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見的世界史:中國簡史(全集)
- 童超主編
- 4327字
- 2020-04-14 10:20:57
楚漢之爭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關(guān)鍵詞:楚河漢界
秦二世元年(前209),各地英雄緊隨陳勝、吳廣之后紛紛舉起了反抗暴秦的起義大旗。各路起義軍尊原楚懷王的孫子熊心(仍號楚懷王,以便號召)為共同的領(lǐng)袖,在其名下兵分多路,討伐暴秦。劉邦和項羽分別率領(lǐng)的起義隊伍是抗秦的兩大主力。秦朝在義軍的洶涌氣勢中滅亡后,項羽和劉邦分別率領(lǐng)“楚”與“漢”兩大義軍勢力又卷入了爭奪天下的戰(zhàn)火之中,最終項羽自刎烏江,劉邦登基稱帝。
劉邦入關(guān)
秦二世二年(前208),楚懷王熊心派劉邦率領(lǐng)大軍西征伐秦,并與諸將約定,誰先入函谷關(guān)亡秦就封誰為王。公元前206年,劉邦在謀士張良、儒生酈食其的幫助下,再加上義軍將士拼死苦戰(zhàn),連續(xù)攻下武關(guān)、崤關(guān)等戰(zhàn)略要地,大軍順利地開入了咸陽城。剛一入城,將士們被咸陽宮殿的豪華奢侈驚呆了,如餓虎撲食般撲向珍寶異器。劉邦看到數(shù)不清的宮女、犬馬和一大堆的奇珍異寶,便想留下來安享富貴。部將樊噲勸諫,他毫不理會。最后,謀士張良對劉邦說道:“秦朝暴虐無度,你才會興兵伐秦來到這里。你是為民除害,就不應(yīng)該在這里享受暴秦的聲色犬馬。你如果真要這么做,和暴秦有什么不同呢?”劉邦這才打消享樂的念頭,封秦府庫,還軍灞上。不久,劉邦把百姓召集在一起,宣布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余凡是秦的酷法一律廢除。秦地百姓驚喜異常,他們爭相犒勞劉邦的軍隊,希望劉邦能在關(guān)中長期稱王。
劉邦入關(guān)后大獲人心,就派兵守住函谷關(guān),不讓諸侯軍隊進入,企圖將關(guān)中據(jù)為己有,長期稱王于此。項羽于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今河北巨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迫降了秦將章邯及20萬秦軍。公元前206年,項羽率兵直奔函谷關(guān)而來,結(jié)果遭到劉邦部下的阻擊。項羽勃然大怒,下令強行入關(guān),急行至咸陽郊外,駐軍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與屯兵灞上的劉邦相距僅40里。楚漢對立由此開始,也可以說是楚漢相爭的前奏。當時項羽擁兵40萬,號稱百萬,而且他在巨鹿大敗秦軍,不少諸侯依附于他,而劉邦只有10萬軍隊,孰強孰弱,不言而喻。劉邦自知不是項羽的對手,于是在鴻門宴上對項羽低聲下氣,一再強調(diào)沒有稱王關(guān)中的野心。項羽自恃功高,驕傲自大,沒有采納亞父范增除掉劉邦的建議。

《歷代帝王像》之漢高祖像·清·姚文瀚

馭手俑·秦
此俑身穿長襦,外穿盔甲,脛著護腿,頭戴長冠,面目栩栩如生。雙手前舉作牽拉韁繩和駕車狀,是秦代馭手的典型形象。
鴻門宴后,項羽的軍隊進入咸陽。項羽命人殺掉秦王子嬰,搗毀驪山陵墓,洗劫秦宮,令秦地的百姓對他大失所望。火燒秦宮后,項羽將楚懷王尊為義帝,隨后又指使人將懷王害死。項羽鼓動諸侯分封天下,并立劉邦為漢王,定都南鄭(今陜西漢中)。劉邦夢寐以求的關(guān)中地區(qū)被一分為三,分別封給秦的三個降將: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沒有當上關(guān)中王,便欲發(fā)兵攻打項羽,但他的部下蕭何勸告他忍辱負重,先立足漢中,招賢納士,儲備物資,充分準備之后再揮師東進,力平三秦(關(guān)中),奪取天下。劉邦這才沒有賭一時之氣,率領(lǐng)部下前往南鄭。

石鎧甲·秦
石質(zhì)鎧甲的規(guī)格、形制和編綴方法與實用鎧甲一樣,它比秦俑身上模擬的鎧甲更為形象,使人們對秦甲的形制和編綴方法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把它與秦俑身上的鎧甲雕塑結(jié)合起來,就可以看出秦代已經(jīng)有一套較為完備的系列鎧甲形制。

漢高祖入咸陽圖(局部)·明
此圖以青綠山水和界畫的手法描繪了漢高祖率義軍進入咸陽的情景,以藝術(shù)的手法再現(xiàn)了楚漢相爭期間的歷史事件。
落敗彭城
進入南鄭后,劉邦立即開始整編軍隊,招納賢才,儲備物資,擴充實力。在這一時期他起用了一個重要人物——韓信,此人是日后楚漢戰(zhàn)爭中關(guān)系雙方勝負的舉足輕重的人物。起初劉邦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才能,不肯重用,后來蕭何對劉邦說:“你欲稱霸天下,非用此人不可!”經(jīng)蕭何幾次推薦,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軍。從此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便如涌泉般展現(xiàn)。他向劉邦分析天下大勢,指出平定三秦是東進攻打項羽的前提,并為進軍三秦做了詳細而具體的部署。劉邦此時對韓信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委以重任。
漢高祖劉邦元年(前206)七月,田榮、彭越起兵反叛項羽,劉邦趁此機會,采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大張旗鼓地修復(fù)棧道,以吸引三秦的注意力,迷惑對方。八月,劉邦秘密組織漢軍迅速開往陳倉(今陜西寶雞),對陳倉發(fā)起突然襲擊。雍王章邯調(diào)集軍隊倉皇迎戰(zhàn)。無奈劉邦、韓信是經(jīng)過周密部署有備而來的,全軍密切配合、勢如破竹。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先后投降劉邦。雍王章邯頑固死守,最后也被漢軍攻下。劉邦為收買人心,以分封為條件誘降,同時下令在攻下的屬地為百姓修整河道,恢復(fù)生產(chǎn),并開放秦朝時的皇家苑囿供百姓耕種和漁獵采集。劉邦以武力開道,繼以安撫人心為保證,牢牢控制了關(guān)中地區(qū)。
項羽聽說劉邦攻占三秦,急忙發(fā)兵前來討伐,但被漢軍拒于關(guān)外。此時又傳來齊國、趙國聯(lián)合反叛的消息,項羽大怒,不知是該留在此地攻打劉邦,還是班師向東問罪于齊、趙。這時張良給項羽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劉邦不滿于做漢王,出兵三秦只是想稱王關(guān)中而已。此時他的目的達到了,不會再東進。”項羽輕信了張良的話,兵鋒由西轉(zhuǎn)東直撲齊、趙而去。支走項羽,劉邦于公元前205年初出關(guān)東進,一直打到洛陽。在洛陽,他采納洛陽三老董公的計策,為義帝發(fā)喪,號召諸侯共同討伐項羽,以使自己的東征計劃師出有名。自項羽在函谷關(guān)消滅劉邦的軍隊以來,楚漢對立雖已開始,但未正式反目。此次劉邦為義帝發(fā)喪,將項羽置于萬眾之矢的靶子上,是對項羽的正式宣戰(zhàn),楚漢戰(zhàn)爭隨即進入高潮。

泗水亭
劉邦曾在泗水任亭長,據(jù)沛縣縣志記載“沛縣有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為文”。1984年,沛縣人民重建泗水亭,并將新制的高祖碑立于亭內(nèi)。
漢高祖二年(前205)四月,劉邦趁項羽平定齊、趙叛亂的空子,一舉攻入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見勝利來得容易,以為天下之勢就此而定,于是忘乎所以起來,只顧飲酒作樂。待項羽率軍殺回,劉邦落敗而逃,惶惶如喪家之犬。此次漢軍因劉邦的一時糊涂遭受重挫,許多諸侯又紛紛倒向項羽。
成皋之戰(zhàn)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五月,劉邦到達滎陽,諸路兵敗的隊伍也匯集于此。劉邦整編軍隊,補充兵力,同時不拘一格起用人才,挫敗了項羽欲攻下滎陽以圖西進的打算。此時大將韓信率領(lǐng)的部分漢軍輕取魏國,揮兵北上攻打趙國,經(jīng)過井陘關(guān)一戰(zhàn)后,韓信滅掉了趙國。爾后采用原趙國謀士李左車的計策,不費一兵一卒即降服了燕國。韓信先后平魏滅趙,勸降燕國,使?jié)h軍的勢力得到加強,彭城一戰(zhàn)所造成的頹勢正逐漸扭轉(zhuǎn),形勢開始有利于劉邦了。
駐軍滎陽后,劉邦的大軍與項羽展開了拉鋸戰(zhàn)。漢軍的軍需用品大部分是通過河道運輸?shù)模椨饘掖温时鴵寠Z物資,導(dǎo)致漢軍糧草匱乏。韓信又在遠地無法支援,公元前204年,劉邦無奈之下想和項羽講和,平分天下。項羽聽從范增的建議斷然拒絕,加緊攻打滎陽,想一舉殲滅漢軍。正面無力和項羽交鋒,劉邦的部下陳平建議劉邦離間項羽和范增二人的關(guān)系,以除掉項羽身邊的得力謀士。項羽有勇無謀,全靠范增在一旁指點輔佐,此次范增讓他拒絕講和正是點中了漢軍的死穴,不除范增,漢軍難以獲勝。漢軍的離間計劃很成功,范增果然被項羽逼走,暴病死于途中。范增走后,項羽更加瘋狂地進攻滎陽,劉邦抵擋不住,只好在部將的掩護下,輕騎逃出滎陽,進入關(guān)中地區(qū),為再次東進攻打項羽做準備。
公元前203年,劉邦第二次出關(guān),出兵宛、葉(今河南南陽、葉縣)一帶。項羽聽說,便率軍南下,而劉邦卻只守不戰(zhàn),任憑楚軍在城外叫囂。此時酈食其提醒劉邦應(yīng)攻打齊國,以擾亂楚軍后方,把楚軍的兵力分散。劉邦于是派酈食其到齊國勸降。正當酈食其的勸降計劃即將成功之時,韓信征服燕國渡黃河直撲齊國而來。齊王以為酈食其勸降是假,便將其烹殺了。漢軍在齊國頻頻告捷,于公元前203年全部平定齊國全境。韓信一連幫劉邦攻下魏、趙、燕、齊四國,一躍成為叱咤風云、威震四海的大將軍,天下無人不知。項羽意識到韓信在他和劉邦之間的微妙作用:韓信在楚則項羽勝,韓信在漢則劉邦勝。于是項羽派謀人武涉勸韓信反叛劉邦。韓信感念劉邦的知遇之恩,謝絕了武涉的勸說。但他也自恃功高,向劉邦邀功請賞,劉邦不得已封他為齊王。
此時,項羽在與劉邦的正面對峙上仍略占上風,漢軍無法正面抗擊楚軍,劉邦派兵襲擊項羽后方,以調(diào)走項羽的大部兵力。輕敵的項羽留下楚軍大司馬曹咎留守成皋,自己率軍平定后方去了。待到項羽歸來,成皋又已被劉邦攻下了。漢軍聽說項羽到來,派部分人馬留守成皋,其余則撤退到離廣武不遠的險要之地。項羽見成皋已在漢軍手中,便率兵返回,在廣武(今河南滎陽東北)駐扎下來,與漢軍對峙。項羽久攻漢軍未克,糧食短缺,走投無路,以烹殺劉邦父親為要挾。
霸王別姬
公元前203年,劉邦見楚軍處于弱勢,自己的父親、妻子還在項羽手中,于是派人和楚軍議和平分天下。糧草不足的項羽最終答應(yīng)了劉邦的議和要求,并放回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項羽退回自己的地盤,劉邦也準備率兵西歸。正當此時,謀士張良和陳平提醒他說:“大王不趁楚軍疲憊之時消滅他們,難道要等他們來消滅你嗎?現(xiàn)在放走他們,是養(yǎng)虎遺患啊!”劉邦覺得有理,便采納了這一建議。公元前202年,劉邦集中了韓信、彭越等部下的軍隊與楚軍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南)會戰(zhàn),在漢軍的三面攻擊之下,疲憊不良、缺乏補給的項羽軍隊全線崩潰,退至垓下(今屬安徽靈璧),被漢軍團團圍住。
項羽幾次突圍均未成功,士兵折損不少,軍糧已所剩無幾,境況十分凄慘。劉邦料定項羽已是強弩之末,無須強攻,便派人在楚營四周唱起楚歌。傷感的楚歌傳遍楚軍軍營,那些跟隨項羽渡江北上,欲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yè)的江東子弟們,一聽到家鄉(xiāng)的歌謠,不禁思家念母,紛紛落淚,不多久楚營上下一片啜泣之聲。項羽在帳營中也聽到了楚歌,他回想這幾年自己東征西戰(zhàn),威震天下,眼看霸業(yè)將成,竟被劉邦逼上絕路。感慨之下,項羽拔劍而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騅是項羽最心愛的一匹良駒,虞姬是項羽最寵愛的美人。歌罷,虞姬拔劍自刎,項羽則率領(lǐng)八百多名部下趁夜色突圍。項羽在重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逃到了烏江邊,但數(shù)百騎士也只有26人仍然跟隨在他左右。當時江邊已有楚地的小舟在接應(yīng),船夫勸項羽趕快登舟過江,回到江東再圖大業(yè)。項羽自覺昔日帶著八千江東子弟出來建功立業(yè),現(xiàn)在只剩下他一個人,無臉再見江東父老。最終,在與追擊而來的漢軍將士一番血戰(zhàn)之后,項羽拔劍自刎于烏江江畔。
項羽一死,天下無人能和劉邦匹敵,劉邦很快平定各路諸侯,統(tǒng)一中國,建立大漢王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高祖劉邦吸取秦朝二世滅亡的教訓(xùn),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無為而治,因而經(jīng)濟得以迅速恢復(fù),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霸王別姬》扇面·現(xiàn)代·劉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