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養胎第三禁忌 滑胎附 論二首 方二十三首 禁忌一首 逐月養胎二十首

① 禁……附 原無,據本書目錄補。
論曰:舊說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稟質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觀犀象猛獸珠玉寶物,欲得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觀禮樂鐘鼓俎豆 軍旅 陳設,焚燒名香,口誦詩書古今箴誡 ,居處簡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節嗜欲,庶事清凈,生子皆良,長壽忠孝,仁義聰惠,無疾,斯蓋文王胎教 者也。
② 俎(zǔ 組)豆 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禮器。《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注:“俎豆,禮器。”按“俎”,置肉的幾;“豆”,盛干肉一類食物的器皿。
③ 軍旅 軍隊。《國語?齊語》:“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軍旅整于郊。”
④ 箴(zhēn 珍)誡 即箴言。規勸人遵守的準則。按“箴”,規諫。《左傳?宣公十二年》:“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不可謂驕。”“誡”,告戒。《周易?系辭下》:“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⑤ 文王胎教 胎教首見于《大戴禮記》和漢代劉向的《列女傳》。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受孕婦的言行感化,所以孕婦必須謹守禮儀,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叫胎教。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朝開國君主。所謂“文王胎教”之說,實系托名。
論曰:兒在胎,日月未滿,陰陽未備,腑臟骨節皆未成足,故自初訖于將產,飲食居處,皆有禁忌。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厄。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妊娠食驢馬肉,延月。妊娠食騾肉,產難。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無音聲并缺唇。妊娠食雞子及干鯉魚,令子多瘡。妊娠食雞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蟲。妊娠食椹并鴨子,令子倒出心寒。妊娠食雀肉并豆醬,令子滿面多 黑子。妊娠食雀肉飲酒,令子心淫情亂,不畏羞恥。妊娠食鱉,令子項短。妊娠食冰漿,絕胎。妊娠勿向非常地大小便,必半產殺人。
徐之才 逐月養胎方
① 徐之才 南北朝時期北齊醫家(約公元493—572年)。字士茂,丹陽(今江蘇鎮江)人,精研醫術,尤擅藥劑、婦嬰之學,撰有《藥對》、《家傳秘方》、《徐王八世家傳效驗方》、《小兒方》等,均佚。
妊娠一月名始胚,飲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 ,無食腥辛,是謂才正。妊娠一月,足厥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厥陰內屬于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否澀,不為力事,寢必安靜,無令恐畏。
② 酸美受御,宜食大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妊娠逐月十二經脈養胎將息慎護法“酸”作“甘”;《醫心方》卷二十二引《產經》“酸美”連上句讀,“受御”作“無御丈夫”,無“宜食大 ”四字。“受御”,受用。“御”,用。《楚辭?九章?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王逸注:“御,用也。”
妊娠一月,陰陽新合為胎,寒多為痛,熱多卒驚,舉重腰痛腹滿胞急,卒有所下,當預安之,宜服 烏雌雞湯
烏雌雞 一只,治如食法 茯苓 二兩 吳茱萸 一升 芍藥 白術 各三兩 門冬 五合 人參 三兩 阿膠 二兩  甘草 一兩 生姜 一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雞,取汁六升,去雞下藥煎取三升,納酒三升,并膠烊 盡取三升,放溫,每服一升,日三。
③ 烊(yáng 洋) 溶化。凡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飴糖、蜂蜜、芒硝等,須預先加水燉化,在藥湯煎成去滓后加入,再把藥罐擱火上稍煎,使其完全溶化于藥湯內,叫做烊化。
若曾傷一月胎者,當預服 補胎湯
細辛 一兩 干地黃 白術 各三兩 生姜 四兩 大麥 吳茱萸 各五合 烏梅 一升 防風 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食服。寒多者,倍細辛茱萸;若熱多渴者,去細辛茱萸,加栝樓根二兩;若有所思,去大麥,加柏子仁三合。一方有人參一兩。
妊娠二月名始膏,無食辛臊,居必靜處,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為胎始結。妊娠二月,足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少陽內屬于膽,主精。二月之時,兒精成于胞里,當慎護驚動也。
妊娠二月,始陰陽踞經,有寒多壞不成,有熱即萎悴 ,中風寒有所動搖,心滿,臍下懸急,腰背強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熱, 艾葉湯主之方
① 萎悴(cuì 萃) 枯萎,憔悴。《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上》:“時雨不霑,春苗萎悴。”孫本、《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妊娠隨月數服藥及將息法、《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妊娠隨月數服藥及將息法“悴”并作“卒”,連下句讀。
艾葉 丹參 當歸 麻黃 各二兩 人參 阿膠 各三兩 甘草 一兩 生姜 六兩 大棗 十二枚
上九味 咀,以酒三升、水一斗煮減半,去滓納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烏雌雞一只宿肥者,治如食法,割頭取血,納三升酒中相和。雞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汁,去雞納藥煎取三升,納血酒并膠煎取三升,分溫三服。
若曾傷二月胎者,當預服 黃連湯
黃連 人參 各一兩 吳茱萸 五合 生姜 三兩 生地黃 五兩一方用阿膠
上五味 咀,以醋漿七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一作。若頗覺不安,加烏梅一升。加烏梅者,不用漿,直用水耳。一方用當歸半兩。
妊娠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 ,見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璣;欲子美好,數視璧玉;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象而內感者也。妊娠三月,手心主脈養,不可針灸其經。手心主內屬于心,無悲哀思慮驚動。
② 未有定儀 指胎兒容貌尚未定型。“儀”,容貌。《集韻?支韻》:“儀,容也。”
妊娠三月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熱小便難,不赤即黃,卒驚恐憂愁嗔怒 喜頓仆 ,動于經脈,腹滿,繞臍苦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 雄雞湯
① 嗔(chēn 臣)怒 生氣。按“嗔”,發怒。《說文解字?口部》:“盛氣也。”《廣韻?真韻》:“怒也。”
② 頓仆 因困頓跌倒在地。《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士卒傷病,流曳道路,或頓仆坑壑。”
雄雞 一只治如食法 甘草 人參 茯苓 阿膠 各二兩 黃芩 白術 各一兩 麥門冬 五合 芍藥 四兩 大棗 十二枚 生姜 一兩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五升煮雞減半,出雞納藥煮取半,納清酒三升并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盡之,當溫臥。一方用當歸芎各二兩,不用黃芩生姜。
若曾傷三月胎者,當預服 茯神湯
茯神 丹參 龍骨 各一兩 阿膠 當歸 甘草 人參 各二兩 赤小豆 二十一粒 大棗 二十一枚
上九味 咀,以醋漿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先食服,七日后服一劑。腰痛者,加桑寄生二兩。 深師有薤白二兩麻子一升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食宜稻粳,羹宜魚雁,是謂盛血氣以通耳目,而行經絡。妊娠四月,手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手少陽內輸三焦,四月之時,兒六腑順成,當靜形體,和心志,節飲食。
妊娠四月 ,有寒心下慍慍欲嘔,胸膈滿,不欲食;有熱小便難,數數如淋狀,臍下苦急;卒風寒,頸項強痛,寒熱;或驚動,身軀腰背腹痛,往來有時,胎上迫胸,心煩不得安,卒有所下, 菊花湯
③ 妊娠四月 此下孫本、《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妊娠隨月數服藥及將息法、《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妊娠隨月數服藥及將息法并有“為離經”三字。
菊花 如雞子大一枚 麥門冬 一升 麻黃 阿膠 各三兩 人參 一兩半 甘草 當歸 各二兩 生姜 五兩 半夏 四兩 大棗 十二枚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清酒三升并阿膠,煎取三升,分三服,溫臥,當汗以粉粉之,護風寒四五日。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水煎藥。
若曾傷四月胎者,當預服 調中湯
白芍藥 四兩 續斷 芎  甘草 各一兩 白術 柴胡 各三兩 當歸 一兩半 烏梅 一升 生姜 四兩 厚樸 枳實 生李根 白皮 各三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八日后復服一劑。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臥必晏 起,沐浴浣衣,深其居處,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稻麥,其羹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妊娠五月,足太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太陰內輸于脾。五月之時,兒四肢皆成,無大饑,無甚飽,無食干燥,無自炙熱,無勞倦。
① 晏 晚,遲。《小爾雅?廣言》:“晏,晚也。”
妊娠五月 ,有熱苦頭眩,心亂嘔吐,有寒苦腹滿痛,小便數,卒有恐怖,四肢疼痛,寒熱,胎動無常處,腹痛,悶頓欲仆,卒有所下, 阿膠湯主之方
② 妊娠五月 此下孫本、《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妊娠隨月服藥及將息法、《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妊娠隨月數服藥及將息法并有“毛發初生”四字。
阿膠 四兩 旋復花 二合 麥門冬 一升 人參 一兩 吳茱萸 七合 生姜 六兩 當歸 芍藥 甘草 黃芩 各二兩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藥減半,納清酒三升并膠,微火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服便愈,不瘥再服。一方用烏雌雞一只,割取咽血納酒中,以水煮雞,以煎藥減半,納酒并膠,煎取三升半,分四服。
曾傷五月胎者,當預服 安中湯
黃芩 一兩 當歸 芎  人參 干地黃 各二兩 甘草 芍藥 各三兩 生姜 六兩 麥門冬 一升 五味子 五合 大棗 三十五枚 大麻仁 五合
① 大麻仁 孫本無此藥,為十一味。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七升、清酒五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七日復服一劑。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勞,無得靜處,出游于野,數觀走犬,及視走馬,食宜鷙鳥 猛獸之肉,是謂變腠理韌筋 ,以養其力,以堅背膂。妊娠六月,足陽明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陽明內屬于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時,兒口目皆成,調五味,食甘美,無大飽。
② 鷙(zhì 質)鳥 兇猛的鳥,如鷹、鷲之類。《楚辭?離騷》:“鷙鳥之不群兮。”注:“鷙,執也。謂能執伏眾鳥,如鷲鷹之類。”
③ 變腠理韌筋 “韌”原作“紉”,今改。按“紉”,通“韌”。古樂府《孔雀東南飛》:“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又,《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妊娠候作“變腠膂筋”四字,《太平圣惠方》作“變腠堅筋”四字。“變腠理韌筋”,謂生養腠理,堅韌筋骨。
妊娠六月,卒有所動不安,寒熱往來,腹內脹滿,身體腫,驚怖,忽有所下,腹痛如欲產,手足煩疼,宜服 麥門冬湯
麥門冬 一升 人參 甘草 黃芩 各二兩 干地黃 三兩 阿膠 四兩 生姜 六兩 大棗 十五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減半,納清酒二升并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中間進糜粥 。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水以煎藥。
④ 糜粥 即稠粥。按“糜”,稠粥。《說文解字?米部》:“糜,糝也。”段玉裁注:“以米和羹謂之糝,專用米粒為之謂之糝糜。”《禮記?月令》:“授幾杖,行糜粥飲食。”
若曾傷六月胎者,當預服 柴胡湯
柴胡 四兩 白術 芍藥 一方作紫葳 甘草各二兩蓯蓉一芎 二兩  麥門冬 二兩  干地黃 五兩  大棗 三十枚  生姜 六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間進糜粥,勿食生冷及堅硬之物,七日更服一劑。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勞身搖肢 ,無使定止,動作屈伸,以運血氣,居處必燥,飲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謂養骨而堅齒。妊娠七月,手太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手太陰內屬于肺,主皮毛。七月之時,兒皮毛已成,無大言,無號哭,無薄衣,無洗浴,無寒飲。
① 勞身搖肢 謂活動身軀四肢。
妊娠七月,忽驚恐搖動,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脈若傷寒,煩熱,腹滿,短氣,常苦頸項及腰背強, 蔥白湯主之方
蔥白 長三四寸十四莖 半夏 一升 生姜 八兩 甘草 當歸 黃芪 各三兩 麥門冬 一升 阿膠 四兩 人參 一兩半 黃芩 一兩 旋復花 一合
上十一味 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清酒三升及膠,煎取四升,服一升,日三夜一,溫臥,當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黃二兩,煮服如前法,若秋后勿強責汗。一方以黃雌雞一只,割咽取血納酒中,煮雞取汁以煎藥。
若曾傷七月胎者,當預服 杏仁湯
杏仁 甘草 各二兩 麥門冬 吳茱萸 各一升 鐘乳 干姜 各二兩 五味子 五合 紫菀 一兩 粳米 五合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中間進食,七日服一劑。一方用白雞一只,煮汁煎藥。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 ,和心靜息,無使氣極,是謂密腠理而光澤顏色。妊娠八月,手陽明脈養,不可針灸其經。手陽明內屬于大腸,主九竅 。八月之時,兒九竅皆成,無食燥物,無輒失食,無忍大起。
② 膚革 即皮膚。《禮記?禮運》:“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孔穎達疏:“膚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膚內之厚皮。”
③ 九竅 耳、目、口、鼻七竅,合前陰、后陰,統稱九竅。
妊娠八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汁,或青或黃,或使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 芍藥湯主之方
(huāng 荒 目不明貌。《玉篇?目部》“ ,目不明。”
芍藥 生姜 各四兩 厚樸 二兩 甘草 當歸 白術 人參 各三兩薤白 一升
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清酒四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日再夜一。一方用烏雌雞煮汁以煎藥。
若曾傷八月胎者,當預服 葵子湯
葵子 二升 生姜 六兩 甘草 二兩 芍藥 四兩 白術 柴胡 各三兩 大棗 二十枚 厚樸 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十日一劑。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水以煎藥。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 百節 莫不畢備,飲醴 食甘,緩帶 自持而待之,是謂養毛發,致 才力。妊娠九月,足少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少陰內屬于腎,腎主續縷 。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無處濕冷,無著炙衣。
② 六腑 此上《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妊娠逐月十二經脈養胎將息慎護法有“五臟”二字。
③ 百節 全身骨骼關節的總稱。
④ 醴(lǐ 理) 甜酒。《素問?湯液醪醴論》:“為五谷湯液及醪醴奈何?”王冰注:“醪醴謂酒之屬也。”
⑤ 緩帶 放寬衣帶,從容自在貌。《谷梁傳?文公十八年》:“一人有子,三人緩帶。”楊士勛疏:“緩帶者,優游之稱也。”
⑥ 致 孫本、《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妊娠候、《外臺秘要》卷三十三?妊娠隨月數服藥及將息法、《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二?妊娠隨月數服藥及將息法并作“多”。按“致”,引致。《漢書?公孫弘傳》:“致利除害。”顏師古注:“致,謂引而至也。”
⑦ 續縷 嗣續后代。此謂生殖器官。
妊娠九月,若卒得下痢,腹滿懸急,胎上沖心,腰背痛不可轉側,短氣, 半夏湯
半夏 麥門冬 各五兩 吳茱萸 當歸 阿膠 各三兩 干姜 一兩大棗 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白蜜八合,微火上溫,分四服,痢即止。一方用烏雌雞一只,煮汁以煎藥。
若曾傷九月胎者,當預服 豬腎湯
豬腎 一具 白術 四兩 茯苓 桑寄生 干姜 干地黃 芎 各三兩 麥門冬 一升 附子 中者一枚 大豆 三合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腎令熟,去腎,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劑。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于丹田 ,故使關節人神皆備,但俟時而生。
① 丹田 道家稱人身臍下三寸為丹田。《云笈七簽》十二、《黃庭外景經》上:“丹田之中精氣微。”《抱樸子?地真》分丹田為三:在臍下者為下丹田,在心下者為中丹田,在兩眉間者為上丹田。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發生,八月臟腑具,九月谷氣入胃,十月諸神備,日滿即產矣。宜服滑胎藥,入月即服。
養胎臨月服,令滑易產, 丹參膏
丹參 半斤 芎  當歸 各三兩 蜀椒 五合有熱者以大麻仁五合代
上四味 咀,以清酒溲濕 ,停一宿,以成煎豬膏四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絞去滓。每日取如棗許,納酒中服之,不可逆服 ,至臨月乃可服。舊用常驗。
② 溲(sōu 搜)濕 浸濕。按“溲”,浸漬。《說文解字?水部》:“ (溲),浸 也。”《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玄注:“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孔穎達疏:“謂以新水漬曲,乃溲釀此酒也。”
③ 逆服 預先服用。按“逆”,預先,事先。諸葛亮《后出師表》:“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甘草散
令易生,母無疾病,未生一月日預服,過三十日行步動作如故,兒生墮地皆不自覺方。
甘草 二兩 大豆黃卷 黃芩 一方作茯苓 干姜 桂心 麻子仁 大麥糵 一方用粳米 吳茱萸 各三兩
上八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暖水服亦得。
千金丸
主養胎,及產難顛倒,胞不出,服一丸。傷毀不下,產余病汗不出,煩懣不止,氣逆滿,以酒服一丸,良。一名保生丸方。
甘草 貝母 秦椒 干姜 桂心 黃芩 石斛 石膏 粳米 一作糯米 大豆黃卷 各六銖 當歸 十三銖 麻子 三合
上十二味末之,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日三,用棗湯下。一方用蒲黃一兩。
治妊娠養胎令易產,蒸 大黃丸
大黃 三十銖 枳實 芎  白術 杏仁 各十八銖 芍藥 干姜 厚樸 各十二銖 吳茱萸 一兩
上九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下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之。
滑胎令易產方
車前子 一升 阿膠 八兩 滑石 二兩
上三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再。至生月乃服,藥利九竅,不可先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西昌市| 登封市| 阜阳市| 海林市| 涟水县| 呼伦贝尔市| 自治县| 股票| 秦安县| 舞阳县| 平湖市| 峨眉山市| 江达县| 清徐县| 平塘县| 淳安县| 哈尔滨市| 塔城市| 清丰县| 永靖县| 南澳县| 荔波县| 屏山县| 武冈市| 巫溪县| 青岛市| 天等县| 荆门市| 太谷县| 阳春市| 临清市| 琼海市| 青岛市| 茂名市| 石景山区| 南投县| 安泽县| 星子县| 徐汇区|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