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即使不常飲茶,也能隨口說出幾種茶葉的名字;即使從來不刻意養生,也能隨口講出幾種養生之道;而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相信飲茶使人健康。
茶葉最初是以一種中草藥的身份問世,傳承數千年,早已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沿著絲綢之路走向了全世界。茶,代表著中國的文化,有著人類健康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從古至今,茶葉一直保持著其獨特的身份,它似藥非藥,可泡可煮,可以食用,可以品飲,可以清心,可以解毒,亦可以養生。
中國人飲茶,無論在茶葉種類、品飲方式、文化修煉方面,還是在探究茶葉的保健養生方面,其豐富程度和歷史厚度,著實令人高山仰止。飲中國茶,可以極簡,權當一瓢飲;亦可極為繁復,傾盡畢生精力也未必真正能“懂”。如果一定要簡單地去概括,研究茶葉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了解茶葉本身,它來自哪里,如何制作儲藏,如何沖泡最佳;再者為飲茶的心靈感悟,所謂茶道、禪茶一味;第三即飲茶的養生保健。
很多中國古籍上都記載了茶葉相關的養生保健功能。日常生活中關于茶葉養生保健的觀點有很多都流傳甚廣,比如消食、解膩、提神、減肥、抗癌,有時甚至讓人覺得無所不能。但是,中國茶葉品類豐富,不同茶葉的內涵物質隨早期加工方法和后期儲藏及煮泡方法的不同而呈現繁復的變化,其保健功能自然也是因茶而異。如果我們泛泛地談論茶葉的保健養生效果,卻不區分茶葉種類和相應的使用方法,其結果不但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有損健康。
雖然歷經5000年,但人們對茶葉的認知和使用仍然不斷地在創新、發展和變化。古有神農、陸羽,當代有吳覺農、張天福等茶葉大家,更有當今社會將畢生精力奉獻給茶葉事業的大師、匠人們不斷地豐富著中國的茶葉;同時,在茶葉方面有限的現代科學研究已經為我們撕開了科學的一角,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現代醫學等學科的科學家們在不斷地發現和挖掘茶葉所賦予人類的保健功能。盡管如此,時至今日,茶葉行業仍然是一個以農產品初加工為主體的行業,茶葉觸手可及的健康價值和養生機制仍有太多的未解之謎,有待更多的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去探索與發現。
本書作者深知一本簡單的科普書無法把茶與健康的關系講得透徹,但是仍然希望能夠在博采眾家之長的同時,將這些年在研究工作中總結的一些心得奉獻給廣大讀者,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茶,更好地運用茶,并在享受中國茶葉精致風雅的同時,獲得健康。
本書上篇為廣大讀者系統地整理介紹了中國各類茶葉的分類、加工制作、茶葉的基本特征以及與人體健康相關的內含成分特點。中篇以茶葉能夠實現的保健功能為索引,詳述醫學典籍和現代科研成果中不同品類茶葉的起效機制,并推薦適宜的飲茶方法。下篇簡述了科學飲茶的方式,并附有一個簡便有效的沖泡手冊供讀者在日常生活中查閱參考。
為便于讀者掌握泡茶的標準,免去繁雜的計算,本書使用全國市場上統一發售的定量為4克或8克的“小罐茶”及其400毫升定量的商務茶具作為標示。
愿這本科普書能夠陪伴大家走進茶的世界,祝愿廣大讀者飲茶健康。
王春玲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