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見的世界史:中國簡史(全集)
- 童超主編
- 3706字
- 2020-04-14 10:20:56
大澤鄉的吼聲
公元前209年
關鍵詞:揭竿而起
秦始皇去世之前,已是民怨沸騰,反者四起,秦帝國已是風雨飄搖。“秦始皇起罪惡,胡亥極”,秦帝國統治極端黑暗,整個社會劇烈震蕩,就像一個巨大的火藥桶,只要有一顆火星,就會引爆。時勢呼喚英雄,時勢也造就英雄,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便拉開了風起云涌的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揭竿而起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支九百余人的疲憊不堪的隊伍,在兩名將尉的押送下,拖著沉重的步伐,踏著泥濘的道路,向泗水郡蘄縣的大澤鄉(今屬安徽宿州)走去。他們是奉二世之命到遙遠的漁陽(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守的“閭左”,隊伍行至大澤鄉后被迫停住。大雨阻途,眼看行期遙遙,按秦律,如果無法按時到達,延誤期限,一律斬首。正當眾人萬般無奈之時,隊伍中的兩個屯長——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人陳勝和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吳廣正在密謀策劃一場驚天動地的大事。

咸陽宮銀盆·秦
銀盤直徑12.7厘米,出土于陜西咸陽,應為秦代宮廷器物。
第二天,陳勝、吳廣將寫有“陳勝王”的帛書塞入魚腹,再讓戍卒買魚烹食。戍卒見魚腹中的帛書,驚詫不已。當晚,陳勝又密令吳廣潛入附近荒野叢林中的神祠,燃起若明若暗的篝火,學著狐貍的嚎叫聲,高呼“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更是驚恐不已。平素就迷信的農民對此深信不疑,以為這一切完全是“天意”,在他們心目中,陳勝儼然就是真命天子了。經過此番準備,陳勝、吳廣認為是時機發動起義了。兩個將尉見天雨難行,憂郁難解,只好借酒澆愁,聊以消遣。這時,吳廣故意揚言自己打算逃亡,激怒將尉。果然,將尉勃然大怒,當眾鞭笞吳廣。吳廣仍不住口,將尉正欲拔劍砍殺,早有準備的吳廣奮起奪劍,陳勝也上來幫忙,殺死了兩個將尉。

陳勝像
陳勝與吳廣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反秦斗爭中,起義軍內部的矛盾不斷暴露,并最終失敗。
陳勝當即召集眾人,慷慨陳詞:“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這番鼓動性極強的講演,讓戍卒淚流滿面,群情激昂,眾人同聲響應,振臂高呼:“敬受命!”陳勝、吳廣于是假借受公子扶蘇、楚將項燕之名,以順乎民心,他們袒露右臂,約為盟誓。于是,在一片反秦的怒吼聲中,900名戍卒“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打出“大楚”旗號。陳勝自封將軍,吳廣為都尉。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便首先在大澤鄉的雨夜燃燒起來。
大澤鄉的星星之火轉眼間已成燎原之勢。這支不足千人的義軍,在陳勝、吳廣的指揮下,首戰告捷,攻下大澤鄉,軍隊迅速壯大起來,接著又拿下蘄縣(今安徽宿州)。然后兵分兩路,一路由部下葛嬰率兵東進,一路由陳勝親率西向。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起義軍先后攻下今安徽和河南兩省數地。起義軍聲威大振,當義軍逼近陳(今河南淮陽)地時,已經擁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余,步卒數萬。陳地處南北交通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秦統一戰爭時,這里曾是主要戰場,見證了狼煙四起的戎馬年月。秦統一以后,這里又是秦所置陳郡的首府要沖,因此陳勝決定集中兵力攻陳。當數萬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郡守、縣令早已逃之夭夭。陳勝大軍在麗譙門下殺死出城迎戰的郡丞,殲滅頑抗的秦軍,浩浩蕩蕩地開進這座歷史名城。
攻下陳地后,陳勝邀集三老、豪杰等“皆來會計事”,協商成立政權的大計。經過一番討論,三老、豪杰一致認為陳勝功勛卓著、宜立為王。于是,陳勝乃自立為“楚王”,定國號為“張楚”。“張楚”政權建立以后,各地農民紛紛投入義軍行列,當時,較為著名的農民起義有:沛縣豐邑(今江蘇豐縣東)人劉邦在縣吏蕭何、曹參等支持下,殺沛縣縣令起義;楚國貴族后代項梁、項羽叔侄殺秦會稽郡守響應陳勝。此外,在反秦浪潮中,一些六國舊貴族、游士和儒生也乘機而起,妄圖復辟舊政權,較著名的有趙王武臣、魏王魏咎、齊王田儋等。此外,還有韓國名士張良、魏國名士張耳和陳馀等。陳勝稱王后,故魯一帶許多儒生也“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委質為臣”。連孔子八世孫孔鮒也曾“為陳涉博士,卒與涉俱死”。他們的加入,擴大了反秦的社會基礎。
功敗垂成
隨著反秦斗爭的風起云涌和農民武裝的迅速壯大,陳勝稱王后,迅速組織起義軍和各地反秦勢力,分途出擊,向秦朝發起猛烈攻勢,其中陳勝坐鎮陳城,主力西征討秦。西征軍主要戰略目標是關中之地,兵分三路:一路以吳廣為假(暫且、代理之意)王,西進滎陽;一路命宋留偏師西南進發,以取南陽,叩武關以為策應,配合吳廣西進;一路命周文為將軍,經潁川,過函谷關,直搗咸陽。面對起義軍的強大攻勢,秦軍全線潰敗,關東大部被起義軍拿下,吳廣所部順利進抵丞相李斯之子李由駐守的三川郡,圍困戰略要地滎陽。而另一路的周文率軍迅速繞過潁川、三川兩郡,越過崤塞天險,打進了函谷關,直指秦朝老巢咸陽。當周文突破函谷關時,其所部已經是戰車千乘、兵卒數十萬浩浩蕩蕩的大軍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周文大軍一度打到始皇驪山墓附近的戲(今陜西臨潼境內),這里距咸陽只有百里了。
對于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秦朝統治者開始不以為意,可當起義軍的戰鼓把咸陽宮殿震得搖搖欲墜之時,秦二世才如夢初醒,急忙組織瘋狂反撲。周文大軍攻克戲以后,沒有立即進軍咸陽,而是就地休整,這給了秦軍以喘息之機。二世一方面采納少府章邯之策,悉發幾十萬驪山刑徒,由章邯帶領以反擊周文;另一方面命令戍守北邊、修筑長城的30萬大軍,由王離、蘇角帶領,急速南下,從側翼夾擊義軍。兇狠狡詐的章邯首先發重兵攻打周文。周文所部遠來疲憊,又是孤軍深入,缺乏后援,被迫退出函谷關,固守曹陽(今河南靈寶東北)。而吳廣主力進退維谷,其部下武臣、周市等人羽翼豐滿,擁兵自重,不聽調遣,陳勝手中已無兵可調。周文堅守兩個多月之后,被迫退至澠池(今河南澠池西)。秦二世二年(前208),周文在澠池浴血奮戰十余天,終因寡不敵眾,自殺殉難。

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的箭鏃
秦軍使用的兵器,主要以青銅兵器為主,鐵兵器雖始于燕、趙,但仍處在發軔階段,沒有廣泛使用。兵馬俑中的劍、刀、矛、戈等幾乎全為青銅制成,注重實用而少華麗,長短結合以便相互救助。
周文西征軍的潰敗,使得吳廣軍腹背受敵,軍中震恐。二世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率兩支人馬,出關協助章邯,與固守滎陽的三川郡守李由一起對吳廣形成內外夾擊之勢。不久,吳廣被部下殺死,西征軍主力被秦軍絞殺殆盡,這也成為陳勝吳廣起義由勝而敗的轉折點。
轉入低潮
隨著農民起義形勢的迅速逆轉和西征的失利,整個反秦陣營出現嚴重分裂。尤其是在起義高潮中卷入斗爭的一些六國舊貴族,在天下方亂之時,加緊政治投機。他們或互相傾軋,或雄踞一方,或公開與陳勝政權分庭抗禮,甚至坐山觀虎斗,這給反秦形勢蒙上了陰影。張耳、陳馀接受陳勝委派,北略趙地,不僅不去救援敗退的周文,反而勸誘武臣速立為王。于是武臣自立趙王,以陳馀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召騷為左丞相。為減少反秦阻力,避免“又生一秦”,陳勝隱忍派遣使者前往祝賀,令其去救周文。武臣不僅拒不發兵,而且急于擴大地盤,派燕上谷卒使韓廣將兵北徇燕地,又使李良略恒山(郡治東垣,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但是韓廣北至薊后,也在故燕貴族慫恿下,自立為燕王。而李良也于不久舉兵反趙,襲邯鄲,殺武臣、召騷,驅陳馀、張耳。此外,周市立故魏后寧陵君咎為魏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陳勝起義就是在這些六國舊貴離心割據、見死不救的困境中走向失敗的。

大澤鄉
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劉村集。這里曾是陳勝、吳廣起義的發端地。
陳勝稱王之后,終日處于舊貴包圍之中,漸漸腐化墮落,驕橫自大。他在“殿屋帷幄”之中貪圖富貴,養尊處優,逐漸失去本色。一次,家鄉故舊前來探望,見宮門緊鎖,于是直呼陳涉(陳勝的字),被門衛緝拿綁縛起來。故舊訴說當年情形,門衛才放開他們,但拒不通報。后來陳勝驅駕出宮,他們攔住道中高呼:“陳涉!”陳勝不好怠慢,只得同車載回宮中。入宮以后,這些故舊看到高大的宮殿、豪華的幃帳,不禁眼花繚亂,驚喜地感嘆:“陳涉的家當真多啊!”這些故舊閑住宮中,不小心說漏了嘴,向身邊宮人講述起陳勝貧賤時的往事,傳到陳勝耳中以后,他竟下令把這幾個舊時窮朋友一并殺掉。自此以后,他與農民間的距離越拉越遠。即使是見了自己的妻父和妻兄,都擺起王者架子來。陳勝重用那些阿諛奉承的近侍,有功者不賞,有罪者不罰,諸將不再親附,逐漸成為孤家寡人,這為農民起義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章邯乘勝掃清陳城外圍,直接進犯陳勝起義軍的政治中心。守城的上柱國蔡賜血染疆場,張賀即使在陳勝親自督戰的情形下也終因寡不敵眾而捐軀城西。陳勝只好帶領義軍回城固守,以待后援。堅守月余,內無糧草,外無救兵,二世二年(前208)臘月,陳勝走汝陽(今安徽阜陽)。不久又轉戰下城父(今安徽渦陽)。這時,本想且戰且走、堅持戰斗的陳勝,卻不幸被其車夫莊賈所殺害。起義不到半年,鴻鵠之志未遂,陳勝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秦末農民起義雖就此轉入低潮,但陳勝“一呼而天下應”,劉邦、項羽等后繼者正踏著他的足跡,完成他未竟的反秦事業。

金當盧·秦
金當盧是秦始皇陵銅馬車馬頭部飾件,中部有兩條蟠虺紋組成蟬狀紋樣,紋樣凸起呈淺浮雕形。當盧背面印刻“十二”,鈕上有“上”銘文。現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