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濕溫證末期氣液兩傷殆癥案

[病者]
聶張氏,年二五。
[病因]
陰虛伏熱遇霉雨而發濕溫證。
[病歷]
經過中西醫治兩月有余,中用涼瀉滋潤,西醫注射“盤尼西林”等藥,愈治愈危,已四十余日但飲不食,已二十日聾啞不言。
[現在癥狀]
肢厥頭搖,目圓手動,與水則咽,不與不需,人事昏沉,便尿遺失。
[舌]
舌質微紅尖淡,苔駁去(原來舌苔煤黑枯厚,雖剝落三次皆如極堅韌之殼質)。
[脈]
細軟無神,幸不洪數。
[診斷]
系濕溫證末期,氣液兩傷,肝風內動,痙厥殆癥,幸眼有神、脈未亂,許以可治。
[治法]
宜氣液兩補,育陰潛陽,和肝息風,兼助消化。
[處方]
參須、地炭(熟地黃炭)、淮山、山茱萸、杭白芍、酸棗仁、龍齒、朱砂、茯神、藿斛(藿山石斛)、炙甘草、姜炭(干姜炭)、北味(北五味子)、雞內金(焙)、焦谷芽。
[效果]
連服三劑痙厥不作,目能轉視,口始能言,索粥飲,復診以原方再進二劑,肢體始能活動,人事更清,每次能食稀粥一盅。
[三診]
病人性躁,因聾頗以為苦。易方以磁朱六味加杞菊桑丹為丸服一料,聾、躁痊愈,蓋此方能攝氣歸元、濡養神經故也。
[善后]
以龍眼肉、淮山、白蓮、苡米(薏苡仁)、蕎餅燉豬肚服之康復。
[按]
此證乃濕溫證初起誤診誤治所致,濕溫初起,理當化濕清熱、宣竅透邪為治,醫用涼瀉滋潤,反致濕熱內陷,郁久發熱,熱傷氣陰,陰虛風動,而成痙厥殆證。施治謹遵“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之意,治以氣液兩補、育陰潛陽、和肝息風為法,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尤其不忘加雞內金、焦谷芽等兼助消化之品,僅服三劑即大有轉機,患者能索粥飲且可食稀粥一盅,充分體現了劉老“治病治人、治人必須治脾胃”的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宁县| 赤城县| 延津县| 太康县| 海安县| 体育| 溆浦县| 焦作市| 东乡族自治县| 遵化市| 昌宁县| 松原市| 仙桃市| 博野县| 泗水县| 刚察县| 法库县| 冷水江市| 蒙阴县| 莱阳市| 蓝田县| 环江| 湘西| 彰化县| 辽中县| 顺义区| 如东县| 河津市| 旅游| 阿坝| 自治县| 汝城县| 京山县| 灵台县| 华池县| 石渠县| 中牟县| 闸北区| 澎湖县| 丹棱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