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愛情是什么

在正式開始學習用本書的內容指導自己的愛情生活之前,我們需要對“愛情”的含義進行重點理解,對此我們可以從愛情的概念、產生以及本質著手。

愛情的概念

本書的主題是“愛情心理學”,其核心是“愛情”,這是一個我們經常會說到的詞,那么愛情是什么?是丘比特之箭?是流行感冒?是加了蜜的黃連?是腎上腺素分泌?是尋找丟失的另一半?是少年時那未了的情結?還是潛意識的作用?

《神雕俠侶》中李莫愁在中了情花毒后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泰坦尼克號》中男主角對女主角承諾:“You jump,I jump!”(可以直譯為:“你跳,我也跳!”也可以意譯為:“生死與共/生死相隨!”)

對于這些經典的愛情故事,我們并不陌生,這是生死相依、充滿激情的愛情。

早上醒來一起刷牙洗臉,一起吃飯看電視,沒事的時候兩個人你刷微博他打游戲,周末一起去超市逛逛,這種生活可能平淡無味,但這其實也是愛情,這種類型的愛情更是人生的常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在他的名著《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一書中將人類的愛情分成五種,包括兄弟之愛、父母之愛、異性之愛、自我之愛和神明之愛。而人們通常所講到的“愛情”僅僅指異性之愛。權威社會心理學家齊克·魯賓(Zick Rubin)認為,愛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某種特殊的想法和態度,它是親密關系的最深層次,不僅包含著審美、激情等心理因素,還包括生理喚起與共同生活愿望等復雜的因素。愛情是存在于人類兩性之間的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人類男女間基于生命繁衍的本能和確保身心最大快慰而產生的互相傾心和追求的生理與社會的綜合現象”。

愛情主要涉及生物因素、精神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個方面。生物因素是指愛情產生于男女兩性之間,異性相吸的生物本能使人產生性欲,從而具有與之相結合的強烈愿望;精神因素主要是指愛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愛情會愉悅身心,使人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社會因素是指愛情是社會現象,一方面受社會道德、法律規范制約,另一方面還涉及養兒育女的社會功能。

愛情的產生

愛情不同于友情,它是男女雙方產生生理和心理需求之后,對異性表達愛慕、欽佩、珍惜、依戀等心理情緒的過程。這是一種神秘且高尚的感情,那么,愛情是如何產生的呢?

本書認為愛情的產生不是簡單的、一時的沖動,而是在生理、心理等多種基礎都具備的情況下,慢慢孕育而生的。愛情之所以特別,主要體現在它僅僅產生于個體之間,是這種特殊人際關系的心理互動的結果。愛情的產生需要具備生理基礎、精神基礎以及道德基礎。

1.愛情的生理基礎

愛情的出現與人的身體發育程度有直接關系,它通常會發生在生理成熟的成年人身上。對于為什么成年男女之間會產生異性吸引的現象,現在已有相對完善的科學解釋。人的性別是與生俱來的,是男人還是女人,在卵子受精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胎兒在母親子宮內就形成了生殖器官,這種生殖器官的構造被稱為第一性征。到了青春期,男女的性腺功能開始明顯化,性激素分泌旺盛,生殖器官發育基本成熟。在這期間,男女在身體形態上也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在第一性征影響下出現于青春期的身體形態及生理變化特征,被稱為第二性征。

隨著男女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發育成熟,性激素水平的快速升高,他們的內心開始萌發性的意識和強烈的對于異性的好奇和向往,開始產生對異性的有意識的關注、追求的欲望和親密的感覺。通常人們所說的“情竇初開”,正是這些表現的代名詞。在這個時期,男女性生理的成熟,促進了性心理的形成,性生理的發育是性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基礎。如果沒有性作為基礎,愛情是不可能產生的,更不可能持續發展。

2.愛情的精神基礎

只有性本能的生理基礎還不足以產生愛情,愛情的產生還要有雙方的心理基礎。柏拉圖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最早從哲學的角度分析愛情的哲學家。他曾在一篇名為《會飲篇》(The Symposium)的作品中指出,愛情具有兩個基礎:一個是性欲,即身體方面的欲望;另一個是精神,即心理方面的需求。他認為,精神在愛情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對愛情的追求應當從身體上的愛上升到精神上的愛。愛情包括性欲,但不只性欲,精神性的東西才是愛情的精華所在。

那么,愛情的精神基礎又是什么呢?對于這個問題,答案是多樣的。其中一種觀點認為,男女雙方的審美情感引發了愛情。生理需要固然可以使異性之間相互親密,但并不是只要異性相遇,就會產生愛情。只有在一方覺得另一方有魅力,產生一種特殊美感的時候,愛慕之心才能油然而生。這時,基于生理層面的性親近,便上升到了心理層面的性吸引。對于這種男女關系的質的變化,蘇格拉底有一個解釋,將其稱為“在美中孕育”。他認為,性本能是自然之道,是為了繁殖后代,但誰也不能隨便找個人就結婚,而是要找一個看得順眼的、覺得美的人,愛情應具有美感。

雖然審美情感的作用可以使人們欣賞的異性的范圍大大縮小,但事實上這也不能使所有感覺美好的男女都成為戀人。人們還必須基于愛情的最高層次——道德情感——做進一步的甄別和選擇,挑選出真正情投意合的對象。

3.愛情的道德基礎

在異性之間出現審美情感之后,如果再進一步向前發展,雙方就會產生道德情感,進而萌生出真正的愛情。這里的道德情感,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品質”(是好人還是壞人),而是指兩個人在心靈上的認同和默契。到了這個階段,由于男女雙方具有相對一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在心靈層面上的溝通就會很順暢,彼此相知相愛,成為兩心契合的情侶。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青年男女之間產生了好感和傾慕,愿意彼此接近與相處,在外人看來也很般配,似乎愛情已經降臨在他們的身上了。但隨著兩個人的交往,對彼此了解的深入,他們對另一方的感覺發生了變化,甚至感到失望。他們可能曾經熱烈地“相愛”了一場,希望能成為心心相印的愛侶,但因為他們之間缺乏共同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感覺不到心靈的相通,最終兩個人還是以分手告終。志不同道就不合,缺乏道德情感基礎的兩個人,在愛情的道路上攜手走下去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要想在生活中找到真心相愛的伴侶,使愛情的花朵在春天開得鮮艷美麗,并且在秋天結出豐碩的果實,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相戀的男女就不但要在彼此那里獲得審美情感,產生兩情相悅的心理感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彼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找到能夠支撐和堅固愛情的基石。

了解了愛情的產生,我們再探討一下愛情的本質。

愛情的本質

愛情的本質,是人的社會屬性與人的自然屬性相結合的異性間的崇高感情。如果說好感不同于愛情就在于它還缺乏對愛情的社會性認識,那么友誼區別于愛情之處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缺乏生物性的吸引。愛情通常是由四個要素構成的:

一是性欲,這是愛情的生理基礎和自然前提;

二是情感,這是愛情的核心,表現為靈與肉融為一體的強烈感情;

三是理想,這是愛情的社會基礎,也是愛情的理性向導;

四是義務,這是愛情的社會要求,表現為自覺的道德責任感。

上述四要素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否則就是殘缺的或被扭曲的愛情。

除此之外,愛情應具有平等性、專一性、依存性、自主性等特征。

1.平等性

愛情作為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高度統一,體現在兩個人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心,這是平等的關系,而不是依附的、占有的關系。這種平等的關系表現在,男女雙方可以相互追求、相互愛慕,這樣愛情才能產生和發展。有的人會說我才不管你愛不愛我,反正我愛你就行了。這樣的愛情就違背了平等的原則。男女雙方首先要尊重彼此自愿選擇的權利,一方強制另一方或勉強湊合都不是愛情。每個人都有愛和被愛的權利,所以死纏爛打地追求不是愛情。再者,單相思也不是愛情。道理很明顯,愛情就像乘法,一個人付出全部,另一個人一點也不付出,那么結果就是1×0=0,如果每個人只付出0.5,那么結果就是0.5×0.5=0.25。所以愛情要雙方共同努力,雙方付出的越多,愛情才能越穩定越美好。

2.專一性

之前有朋友跟我說,她有個女同事,雖然正在與別人談戀愛,但是仍與其他追求者單獨約會,來者不拒。這就違背了愛情的第二個特征——專一性。恩格斯指出,愛情按其本性來說是排他的。愛情一經產生,就具有這一特征。愛情的專一性、排他性說明對待愛情應該是嚴肅、慎重的態度。一個人如果同時愛上兩個或更多的異性,那不可能是健康的、真正的愛情。

3.依存性

談過戀愛的男女都會體會到,戀愛的時候,如果另一半不在身邊,總讓人感到思念或有所缺失,這就是愛情的依存性。戀愛的雙方在感情上相互眷戀,在行動上相互支撐,在生活上相互關心。有的人在戀愛中毫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感受,這也違背了愛情相互依存的屬性,是一種自私的愛情。

4.自主性

有的人認為談戀愛必須要經過父母的同意,而有的父母也會說,我的孩子談戀愛必須經過我的同意。盡管父母有相對豐富的人生經驗,他們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但是愛情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我們自己的手里。

在基本了解了“愛情是什么”之后,我們就開始具體學習這門復雜的學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古蔺县| 盘锦市| 博客| 通榆县| 平昌县| 皮山县| 精河县| 张家港市| 紫金县| 德阳市| 宝兴县| 师宗县| 廊坊市| 唐海县| 观塘区| 维西| 江源县| 富裕县| 务川| 浪卡子县| 全州县| 浙江省| 鹿泉市| 东光县| 黄骅市| 都江堰市| 康定县| 万山特区| 北碚区| 绍兴县| 榆中县| 桐城市| 平远县| 视频| 高邮市| 隆子县| 呼玛县| 苍溪县| 吴桥县|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