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墨子與墨家

約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

關鍵詞:非攻/尚賢/兼愛

墨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去世后,其弟子將其生前的語錄進行整理,匯集在《墨子》一書中。墨子一生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創立了墨家學派,墨學在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與儒學并稱“顯學”,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墨子與墨家

墨子(約前468—前376,一說為約前480—前420),名翟,宋國人,后長期住在魯國,年代略后于孔子。關于墨翟的生平,司馬遷《史記》并未作專門記敘,僅在《孟子荀卿列傳》末尾簡單提及。可見到尊儒的漢代后,墨家學派已被冷落。墨子出身貧賤,自稱“賤人”。他生活相當儉樸,“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與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生活態度明顯不同。為實行自己的主張,他四處奔走。墨子曾經為阻止楚國攻宋,從齊國出發,步行10個晝夜趕到楚都,和儒士駕馬驅車、冠冕堂皇地游歷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信奉墨子學說的人稱為墨者,墨者集團是個帶有宗教色彩、組織嚴密的集團,其最高領袖稱為巨(鉅)子。前任的巨子傳位給他所認可的賢者。墨者集團有嚴明的紀律,“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所有的墨者都必須服從巨子的指揮。據說墨者非常勇敢,并且善于防御戰,富有“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死士精神。

墨子的主張

墨子的政治主張既企圖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又想符合當時“王公大人”的政治要求。墨子認為當時人民最大的問題是“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稱為“三患”。他同時認為當時“王公大人”的政治要求是“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稱為“三務”。墨子想通過上說下教找出解決“三患”和“三務”的途徑,以解決當時社會上統治與被統治階級間尖銳對立的矛盾。墨子的政治思想和行動,都是以此為出發點的。

墨子雕像

首先,墨子從小生產者的利益出發,針對戰國初年“國相攻”“家相篡”“人相賊”的禍亂現實,提出“兼愛”和“非攻”的思想,主張“兼相愛,交相利”,有相應能力的人要用力助人,用財分人,用道教人,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表達出人民的要求和渴望。但這只是從主觀愿望出發,是不可能實現的。

銅匕首·戰國

匕首類似短劍或狹長的短刀,其首形狀類匕(古人取食的器具),因而得名。據傳堯、舜時已有匕首。匕首短小鋒利,攜帶方便,是近距離搏斗的有效武器,“圖窮匕見”就是一個和匕首有關的著名成語。

其次,墨子提出三項促進生產和限制消費的原則:一是“使各從事其所能”,要求各盡所能;二是“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主張所有生活資料只供給到夠用為止;三是“諸加費不加利于民者弗為”,建議凡是對于人民物質生活沒有好處的事情都應禁止。基于這樣的原則,墨子還提出節用、節葬、非樂、非攻的主張。只有這樣,才能解決人民的“三患”,實現“三務”。

再次,墨子主張選賢來管理政治,即“尚賢”政治。墨子反對貴族的世襲特權,認為“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甚至覺得應該選舉天下最賢的人立為天子,按次選二公、國君、卿、宰、鄉長、里長,所有的臣民都得無條件服從上級統治,各級長官對下層臣民具有絕對的統治權。另外,墨子非常重視勞動生產,強調人類必須從事耕織才能取得衣食財物,“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嚴厲批判“不與其勞,獲其實”的行為。

墨子熟悉原來出身的階層,注重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能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并能對當時統治集團的奢侈荒唐行為進行尖銳的抨擊,這是其思想的進步性。但他過分強調節約,忽視精神生活,過于要求“非樂”,這有違人民的愿望和歷史發展的要求。

儒墨之爭

繼孔子創建儒家后,墨家也在魯國建立起來。兩家形成“顯學”,互相論爭,揭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序幕。墨子最初師從儒者,但后來他發現儒家的禮節太過煩瑣,便背離儒家,另創墨派。墨家興起后,發展迅速,人數眾多,有極大的活動能力。據《呂氏春秋·當染》載,孔子、墨子死后,“從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由于所代表的社會階層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學術觀點的差異,儒墨兩家經常互相詰難指責。

儒墨兩家的爭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仁愛”和“兼愛”分別是儒、墨兩家的代表性理論和核心范疇。儒家的“仁愛”是有差等的愛,即要求以對父母兄弟的愛為圓心,逐層外推到對宗族、國家和社會的愛。而墨家的兼愛則是無差等的愛,要求人們拋卻血緣和等級差別的觀念,愛人如己。其二,儒家“罕言利”,把重利者視為“小人”,所謂“小人喻于利”。墨家則認為義和利是密切聯系的,“兼相愛”的同時也要“交相利”。這顯然是兩種對立的義利觀。其三,孔子講“天命”,認為自然界和人的命運都是由天命決定的,所謂“死生由命,富貴在天”,人順天命而行。但他也認為要盡力去做該做的事,無論成敗,“知其不可而為之,盡人事然后聽其自然”。墨子主張“非命”,否認儒家的天命論。但也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即“天志”。“天志”能根據人的行為賞善罰惡,它已不再是神秘莫測的東西,而變為實現理想的理論工具,其實就是借天言志。這種從“天上”到“人間”的轉化是明顯高于前人的地方。因此,墨子比孔子更重視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其四,孔子對鬼神既沒有明確肯定,也沒有明確否定。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基本是采取存而不論、敬而遠之的態度。墨子主張“明鬼”,肯定鬼神的存在。但是應該指出的是,墨子所明的鬼也具有賞善罰惡的能力,其性質與“天志”雷同。墨子這種借鬼言志的行為,反映出當時社會小生產者力量的薄弱,難免會有借助超自然的力量的空想。其五,儒家講究禮儀,重視“厚葬”“久喪(三年)”。墨家認為“厚葬”“久喪”勞民傷財,提倡“薄葬”,不能因喪葬影響社會生產。其六,儒家維護和提倡禮樂制度,前文已經提到,墨子主張“非樂”,反對物質享受,生活只要求能吃飽穿暖,禮儀、藝術等精神生活都沒有存在的必要。

《墨子》書影

《墨子》內容廣博,包括了政治、軍事、哲學、倫理、邏輯、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學的重要史料。西晉魯勝、樂壹都為《墨子》一書作過注釋,可惜已經散失。如今的通行本有孫詒讓的《墨子閑詁》,以及《諸子集成》所收錄的版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宾| 平舆县| 涞水县| 卓尼县| 宜兴市| 当阳市| 永登县| 铁岭市| 靖西县| 大理市| 杭锦后旗| 景德镇市| 丹巴县| 济宁市| 祁东县| 正安县| 三亚市| 襄城县| 东阳市| 鹤岗市| 大名县| 大厂| 仪陇县| 安仁县| 丰都县| 宁津县| 来安县| 宁安市| 罗定市| 舞钢市| 平山县| 屯昌县| 股票| 珠海市| 扶余县| 万盛区| 镇宁| 东海县| 崇阳县| 家居| 兴宁市|