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發熱

一、概述
中心軀體溫度高于正常體溫的日波動范圍,通常認為口溫高于37.3℃,肛溫高于37.6℃,或一日體溫變動超過1.2℃即稱為發熱(fever)。如果腋溫> 37℃或37.2℃,可初步認為發熱。在大多數情況下,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子的一種病理生理反應。體溫的恒定是通過體溫調節機構來完成的。發熱是腫瘤患者的常見癥狀,而引起腫瘤患者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因而,找出腫瘤患者發熱的真正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腫瘤性發熱(neoplastic fever,NF)是指由腫瘤本身所引起的發熱,其發生的病理生理機制不是十分清楚,可能與腫瘤細胞分泌的致熱原有關,也可能與腫瘤壞死物質吸收有關。
引起腫瘤患者發熱的原因大概有3種類型:腫瘤合并感染所致的發熱,化療藥物和生物制劑所致的藥物熱以及腫瘤本身引起的發熱 [1]。大約有40%~55%的發熱具有臨床和微生物學的感染證據 [2~4],而其余的發熱則原因不明。其中大多數是程度較低的感染,因為這些發熱對經驗性的抗感染治療很快起效。只有不足5%的無法解釋的發熱與感染無關,其原因主要為藥物熱或腫瘤性發熱。
二、病因病機
(一)西醫
常見引起腫瘤性發熱的惡性腫瘤有以下幾種:
1.惡性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易引起發熱,有報道為31%~50%,發熱可為首發癥狀。其臨床表現特點為發熱、盜汗、乏力、食欲不振、進行性消瘦及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霍奇金(Hodgkin)發熱可為持續性或間歇性,有時有明顯的周期性,稱為Muchison-Pel-Ebstein熱。表現為幾天內體溫逐漸上升,在38~40℃之間,持續數天后逐漸下降,間歇10~40天左右,體溫又逐漸上升,如此周而復始,以后間歇期逐漸縮短。通常認為,淋巴瘤發熱是預后不良的一個標志。
2.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臨床表現中發熱為最常見、最突出的癥狀,常以此為主訴而就診。發熱的原因多由于正常的粒細胞減少,機體抵抗力減低而引發感染所致。熱型不定,發熱的程度可高可低,高者可達40℃以上。
3.惡性組織細胞增多癥
亦稱為惡性網狀細胞病。臨床表現的首發癥狀常為發熱,熱型不規則,多呈持續性,可呈低熱,也可呈高熱。發熱的原因是惡性組織細胞吞噬細胞碎片,導致大量的蛋白質分解,也可因感染引起。
4.原發性肝癌
為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約30%的原發性肝癌有程度不一的長期發熱,尤其粟粒型肝癌常以發熱為主要癥狀,可為原發性肝癌的首發癥狀,也可在發病過程中出現。熱型多不規則,也可表現為持續發熱。體溫亦不一致,可為低熱,也可為38~39℃高熱。可伴有肝區痛、乏力、食欲不振、消瘦、黃疸。
5.腎癌
腎癌常有發熱,約15%~20%。腎癌的臨床表現為間歇性血尿、腫塊、疼痛三大癥狀,但有少部分病人有發熱、貧血及高血壓。發熱可為首發癥狀,多為持續性低熱,也可為間歇性突然高熱。
6.其他
肺癌、結腸癌、胃癌,偶有首發癥狀為發熱者。
腫瘤性發熱的病理生理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腫瘤生長迅速,腫瘤組織相對缺血缺氧,造成組織壞死,或化療、放療引起的腫瘤細胞破壞,釋放腫瘤壞死因子而致發熱。②腫瘤本身產生內源性致熱原。③腫瘤侵犯或影響體溫調節中樞。④腫瘤內白細胞浸潤,引起炎癥反應。⑤腫瘤細胞釋放的抗原物質引起的機體免疫反應,通過白細胞等中介引起發熱。⑥腫瘤合并感染,如中心型肺癌,支氣管被腫瘤阻塞后,遠端分泌物滯留,給細菌繁殖、生長提供了條件而誘發感染;膽管細胞癌、胰頭癌或乏特壺腹癌并發膽道感染;白血病患者由于成熟的粒細胞普遍減少,機體抵抗力大為降低,常發生全身及局部感染等。
(二)中醫
中醫學認為,腫瘤性發熱屬于“內傷發熱”范疇 [5]。腫瘤性發熱的病因病機雖然復雜,但概括而言,為人體氣血陰陽不足,臟腑功能失調,加之熱、毒、痰、瘀相互為病,不同時期可表現為實證、虛證或虛實夾雜證。
三、診斷評估
(一)腫瘤性發熱的診斷標準和步驟
圖1 腫瘤患者發熱的診斷步驟
(二)腫瘤性發熱評估
及時準確地分辨出腫瘤患者的發熱原因,對診斷NF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拖延日久的發熱,對于患者、家屬以及臨床醫生,都會在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巨大的壓力,同時浪費時間和醫療資源。
由于沒有可靠的臨床特點可以將NF以及其他原因的發熱區別開來。所以,NF的診斷,實際上是一個排除性診斷,即在對腫瘤患者發熱進行詳細評估,并排除其他原因的發熱后,才可以考慮。
診斷NF的第一步,無疑是仔細詢問病史和必要的理化檢查,包括血、痰、大便、腦脊液、胸腹水和尿培養,以及血液檢查、胸片、CT和MRI。區分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NF屬于非感染性發熱。
感染性發熱,尤其是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發熱,常常出現一個體溫峰值,并伴有寒戰、發熱和出汗,而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患者,還會出現心動過速、高血壓和偶爾出現的精神癥狀。NF則很少出現寒戰、心動過速和精神癥狀。NF對非甾體類抗炎藥療效很好,但對乙酰水楊酸類和對乙酰氨基酚療效很差。見表2。
表2 NF診斷標準
四、辨證分型
實證分為熱毒熾盛、濕熱蘊結、毒瘀互結和肝經郁熱等四型,虛證分為陰虛發熱和氣虛發熱等兩型。
(一)實證
1.熱毒熾盛
高熱不退,體溫多在38.5℃以上,伴有面赤汗出,煩躁不安,口干舌燥,神昏譫語,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數。
2.濕熱蘊結
身熱不揚,汗出不退,伴有頭重身困、胸脘痞悶,口苦咽干,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3.毒瘀互結
但熱不寒,體內有固定腫塊,按之不移,面色黯黑,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細或細澀。
4.肝經郁熱
低熱或潮熱,熱勢隨情緒波動而起伏,伴有心煩易怒,胸脅脹悶,喜嘆息,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
(二)虛證
1.陰虛發熱
發熱纏綿不斷,以低熱多見,午后至夜間加重,手足心熱,伴有口干咽燥,煩渴欲飲,骨蒸盜汗,痰少質黏,尿少色黃,舌質紅或有裂紋,舌苔少甚至光剝無苔,或見苔燥無津,脈細數或虛數無力。
2.氣虛發熱
身熱,熱勢時高時低,多于勞累后發作明顯,伴頭暈倦怠、氣短懶言,食少便溏,甚則心悸,自汗出,舌淡胖、邊有深齒印,脈沉細無力。
五、西醫治療
(一)治療原則
包括手術在內的抗腫瘤治療手段均可以控制NF。針對具體疾病的姑息性化療可以控制NF。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有效緩解NF。
對于腫瘤性發熱的中醫治療,則應遵循辨證論治的原則,才能取得好的療效。
(二)治療方法
1.外科手術
例如腎癌患者,在手術切除后,體溫可以降至正常。
2.姑息性化療
只要是診斷清楚的腫瘤本身所引起的發熱,可以采用化療,如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含有類固醇成分的化療藥物可以通過退熱來控制NF。
3.非甾體類抗炎藥
萘普生、吲哚美辛、布洛芬、雙氯芬酸、羅非昔布等,對于NF顯示出不同的療效。萘普生與其他的藥物比較顯效更快,并且在鑒別NF和非腫瘤性發熱方面具有診斷價值。在NF消退后,萘普生即使減低劑量,亦能達到較好的退熱效果。若長期使用,應考慮其潛在的副作用,如胃炎、消化道出血,尤其是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還應注意與萘普生相關的禁忌證,如心、肝、腎功能不全。有些患者,在停用萘普生后,NF可以復發。若再次出現發熱,應重新評估,再次排除感染和其他原因的發熱。羅非昔布 [6]用于對萘普生有禁忌證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由于羅非昔布 [7]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新近被生產商從市場上召回。在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的過程中,應注意消化道癥狀,及時給予對癥處理。
4.物理降溫
酒精擦浴:用75%酒精擦浴四肢、胸、頸、背部。
六、中醫治療
(一)治療原則
對于發熱首先要辨明病因病機以及證候虛實,即辨清屬氣郁、血瘀、濕熱還是因氣、血、陰精虧虛引起,根據不同證候的病機而以解郁、活血、瀉熱、益氣、養血、滋陰為基本治法,避免單純使用發散或苦寒之劑化燥傷陰,使病情更重。
(二)辨證用藥
1.熱毒熾盛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體溫多在38.5℃以上,伴有面赤汗出,煩躁不安,口干舌燥,神昏譫語,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數。常可見于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扁桃體癌、宮頸癌、直腸癌及皮膚癌的患者。
治法:清熱解毒。
方劑:黃連解毒湯、清瘟敗毒飲、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或清營湯加減。
藥物組成:可選用竹葉、生石膏、知母、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白英、蚤休、山慈菇等。
2.濕熱蘊結
臨床表現:身熱不揚,汗出不退,伴有頭重身困、胸脘痞悶,口苦咽干,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常可見于肝癌、膽囊癌、胰頭癌及膀胱癌的患者。
治法:清熱化濕。
方劑:三仁湯、甘露消毒飲或茵陳蒿湯加減。
藥物組成:可選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茵陳、通草、滑石、厚樸、半夏、茯苓、豬苓、澤瀉等。
若濕熱蘊結于肝膽,可用柴胡疏肝散合茵陳蒿湯加減;若濕熱下注膀胱,可用八正散加減;若濕熱下注胞宮,可用完帶湯加減。
3.毒瘀互結
臨床表現:但熱不寒,體內有固定腫塊,按之不移,面色黯黑,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細或細澀。常可見于顱內腫瘤、縱隔腫瘤或腹腔及盆腔等實質性腫瘤患者。
治法:活血化瘀。
方劑: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或身痛逐瘀湯加減。
藥物組成:可選用當歸、赤芍、川芎、生地黃、牡丹皮、桃仁、枳實、三棱、莪術、水蛭、牛膝、茜草、柴胡、香附、丹參、地龍、牛膝等行氣活血;枳實、石見穿、鱉甲、海藻、山慈菇等軟堅散結,助消散腫塊。
4.肝經郁熱
臨床表現:低熱或潮熱,熱勢隨情緒波動而起伏,伴有心煩易怒,胸脅脹悶,喜嘆息,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或弦數。常見于乳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的患者,尤其是肝癌介入治療后或其他局部治療后所引起的發熱。
治法:疏肝清熱。
方劑:丹梔逍遙散或小柴胡湯加減。
藥物組成:可選用柴胡、黃芩、牡丹皮、炒白術、茯苓、當歸、清半夏、白花蛇舌草等。
5.陰虛發熱
臨床表現:發熱纏綿不斷,以低熱多見,午后至夜間加重,手足心熱,伴有口干咽燥,煩渴欲飲,骨蒸盜汗,痰少質黏,尿少色黃,舌質紅或有裂紋,舌苔少甚至光剝無苔,或見苔燥無津,脈細數或虛數無力。常見于鼻咽癌、口腔癌、扁桃體癌、肺癌、食管癌等患者。
治法:滋陰清熱。
方劑:青蒿鱉甲湯、清骨散或當歸六黃湯加減。
藥物組成:可選用青蒿、鱉甲、知母、白薇、銀柴胡、牡丹皮等滋陰清熱;玄參、玉竹、北沙參、麥冬、生地黃、百合、石斛等養陰生津。
此外,尚可選用五汁飲(鮮梨、鮮荸薺、鮮葦根、鮮麥冬、鮮藕榨汁)飲用,具有甘寒退熱、生津潤燥的作用。食療可用百合、銀耳、蓮子、烏龜、甲魚、淡菜等性涼之物做羹或湯,協助降溫。
6.氣虛發熱
臨床表現:身熱,熱勢時高時低,多于勞累后發作明顯,伴頭暈倦怠、氣短懶言,食少便溏,甚則心悸,自汗出,易感冒,舌淡胖、邊有深齒印,脈沉細無力。多見于食管癌、賁門癌、胃癌、結腸癌、子宮癌、卵巢癌、膀胱癌等患者。
治法:補中益氣,甘溫除熱。
方劑:補中益氣湯。
藥物組成:可選用黨參、黃芪、炒白術、炙甘草等補益中氣、甘溫除熱;炒薏苡仁、茯苓、山藥、柴胡、升麻、陳皮等健脾和中。
(三)常用中成藥
包括安宮牛黃丸、紫雪丹、局方至寶丹、新癀片、穿琥寧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粉劑、柴胡注射液等。這些中藥制劑均可用于癌性發熱的治療。但在使用之前,應詳細了解其功能主治,把握適應證,對癥用藥,才能收效。
1.清開靈注射液
主要成分: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
功能:清熱解毒,化痰通絡,醒神開竅。
主治:用于熱病神昏、中風偏癱、神志不清、舌紅或絳、脈數等癥。對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炎、中毒性痢疾、尿毒癥、腦中風、中毒性肺炎等屬痰熱內閉的昏厥,療效確切,成為中醫急診搶救的必備藥物,廣泛應用于臨床。亦可用于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用法:20~40ml/d,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靜脈滴注。
2.穿琥寧注射液
主要成分: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單鉀鹽。
功能:清熱解毒,鎮驚。
主治: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乙型腦膜炎所引起的高熱、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癥。
用法:穿琥寧注射液600ml入5%葡萄糖250ml中,靜脈滴注,每日2次,連用7天為1個療程。
3.醒腦靜注射液
主要成分:麝香、冰片、郁金等。
功能:清熱瀉火,開竅醒腦。
主治:流行性腦炎、肝性腦病所致熱入營血,內陷心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癥。
適應證:①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②顱腦外傷引起的腦水腫,顱內壓升高、昏迷等;③肝性腦病、肺性腦病、糖尿病高滲昏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膜炎及后遺癥);④各種原因所致中毒的對癥治療;⑤各種原因所致高熱的對癥治療;⑥冠心病、心絞痛、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
用法:10~20ml/d,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l稀釋后靜脈注射用。
4.柴胡注射液
主要成分:柴胡。
功能:和解退熱。
主治:用于外感發熱。藥理研究具有解熱、抗炎、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法:每次2~4ml,1~3次/日。
5.安宮牛黃丸(《溫病條辨》)
主要成分: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郁金、冰片。
功能:清熱解毒,鎮驚開竅。
主治:用于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兒3歲以內1次1/4丸,4~6歲1次1/2丸,一日1次;或遵醫囑。
6.紫雪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主要成分: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參、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芒硝、硝石、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麝香、朱砂。
功能:清熱解毒,止痙開竅。
主治:用于熱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驚風抽搐、斑疹、尿赤便秘。
用法:口服,每次1.5~3g,2次/日。
7.局方至寶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主要成分:水牛角濃縮粉、牛黃、玳瑁粉、琥珀粉、麝香、安息香、朱砂、雄黃、冰片。
功能:清熱祛痰,開竅鎮驚。
主治:溫邪入里、逆傳心包引起的高熱驚厥、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小兒急熱驚風。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四)針灸治療
針刺大椎穴,具有瀉熱、強衛固表、調和陰陽的作用。
七、護理
(一)基本原則
1.評估患者發熱的性質、原因和發熱時的伴隨癥狀。掌握關于發熱和正確測量體溫知識的情況。
2.進行適當的護理措施。
(二)護理方法
1.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降溫方法。
2.觀察熱型及伴隨癥狀,以協助診斷。
3.每4小時測量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突然升高或驟降時,要隨時測量并記錄。
4.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
5.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次,每次15~30分鐘,并注意保暖。保持室溫在18~22℃,濕度50%~70%。
6.脫掉過多的衣服和掀開過多的被蓋。
7.出汗后要及時更換衣服,注意保暖。
8.協助口腔護理,鼓勵多漱口,口唇干燥時可涂護唇油。
9.體溫超過38.5℃時給予物理降溫,并根據病情選擇不同方法,如在頭部及大血管經過的淺表部位敷冰袋、酒精擦浴、溫水擦浴、冰水灌腸等。物理降溫后半小時測量體溫,并記錄于體溫單上。
10.遵醫囑給予抗生素、退熱劑,并觀察記錄降溫效果。必要時遵醫囑用藥物控制寒戰,如氯丙嗪和異丙嗪。
11.遵醫囑靜脈補液,給體溫過高的病人吸氧,因為高代謝狀態對氧的需要量增加。
12.鼓勵病人多飲水或飲用喜歡的飲料。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13.病人教育。解釋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說明正常體溫的范圍和指導病人及家屬識別并及時報告體溫異常的早期表現和體征,討論體溫過高的促發因素及預防措施,提供體溫過高的家庭護理指導。

(陳衍智)

參考文獻
[1] Rolston KV.Neoplastic fever:all who shiver are not infected[J].Support Care Cancer,2005,13(11):863-864.
[2] Rolston KVI,Bodey GP.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M]//Holland JF,Frei E,eds.Cancer medicine.6th edn.Ontario:BC Decker,2003:2633-2658.
[3] Yadegarynia D,Tarrand J,Raad I,et al.Current spectrum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cancer patients[J].Clin Infect Dis,2003,37(8):1144-1145.
[4] Hughes WT,Armstrong D,Bodey GP,et al.2002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cancer[J].Clin Infect Dis,2002,34(6):730-751.
[5] 陳衍智,李萍萍.淺談中醫藥對癌性發熱的治療[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13(5):87.
[6] Kathula SK,Shah K,Polenakovik H,et al.Cyclo-oxygenase Ⅱ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plastic fever[J].Support Care Cancer,2003,11(4):258-259.
[7] Jüni P,Nartey L,Reichenbach S,et al.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rofecoxib:cumulative metaanalysis[J].Lancet,2004,364(9450):2021-20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虞城县| 天门市| 绵竹市| 长宁区| 大荔县| 丹东市| 巫山县| 元谋县| 庆城县| 徐汇区| 黑龙江省| 桐柏县| 略阳县| 攀枝花市| 特克斯县| 化德县| 法库县| 邢台市| 祁门县| 嘉善县| 连城县| 讷河市| 阿瓦提县| 平安县| 安宁市| 恩施市| 眉山市| 洪洞县| 合水县| 临海市| 玉龙| 边坝县| 济源市| 集安市| 静宁县| 大石桥市| 尖扎县| 鄂伦春自治旗| 皋兰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