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度無罪辯護經典案例
- 朱明勇主編
- 1333字
- 2021-04-02 21:47:05
法院
遵化市人民法院在本案一審時認為,被告人陳文艷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持續纏訪的方法相要挾,向接訪及穩控工作人員強行索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遵化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陳文艷犯敲詐勒索罪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陳文艷所提“我是因為職稱評定不合理及學校亂收費等原因多次去北京上訪,學校老師接我時給我錢都是他們主動的,不是我要的,有的錢我已經還了”的辯護意見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關于辯護人所辯,起訴書上所指控的陳文艷犯敲詐勒索罪,部分事實不清,需要查證的辯護意見,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據此,判決被告人陳文艷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發回重審后,遵化市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對該案做出了重新認定:自2012年2月份以來,被告人陳文艷以遵化市第二中學在教師評優、職稱評定、獎金發放等方面不合理為由多次到中南海、天安門、府右街等非國家信訪接待場所進行非正常上訪、持續纏訪,并受到治安處罰。被告人陳文艷在北京非正常上訪期間,對接訪人員提出不給報銷交通費、住宿費等費用不回遵化,接訪人員為完成接訪任務,經請示校領導后,共給付被告人陳文艷現金16900元。
遵化市人民法院認為,敲詐勒索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恫嚇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所謂威脅或要挾、恫嚇的方法,是指對公私財物的所有者、管理者以惡言相通告,給予精神上的強制,使被害人足以產生恐懼感和壓迫感,但是并沒有達到被害人不能反抗的地步,被害人在決定是否交付財物上尚有考慮的余地。通常表現為以在一定時間或者條件下,對被害人及其親友的人身實施暴力相威脅;毀壞被害人人格、名譽相威脅;以毀壞財物相威脅;以揭發被害人的隱私或弱點相威脅、要挾;以其他方法進行威脅,如利用栽贓陷害相威脅、相要挾等。本案中,在客觀方面,根據接返陳文艷的教師證實,遵化市第二中學給被告人陳文艷接返的費用是以報銷路費以及吃住費用形式給付,且接返老師均證實接返陳文艷是完成穩控任務,給陳文艷錢是經過校領導的批準,不能認定被告人陳文艷采取了威脅或要挾接返教師或校領導的方法強行索要財物;在犯罪對象上,遵化市第二中學作為事業單位法人,非自然人,校領導批準給陳文艷財物系職務行為,給付的財物系單位財物,而被告人陳文艷作為信訪人進京非正常上訪違反了《信訪條例》的規定,給校領導和接訪老師完成接訪任務產生工作上的壓力,但被告人陳文艷以不給報銷路費等費用不回遵化的行為不能對學校產生恐懼和壓迫感,也不應對接訪教師和校領導產生恐懼與壓迫感,從而被迫交出財物。綜上,公訴機關提供的證據不能證實被告人陳文艷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事實成立;遵化市第二中學作為事業單位法人,不能成為敲詐勒索犯罪對象,而接訪教師和校領導為完成接訪任務而產生的工作壓力不屬于因被威脅或要挾、恫嚇產生的壓迫感和恐懼感。故被告人陳文艷在信訪過程中索要錢款的行為不符合敲詐勒索罪的構成要件,遵化市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陳文艷犯敲詐勒索罪的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應依法宣告無罪。被告人陳文艷及其辯護人提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陳文艷犯敲詐勒索罪不成立的意見,與庭審查明的事實相符,本院予以采信,判決被告人陳文艷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