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關注孩子骨骼發育的過程

衡量孩子骨骼發育有兩個層面,一是身高,二是骨量。骨量又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骨骼中的有機質、即骨膠原蛋白和蛋白多糖等,二是骨骼中的礦物質,如鈣、鎂、磷等。在生命的前三十年里骨骼生長、骨量蓄積,并達到骨峰值。如果營養供給——如鈣與蛋白質的攝入充足,則可獲得最佳骨架大小和骨量(最佳骨峰值)。許多人認為,骨質疏松是老年性疾病,和年輕人無關。實際上,在骨質疏松的防治中,早期預防是關鍵。骨質疏松的預防,要從嬰兒期、兒童、青少年抓起,使其達到最佳骨峰值。在生長發育期,就關注孩子骨骼的健康發育,投資骨骼健康,老年后即使骨質也會流失,骨量也還是比不投資的人要高,骨折以及骨質疏松發生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孩子身高低于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孩子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就被認為是身材矮小。決定孩子身高的第一階段是出生后頭3年,第一年身高增幅達20~25厘米,第二年身高增長約10~12厘米,第三年約7~8厘米。如果3歲以下的孩子生長速度低于每年7厘米,在少年兒童期(3歲~青春期前)身高發育低于每年4~5厘米,而青春期低于每年5.5~6.5厘米。就會導致身材矮小。
在3~7歲時,孩子身高增長應穩定在每年5~7厘米左右。第二個階段是青春發育前期,此時孩子身高年增幅達8~10厘米,所以是調整身高的最佳時段,尤其女孩子更是如此。家長在孩子骨骼的快速生長期,在膳食營養上做足功夫,就可以保證孩子有理想的身高。
1.科學喂養有利嬰兒骨骼正常發育
人的身高與種族、遺傳、地理、氣候條件、生活習慣、衛生、營養狀況、傷病,體育活動等因素有關。身材的高矮約60%取決于遺傳因素,但先天不足可以后天彌補。如果喂養科學合理,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長十幾厘米。關鍵是要保證母乳喂養,4個月后應及時添加輔食,一般至少12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斷奶。輔食添加掌握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由軟到硬、由一種到多種,全面均衡,循序漸進的原則。
如果發現孩子睡覺不踏實、晚上睡覺時容易驚醒,脾氣不好、愛哭、愛出汗,腦后出現枕禿,就有可能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簡稱“佝僂病”的癥狀。這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使骨骼鈣化不良的一種疾病。要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在陽光下機體可以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同時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這都是促進孩子骨骼發育,達到理想身高的必需條件。維生素D又叫陽光維生素,皮膚吸收太陽的紫外線后體內就可以合成維生素D,所以母親懷孕期間要多曬太陽。嬰兒也應及早曬太陽,每天戶外活動從5分鐘開始,逐步增加到10分鐘、20分鐘,最后堅持1~2個小時。同時要堅持純母乳喂養,母乳不僅含鈣高,而且吸收率高達60%~70%(牛奶中鈣的吸收率為50%~60%)。此時還要注意給孩子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油、動物肝臟、雞蛋等。就能夠有效預防嬰幼兒佝僂病的發生。
2.4歲是判定兒童是否矮小的關鍵期
兒童身高受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和控制,4歲的孩子內分泌系統已基本發育形成,飲食、睡眠習慣也逐漸養成。此時,從身材上就可判斷是否存在缺陷。
孩子出生后,家長要不斷測量嬰兒身高,4歲是判定孩子是否矮小的關鍵期。如果此時孩子身高明顯低于同齡孩子平均身高,且在5厘米以上,即可認為身材偏矮。另外,還要查閱孩子的生長記錄,如果3歲前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每年少于7厘米,3歲后身高增長每年少于4~5厘米,就可能是生長遲緩。由于九成以上矮小癥患者都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礙,所以盡早發現、及時治療,非常重要。
3.青春期孩子的身高增長過程
大量研究證實,漢族兒童身高突增高峰為女孩12歲、男孩14歲左右;90%以上女童身高增長最快的年齡是11~13歲,男童為13~15歲。一般來說女孩月經初潮后、男孩變聲后,身高增長的潛力就很小了。通常女孩月經初潮后身高開始緩慢生長,發育后的緩長期為2~3年,總身高生長幅度為3~5厘米左右。男孩發育突增結束后也進入緩慢生長期,為3~4年,身高增長幅度約6~8厘米。身高的關鍵是在緩慢生長期前,除了年齡高峰外,還有季節高峰。春天是身體發育快的季節,此時應保證孩子營養均衡,睡眠充足,促使孩子個子長高。“人生第一飛躍期”是從出生到1周歲,另一個就是青春發育期,10~14歲也是長個子的好時候。如果在此時期攝取有利于大腦發育與骨骼生長的食物,身高發育肯定會比較理想。
4.如何讓孩子骨骼發育正常
一直以個子矮聞名的日本人,二戰后隨著經濟發展和飲食結構的改善,平均身高有了引人注目的增長。這告訴我們,在生長發育期一定要注意平衡膳食,增加戶外活動,保持足夠的鈣吸收和充分沐浴陽光,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骨骼發育期峰值骨量,可以肯定,堅持經常鍛煉、長期保持吸收足夠的鈣和其他對骨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保證孩子身高發育正常。
①生長激素促進孩子長高:
生長激素是由腦垂體分泌的,年幼時缺乏生長激素會造成侏儒癥。要想生長激素分泌正常,就必須保證大腦功能正常。眾所周知,大腦中50%~60%是脂肪,其中40%~50%的脂肪必須靠食物供給,所以適量食用高質量的脂肪對大腦有益,對孩子身高發育也有好處。所以應適量選用富含“必需脂肪酸”的胡麻油、山茶油、紫蘇油、生態豆油、魚肝油、蛋黃及動物的內臟如心、肺、腎、肚等。雖然生長激素對生長發育作用很大,其缺乏會引起身材矮小,但一旦過量,卻會促使骨骺成熟加速,骨骺過早閉合,從而導致孩子身高停止增長。
合理膳食有助于骨骼的發育,從骨骼的組成可以發現,蛋白質有促進骨骼生長發育的作用,一旦缺乏、生長發育便會遲緩。蛋白質在體內儲存不多,每天都需要補充。因此,日常飲食應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骨礦物質的主要成分是鈣、磷、鈉、鎂等,食物中的鈣/磷比例為2∶1時,最有利于骨骼發育。所以芝麻、芝麻醬、蝦皮、豆類、乳類、肉類、五谷等食物都可選擇搭配。
②充足的睡眠與運動,對骨骼發育非常關鍵:
12歲以下兒童,必須要保證每天8~10小時睡眠,使生長激素分泌充足。讓孩子在戶外陽光下活動,可增加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合成,增加鈣的吸收,從而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
5.想讓孩子正常發育,就要遠離三類食品
偏食、挑食造成的營養偏頗會影響兒童正常進食,還會影響鈣的吸收,不利于孩子正常發育。想讓孩子骨骼正常發育,就必須遠離以下三類食品:
第一類是碳酸飲料:
可樂型飲料中磷含量高,過多飲用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調,干擾鈣的正常代謝,從而造成孩子骨骼發育遲緩。
第二類是油炸和膨化食品:
這些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高溫處理,營養素損失很大。雖然這些食物能量高,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不足;長期食用會導致兒童營養失衡,影響正常發育。
第三類是含糖高的食品:
糖吃多了會降低食欲,造成正餐進食量不足。獲取營養不足,自然就無法長高。白糖吃得過多,人體內環境自穩定調節系統就要調動和消耗儲存的鈣,也會影響骨骼生長。
6.精神壓抑的孩子容易發育不正常
研究發現,被父母和老師經常訓斥、辱罵,威嚇、體罰的孩子,會影響身高發育,“精神剝奪性矮小”是孩子骨骼發育不良的原因之一。在大腦底部有個被稱為下丘腦的組織,其能根據神經網絡傳來的各種微弱信號,刺激產生促生長激素。神經過度緊張和壓抑,會導致促生長激素分泌減少。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一旦成績差或表現不滿意就會受批評,造成孩子精神緊張、壓抑,影響促生長激素分泌。單親家庭中患心理性矮小癥的孩子比較多,父母親長期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兒童發生“分離焦慮”,同樣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發育不正常,身材矮小。因此,一定要多給孩子正能量,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山县| 任丘市| 城口县| 富平县| 余江县| 大兴区| 德令哈市| 资源县| 灯塔市| 岢岚县| 垫江县| 青海省| 弋阳县| 阿克陶县| 石狮市| 合山市| 萝北县| 夹江县| 盘山县| 汤原县| 上杭县| 梁平县| 康马县| 塘沽区| 舒兰市| 博乐市| 纳雍县| 观塘区| 甘谷县| 南陵县| 吉安市| 沾化县| 湘潭市| 湖南省| 海丰县| 曲麻莱县| 页游| 罗田县| 上杭县| 农安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