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劉炳凡醫案精華作者名: 蔡鐵如本章字數: 644字更新時間: 2019-12-12 18:47:29
濕溫證濕蒙清竅案
[病者]
周子福之孫女,年六歲。
[病證]
五月淫雨戲水太多,漸漸頭昏,容易倒仆,又因感冒發熱,遂人事昏沉,但嗜臥不食,腹熱如烙,大便溏,小便赤澀,頭重不支,身體亦重著痛楚,口氣臭穢,舌赤苔白,涎膩甚多,渴不多飲,前醫用柴葛、石膏、犀角、芩連之屬不效且發痙厥,其他各證如前。
[脈]
緩滑模糊。
[診斷]
此濕溫證也,其人事昏沉、呼之不應者,乃濕蒙清竅上泛于腦也,濕遏熱伏,不開其濕徒治其熱,此膏芩之所以失效且柴葛升動肝風所以痙厥立至。
[治法]
宜化濕清熱,宣竅透邪。
[處方]
蒼術、犀角(已禁用,現用水牛角代)、連翹、杏仁、白豆蔻、茵陳、滑石、木通、大腹皮、川黃連、法半夏、白芥子、北細辛、鮮石菖蒲汁、生荷葉汁、紫金錠磨兌。
[效果]
服一劑痙厥即定,人事漸清,熱已退去大半,連服第二劑,諸恙遁捐,惟頭部仍昏重,令用臥龍丹時時?鼻取涎數日。
[按]
劉老認為,“此濕溫證也,其人事昏沉、呼之不應者,乃濕蒙清竅上泛于腦也,濕遏熱伏,不開其濕徒治其熱,此膏芩之所以失效且柴葛升動肝風所以痙厥立至”。治以清利濕熱、宣暢氣機之三仁湯加減開其濕;以犀角、連翹、川黃連清其熱,用犀角意在恐邪熱入營而清營分之熱,用連翹、川黃連則遵葉氏“入營猶可透熱轉氣”之意;加白芥子、石菖蒲、紫金錠化痰開竅,荷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可增三仁湯“宣上”之功;以蒼術、細辛旨在增強三仁湯“暢中”之效;茵陳、大腹皮行水消腫,以增三仁湯“滲下”之力,如此配伍用藥,使濕熱之邪從三焦“分消走泄”,并調暢三焦氣機,藥證相符,故一劑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