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核心的敏捷開發:ThoughtWorks五大關鍵實踐
- 肖然 張凱峰
- 3730字
- 2019-12-20 20:32:49
推薦序1 “大象起舞”,別有一番風景——價值驅動的精益研發轉型實錄
2019年7月30日早上8:30,深圳南山科技園招行研發大樓,步履匆匆的上班族;8:45,每一層的員工圍向各自工作區域的看板,開始每日站會,面對面溝通當天工作。已使用電子看板的開發室組,深圳、杭州、成都三地同事在同一個看板上進行遠程即時溝通。9點左右,站會結束,緊張充實的一天開始了——這是招行信息技術部深、杭、蓉三地6500多員工(含外包)每天工作的開始。
從2015年看板和敏捷SCRUM的引入,到2019年7月全面規模化精益研發轉型,招行經歷了四年多的時間。事實上,規模化精益研發轉型并沒有相對成熟的可參考的案例,尤其對于監管嚴格的大型銀行科技部門,一路走來,可以說一直摸索著前進。值得欣慰的是,招行有一群致力于工程管理、過程改進,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SPI(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人,始終緊緊圍繞科技的目標及痛點,瞄準“價值”“質量”“效能”,持續開展前瞻性研究、試點,立足當下,著眼未來,腳踏實地,敢于創新,摸索出一條適合招行的精益研發轉型之路,這個過程可謂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推動招行科技在支持全行業務發展的新時期未雨綢繆、占領先機。這個過程中,招行與ThoughtWorks咨詢事業部精誠合作,共同探索,為轉型輸入了先進的理念和方法。
與大多數銀行科技組織一樣,招行的軟件工程管理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如下圖所示。

讓我們看下幾個重要的時間點。
- 2009年和2013年,招行科技分別通過了CMMI2級和3級的認證,建立了軟件過程管理體系,項目開發的過程能力和質量相對穩定,積累了軟件工程管理、過程改進等方面經驗,尤其培養了招行IT人的規范化工程管理素質。
- 2015年,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和市場競爭,如何提高需求響應速度和交付速度,如何把有限的IT資源投入到更有價值的需求開發中,是擺在科技面前首要解決的痛點。當年,招行與ThoughtWorks合作,開始在個別相對獨立的軟件產品上試點敏捷SCRUM開發;同年,引入了“看板”在基層開發組織落地,并著手研究和規劃DevOps流水線建設,積累了一些迭代開發的經驗。
- 2016年下半年,一個問題自然擺在面前,面對業務不斷增長的需求及快速交付的呼聲,90%的傳統開發項目該何去何從?11月,總結敏捷試點經驗,秉承循序漸進的改進原則,確定了雙模的“精益研發轉型”目標和方向。
- 2017年初,招行確定了Fintech戰略,首次提出了“科技敏捷帶動業務敏捷”的要求。6月,敏捷產品模式從幾個業務片區做起,逐步形成套路,開始推廣到其他片區。著手培養招行內部的精益教練隊伍。
- 2018年9月,總結提煉三年多的經驗,確定精益研發管理與工程實踐集,明確雙模的定義及使用場景,創新提出“過程制定選擇”機制,正式發布了 “價值驅動、質量為先”的“精益研發管理體系V1.0”,軟件工程管理翻開了新的一頁。
- 2019年3月,招行科技啟動規模化精益研發轉型,截至7月底,近60%科技隊伍轉入精益研發模式,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招行科技將全面完成精益研發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招行不但沒有放棄、而是繼承了原有軟件過程管理體系(CMMI)的框架,保留了原有體系中經過多年驗證有效的過程及活動,在此基礎上總結、吸收了這幾年試點的精益、敏捷的理念及核心實踐,重構工程與管理實踐集,建立新的價值驅動的端到端的軟件生命周期,改變原來串行的來料加工式的開發模式,真正形成從產生想法到上線運營數據分析的閉環。研發模式上,明確“精益項目”和“敏捷產品”兩種模式,及相對彈性的定制選擇機制。這些是招行精益研發管理體系的核心。
思想上統一認識,行動上才有一致的可能,我們總結提煉了“精益研發”的愿景、目標及四項原則:
- 愿景:打造招行端到端的精益研發管理體系,價值驅動、質量為先,以行業領先的科技能力驅動創新與變革。
- 目標:更高的產品質量,更快的交付速度,更好的客戶滿意度,更高的研發效能,建立生機型文化氛圍。
- 原則:價值驅動,質量為先;快速響應,高效執行;尊重信任,緊密協作;持續改進,追求卓越。
精益原則已納入招行科技組織級的價值觀中。其核心是“價值驅動”,這也借鑒了ThoughtWorks“價值驅動的業務創新管理框架”的理念。這四個字不僅僅是指業務價值,也包含IT自身的價值衡量,比如如何優化IT內部流程,盡可能減少浪費,如何在關鍵的技術環節強化決策等等。同樣,“緊密協作”不僅僅是深化IT與業務的融合,IT內部的開發、測試、運維等等,也需換位思考,緊密協作。
招行始終堅持走演進式而非顛覆性的持續改進之路,注重“體系化、結構化、規范化”,時刻聚焦轉型的“愿景和目標”。2017年,招行Fintech戰略的落地,也推動了業務部門的思想轉變,使IT與業務融合走向深入,為精益研發轉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規模化轉型落地方面,繼續發揮EPG(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工作組牽頭作用,從愿景和目標分解出幾大專項工作,強化組織級的推進,逐年扎實落地,
- 重構軟件過程管理體系及資產庫。戰略上,“愿景-目標-原則”,層層分解、保持統一;戰術上,“領域-實踐-定制選擇”,針對每一個跨職能交付團隊的痛點和目標,定制選擇合適的開發模式和實踐(含管理實踐和工程實踐)。
從業務(產品)片區入手、相對彈性的定制選擇(而非全盤強制執行)、變“要你做”為“我要做”,是招行精益研發管理體系的一項創新。定制重點考慮的因素有:業務戰略重點、需求的連續性及特點、軟件交付期望、業務架構與系統架構狀況、CICD成熟度、業務方的能力與參與度、資源情況等等,針對性地選擇相匹配的研發模式及實踐,形成各自特色的實施方案,重點強化業務IT緊密協作,真正解決研發過程中的痛點與難點。
同時,根據產品發展的狀態及市場績效的變化,定期對方案進行適應性檢視,并提供研發模式之間的轉換及多模的協同機制。
- 全面推行精益看板。全面推行精益看板。看板是招行最早引入的精益實踐,招行一開始就把看板定位于基層開發室組(<=12人)的跨組織管理與工程管理的工具(而不僅僅局限于迭代管理),建立了招行看板應用的成熟度模型,全面推廣,逐年提升應用能力。推廣的前期側重于組織管理,后期隨著精益研發的深入,與新的軟件生命周期緊密結合,側重于工程管理及效果,聚焦資源效率和流動效率,與精益轉型形成1+1>2的態勢。看板的全面推廣,在工作透明化、限制在制品、加快工作流動、高效溝通、建立自組織文化氛圍、提高基層小組織的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招行開始著手電子看板的自主開發,截至2019年7月,已有2/3的物理看板遷移到電子看板,在功能上與項目管理、DevOps流水線、度量分析平臺等實現無縫鏈接,可以說開辟了大規模IT組織研發過程數字化的嶄新道路,未來也必將是招行精益轉型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利器之一。
- 建立持續交付的DevOps流水線。工具平臺對研發管理來說可謂如虎添翼。DevOps在招行精益研發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也是規模化精益轉型的核心支撐。早在2015-2016引入敏捷SCRUM的同時,招行即著手研究“DevOps”理論與實踐,2017年形成招行的DevOps實施框架和路線圖,并提出目標:建立適應招行特點的端到端的持續交付“高速軌道”,更快地交付高質量的軟件產品,全面支持精益研發轉型。幾年來,招行大力投入資源推進工具平臺建設,優化整合原有的工具資產,并將精益管理實踐和工程實踐有機結合,形成工具生態鏈,為規模化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精益需求分析”,轉型的核心實踐,沒有之一。要達成“價值驅動、快速迭代交付”的目標,必然要求在需求側做好兩件事:一是結構化分解業務目標,做好價值分析與決策;二是分解及細化需求,形成MVP,建立和維護需求動態優先級列表,做好版本規劃。這兩點是精益需求分析的根本目的,也是研發轉型的前提。傳統項目開發始終困擾的需求不清晰、需求分解問題(結構化、條目化)、無法排出優先級、需求價值無法衡量和驗證等諸多問題,在精益需求分析實踐中一一考慮解決。這是個艱巨的任務,但又是PO或BA必須掌握的能力,唯有迎難而上。
- 內部賦能,能力自建。2015—2016年招行與ThoughtWorks合作引入敏捷Scrum期間,當時的教練主要以外部為主,2017年起,招行開始建立內部教練的培養機制,加大內部精益教練(包括管理方向、技術方向)的培養力度,因為我們認識到,面對幾千人的規模化精益轉型,僅靠外部資源遠遠不夠,培養內部教練隊伍,加強能力自建,才能更好做到及時響應、務實有效,也才能走得長遠。兩年多時間,招行培養了近100位的精益教練,開展各項社區、開放日活動,營造精益敏捷文化氛圍。不但QA隊伍全面轉型精益教練,各開發團隊也逐步培養自己的教練隊伍,一方面在轉型中輔導內訓、反饋問題,發揮布道者作用,另一方面這支隊伍在適當時候轉身QA角色,開展背靠背的審計活動,監督執行過程,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持續改進。
- 建立精益研發度量體系。數據讓我們知道現在的能力與目標的差距,了解自己的現狀,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度量分析是招行從CMMI2級就開始建立的組織級重要能力,多年來招行堅持用數據說話,所謂“來自一線、服務一線”。精益研發轉型,也同樣從愿景和目標分解出可度量的指標,同時優化度量分析平臺,與電子看板等數字化管理工具結合,為項目、團隊、組織級提供及時的指標數據,助力轉型效果的自我量化分析。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年底,EPG工作組對標精益轉型的愿景與目標,組織專題研討,提出下一年度的目標和具體行動計劃,采取“方案-試點-驗證-形成規范-發布推廣”策略,協同作戰,穩步推進。研發模式與實踐的定制選擇、自我能力建設、自我度量分析、自我回顧改進等,逐步形成良性循環,自驅式的生機文化在招行科技隊伍中慢慢生根發芽,也即將蔚然成風。
當前,招行科技又提出“從精益研發到精益組織”的目標,可預見的未來必然是:“大象起舞”別有一番風景——轉型,我們仍在路上。
歐紅
招商銀行總行信息技術部項目辦&EPG負責人
過程改進與管理變革資深專家
2019年8月19日,深圳
- Django+Vue.js商城項目實戰
- Git Version Control Cookbook
- R語言經典實例(原書第2版)
- SoapUI Cookbook
- JavaScript+jQuery開發實戰
- Practical DevOps
- The Computer Vision Workshop
- 零基礎學Java程序設計
- 編譯系統透視:圖解編譯原理
- Building Minecraft Server Modifications
- Spring+Spring MVC+MyBatis整合開發實戰
- 機器學習與R語言實戰
- Apache Camel Developer's Cookbook
- Moodle 3.x Developer's Guide
- TypeScript High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