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見的世界史:中國簡史(全集)
- 童超主編
- 3071字
- 2020-04-14 10:20:56
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
關鍵詞:指鹿為馬
沙丘位于今天河北廣宗西北的大平臺,它始建于商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的名字與中國好幾個顯赫的帝王緊緊相連——商紂王曾在這里放縱淫亂,酒池肉林;“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因為沒有安排好立嗣大事,引起骨肉相殘,最后竟活活餓死于沙丘宮中……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暴死于酷暑時節的沙丘。宰相李斯秘不發喪,從而為內侍趙高矯詔發動政變提供了良機,一場有關秦帝國最高權力爭奪的陰謀得逞了,歷史上把這場政變稱作“沙丘之變”。
風云突變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氣勢豪華而莊重的龐大車駕又從咸陽出發了,這是始皇一生中第五次大規模巡行,也是他生命歷程中最后一次巡行。此次出巡,始皇讓右丞相馮去疾留守朝中,讓左丞相李斯護駕,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的內侍趙高和始皇少子胡亥也奉命隨行。當巡行的車隊渡河行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東南)時,人們發現皇帝已經病得很重了。

鹿紋瓦當·秦
瓦當是指懸掛于屋檐最前端的瓦片,用于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用是防水、排水,保護木結構的屋架部分。因為瓦當表面多飾有圖案、文字等,因此在實用的同時也具有藝術與文化價值。

跪射俑·秦
跪射俑出土于秦始皇陵兵馬俑二號坑,位于弩兵方陣之中。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在最后彌留之際命令中車府令趙高代寫璽書一封,這是他給長子扶蘇的遺命。遺書極其簡單:“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很明顯,這是傳位扶蘇的遺詔。此時的公子扶蘇遠在北部邊郡上郡,兩年前父子因焚書坑儒而反目,扶蘇被命令離開咸陽,名義上是監督蒙恬軍隊,實際是被流放邊疆。
然而沒等遺詔公布天下,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臺悄然去世。始皇病死沙丘,知道的只有幾個親信。丞相李斯當機立斷,決定“秘不發喪”。因為皇帝在外駕崩,生前又未正式冊封太子,眼下胡亥隨行,長子扶蘇遠在上郡,眾公子尚在咸陽。如果貿然宣布皇帝駕崩,恐怕諸大臣及皇子會陡生變亂,甚至引起天下大亂。為了掩人耳目,李斯決定把始皇的尸體放在一輛能調節冷暖的車中,照常安排太監陪侍,按時獻上吃喝,胡亥等還指示隨行官員在車上裝載鮑魚,企圖借魚的腥臭味混淆腐尸的氣味,百官上奏則由車中太監代批。這樣的處置雖無可厚非,卻為趙高提供了策劃政治陰謀的絕好機會。始皇臨終前讓趙高代筆寫遺詔給長子扶蘇,意圖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秦帝國的皇帝寶座即將由公子扶蘇來坐。然而始皇卻忽略了一個細節——趙高與扶蘇親近的蒙氏家族不睦,卻和公子胡亥的關系極為親近,野心勃勃的趙高沒有放過這個“投注”的機會。他將遺詔扣住不發,然后鼓動唇舌,挑唆胡亥產生了弒兄奪位的念頭。
李斯入彀
然而僅僅說動胡亥是不夠的,趙高要想政治投機成功,還必須得到一個人的大力支持,那就是丞相李斯。李斯原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的布衣之士,年輕時投到戰國后期集各家學派之大成的思想家荀子門下。幾年后,李斯學有所成,決定離楚事秦。他在拜別老師時說:“最大的恥辱莫過于卑賤,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貧窮。”他敏銳地覺察到秦國正在圖謀吞并列國,一統天下,這正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布衣游說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才華的大好時機。這一時期正是少年李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期,這些觀念既是他日后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的精神動力;也是他曲意阿附、助紂為虐的思想基礎。
李斯入秦以后,以三寸不爛之舌游說秦王定下合縱連橫、收買離間之計;寫就著名的《諫逐客書》,以堅持秦重用客卿的傳統;用計置自己的同門韓非于死地。他也先后從長史、客卿升至廷尉、左相,兒女與皇帝聯姻,官運亨通,位極人臣,滿門富貴。一次李斯的長子、三川郡守李由回咸陽探親,家中大擺宴席,滿朝文武都來捧場,車水馬龍,盛況空前。李斯見此情景,感慨萬千,得意之中頗生憂慮。他做不到范蠡式功成身退的瀟灑,可又如何才能保住這“富貴極矣”的時刻呢?
趙高找到李斯,說:“丞相,始皇駕崩前賜長子扶蘇詔書,命他到咸陽服喪。現在詔書和御璽都在胡亥手里,立誰為太子,只在你我的一句話了,如何定奪?”李斯大吃一驚,不禁怒斥趙高:“你怎么敢說出這種亡國的話,這根本不是我們做人臣所應當議論的事!”趙高看了看李斯,仍舊慢條斯理地往下說:“丞相,你想想,論能力、功勞、謀略;論與扶蘇的親疏關系,你哪一點比得上蒙恬?”李斯頓了一下,說:“不錯,你說的這些方面我的確都不如蒙恬。”趙高暗暗得意,說道:“扶蘇即位之后,無疑要用蒙恬任丞相;到那時,你會落得什么下場呢?怕是連懷揣通侯之印退職還鄉的機會都沒有了。”接著,趙高又力陳擁立胡亥的好處,言下之意是李斯只要擁立胡亥,就能保住丞相之位。經過一番天人交戰的考慮,自身的利害壓過了國家的穩定和始皇的托付,李斯終于與趙高沆瀣一氣,共同毀掉了始皇封賜扶蘇的詔書。他們偽造了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接著,又偽造了一封始皇給扶蘇的信。
身后之事
當時扶蘇和蒙恬正率領30萬大軍駐扎在咸陽以北300千米的上郡。扶蘇身為長子,手握重兵,只要應對得當,完全能擊碎這場陰謀。可是扶蘇生性善良,就在他熱切期盼回到朝堂一展宏圖之時,始皇的詔書傳到上郡,竟是責備他辦事不力,賜他與將軍蒙恬自盡。看了這份假詔書,扶蘇悲憤交加,轉身進內室要自刎。老將蒙恬卻認為來信蹊蹺,恐有內情,應該向始皇請示或證實一下,再作決斷。無奈扶蘇當時心煩意亂,不能自已,在使者的一再催促下,拔劍自刎,蒙恬也被囚禁起來。趙高這才松了一口氣。他們一行抵達咸陽,為始皇發喪。胡亥以太子名義襲帝位,為秦二世。
胡亥登上皇位后,先以“叛亂”之罪逼迫蒙恬自殺,然后大肆屠殺嬴氏皇族,先后有12位公子在咸陽街頭被斬首示眾,6位公子和10位公主在杜縣(在今陜西西安市長安區)被車裂而亡,連坐者不可勝數。之后,胡亥常居深宮,很少上朝,只單獨會見趙高決斷朝事。趙高憑借手中的權柄大肆排斥異己,陷害朝中重臣,于二世二年(前208)七月,將沙丘之變的同謀李斯以“謀反之罪”夷三族,腰斬于咸陽。然而因為陳勝、吳廣首倡起義,轟轟烈烈的秦末大起義已經不可阻擋,秦軍鎮壓不力,胡亥與趙高之間也產生了矛盾。為了保住權位,趙高命咸陽令閻樂逼殺了胡亥,另立宗室公子子嬰為秦王。子嬰深知趙高不除,秦亂不已,于是誘殺趙高于齋宮,滅其三族。趙高終于玩火自焚,自食其果。子嬰即王位僅僅46天,劉邦便破武關(今陜西丹鳳縣武關河北岸),進軍灞上(今陜西西安市東南),催促子嬰投降。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又過月余,項羽率軍入咸陽,自封西楚霸王,“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秦朝,一個泱泱帝國,裹挾著它的光榮與恥辱,就這樣消失在沖天大火之中。

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秦始皇陵中共有兵馬俑坑三個(四號坑為廢棄的空坑),其中一號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現已發掘出土武士俑580件,陶馬24匹,這些兵馬俑構成了一個宏大的軍陣,再現了當年秦軍橫掃六國、馳騁沙場的壯烈場景。
歷史斷面
焚書坑儒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為了以專制的方式統一六國百姓的思想,秦始皇下令除秦國史書以外的史書,民間收藏的《詩》《書》“百家語”都要燒掉,只準留下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凡有再談論詩書者“棄市”。詔令下達不到一月,民間大部分“違禁”書籍化為灰燼,史稱“焚書”。焚書后的第二年,為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方士侯生與盧生帶著錢財密謀出逃,聲稱拒絕為暴虐的始皇效勞,還有一些儒生和術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圣賢的言論批評時政,從人格、政策、制度和施政方式等多個層面,全面否定秦皇、秦政、秦制。暴跳如雷的始皇指派御史審訊身在咸陽的全部方士與儒生,諸生互相告發,始皇親自圈定四百六十余名犯禁者,全部挖坑活埋,史稱“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