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明史》案引發文字獄



公元1662年,康熙登基的第二年,全國爆發了一場重大的政治案件——《明史》案。

這起案件的“罪魁禍首”是一本叫《明史》的書。書的原稿作者是明末宰相朱國禎,里面詳細講述了明朝的歷史。順治年間,朱家衰敗,朱國禎的后代為了生計,把原稿賣給了湖州富人莊廷

莊廷自小文采出眾,胸懷大志,卻在一場大病后雙目失明。他得到了這部書稿,想到春秋史學家左丘明雙目失明,但依然編撰了史學著作《國語》,就網羅了當地一批富有才華的讀書人,開始修訂《明史》。

剛修訂完該書,莊廷就病死了。他的父親莊允誠愛子心切,將書改名為《明史輯略》,繼續請人編寫,幾年后,終于完成了這部鴻篇巨制。

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緬懷前朝、貶低清朝的口氣。最關鍵的是,文中編年仍按明代編排,稱“南明弘光、隆武、永歷”,稱清先祖和清兵為“賊”,稱清為“后金”,全都是清朝忌諱的內容。

歸安有個叫吳之榮的知縣發現后,便跑到莊府去敲詐勒索,被莊府趕了出來。他惱羞成怒,又跑到知府和巡撫衙門去告狀,結果也是不了了之,還被上司羞辱了一頓。吳之榮咽不下這口氣,最后跑到刑部去告狀。

在大清的統治之下,居然有人寫出如此大逆不道的書!清廷頓時震怒,立即派人南下抓捕所有參與編寫《明史》的人,并處以極刑。就連死去多年的莊廷也被挖了出來,開棺戮尸。而那些幫助印刷、買賣、收藏的人,也被一一定了重罪,不是充當苦力,就是發配邊疆充軍。

因《明史》案連帶入獄的人,多達2000人以上,成為清初最大的一起文字獄,也是清王朝為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所做出的令華夏大地震驚的舉動之一。





給鰲拜的一封回信





“朱三太子”造反



公元1673年,京城出現了一樁稀奇事:有人自稱朱慈煥(崇禎皇帝的第五個兒子),在皇城根下做起了皇帝!

據說,這個“朱三太子”還對前來造訪的前明遺臣,以及對清廷不滿的街坊鄰居說,大家如果能夠幫助他“殺死清皇,復辟大明”,以后就是開國功臣。還夸下海口說,紫禁城里的太監也跟他聯系上了,并約定在公元1673年12月23日那晚放火,里應外合殺入皇宮。可惜,最后叛徒告了密,清廷事先有了防范,造反行動失敗。“朱三太子”自己也在混戰中下落不明。

后來官府經過嚴查,終于弄清了這個“朱三太子”的底細:原來,這個造反者真名叫楊起隆,是京城人。因為生長在天子腳下,明白大多數漢族人對前明的感情,也知道老百姓比較抵制關外來的清王朝,所以就利用“朱三太子”的名號造起了反。

這起假“朱三太子”事件被平定了,楊起隆也銷聲匿跡。可是這場造反運動點燃了“反清復明”的火把。此后,各地先后涌現出數十個“朱三太子”。

這些人打著“前朝太子”的名號聚眾起義,雖然被一一平定,卻也給清王朝惹出了不少麻煩。從此,朝廷對此類似的案件,都統統歸結為“朱三太子案”。





康熙平定三藩



當年清軍入關,多虧了吳三桂大開山海關關門,清軍才省下不少力氣。所以,為了籠絡人心,清政府重用吳三桂,封他為平西王,讓他駐防云南和貴州兩地。

同時受封的還有跟吳三桂一樣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尚可喜(封平南王,駐防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駐防福建)。這三個人遠離京城,成為一方的土霸王,人稱“三藩”。清政府也很少管他們。

但“三藩”擁兵自重,又是漢族人,對清朝本來就不怎么忠心,因此康熙皇帝便想削弱他們的勢力。吳三桂他們漸漸也覺察到了皇帝的心思。為了試探皇帝的態度,他們假惺惺地上了一本奏章,主動提出撤除藩位。



康熙皇帝一看,心想:好啊!我正愁著怎么對付你們呢。于是大筆一揮,準了。藩王們這下不干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脫下了藩王的官服,換上了明朝的盔甲,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造起了反!還說自己當年投降清朝是迫不得已,是為了“保存實力,東山再起”。

當時是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還只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沒打過仗,而他的對手卻是多年養兵蓄銳的三個藩王。但康熙皇帝臨危不亂,在大臣們的建議下,積極調兵遣將,并對實力強大的三藩陣營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拉攏意志薄弱的耿精忠(耿仲明之孫)和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再集中力量對付吳三桂。

這幾招還真管用,吳三桂一開始打了一些勝仗,可到后來沒有了耿精忠和尚之信的援助,再加上清兵也越來越多,吳三桂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公元1678年,不甘失敗的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但他只做了5個月的皇帝,就在內外交困中死去。

吳三桂死后,他的孫子吳世璠繼位。他憑借吳氏在西南多年蓄積的兵力,仍與清朝爭戰了3年之久。

公元1681年,持續了8年的“三藩之亂”終于被平定了。









施瑯收復臺灣



施瑯(lánɡ)原本是鄭芝龍的手下,后來跟著他投降了清朝。可當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招攬人才時,施瑯又加入鄭成功的隊伍,和他一起反清。

很快,施瑯就成了鄭成功的得力驍(xiāo)將。不過,施瑯這人心高氣傲,有一次,他對鄭成功的戰略有異議,堅決反對,這讓年少氣盛的鄭成功很不滿。于是,鄭成功削弱了他的兵權,這又引起了施瑯的不滿。

后來,施瑯的親信曾德犯了死罪,逃到鄭成功那里。鄭成功為了打擊施瑯,故意提拔那人為自己的親隨。施瑯知道后火冒三丈,親自把曾德抓回來,要砍他的頭。

鄭成功知道后,趕緊派人傳達命令,不準殺曾德。

施瑯說:“法令,我施瑯是不敢違背的。一個人犯了死罪,怎么能夠逃脫法律的懲治呢?”說完,就把曾德殺了。

這下子,鄭成功也火了。他下令逮捕施瑯父子三人,結果只有施瑯一個人逃了出來。鄭成功在大怒之下,竟殺了施瑯的父親和弟弟。倆人可算是結下了血海深仇。

就這樣,施瑯沒地方去,只好投降了清朝。清朝對他表示熱烈歡迎,還讓他做了官。施瑯一直念念不忘報仇,就向康熙皇帝上書,把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康熙皇帝同意了。

再說臺灣在鄭成功和他兒子鄭經的統治下,已經從一個人煙荒蕪的島嶼,逐漸變得富強起來。可是自從鄭經死后,他的兒子們為爭權奪位,把臺灣攪得一團糟。剛好這時,施瑯領著清軍打了過來。

公元1683年,清軍和鄭家水師在澎湖大戰七天七夜,最終清軍得勝,占領了澎湖。施瑯沒有急著攻打臺灣,而是將俘虜放回去,讓他們帶話,說既然鄭成功已經死了,以前的事情,自己就不追究了。

于是,鄭氏政權向施瑯投降,清朝順利收復臺灣。





雅克薩大捷

朝廷正在舉杯慶祝平定三藩成功時,又傳來了沙俄入侵雅克薩的消息。

雅克薩位于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從秦漢時期開始,就有專門的官員駐守管轄,達斡(wò)爾族人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沙俄從明朝開始,一直覬覦著這片土地。

有個沙俄逃犯得知大清朝廷將精兵都集中到南方平叛去了,就帶著84個土匪耀武揚威地闖進了雅克薩城。他們在當地修筑城堡,強占百姓財物,還把搶來的財物獻給沙皇,達斡爾族人被趕到了嫩江流域。而沙皇收到贓物,不但不懲罰他,還赦免了他的罪,封他為“雅克薩長官”。這不明擺著把雅克薩當作他們的領土嗎?

得到這個消息,康熙皇帝馬上給沙俄皇帝寫了一封信,禮貌地請沙俄把雅克薩城還給大清。沒想到沙俄不但不肯還城,反而向雅克薩增兵,準備與清軍對抗。

康熙皇帝立刻認識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驅逐沙俄侵略者,于是再次起兵,趕往東北邊境。公元1685年,康熙皇帝任命彭春為都統,率水、陸兩軍上萬人進攻雅克薩。彭春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成功擊敗了沙俄軍隊。

為了維持友好邦交,清軍并沒有殺死俄國俘虜,只是將他們驅逐出境。

沒想到,沙俄軍隊賊心不死,彭春率領清軍一撤離,他們馬上又帶著大隊人馬回到雅克薩,重新占領了這座城池。

康熙皇帝大怒,命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帶兵,再次圍攻雅克薩城。這次,清軍采用的是圍困戰術,斷絕了城內和城外的聯系,還每天都用火炮攻擊城墻。

公元1686年,沙俄再次投降。

公元1689年,清政府派內政大臣索額圖為代表,赴尼布楚與沙俄談判,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這是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第一份戰后條約。雖然條約換來中俄東北邊境的和平,但在清政府的讓步下,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反而失去了外興安嶺以北的小部分領土,以及以尼布楚為中心的蒙古東北部地區,實在讓人費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瓦房店市| 济南市| 湾仔区| 平乡县| 西昌市| 彩票| 前郭尔| 梅州市| 连云港市| 正宁县| 类乌齐县| 全椒县| 扶风县| 井陉县| 苍山县| 塘沽区| 阿勒泰市| 镇平县| 花垣县| 嘉鱼县| 阿勒泰市| 北辰区| 重庆市| 晋宁县| 肥东县| 曲阳县| 蒙自县| 会宁县| 邹平县| 乡宁县| 郯城县| 宜州市| 漳平市| 西畴县| 白河县| 富锦市| 莎车县| 城市| 英吉沙县|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