腸道腫瘤浸潤腸壁,或形成腸瘺,缺血性腸炎,均可造成腸黏膜損害,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而出現腹瀉。原發性肝癌在確診前3個月就常有腹瀉,其原因為肝癌多伴有肝硬化,導致門脈高壓,腸壁瘀血、水腫,消化吸收與分泌功能紊亂而腹瀉。
(3)不完全腸梗阻:
腸運動功能障礙,胃腸道分泌、消化、吸收紊亂而引起腹瀉。
(4)消化液分泌不足:
如胰腺癌胰酶缺乏,肝膽腫瘤或膽道梗阻等導致膽鹽缺乏,導致腸道消化吸收不良。
(5)其他原因:
因腫瘤患者思想緊張、焦慮,胃腸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腸道感染性因素,均可引起腹瀉。
2.與治療相關的病因
(1)外科手術:
常見的腸道腫瘤如結腸癌、小腸腫瘤及直腸癌手術會切除部分或大部分腸段,造成腸道功能改變和腸黏膜吸收面積減少,從而導致腹瀉。胰腺部分切除、回腸切除、肛門手術、胃切除、迷走神經切斷術、交感神經切斷術等術后引起反射性腸運動加快,胃腸運動抑制作用減弱,食物過快進入腸道,滲透壓增高,腸液增多等因素,均可引起腹瀉。
(2)藥物因素:
某些化療藥物,常見如草酸鉑、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和希羅達等,可損傷腸道上皮,引起腸黏膜的萎縮或剝脫,小腸吸收面積減少,導致消化吸收障礙,腸液分泌增加而引起腹瀉。另外,一些靶向藥物如單抗類藥物貝伐單抗、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吉菲替尼、厄洛替尼等,多靶點小分子靶向藥物如索拉非尼、拉帕替尼等,也可引起腹瀉。
(3)放射治療:
在腹部、盆腔、下胸部、腰部脊柱進行放療,直接損害腸黏膜,造成放射性腸炎繼發腸黏膜萎縮和纖維化,引起急性滲出性腹瀉。
(4)支持治療:
營養支持,抗感染藥物,細胞保護劑(如美斯那、甲氧氯普胺),停用阿片類藥物等,也可能造成腹瀉。
(二)中醫
中醫認為腫瘤患者出現腹瀉的常見原因如下:
(1)患病日久,多虛多瘀,脾胃氣虛最為普遍,而化療藥物使脾胃更加虛弱,脾失溫煦,運化無力,升降失常,濕滯內生,清濁不分,遂成泄瀉。
(2)腫瘤患者情志不暢,肝氣不調,復因化療而傷脾胃,肝木乘土,氣機逆亂,升降失司,發為泄瀉。
(3)正氣既虛,癌毒較盛,復因化療及飲食失當,以致濕濁外侵,引起脾胃運化障礙,乃發為泄瀉。
腹瀉的基本病機變化為脾胃受損,濕困脾土,腸道功能失司,病位在腸,脾失健運是關鍵,同時與肝、腎密切相關。脾主運化,喜燥惡濕,大小腸司泌濁、傳導;肝主疏泄,調節脾運化;腎主命門之火,能暖脾助運、腐熟水谷,且腎司開闔。以上病因均可使脾運失職,小腸無以分清泌濁,大腸無法傳化,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而下,發生泄瀉。泄瀉的發生外因與濕邪關系最大,濕為陰邪,易困脾陽,脾受濕困,運化不利。其病理因素離不開濕,可夾寒、夾熱、夾滯。
三、診斷評估
(一)診斷依據
1.以大便糞質溏稀為診斷的主要依據,或完谷不化,或糞如水樣,或大便次數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數次以上。
2.常兼有腹脹、腹痛、腸鳴、納呆。
3.起病或急或緩。
(二)分類
1.滲透性腹瀉
攝入高滲透制劑,如甘露醇、山梨醇,含鎂的制酸劑等,腸內營養,腸內出血。
2.吸收不良性腹瀉
(1)酶缺乏導致脂肪吸收不完全:不能耐受乳糖Ⅱ度或乳糖酶缺乏;胰腺功能不全2度或腫瘤導致的梗阻或胰腺部分切除。
(2)形態或結構改變導致吸收能力下降:外科腸道切除手術。
(3)黏膜滲透性改變。
3.分泌性腹瀉
(1)分泌腫瘤:VIP瘤,胃泌素瘤,胰島素瘤,胰高血糖素瘤。
(2)毒素致病源:腸壁激惹,抗生素誘導微絨毛改變,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生長。
(3)急性腸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黏膜損傷刺激激素釋放。
(4)短腸綜合征。
4.滲出性腹瀉
(1)放療引發的腸黏膜病變:
腸隱窩干細胞損傷(急性期),放射性腸炎Ⅱ度及黏膜萎縮及纖維化(慢性期)。
(2)機會性感染:
細菌侵入,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盲腸炎。
5.動力異常相關性腹瀉
(1)腸激惹綜合征,停用阿片類藥物。
(2)攝入促蠕動物質:食物,液體或藥物;精神心理作用,如壓力、焦慮、恐懼等。
(三)化療藥物所致腹瀉的評估[按照NCI CTC V3.0關于化療相關性腹瀉(CID)的分級]
1級——大便次數增加< 4次/天,排出物量輕度增加。
2級——大便次數增加4~6次/天d,排出物量中度增加,不影響日常生活。
3級——大便次數增加≥7次/天,失禁,需24小時靜脈補液,并需住院治療,排出物量重度增加,影響日常生活。
4級——危及生命(如血流動力學衰竭)。
5級——死亡。
四、辨證分型
1.脾虛濕盛
大便時稀,溏時水瀉,完谷不化,食后腹脹,納呆,神疲倦怠,面色萎黃,四肢乏力,舌質淡,舌體胖大,舌苔薄白。
2.濕熱下注
瀉下如注,腹瀉腹痛,肛門灼熱,里急后重,伴惡心嘔吐,舌苔黃膩,脈滑數。
3.肝郁脾虛
脅下脹滿,噯氣頻作,腸鳴腹痛,痛即欲瀉,瀉后痛減或腹中隱痛不適,食欲不振等癥。
4.飲食積滯
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大便常混雜不消化食物,伴有脘腹痞悶,呃逆酸腐之氣,不思飲食,舌苔厚膩或垢濁等癥。
5.寒熱錯雜
腹瀉腹痛,肛門灼熱,里急后重,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數。
6.腎虛泄瀉
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
五、西醫治療
(一)治療原則
1.降低或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恢復腸道正常功能。
2.通過水分補充,以維持電解質平衡。
3.降低并發癥及相關臨床癥狀。
4.保證病人生活質量。
(二)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進食高蛋白、高熱量的低殘渣食物,避免對胃腸道有刺激的飲食。重度腹瀉應立即停止化療,暫時禁食。
2.止瀉藥 常用藥物有洛哌丁胺、復方地芬諾酯片、顛茄等,以減少胃腸道蠕動。目前多用洛哌丁胺,首劑口服4mg,以后每隔2小時2mg,至末次水樣泄后繼續用藥12小時,一般用藥最長不超過48小時。
3.雙八面體蒙脫石(思密達) 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固定、抑制作用,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
4.奧曲肽 對控制化療相關性重度腹瀉,如伊立替康引起的遲發性腹瀉,以及類癌綜合征相關的腹瀉有效。奧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長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可以減少腸系膜血管的血流,抑制胰腺和胃腸激素分泌,延長大腸排空時間,并直接作用于黏膜上皮細胞,促進電解質吸收和減少液體分泌。皮下注射奧曲肽,每次0.1mg,3次/天,5天為1個療程。微囊包裹的長效奧曲肽制劑是肌內注射,每月1次,不但可以治療嚴重的CID,還能夠預防CID的發生。
5.抗感染治療 主要是大腸桿菌感染,可選用氨基苷類、喹諾酮類藥物。
6.補充足夠的營養,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尤其要防止低鉀血癥的發生。
7.其他制劑 α 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樂定,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制劑,血清素拮抗劑,鈣、氯通道阻滯劑,白三烯合成阻斷劑等。應用硫糖鋁預處理、消膽胺結合膽酸、谷胱甘肽結合放療引起的自由基釋放、托烷司瓊等預防放療引起的腹瀉。
六、中醫治療
(一)治療原則
濕為腹瀉的主要病理因素,脾虛濕盛是其發病的關鍵,故治療應以運脾化濕為原則,根據寒濕和濕熱的不同,分別采用溫化寒濕與清化濕熱之法。
(二)辨證用藥
1.脾虛濕盛
臨床表現:大便時溏時瀉,食物消化不完全,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增多,伴腹脹,飲食減少,神疲倦怠,面色萎黃,四肢乏力,舌質淡,舌體胖大,舌苔薄白。
治法:健脾益氣止瀉。
方劑: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藥物組成:炙黃芪、黨參、炒白術、炙甘草、升麻、柴胡、陳皮、茯苓、薏苡仁、山藥、扁豆。
如虛而寒盛,腸鳴水瀉、四肢冷,宜溫中散寒,用附桂理中丸;如久瀉氣虛下陷,脫肛不收,可用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加減。
2.濕熱下注
臨床表現:腹脹,腹痛即瀉,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穢臭,肛門灼熱,伴發熱,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小便黃赤短少,舌質紅,舌苔黃膩。
治法:清熱利濕止瀉。
方劑:葛根芩連湯(《傷寒論》)。
藥物組成:葛根、黃芩、黃連、茯苓、白芍、防風、石菖蒲、姜半夏、竹茹、炒麥芽、滑石、甘草。
3.肝郁脾虛
臨床表現: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腸鳴腹痛,痛即欲瀉,瀉后痛不減,伴有情志不暢,噯氣頻作,焦慮不安,食欲不振等癥。
治法:舒肝行氣,健脾止瀉。
方劑:痛瀉要方(《景岳全書》)。
藥物組成:陳皮、炒白術、炒白芍、防風、茯苓、香附、柴胡、甘草。
4.飲食積滯
臨床表現: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大便常混雜不消化食物,伴有脘腹痞悶,呃逆酸腐之氣,不思飲食,舌苔厚膩或垢濁等癥。
治法:消食導滯。
方劑:保和丸(《丹溪心法》)。
藥物組成:陳皮、茯苓、炒萊菔子、半夏、神曲、雞內金、山楂、炒谷芽、甘草。
5.寒熱錯雜
臨床表現:腹瀉腹痛,肛門灼熱,里急后重,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數。
治法:辛開苦降,補瀉兼施。
方劑:半夏瀉心湯(《傷寒論》)。
藥物組成:半夏、黃芩、干姜、人參、炙甘草、黃連、大棗。
6.腎虛泄瀉
臨床表現: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方劑:四神丸(《證治準繩》)。
藥物組成: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炮姜、黃芪、白術、茯苓、黨參、甘草。
對于正氣內虛,脾腎兩虧,腸失固攝,滑脫不禁者,可酌情選擇真人養臟湯。
(三)常用中成藥
1.脾虛瀉
①參苓白術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②人參健脾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③啟脾丸,每次3g,每日2次,口服;④健脾丸,每次9 g,每日2次,口服。
2.濕熱瀉
①香連丸,每次3~6g,每日3次,口服;②葛根芩連片,每次3~4片,每日3次,口服。
3.食積瀉
保和丸,每次6~9g,每日2次,口服。
4.腎虛瀉
①四神丸,每次9g,每日1~2次,口服;②桂附理中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
(四)針灸治療
1.針刺
(1)急性泄瀉
取穴:中脘、天樞、上巨虛、陰陵泉。
方法:針刺,留針10~20分鐘,每日1次。偏寒者,可用艾條或隔姜灸。
(2)慢性泄瀉
取穴:脾俞、章門、中脘、天樞、足三里。
方法:針刺,留針10~20分鐘,每日1次。
2.灸法
百會:治久瀉下陷脫滑者,灸3壯。
脾俞:治泄瀉,灸3壯。
中脘:灸7壯。
關元:治泄不止,可灸,7壯。
腎俞:可灸5壯,治洞瀉不止。
大腸俞:可灸3壯,治腸鳴腹脹暴瀉。
神闕穴:泄痢不止,可灸7壯。
(五)其他治療
1.食療
山藥魚湯:懷山藥300g、河魚1條(約250g),加適量調料一同煮湯,功能健脾建中,益氣止瀉。也可推薦患者食用懷藥苡仁粳米粥、蓮子白果粳米粥等。
2.外用藥
中藥敷臍:訶子、肉豆蔻、艾葉、肉桂、丁香等研末醋調,敷神闕穴。
中藥灌腸:錫類散、白頭翁湯等加味保留灌腸。
七、護理
(一)基本原則
觀察病情,遵囑補液,指導飲食,肛周護理。急性腹瀉暫禁食,癥狀緩解后用循序漸進方式逐步提高營養攝入(少渣流質—少渣半流—少渣軟飯)。禁食易產氣、刺激性強及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適當控制脂肪。
(二)護理方法
1.評估
(1)評估有無腹痛、痙攣、里急后重,以及松散、水樣便和腸鳴音亢進。
(2)評估記錄大便次數、顏色、性狀和量。
(3)評估肛周皮膚受刺激情況。
(4)詢問既往史:胃腸道疾病,腹部放射治療。
2.措施
(1)遵醫囑給予止瀉藥。
(2)注意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3)提供飲食指導: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生、冷、硬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飲料,如咖啡、碳酸鹽飲料等;提供易消化、纖維素含量少的流食、半流食或軟飯;提供病人喜愛的飲料,保證攝取足夠的水分,鼓勵其飲用含高鉀或高鈉的飲料,如橘子汁。少量多餐,細嚼慢咽,保證營養的攝入。
(4)遵醫囑靜脈補液和熱量。
(5)每次便后進行肛周護理。
(6)病人教育:指導病人避免腹瀉的誘發因素。

(李元青)

參考文獻
[1] 賴義勤,金源,黃蘋.參苓白術散在中晚期肝癌相關性腹瀉中的應用[J].福建中醫藥,2001,32(4):11-12.
[2] 武志霞.參苓白術散加味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后腹瀉21例[J].陜西中醫,2007,28(5):524-526.
[3] 北村晉逸[日].半夏瀉心湯對婦科癌癥化療副作用腹瀉的療效[J].漢方醫學,1997,21(7):18-21.
[4] 張若燕,李利亞,張培新.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腫瘤化療所致腹瀉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6):738.
[5] 張蕾,李平.加味半夏瀉心湯預防CPT-11遲發性腹瀉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8,20(1):5-6.
[6] 張梅,李平.加味半夏瀉心湯預防伊立替康所致延遲性腹瀉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藥,2008,12(11):1073-1074.
[7] 曹波,李志,鄧文玲,等.真人養臟湯加減治療結直腸癌術后腹瀉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9):1025-1027.
[8] 劉永葉,謝曉冬,李佳.真人養臟湯治療5-氟脲嘧啶引起慢性頑固性腹瀉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9(2):117-118.
[9] 楊志新.補中益氣湯合葛根治療直腸癌保肛術后頑固性腹瀉18例[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1):95.
[10] 萬能,毛丹.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大腸癌術后腹瀉26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09,15(10):33-34.
[11] 梁翠微,楊兵,杜均祥.辨證治療化療相關性腹瀉26例[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1,30(3):32-34.
[12] 魏開建.葛根芩連湯治療放射性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9,19(6):13-14.
[13] 胡岳然,吳超權,陳楚平,等.加減參苓白術散防治放射性腸炎30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24(11):1055.
[14] 李海強.白頭翁湯加味保留灌腸治療慢性放射性腸炎32例[J].河南中醫,2008,28(9):28-29.
[15] 劉青.中醫藥辨證分型治療放射性腸炎23例[J].江西中醫藥,2009,40(4):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阳市| 屯门区| 霍邱县| 田阳县| 定远县| 高碑店市| 汉源县| 宝应县| 绿春县| 公主岭市| 石棉县| 绥德县| 临猗县| 夏邑县| 宜都市| 墨竹工卡县| 曲阜市| 祁门县| 如皋市| 郎溪县| 南开区| 万源市| 綦江县| 阳西县| 南安市| 塔河县| 穆棱市| 巴林右旗| 邯郸市| 航空| 于田县| 自治县| 襄垣县| 礼泉县| 响水县| 石棉县| 北安市| 武胜县| 多伦县| 天门市|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