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秦王掃六合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關鍵詞:秦人崛起/大一統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這樣一首頌揚秦始皇的詩:“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边@首詩描繪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威震六國、一統天下的雄姿和氣概。但實際上,秦國論地不過千里,且偏居一隅;論習近戎俗,遠不比文明日久的中原諸國。然而,“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蓋世奇舉卻最終由虎狼之秦來完成。史學家司馬遷就認為此非天意而難為,歷代學者對此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崛起于蠻荒之地

秦,嬴姓,是眾多嬴姓族群的一支,嬴姓族群聲稱其始祖是“帝顓頊之苗裔”,同出于黃帝一脈。幾乎與世界上所有的族群一樣,嬴姓族群也有一個英雄始祖的神奇傳說。據《史記·秦本紀》載,顓頊孫女名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即伯翳,一說伯益)曾經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又曾為帝舜主管畜禽,因而被帝舜“賜姓嬴氏”。周孝王在位時,西遷秦隴的一支嬴氏首領非子養馬有功,受封邑于秦地汧渭二水交匯之區,并讓他“續祀嬴氏”,該族群由此得名嬴秦,這是見于史籍的秦人祖先嬴姓及族名為秦的由來。

高足云紋玉杯·秦

這件玉杯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市阿房宮遺址,因其外壁中下部布滿勾連云紋而得名?,F藏于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平王東遷以后,周王室困守一隅,天子權威一落千丈。與此相應,社會正進入大分裂、大動蕩、大變革的重要時期。秦襄公應對得體,親率大兵護送平王東遷,功勛卓著。平王封襄公位列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到秦穆公時,穆公任賢使能,重用蹇叔,巧收百里奚和由余,在他們的謀斷輔佐下,秦國坐擁關中,東向結成“秦晉之好”,西向討伐戎狄,“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戰國之初,僻居邊陲的秦國因立國較晚,內部動蕩,經濟落后,屢遭鄰國欺凌。之后,秦人痛定思痛,決心變法圖強。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在政治上,推行縣制,加強中央集權,清明吏治,提高行政效率。在經濟上,獎勵耕織,重本抑末,統一度量衡,以法令的形式確認土地私有,扶植小農經濟。在軍事上,實行“軍功爵”制,打壓世襲貴族,扶植新興軍功地主,極大地提高了秦軍的積極性和戰斗力。在法律上,編制戶口,加強刑罰,賞罰分明。商鞅變法的成功為秦國打下了富強之基。秦自商鞅變法圖強以來,就逐漸形成“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不斷發動兼并戰爭,蠶食東方六國。秦軍主要把矛頭對準兩個方向:東方三晉之地及西南的蜀漢和楚地。在三晉方向,秦軍揮師關外,直逼中原:公元前331年、公元前329年和公元前328年,秦3次攻魏,魏國先后獻河西地及上郡15縣;公元前307年,秦攻占韓宜陽,秦國領土擴展到中原;公元前289年,秦再度攻魏,取61城。在西南方向,秦先奪取巴蜀,爾后進逼楚地漢中。公元前316年,秦滅巴、蜀。此戰可以稱得上是以秦國國運相賭,收到了秦將司馬錯所預見到的功效:“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果然,在此以后,秦軍取得對楚的一系列關鍵勝利,為日后稱雄六國、兼并天下打下堅實基礎:公元前312年,秦攻占楚漢中地600里,置漢中郡;公元前298年,秦攻楚,取16城;公元前278年,秦取楚都郢,置南郡;公元前277年,秦取楚巫、江南,置黔中郡;公元前272年,秦置南陽郡。公元前256年,秦滅周,取九鼎。此后,山東列國爭先“朝”秦,秦昭襄王儼然像是“天下共主”,他留給子孫的是日益明朗的天下。

銅矛·秦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出土的銅矛制作精良,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后依然鋒利如初,顯示了秦代高超的青銅器制作水平。

秦俑像·秦

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每個士兵俑都能看出其年齡、身份,有的眉清目秀,嘴唇緊閉,明顯是剛入伍的新兵;有的粗眉大眼,胡須微張,應為多次出生入死的老兵。

剪滅群雄,天下歸一

公元前246年,嬴政即秦王位,年僅13歲。當時秦國的大權由其母后寵幸的假宦官嫪毐和相國呂不韋掌握,他們爭權奪利的斗爭日趨白熱化。少年嬴政忍氣吞聲,主動示弱,待他22歲親政后,即刻誅殺起兵作亂的長信侯嫪毐,隨后又免“仲父”呂不韋相國職,并逼迫其服毒自殺。嬴政解決兩大政敵,集中王權,掃清了棘手的障礙,開始著手進行統一天下的大業。在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先后兼并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這一進程主要分為前后兩個重要階段。

前一階段,即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5年,主要對距秦較近的三晉之地及疲弱之燕國用兵。三晉之中韓最弱,故攻韓一役拉開了秦國大規模兼并戰爭的序幕。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取韓,俘虜韓王安,韓國滅亡。公元前229年,秦大將王翦等人領兵攻趙國,不到一年就大破趙軍,克趙都邯鄲,俘虜趙王遷,趙亡。趙公子嘉逃至代(今河北蔚縣),自立為代王。秦國的舉動引起了趙國北端之燕國的極大恐慌,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遂派壯士荊軻以獻圖之名行刺秦王政,妄圖打亂秦國野心勃勃的吞并計劃。不料,圖窮匕見,行刺敗露,荊軻不僅沒有刺及嬴政,反而喋血秦宮。秦下令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都薊(今北京),燕王喜遷都遼東。報完這一箭之仇以后,秦國按照既定計劃向三晉余敵魏國用兵。公元前225年,秦派王賁攻魏,圍魏都大梁,決水灌大梁城,魏王假降,魏亡。

后一階段,即公元前225年~公元前221年,主要對南方和東方的大國楚國及齊國用兵,并以摧枯拉朽之勢殲滅前一階段遺留余敵。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年輕氣盛,揚言率兵20萬即能滅楚,秦王政被勝利沖昏頭腦,不顧老將王翦等人勸諫,輕率出兵,不克反敗。公元前224年,秦王政遂改派王翦率60萬大軍攻楚。楚國舉國皆兵,王翦則堅壁清野,任楚人一再挑戰,均置之不理。楚軍不得戰,引而向東,王翦乘機追擊,大破楚軍,誅殺項燕(一說項燕自殺)。次年,虜楚王負芻,楚遂亡。剪滅強楚,兼并戰爭大局已定,了無懸念。公元前222年,王賁率秦軍如秋風掃落葉般先后攻取遼東和代,虜燕王喜和代王嘉,燕、趙遂亡。次年,王賁自燕南攻齊國。秦兵長驅直入齊都臨淄,齊王建降,齊亡。十年兼并戰爭就這樣謝幕了。在短短十年的時間里,秦王政在尉繚、李斯、王翦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電般剪滅六國,完成了波瀾壯闊的統一進程,揭開了中國古代歷史嶄新的一頁。秦的統一,既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也是秦與東方六國實力對比逐步擴大的必然結果,同時還與秦王政個人的雄才大略分不開。秦的統一,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斗獸紋鏡·秦

這件秦代的銅鏡出土于湖北云夢睡虎地。銅鏡在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在戰國至秦期間一般都是王公貴族才能享用,到漢代銅鏡逐漸走向民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F藏于湖北省云夢博物館。

封建政治金字塔

秦王嬴政橫掃六國,締造秦朝,結束春秋戰國“天下共主”名存實亡的局面;而作為始皇帝的嬴政,則摒棄王制,開創帝制,推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構建起龐大的封建政治金字塔,可謂“定一制而傳千古”。

秦代以前,商、周最高統治者均稱“王”。戰國時期,王室式微,群雄并起,稱“王”稱“帝”引為風尚。秦滅六國,秦王政以為不改名號,“無以稱成功,傳后世”,他提出用“皇帝”的稱號。這是秦王政的第一個歷史性創造。此后,“皇帝”這一稱號為歷代最高封建統治者所沿用。為顯示皇帝的獨尊地位,秦王政采納李斯等人的建議,制定了一套制度。如皇帝的命為“制”,令為“詔”,自稱為“朕”,皇帝所用玉印稱“璽”,文字要避皇帝“諱名”,等等。此外,為了鞏固統治,他還設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三公之首,金印,紫綬,秩萬石,“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有左、右之分,是直接聽命于皇帝的文官之首。太尉,金印,紫綬,秩萬石,“掌武事”“主五兵”,為武官之長。御史大夫,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承轉詔令制書,負責監察百官。御史大夫多為皇帝心腹,由位微職低的御史改置擢升,以平抑相權。三公之下有諸卿,號九卿,實際不只九位,多數為秦國原有,主要有:掌宗廟禮儀的奉常、負責皇室宗族和外戚事務的宗正、掌守衛宮殿門戶的郎中令等,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襲。

三公和諸卿的設立,行政、軍事、司法、監察、財政的分設以及博士議政,既分工,又相互制衡,皇帝操大權于股掌,馭群臣如牛馬,體現出高超的政治手腕,強化了家國一體的政治“大一統”格局。以三公諸卿為主組成的封建朝廷,絕對聽命于皇帝,受命代行政務,是秦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秦王朝還組建了以郡、縣、鄉、里為主遍布全國的地方權力網絡。除首都、京畿要地設立內史直轄中央以外,秦朝地方政權多設置郡。對于秦郡設置,學界素有爭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剛統一,秦朝“分天下為卅六郡”,以后隨著邊遠地區的開拓及郡治的調整,總郡數最多可能達到46個(一說為54個)。各郡一律置“守、尉、監”??な?,“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是最高地方行政長官,統攝轄區政治、軍事、財政、民政、司法、監察等要務??な刂略O有郡丞、佐守,秩六百石??の荆罢谱籼兀淦湮渎殹?,亦秩二千石,可見其在軍事帝國中的地位。

秦始皇像

秦始皇(前259—前210),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統一全國后,廢除分封制,改用郡縣制,統一法律、貨幣、文字、度量衡、車軌,修馳道、筑長城。這些措施對鞏固國家統一,推動經濟、文化發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郡下設縣,縣級機構都由郡統轄。縣萬戶以上置縣令,秩六百石至一千石;不滿萬戶設縣長,秩三百石至五百石。縣令或縣長統領一縣賦役征發、審判、治安等政務??h令、尉分工與郡守、尉類似??h下設鄉,鄉下有里,里下有十戶編成的什和五戶編成的伍。戶是個體小農家庭,而什和伍則是秦王朝最基層的單位。

秦朝特別重視監察郡縣官吏與巡行地方。御史大夫之下置監御史,負責監郡。通過上述系列行政建制,秦始皇構筑起從中央到地方,從三公九卿到鄉里什伍的金字塔般的統治機構?;蕶喔吒咴谏?,雄踞塔尖,勞動群眾則被壓在塔底。這樣奇異的金字塔,標志著秦帝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官僚制度三位一體政治體制文明的確立。

秦始皇作為中華帝制的創建者確立了政治“大一統”文明,他還施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與度量衡等社會生活、經濟制度,促成中華社會經濟共同體的基本形成,奠定了“大一統”文化的基本格局,在當時乃至以后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歷史斷面

秦修靈渠

靈渠位于今廣西北部,又稱零渠,是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修成的人工運河,它與陜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稱為秦代的三大水利工程。始皇三十三年,秦國軍尉屠睢指揮50萬秦軍,分5路南下,對居住在今兩廣地區的南越和西甌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為了支援征服南越和西甌的戰爭,解決進攻南越秦軍的供應問題,秦始皇派監祿在今廣西興安縣北開鑿一條連接湘水和漓水的運河,以“通糧道”,這就是著名的靈渠。靈渠選擇湘水和漓水最近的地方開鑿,全長34千米,溝通了江南的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靈渠的修成,保障了秦軍作戰的需要,為秦軍取得統一南越的勝利創造了重要條件。靈渠的建成,對中原地區同南方、西南的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明、清時代,靈渠還被稱為“三楚兩粵之咽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平利县| 山西省| 社会| 类乌齐县| 象山县| 灵台县| 宁武县| 汕尾市| 碌曲县| 兴城市| 潍坊市| 荥经县| 泸西县| 剑河县| 洱源县| 申扎县| 乐都县| 仲巴县| 青神县| 南宁市| 永丰县| 桃江县| 简阳市| 丰都县| 宁津县| 霍山县| 鸡东县| 离岛区| 广宁县| 金山区| 金沙县| 高邮市| 工布江达县| 老河口市| 无为县| 牟定县| 于田县| 清水河县| 达尔|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